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1、2、3;
-根据焦耳定律,计算给定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下的热量。
2.实践应用:
-调查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分析,说明其优缺点;
-结合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计算并验证电流热效应。
3.拓展思考: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电流热效应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散热等;
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概念,理解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原因及影响热量大小的因素。
2.学会使用焦耳定律进行相关计算,掌握电流热效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熟悉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了解如何避免电流热效应对电气设备的损害。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电流热效应相关的问题。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组织: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
-激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焦耳定律相关计算。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教案: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6章第4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的现象,并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电流热效应的定量关系、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热效应,并能用科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2.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电流热效应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实验操作、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探究。

难点:电流热效应的定量关系、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热电阻、实验桌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实验报告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等,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的热效应。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观察电流通过电阻器时产生的热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之间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电流热效应的定量关系,即焦耳定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5. 影响因素探究: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材料、电阻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6. 应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器、电灯等。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热效应1. 实验现象2. 焦耳定律3. 影响因素4.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现象。

2. 根据焦耳定律,计算给定电流、电阻下的热量。

3. 讨论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强,能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但在分析实验数据时,部分学生对电流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说课稿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说课稿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学习电功率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建立起电流的热效应这一概念。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暖器、电水壶等,引出电流的热效应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最后,介绍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电流的热效应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能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了解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是沪科版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四节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物理学的重点内容,它是欧姆定律的引申和发展,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由电流热效应的定义、实验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和焦耳定律组成。

本节教材从生活出发,先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并由此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和电阻、电流的定性关系,再给出完整的焦耳定律。

本节知识在电能、电功率之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电功率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电流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会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与电热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历史上焦耳的工作,给出定量关系式。

接着在特定的情况下结合电热和电功的关系,用电功的公式结合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出焦耳定律的公式,进一步说明焦耳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推导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与电热有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与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刻苦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践行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当我设计《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课时,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规律,从而加深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炉、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1. 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3. 演示实验:进行电流热效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器、电饭锅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情景设置: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电热器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电流热效应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 讲解环节的清晰表达:在讲解电流的热效应时,我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一现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现象,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热效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电源、电线、灯泡、热效应实验装置等,学具包括实验记录本、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灯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现象。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观察灯泡的亮度和温度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现象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灯泡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

4. 原理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实验中灯泡的温度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热效应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时,要思考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让学生观察电灯的使用这个实践情景,因为我相信这个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热效应。

我让学生注意电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电灯的亮度与热量的关系,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

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重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定性关系,逐渐对学生在物理学习方法上进行渗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物理技能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

让学生感知学习物理应持科学的态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且是在学习了电流的串并联、家庭电路、电功、电功率之后学习电流的热效应,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探究重点应注重物理研究方法、注重学生对抽象实验的亲身体验,应培养学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从现象中提取本质进而归纳抽象出规律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及实例展示,认识电流的热效应;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了解电热的利用与防治;3、通过教材阅读与讨论,知道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知道本次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定性关系;5、通过对科学家焦耳的生平及科研成果的介绍,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执着研究的精神,并理解焦耳定律内容及表达式【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定性关系。

2.焦耳定律内容。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关系。

【教学用具】简易电路,学生电源,电阻丝,温度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秒表,导线;电炉、蒸蛋器等常用生活物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简易电路中的导线发热燃烧实验及生活电器发热现象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由引入的实验现象及生活电器发热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到电流的热效应概念(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你知道生活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有哪些?学生列举生活中发热电器学生:电饭锅、电热毯……进一步对用电器进行分类,阐明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防治。

教师:电热既有利又有害,为了更好的利用电热,我们进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6.4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6.4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6.4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次关于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电流的热效应,从而理解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电源、导线、散热器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电灯泡的发光原理,引导他们思考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2. 讲解电流的热效应:向孩子们讲解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3.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将电阻丝连接在电源和电流表之间,将散热器放在电阻丝旁边。

打开电源,观察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和散热器的热量变化。

4. 数据记录:让孩子们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电流大小、电阻大小、产生的热量和散热器的热量变化。

5. 结果分析:向孩子们讲解实验结果,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散热器的热量变化也越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思考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器、电饭锅等。

引导他们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电流的热效应,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电流的热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附:《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从生活走向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1.5v电池四节、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一个、10Ω两个、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探头式数字温度计、口香糖锡纸等。

课前准备
观察:(1)在你家有哪些用电器属于电热器?记录下来。

(2)利用网络了解野外生存取火法之一“口香糖纸+电池”。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生活中,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发生。

教师提问:
(1)PPT图中用电器通电时都会产生什么现象?
(2)说明电流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学生根据课本129页上半部分内容总结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观看户外取火视频:电池+口香糖锡纸。

结合学案问题思考,用锡纸把电池两极直接相连,相当于把电池__路,造成线路中_____过大。

模拟视频实验,验证真假。

演示实验1:用裁成细条的锡纸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现象:锡纸热得冒烟后燃烧起来。

演示实验2:用一模一样但没有裁成细条的锡纸连接电源两极。

现象:锡纸没有燃烧。

演示实验3:用和1一样裁成细条的锡纸串联一个小灯泡连接电源。

现象:锡纸没有燃烧。

同学们考虑:为什么有时电池能点燃锡纸,有时又不能。

1.教师提问:根据演示实验1,2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演示实验2,3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电流的热效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电流的热效应与通电时间有关;
3、设计实验
问:要研究与多个因素是否有关时,我们得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课件展示:
实验一、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问:①实验中要控制_________相同,使___________不同。

②如何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③如何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骤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问:①实验中要控制________相同,使_____________不同。

②如何改变通过导体的电流?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骤
得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引导学生得出焦耳定律.
通过题目引出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题目
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一、电流的热效应
二、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三、焦耳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3.附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经历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热现象,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
1.调查:(1)在你家有哪些用电器属于电热器?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网络了解野外生存取火法之一“口香糖纸+电池”。

2.绝对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是因为()
A.有触电的危险
B.电路中没有电流
C.电流太小会损坏电源
D.电流太大会损坏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3.电流通过电饭锅,电饭锅会发热,是将能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电热毯,电热毯
会发热,是将能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电视机时,时间长了,电视机壳也会发热,是将能转化为能。

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成正比,
跟_______成正比。

5.公式表示:Q =I 2Rt
6.研究焦耳定律时:采用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

【合作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根据“课前准备”的1.调查阅读课本第129页上半部分,说说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1.提出问题: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根据演示实验思考,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电路图
1、
注意:该实验应控制、相同,改变。

实验步骤:按电路图连好实验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填写在下表1,2组中。

结论:通电电流相同,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阻的温度越,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2
实验步骤:
调节滑动变阻器,增大通过电阻丝的电流,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填写在上表3组中。

通过2,3组实验比较发现,电流增大,温度升高变____。

结论:对同一电阻丝,在通电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电流越大,电阻的温度越,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3、
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

结论:对同一电阻丝,在通电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电阻的温度越,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互学活动】
1.我们的探究实验并不能得到焦耳定律,为什么?
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