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理解

洋务运动的理解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尝试引进西方科技和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该运动起源于清朝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科技实力的相对滞后,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应对外敌侵略。
以下是对洋务运动的主要理解:1. 起源背景:洋务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侵略者所带来的先进科技的压力。
清朝政府意识到自身的传统体制和技术水平已无法满足时局需求,因此寻求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2. 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包括引进西方的军事、工业、航海、通信等各个领域的技术。
为此,清政府设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和学堂,聘请外国专家来传授知识。
3. 洋务派和自强派:在洋务运动中,存在两个主要派别,即洋务派和自强派。
洋务派更倾向于简单引进西方技术,而自强派则更强调学以致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4. 成果与问题:洋务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建造了一些新式军舰、修建了铁路、设立了一些现代化的军械工厂等。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官僚腐败和对于西方技术的盲目模仿,导致许多项目成果并不显著,甚至有些是失败的。
5.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虽有一定的技术引进,但由于存在内外部种种问题,如官僚体制的腐败、科技水平的不足、社会制度的问题等,使得整体推进不如预期。
此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等事实也削弱了这一运动的动力。
6. 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其尝试引进西方的经验和知识,为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开创了先河。
后来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一、简单评价洋务运动(1)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使中国富强。
(2)对外国侵略者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又与外国势力有勾结,妥协。
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3)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组织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方式。
(4)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没有破坏封建体制束缚。
二、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性质。
国民党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变换,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地主阶级的统治。
(2)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换,依然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革命对象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残忍的统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做坚决斗争。
三、遵义会议的意义(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的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革命领导的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于中国的实际全面结合起来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2)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的错误进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为什么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往中国人们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将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
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们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其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教育和政治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经济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该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建立了一批工厂、矿山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例如在造船方面,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军舰,提高了中国海军的实力。
此外,洋务运动还引进了西方的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实行了以军事需求为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忽视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从军事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
通过引进外国武器和军事技术,中国军队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洋务运动还培养了一批西式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洋务运动注重军备竞赛和西化,却忽视了军队的组织建设和士兵的训练,导致了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不足。
此外,洋务运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阀割据和地方武装势力的膨胀,给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隐患。
从教育角度看,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该运动兴办了一批西式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西方知识和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
同时,洋务运动也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
然而,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洋务运动实行了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教育政策,忽视了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从政治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该运动试图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推动中国朝向现代国家的方向发展。
例如,洋务运动期间成立了一些现代机构,如翰林院和洋务局等,试图改革官僚体制和行政管理。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改革措施往往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没有触及到根本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关系的改革,导致了改革的局限性。
如何正确看待洋务运动

如何正确看待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其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那么如何来正确看待洋务运动呢?【积极意义】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清*** 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
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
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
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2、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 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3、开源广进、人才培养清*** 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
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掌握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如詹天佑成为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邝荣光成为著名的采矿工程师,发现了湘潭煤矿。
此外洋务派还翻译了大量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书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报刊,使科学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播,这对于一个古老的传统社会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而由此产生的影响则是不可估量的。
4、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洋务运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级,好像是什么大人物发起的一场盛大的运动。
其实,洋务运动就是清朝政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振兴国家而进行的一场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那么,洋务运动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吧!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还是挺多的。
比如说,洋务运动让清朝政府认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如果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国家就会越来越弱小。
所以,清朝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一批新式的知识分子,为国家的振兴打下了基础。
洋务运动还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朝政府投资兴建了许多工厂,生产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武器和设备。
这些武器和设备虽然不能改变中国的战争局面,但是对于提高国家的工业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且,这些工厂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们过于重视西方的科技,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他们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文化的衰落。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们过于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民生问题。
他们在兴办工厂、建设铁路的却忽略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使得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心。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是一场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运动。
它让清朝政府认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文化传承和民生问题。
所以,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既要看到洋务运动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
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洋务运动是中国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进行的一场重要的现代化改革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日益落后的局面下,许多人开始认识到必须要进行自我改革,以实现现代化和国家独立。
洋务运动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国家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理念。
当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武器和技术,以便缩小与西方列强的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并在中国尝试发展各种新兴产业。
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
中国在19世纪末的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引发了对军队现代化的需求。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战争技术和军事装备。
这使得中国的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实力,并且在后来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洋务运动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的,而缺乏来自民间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这导致了洋务运动的效果并不如预期那样显著,也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此外,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许多引进的西方科学和技术最终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此外,洋务运动还面临着传统观念和利益固化的阻碍,使得一些改革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推行。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我看洋务运动

我看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再者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会遏制洋务企业的发展最后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洋务运动只改革经济,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根基它丝毫没有动摇。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不可否认,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也是很大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大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引导了了国人价值观念的更新——开始“向西方学习”,最重要的是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工业化的枢纽,催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此后,中国民族私人产业资本在其影响下也逐步得到发展,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些开办的企业也抵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上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淮军、湘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等一批在当时装备还算精良并做出一些抵御成绩的新式海陆军,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时间匆匆,一百五十年后再回头细看我们中华那沧桑的近代历史,充满了屈辱和血泪!然而我们又该怎么去看待这些历史呢?如何看待一百五十年前那场由洋务派发起的那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呢?
洋务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又处于太平国起义期间,由洋务派提出的在封建的制度下,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革新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是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而这些人之所以暂时得到慈禧支持,是因为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慈禧明白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洋务运动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在他们的操办下洋务派开展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
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
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
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然而,在封建腐朽的制度下,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风雨既至,终必倾坠”;终于,随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于失败,这一场由封建维新派领导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我们于今日看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具有必然性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
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期间,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更是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当然,洋务运动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首先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其次它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最后,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为中国的革命探索者转向了其他的方向,也正是这些不断的探索和追寻,中国革命者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