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口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口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用于教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口算乘法》的内容。
本设计将通过简单而有趣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乘法的概念和技巧。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理解口算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口算乘法的运算技巧;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和步骤1.乘法的概念介绍通过教师简单明了的讲解,引入乘法的概念和作用。
举例说明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乘法口诀的研究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研究乘法口诀。
创设研究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口算练。
3.乘法表的填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乘法表格。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记忆。
4.口算练学生进行口算练,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口算题目,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结和评价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乘法的要点及相关知识。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教学资源乘法表格教学课件和投影仪小组活动和游戏所需材料评估方法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研究表现。
学生完成的口算练和乘法表格。
口头问答和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情况。
扩展和巩固为了巩固和扩展学生对口算乘法的理解和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额外的练和挑战题,提供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口算乘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口算乘法的概念和技巧,掌握口算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一)》优秀教案设计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板书:15×3=)
师:为什么用乘法来计算?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借助提供的小方格,小棒,格子图等学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的形式探究算法。
(3)分组汇报算法。
师:你们是怎么口算出结果的,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1: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请看!
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收集数学信息。
(板书:每筐装15盒草莓,买了3筐。)
(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板书: 3框草莓有多少盒?)
(设计意图: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并鼓励学生根据捕捉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本本课的设计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口算乘法(一)》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课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合作探索、动手操作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以保证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 掌握不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
- 能够正确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
- 能够正确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 熟练运用口算乘法。
教学准备- 教具:乘法口诀表,计算器。
-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乘法口诀表复习表内乘法。
- 引导学生观察口算乘法的规律。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3. 课堂讲解(15分钟)- 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不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口算乘法的规律。
4. 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口算乘法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口算乘法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上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口算乘法的规律”。
口算乘法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口算乘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口算乘法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乘数与积的关系:乘数越大,积也越大;乘数越小,积也越小。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案例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
乘法》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 掌握乘法口诀表
- 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计算
-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乘法口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 教学用具:乘法口诀表、算术练册、小黑板、白板笔
- 教学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导入
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乘法口诀表,简单介绍乘法的定义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与乘法进行对比,鼓励他们思考乘法的特点和运算规律。
正文
1. 使用小黑板进行示范: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计算。
2.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乘法口算练,先从简单的数目开始,逐渐
增加难度。
3. 学生进行口算练,教师巡视辅导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 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醒他们主要依靠乘
法口诀表进行记忆和计算。
巩固与拓展
1. 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算术练册作业,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知识。
2. 鼓励学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计算购物品的总价、园艺时的花卉种植等。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对口算练的准确性和速度进行评价。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乘法口算知识的掌握
程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案例以简单的口算乘法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总结乘法运算规律,培养他们口算乘法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口算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对乘法的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确保口算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口算乘法》的第1课时。
教材主要包括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以及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口算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商店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2. 知识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2.3 × 4,引导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如 1.5 × 6,2.7 × 3 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运算规律、例题讲解、练习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尝试自主研究小数乘法的其他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三下4.1《口算乘法(1)》教学设计

(3)6 × 7 = 42
(4)8 × 9 = 72
(5)10 × 11 = 110
2.口算乘法应用题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6个苹果,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答案: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6个苹果,两人一共有5 + 6 = 11个苹果。
3.口算乘法填空题
题目:请填空:
(1)7 × 8 =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口算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口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乘法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2)视频:播放有关乘法口算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乘法口算的计算过程。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计算器等工具,帮助学生进行乘法口算练习,及时得到反馈和指导。
(4)教具:准备一些教具,如小卡片、计数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口算乘法(1)》这一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数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知到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法口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探索、发现和掌握乘法口算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新知识点: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2)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
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谈论鹅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恶化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口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口算乘法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 乘法符号:×,读作“乘”。
2. 口算乘法的方法- 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 运用分配律、结合律等运算律简化计算。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物品的总价。
- 解决分配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入乘法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2. 探索口算乘法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口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3. 操练口算乘法- 让学生运用口算乘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口算乘法的经验。
4. 巩固口算乘法- 设计一些口算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引导学生总结口算乘法的技巧,提高计算速度。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口算乘法的方法。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
2. 口算乘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口算乘法的掌握程度。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口算乘法。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三年级下册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是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二、合作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
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
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
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
果。
(2)汇报口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口算出结果的?说说你
的想法。
(随学生汇报,板书学生的口算方
法)
预设1:15+15+15=30+15=45(盒)
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过程,
如下。
假设2:10×3=30,5×3=15,30+15
=45。
引导学生说出每筐先算10盒,3筐就
是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15盒,
最后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算出总盒数
45盒。
监控:说说你这样拆的原因?(将两
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
数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
)
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结果,
如下,
学生讨论
交流并回答
问题。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引入新课,根据已知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注意强调条
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预设3:想竖式口算。
预设4:9×3=27,6×3=18,27+18=45。
监控: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口算的原因。
(3)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师:第一种方法是用连加解决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把15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第三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第四种方法是把15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
预设:第一种方法烦琐,如果是计算13×6,一个一个的加,要加5次很麻烦;第二种方法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第三种方法容易忘记进位;第四种方法有时候乘数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如23×3中的23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
三、巩固应用
1、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做一做”第一行的口算题。
(2)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
第二种口算方法的优势。
2、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1)练习九第1题。
学生进行思
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
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
际解决问题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