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案标题:寻找时传祥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时传祥的背景和贡献;2.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成就;2. 学会使用多种信息源进行信息搜索;3. 学会整理和概括所得到的信息;4. 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整理和概括大量信息;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与时传祥相关的书籍、文章、图片等资料;3. 学生笔记本、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时传祥的话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时传祥,并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对时传祥的印象。
Step 2:信息搜索(15分钟)介绍时传祥的背景和贡献,并指导学生使用多种信息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信息搜索。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搜索,每个小组负责搜索不同方面的信息,如时传祥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科研成果等。
Step 3:信息整理(15分钟)学生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概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或文字描述等方式进行整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以促进深入思考和讨论。
Step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整理的信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时传祥的成就对社会的影响等。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撰写一篇关于时传祥的文章或简介。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进行表达,并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反馈。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评价自己在信息搜索、整理和写作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研究成果;2. 组织学生参观与时传祥相关的实地考察,如科研机构、实验室等;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更完整和详细的时传祥相关的论文或报告。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感受他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英雄、宣传英雄的热情。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感受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2. 难点:学习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内涵。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发学生对时传祥的兴趣和敬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思考时传祥身上的优秀品质。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时传祥的事迹和优秀品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与时传祥进行对比,加深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及其价值。
8.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时传祥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时传祥精神的深入挖掘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时传祥纪念馆,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邀请时传祥的亲属或同事来校讲座,分享时传祥的生平和事迹。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式。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
3、使学生学习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历史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4、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时传祥。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时传祥”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劳动模范、掏粪工人。
他曾以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题目“寻找时传祥”是呼唤时传祥那种“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精神。
2、作者: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
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
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
3、时传祥,1915年生。
山东人,1933年到北平当掏粪工人。
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二分队掏粪工,班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90桶,高出队友20%。
他的“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崇高精神,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国家主席刘少奇合影留念。
“文革”其间,遭受迫害,遣回原籍。
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他患病后,派人接回北京治疗,两年后不幸病逝。
生前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优质教案模板热度: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一一、内容结构作者已经把课文分为5个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这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时传祥一些重要的事迹;第三部分主要是讲述文~期间的时传祥;第四部分主要是描述采访中的一些片断;第五部分主要描述与几个特殊身份的人的采访片断。
这五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大段,即第一部分是第一大段;第二、三部分是第二大段,主要记叙时传祥的一些重要事迹;第四、五部分是第三大段,讲述采访的一些片断。
二、思路探究本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寻访时传祥为主线索,中间穿插时传祥的有关事迹的描述,主要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全文:1、可以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入手,即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篇文章。
写时传祥的事迹,就是为了找寻那曾经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写时传祥的基础上,展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全文的一个整体思路。
2、可以先分析时传祥的事迹,阅读二、三部分就会发现,作者对时传祥的描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片断去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所选取的有关时传祥的几个片断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然后慢慢引到写时传祥不仅仅是为了写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写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劳动者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题。
3、分析完了时传祥的事迹后,可以再去分析作者在寻访时的几个片断即文章的四、五部分。
寻找时传祥教案

语文
班级
初三
任课教师 课型 新 授
郑明静 日期
1.理解本文文体。 2.通过阅读本文,通过对一个人命运的描写引发出了对社会问题的种种思考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文体 通过阅读本文, 通过对一个人命运的描写引发出了对社会问题的 种种思考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朗读法、讨论法
一: 品思文题 教 学 过 程 寻找时传祥, 看见这个题目, 许多年轻读者可能都会生出一个疑 问:时传祥是谁?如果知道时传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掏粪工 人,这疑问或许更大了。现在许多城市都用上了水冲式公厕、机 械化抽粪车,环卫工人们已经告别掏厕所、背粪桶的日子,为什 么还要寻找时传祥呢?是的,2000 年,北京城区最后一批旱厕 已经永久关闭,那些需要人工清掏的死坑旱厕甚至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被填平,更加环保、清洁的水冲式公厕将“时传祥” 们解放出来。环卫工人们再也不用像上世纪 50 年代的时传祥那 样人背肩扛清理粪便了。于是,时传祥被遗忘,似乎也就成了一 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本文正是写于时传祥的名字逐渐淡出历史的 时候。1995 年,作者写作此文时,在中学生、大学生中间问起 时传祥,他们已经“双眼茫然”了。但是,从那个踏实做人、讲 求奉献的时代中走过来的老人们记得时传祥, 在他们的心中, 时 传祥依然活着。 一些接受采访的老师傅提起时传祥, 就像是在述 说自己的光荣一样, 既为记者提到这个话题而惊讶, 也因心底一 段复活的历史而激动。
二: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交代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 为后文详细介 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通过其家人及 “挺 有身份的人士”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三:斟词酌句 最后一句“大家都能像石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 好”这句话说明什么?。 分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像石传祥那样正直、敬业、 实在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大家在心底还是渴望那样的精神的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寻找时传祥》的主要内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3.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情况。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贡献,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计划如何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八、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时传祥的故事和他人的贡献。
2. 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或历史地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品德,引导学生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迹。
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时传祥的图片和相关背景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1.4.2 讲述时传祥的事迹:详细讲述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
1.4.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1.4.4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时传祥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
1.4.5 总结:总结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强调其对于我们的启示和价值。
第二章:时传祥的生平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生平背景,为后续学习他的事迹和精神打下基础。
2.2 教学内容时传祥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时传祥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工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生平背景。
2.4.2 讲述时传祥的生平背景:详细讲述时传祥的出生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成长过程。
2.4.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对于他后来的事迹和精神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对于他教育事业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2.4.5 总结:总结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强调其对于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章:时传祥的事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重要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
3.2 教学内容时传祥的重要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贡献、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寻找时传祥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脉络结构。
2、感受主人公的高尚品质。
过程与方法1、根据通讯特点,在了解有关时传祥的历史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把握“寻找”的深层含义,体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原因及意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思路,理解通讯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重庆市著名劳动模范疏浚工人孙春明工作照片,并解说。
解说词:他是谁?他只是一个矮墩墩的,其貌不扬的普通劳动者!但他却是一个能量惊人的人!他因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成绩,2次获得原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连续6次获得重庆市劳模称号,2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成为当年全国唯一的“双十佳”,堪称奇迹。
他就是在水道疏浚岗位上奋战了16个春秋,始终坚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宗旨,愿将终身献给人民的疏浚事业,为清洁山城,美化环境作出重大贡献,被群众誉为“山城时传祥”的重庆市市政养护管理处下水道疏浚工——孙春明。
二、简介时传祥时传祥是谁?就是他!下面我们有请时传祥出场!时传祥,男,1915年生。
1933年从山东逃荒到北平当掏粪工人。
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二分队掏粪工、班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90桶,高出队友20%,在担任25名青年职工的班长时,对青年传技术、帮思想、带作风,闯嫌脏、怕累、恋爱结婚三关。
他的“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高尚精神,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遣回原籍。
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他患病后,派人接回北京治疗,两年后不幸逝世。
三、速读明结构课文三部分用了“一、二、三”区分,这是处理文章结构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之一-《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时,为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可让他们采用换位思考法、对比法、评价归纳法。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点拨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
莫云衣裳沾污秽,却道灵魂脱俗恶。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通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了解通讯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特点: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三、感知人物(录音朗读,录音原文略。
)四、诠释课文1、思路设计(围绕五个W 展开课文阅读。
)who what(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正直、敬业、实在(正侧面描写)寻找why?(讨论)呼唤人性回归where when北京主席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光荣、价值观崇高。
握手掏粪工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
2、小组合作,运用速读法,勾画出文中人们对时传祥的评价。
3、时传祥的精神是什么?4、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5、时传祥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意义?五、拓展延伸1、如果我们为了表彰时传祥,给时传祥颁个奖,那什么奖比较合适呢?2、如果让我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辞,我们可以怎么写啊?六、语言魅力不太讲究修饰,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和朴素感。
七、布置作业走出课堂,五人一组采访一名环卫工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写一篇人物通讯。
(向报刊投稿。
)【板书设计】寻找时传祥掏粪工、劳模人大代表、工贼呼(正侧面描写)唤人性重访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回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归《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之二-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国家主席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
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二、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⑴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⑵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⑶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
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⑴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⑵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⑶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学生白读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教师评点归纳: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
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课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三、探究活动(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
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
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四、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寻找时传祥人物通讯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
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感知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学生朗读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点评。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
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
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评点。
)明确: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
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点评:通讯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
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丁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
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是含义深刻。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
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作者追求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然而,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是热烈而鲜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
惟其如此,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的,这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
三、总结全文1、内涵丰厚,主题深刻: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2、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
3、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
四、布置作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写一篇人物通讯,向同学介绍自己周围具有的时传祥精神的某一人,注意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
〖板书设计〗寻找时传祥内涵丰厚,主题深刻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