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寄生虫复习资料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称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有机会进入其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6.感染期:寄生虫有不同的发育阶段,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期。
7.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即获得性免疫。
这种抵抗力对再次入侵的幼虫具有杀伤作用,对成虫不起杀伤作用,原发感染继续存在,称为伴随免疫。
9.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11.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12.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13.粪毒:又称钩蚴性皮炎,人赤手裸足在田间劳作,接触土壤,丝虫蚴侵入皮肤,侵入处有奇痒和烧灼感,脚趾手指间皮肤较薄嫩处,可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即为钩蚴性皮炎。
14.夜现周期性:丝虫的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15.丝虫热:深部淋巴系统急性炎症,出现畏寒、发热,但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现象称为丝虫热。
16.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吸虫毛蚴的腺体分泌物中含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可溶性虫卵抗原。
17.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18.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称为阳性钉螺。
兽医寄生虫期末复习资料

兽医寄生虫期末复习资料兽医寄生虫期末复习资料寄生虫是兽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寄生虫可以在动物体内寄生,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在兽医学中,对寄生虫的研究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兽医寄生虫的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领域。
一、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主要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两大类。
内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动物体内的虫子,如蛔虫、钩虫等;外寄生虫则是指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虫子,如跳蚤、蜱虫等。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和传播方式,还可以将其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的寄生虫。
二、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和繁殖过程。
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各有特点,但一般包括寄生虫的感染、发育、成熟和繁殖等阶段。
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三、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食物、水源、昆虫媒介等。
了解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的传播。
四、寄生虫的病理学寄生虫感染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包括机体免疫反应、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等。
了解寄生虫的病理学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寄生虫的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的诊断和治疗是兽医学中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寄生虫卵检查、血液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等。
不同寄生虫需要采用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六、寄生虫的防控措施寄生虫的防控是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防控措施包括环境卫生管理、药物预防和疫苗接种等。
不同寄生虫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
七、寄生虫与人类健康寄生虫不仅对动物健康有影响,对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类寄生虫病。
了解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控制人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八、寄生虫的研究进展寄生虫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一些低等动物长期地或短暂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得营养,因此使对方受到损害。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
3、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共栖。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5、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寄生。
6、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7、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除了人以外的终宿主为保虫宿主)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后,才能发育为成虫。
11、幼虫移行症: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货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寄生,这种寄生现象叫异位寄生。
补充1、世界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
2、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
3、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4、寄生虫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空气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人体直接传播。
6、寄生虫侵入人体的常见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
7、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1)寄生虫: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2)宿主: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3)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4)寄生虫的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5)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
6)生物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的蠕虫。
如:丝虫。
7)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的蠕虫。
如:蛔虫、钩虫。
8)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
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这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称为保虫宿主。
11)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2)感染阶段:又称感染期。
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中能侵入人体的阶段13)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病变。
14) 带虫者:指感染寄生虫后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个体。
广义的带虫者包括人和动物。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16)自然疫源性: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性质。
17)滋养体:指有活动、摄食和增殖阶段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18)包囊:指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形成的静止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寄生虫复习重点

寄生虫复习重点————————————————————————————————作者:————————————————————————————————日期:寄生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一些无脊椎低等动物长期或暂时依附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因此使对方受到伤害。
2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3机会致病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人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则大量增殖并引起疾病,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4伴随免疫:指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没有影响,可继续存活但对新侵入的同种幼虫有一定抵抗力。
5带虫免疫:指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寄生虫但残存少量寄生虫,对同种再感染具有一定抵抗力,一旦用药物完全清除体内寄生虫,宿主所获的免疫力逐渐消失。
6滋养体:具有运动、摄食、繁殖能力的原虫生活期,是多数寄生虫的基本造型。
7包囊:许多原虫滋养体在不良环境下分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包囊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
8棘球蚴砂:由从囊壁脱落并悬浮于棘球蚴野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组成。
9疟疾再燃:指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经数周到数月又引起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10疟疾复发: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经药物治疗或人体免疫杀伤作用被彻底消灭后,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作复发。
11疟疾典型发作:二简答题1钩虫引起贫血的原因?答:①虫体自身的吸血,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到宿主肠道造成失血②虫体分泌抗凝素使其咬附部位肠粘膜伤口不断渗出血液。
③虫体运动损伤组织、血管导致血液流失引起贫血。
●每日失血量 0.02~0.10mL(美洲钩虫) 6~7倍(十二指肠钩虫)2血吸虫卵从粪便排出原因?答①合抱的雌雄成虫逆血流移行到粘膜下层静脉末梢产卵。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为带病者(8)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9)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为异位寄生(1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12)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
(13)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原虫,如疟疾)后,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免疫力(14)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15)机会性致病性原虫: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总结表

蠕形螨
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颚体宽短呈梯 形,位于虫体前端,螯肢1对,针状,须肢分3节。毛囊 蠕形螨较长,末体约占躯体长度的2/3~3/4,末端较钝 圆;皮脂蠕形螨略短,末体约占躯体长度的1/2,末端略 尖,呈锥状。
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 个月。雌螨寿命4个月以上。雄螨在交配后即 主要寄生部位:鼻、鼻沟、额、下颌、颊部 毛囊蠕形螨寄生于毛囊,以其颚体朝向毛囊 6个。皮脂蠕形螨常单个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 蠕形螨不需光,对温度较敏感,发育最适宜
发育过程分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
1. 宿主和食性:恙螨幼虫的宿主范围很广泛
(1)恙螨幼虫体形微小,长约0.2-0.5mm, 椭园形,体色呈 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主要是鼠类,
红,橙,淡黄或乳白色。
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节肢动物和昆
(2)颚体位于体前端,包括螯肢。
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为食。
为浅蓝色,核为紫红色。
虫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属于完全变态,夏季9-15天完成一代生活史
1.孳生习性★净水:大型水体:稻田型:中
小型水体:丛林型,大劣按蚊 ★污水—
2.吸血习性: ☆雄蚊以植物汁液、花蜜为
蚊
蚊是小型昆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蚊喙为刺吸式口 器,内部结构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 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
成熟的四 核包囊
经口食入
生活史
杜氏利什曼 原虫
无鞭毛体:利杜体,寄生在人体和保虫宿主(哺乳动 物)巨噬细胞内。椭圆形或圆形,动基体细小杆状。 前鞭毛体:寄生在白蛉消化道。梭形。1根鞭毛,运动器 官。离体培养虫体常聚集成团,呈菊花状。
前鞭毛 体,利杜 体
寄生虫复习题与答案

寄生虫复习题与答案寄生虫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
以下是一些关于寄生虫的复习题和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主题。
问题1:什么是寄生虫?答案:寄生虫是一种生物,它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宿主)来获取营养和生存条件,通常对宿主有害。
问题2:寄生虫有哪些主要类型?答案:寄生虫主要分为三类:原生动物(Protozoa)、蠕虫(Helminths)和节肢动物(Arthropods)。
问题3:请简述寄生虫的生活周期。
答案: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通常包括侵入宿主、在宿主体内发育和繁殖、以及离开宿主寻找新的宿主等阶段。
问题4:为什么说寄生虫对宿主有害?答案:寄生虫可能会消耗宿主的营养、损害宿主的组织、引发免疫反应,甚至导致宿主的死亡。
问题5:什么是宿主特异性?答案:宿主特异性指的是某些寄生虫只能感染特定种类的宿主,而不能感染其他种类的生物。
问题6: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答案: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含有寄生虫的环境、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问题7: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答案: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
问题8:什么是寄生虫的抗药性?答案:寄生虫的抗药性是指寄生虫对药物的抵抗力增强,导致药物效果降低或失效。
问题9:寄生虫感染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答案:寄生虫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问题10: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方法有哪些?答案: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疗法等。
结束语:通过以上复习题和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寄生虫学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它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也与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息息相关。
了解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周期和防治方法,对于我们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寄生虫学,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名词解释(1)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为带病者
(8)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
(9)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为异位寄生
(1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12)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
(13)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原虫,如疟疾)后,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免疫力
(14)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
(15)机会性致病性原虫: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这类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
(16)虫媒病:这种病原体由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17)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
(18)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
(19)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问答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摄取营养物质,引起疾病.如钩虫吸食血液,严重者可引起贫血,严重不良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过刺激,损伤,压迫或阻塞等方式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如肝吸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肝吸虫病;猪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引起癫痫,甚至死亡;蛔虫大量寄生于肠道,引起肠梗阻
毒性及免疫损伤:寄生虫虫体及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对宿主都可能产生化学刺激或变态反应,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分泌溶组织酶破坏肠壁,形成溃疡;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肉芽肿
2,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有哪些?
(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者
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包括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及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的滋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
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的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存在,因此它们的存在与否就决定了该寄生虫病能否流行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往往是一定的,而社会因素是可变的
4,简述钩虫引起贫血的原因,钩虫的感染方式有哪些。
引起贫血的原因:(1)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肠黏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和小溃疡(2)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3)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黏膜渗出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4)虫体更换咬附位置后,因钩虫头腺可分泌抗血凝物质,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5)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
钩虫的感染方式:(1)钩虫最常见的感染人体的方式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在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着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
(2)感染期蚴如果被误食,也可能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或自口腔或食管粘膜侵入血管(3)国内已有报道证明,母体内的钩蚴经胎盘侵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受染,也有学者从产妇乳汁中检获美洲钩虫丝状蚴,说明通过母乳也有感染钩虫的可能性
5,简述疟原虫红内期生活史过程及再燃、复发的原因。
疟原虫红内期生活史过程:当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后,胀破肝细胞,裂殖体散出,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红细胞开始红内期周期性的裂体增殖,最初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发育为早期滋养体(环状体),然后发育为晚期滋养体,继而开始裂体增殖。
核开始分裂时称为未成熟裂殖体,最后分裂为含有数十个裂殖子的成熟裂殖体。
由于裂殖子的运动导致红细胞的破裂,裂殖子散出,除了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失的裂殖子外,其余又侵入正常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
疟原虫经过几个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发育形成雌雄配子体。
四种疟原虫都存在再燃。
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及宿主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疟疾再燃的原因。
关于复发机制目前仍未阐明清楚,其中子孢子休眠学说认为是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6,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哪些部位,感染期及致病期分别是什么人感染弓形虫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弓形虫的寄生部位,感染期及致病期:弓形虫可寄生在人体的有核细胞内,其感染时期较多,人除吃入卵囊和动物的肉,蛋,及奶类中的包囊和假包囊可受感染外,胎儿在母体内经胎盘亦可受到感染。
此外,还可经输血感染。
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而包囊内的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
7,人感染弓形虫的方式和途径:
先天性感染,速殖子经胎盘感染
误食被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经口食入未煮熟的被包囊和假包囊污染的肉类
含滋养体的血液经输血感染或含包囊的组织经器官感染
接触含滋养体的感染动物的血液或脏器,滋养体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
8,简述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能够传播疾病或以其他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医学节肢动物(1)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是传播疾病。
有许多疾病必须通过节肢动物来传播。
例如蚊传播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跳蚤传播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螨传播恙虫病。
像苍蝇,蜚蠊这样的昆虫虽不吸血,但可以用身体携带病原体,传播痢疾,霍乱,脊髓灰质炎,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等(2)还有许多节肢动物是通过叮咬,吸血,毒害,飞翔声,接触过敏和直接寄生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如蜱叮咬引起瘫痪,疥螨引起疥疮,尘螨引起哮喘,蚊吸血影响休息,苍蝇蜚蠊污染食物等。
总之,医学节肢动物以吸血,骚扰,毒害,引起过敏反应,直接寄生和传播疾病等形式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9,蚤的哪些形态与生态习性与传播鼠疫有关?
人虱为体外永久性寄生虫,与传播疾病有关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1)虫体背腹扁平,刺吸式口器,足末端具有特殊的攫握器,因而可紧紧抓握宿主的毛发或内衣的纤维;虱的体壁不够结实,饱血后的虫体易被碾碎压迫
人虱的若虫及雌雄虫都只吸人血,虱不耐饥饿,吸血频繁,常边吸血边排粪,感染皮肤伤口
虱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人虱传播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都是发热性传染病,当宿主体温升高,出汗,或病死后尸体变冷,虱即爬离原宿主,另寻新宿主
虱病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不能经常洗澡换衣的人群中流行。
所以人虱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疾病,而且疾病传播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