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景深概念

景深概念

一、景深的概念摄影时,必须对好焦点,景物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拍摄位于不同距离上的多种景物时,片样选择调焦目标,焦点对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

动体摄影,主体的位置不断移动,调整尤为困难。

遇到这种情形,片样才能不失时机而又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呢?这些都是需要应用景深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把一架装有后部磨砂玻璃调焦设备的照相机,或具有景深预测装置的单镜头反光镜箱放在三角架上,以45°左右的角度对向一排成行的白杨树,从中选择一棵距离适中的作为调焦目标目标然后一边转动光圈环,一边仔细观察。

这时就会发现,随着光圈的开大和缩小,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

光圈放大时,景物的清晰区就缩小;光圈收小时,景物的清晰区就扩大。

这个清晰范围在摄影上就叫做景深。

不论我们向任何物体调焦,在该物体的前后都会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清晰区,因此景深又称为区域对光,凡是位于这个区域内的所有景物,皆能结成清晰的实像,其它景物则留下一片模糊的虚影。

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焦点只有一个,即唯有调焦目标才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即景深。

二、制定景深的标准什么叫清晰,什么叫模糊,这些字眼相当含混,各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因此,必须对景物的清晰度定出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为衡量景深的依据。

这个标准规定:第一,物体分散圈的直径在四分之一毫米以内。

第二,观看照片的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

例如,有一幅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影像清晰的部分,说明其分散圈的细度合乎标准,没有超过规定的四分之一毫米时,在眼睛看来几乎是一个“点”,并不感到是一个斑,也就是说其清晰度是符合要求的。

照片上影像模糊的部分,就说明分散圈超过了规定的限度。

根据这个标准,摄影时凡是位于景深范围以内的景物像的清晰度都能达到要求,看起来不会有模糊的感觉。

分散圈与镜头焦距有关;各种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景深、焦深

景深、焦深

2.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3)如果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摄距与 景深成正比的规律不成立。在这种情况下, 摄距越远,景深越小,与原规律相反。 (参见超焦距)
三、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 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使主体突出,让 不需要的物体虚糊而被隐去;我们也可以 使所有的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展现,表 现它们的每一处细节。
采用最大光圈获取最小景深时,需要同时 调节快门速度,以与最大光圈配合获得合 适的曝光量。
但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有上限的,当快门 速度无法再提高,或会引起曝光互易律失 效时,则要采用低感光度胶片或中灰滤光 镜(ND滤光镜)来解决。
2.获取最大景深
采用大景深方法拍摄的画面,其清晰度的 范围非常大,往往从很近到无限远都清晰。 这种大范围的清晰度对拍摄环境的描绘, 被摄主体在环境中的位置的交代以及景物 透视关系的反映都很有利。 在风光、商业和建筑等摄影领域经常采用 大景深法拍摄。
景深近界限=6.25×4/(6.25+4-0.05)=2.45(米) 景深远界限=6.25×4/(6.25-4-0.05)=11.36(米)
它的景深范围应该是2.45米~11.36米。
第三节 焦深 一、焦深的含义
焦深是指在保持影像原有景深不变的前提 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
第二节 景深
从摄影光学的理论上来说,当摄影镜头对 焦于被摄体的某一点上,只有这一点的物 体才能在感光胶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
一、景深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对焦点 的前后一定范围内的被摄体,也能在照片 上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这种在对焦点前 后景物较为清晰的范围,即为景深。
一、景深的含义

nikon 景深计算

nikon 景深计算

nikon 景深计算Nikon景深计算是一种用于计算拍摄场景中景深范围的方法。

景深概念:景深是指在拍摄场景中,从相机镜头前方到后方清晰成像的范围。

在拍摄照片时,选择合适的景深可以突出主题,增强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

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光圈大小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因此,在拍摄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

焦距和景深的关系:焦距也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因此,在拍摄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来控制景深。

Nikon景深计算公式:Nikon景深计算公式是一种基于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来计算景深的方法。

具体公式如下:前景深:FD = f / (F×M)后景深:FD = f / (F×(M+1))焦距f:相机镜头焦距(单位:毫米)光圈F:光圈大小(例如:F/1.8、F/2.8等)拍摄距离M: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单位:米)通过将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代入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前景深和后景深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焦距和光圈组合,以获得所需的景深范围。

5. 注意事项:在使用Nikon景深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光圈和焦距的选择应考虑到所需的景深范围和拍摄效果。

拍摄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拍摄对象在所需的景深范围内清晰成像。

在实际拍摄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光线、相机稳定性等对照片质量的影响。

Nikon景深计算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如何控制景深范围,从而拍摄出更具表现力和层次感的照片。

景深

景深

影响要素
1镜头焦距 2被拍摄体的距离 3光圈的大小 4感光元件大小(与容许弥散圆半径有关)
关系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谢谢观看
计算方法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其中: δ——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景深的计算公式f——镜头焦距 L——对焦距离 ΔL1——前景深 ΔL2——后景深 ΔL——景深 前景深ΔL1=FδL^2/(f^2+FδL) 后景深ΔL2=FδL^2/(f^2-FδL) 景深ΔL=ΔL1+ΔL2=(2f^2FδL^2)/(f^4-F^2δ^2L^2)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 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 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景深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术语
01 详细解释
03 计算方法 05 影响要素
目录
02 三要素 04 心算法 06 关系
景深(DOF),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 围。光圈、镜头、及焦平面到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在聚焦完成后,焦点前后的范围内所呈现的清晰图像的距离,这一前一后的范围,便叫做景深。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焦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 后焦深。

景深

景深

[jǐng shēn]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中文名景深外文名DOF (Depth of Field) 拼音jǐngshēn 三要素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定义焦距对准一点,前后仍清晰的范围目录1 详细解释2 三要素3 计算方法4 影响要素5 关系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相机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景深是什么意思_参考资料

景深是什么意思_参考资料

景深是什么意思阅读精选(1):景深的控制在摄影技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直接影响照片主题的突出,以及画面的整体效果(层次感)。

什么是景深使被摄物体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就是景深。

也是被摄物体能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

在景深范围内景物影像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焦点上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其余的影像清晰度随着它与焦点的距离成正比例下降。

因此能够得出(或者简单来说):景深的深浅取决于焦点的位置。

如何控制景深调节焦点的位置,景深也就自然而然得到相应的调整。

相信大家都明白影响焦点位置的因素:光圈,焦距,摄距(物距)。

这三者与景深的关系如下: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物距近,景深小;物距远,景深大。

阅读精选(2):景深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能够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

虽然透镜只能够将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离,远离此点则会逐渐模糊,但是在某一段特定的距离内,影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

对于某些影像,例如风景照,比较适合用较大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摄影时,则经常使用小(短)景深来构图。

景深通常由物距、镜头焦距,以及镜头的光圈值所决定。

除了在近距离时,一般来说景深是由物体的放大率以及透镜的光圈值决定。

固定光圈值时,增加放大率,不论是更靠近拍摄物或是使用长焦距的镜头,都会减少景深的距离;减少放大率时,则会增加景深。

如果固定放大率时,增加光圈值(缩小光圈)则会增加景深;减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则会减少景深。

景深概述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

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

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群众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能够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必须范围的点也能够结成眼睛能够理解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公式是摄影和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图像中焦点以外物体的清晰程度。

在光学中,景深公式通常用于计算相机镜头的焦距、光圈大小等参数,以便得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本文将探讨景深公式在光学中的应用,包括景深的概念、公式的推导以及在摄影和光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 景深概念在摄影中,景深指的是图像中清晰的范围,即从前景到背景的清晰程度。

景深较深意味着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而景深较浅则只有特定部分清晰。

景深的计算和调整对于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质量和效果。

2. 景深公式的推导景深公式的推导涉及到光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透镜成像原理、光圈大小等。

景深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D = 2 * f^2 * N * c / (s^2 - f^2)D表示景深,f表示焦距,N表示光圈数,c表示传感器(或胶片)的对角线长度,s表示物距。

这个公式描述了景深与焦距、光圈大小、物距之间的关系,通过它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理想的景深值。

3. 景深公式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以达到所需的拍摄效果。

拍摄人像时,通常会选择较大光圈来使人物清晰而背景模糊,而在风景摄影中,可能会选择较小光圈来保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4. 景深公式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在光学工程中,景深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调整各种光学系统,比如相机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

工程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光学系统的焦距和光圈大小来实现所需的景深效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景深公式在光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对摄影师在摄影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光学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工具。

掌握景深公式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控制景深,从而获得理想的图像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的景深掌握,
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
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1.景深计算公式如下:
H×D
景深近界限=—————
H+D-F
H×D
景深远界限=—————
H-D-F
H=超焦点距离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至被摄体距离) F =镜头焦距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这种公式的计算:50mm(米)的镜头,f8的超焦点距离是米(模糊圈标准为),聚焦于4米时,f8的景深范围就是:
H×D×4 25
景深近界限=—————=————————=——=(米)
H+D-F +4-
H×D×425
景深远界限=—————=————————=——=(米)
H-D-F -4-
由此可见这一实例的景深范围是-米。

超焦距调焦
Focusing on the Hyperfocal Distance
超焦距调焦是指,将调焦环上的无限远标志调到光圈的景深范围之内,这时你使用的焦距就是超焦距,它比无限远近一些。

使用超焦距调焦,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从前景到很远距离范围内的景物都很清楚。

有些人常常认为,只要把焦距跳到最远,就可以最大限度获得景深,其实不然,要在一个扩展到远距离的场景中获得最大的景深,却不能对着无跟远调
焦。

而是要将调焦环上的无限远标志调到光圈的景深范围之内,这时你使用的就是超焦距,它比无限远近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焦距调焦”。

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计算用于某一具体模糊圈的超焦距的公式为:
H=F2/Cf在这里,H为超焦距,F为镜头焦距,C为模糊圈,f为所用光圈。

在平时使用时一般把模糊圈的直径设定为毫米,因而把上述公式简化成
H=1000F/f,只凭简便的口算就能够准确地知道任何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

如果我们使用50毫米镜头和f/16光圈,那么将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计算,结果为50000/16=3125毫米,也就是说它的超焦距刚好是3米过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