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1语文试题

2011语文试题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5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本卷由复旦求是三校生高复中心打印整理,免费提供给三校生高考的所有学员,严禁商业使用)(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9分)①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关于星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两个问题不晓得已经有人考证出来没有。

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纴。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②一直到今天,我国还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织女两星每年七夕渡河相会一次,许多妇女还在那一夜向织女乞巧。

很可惜,科学告诉我们: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它只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神话而已。

近年来,天文学的进步,使我们对这个恒星,对其他的恒星和银河中,都认识得比从前清楚得多。

银河并不是一条河,银河里并没有一滴水,也没有桥。

它是很多恒星和星云的集合,用大望远镜就可以看出来。

牛郎织女两星虽然不是绝对的“恒”,但每逢七夕并不能看出它们向对方移动丝毫,当然更谈不到“渡河”。

每年七夕,还是一在河之东,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兴叹。

科学的进步竟打碎了他们的美梦,这使人想起了曹雪芹替太虚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云债难酬。

③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

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

④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

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

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

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

上海语文春考卷含答案

上海语文春考卷含答案

上海语文春考卷一、文言文阅读(共35分)(一)默写与默读(10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段落略)(二)文言文翻译与解析(15分)(文言文段落略)(1)_______(2)_______2.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人物形象特点(5分)(1)_______(2)_______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5分)(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诗歌略)1. 赏析诗句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5分)2. 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文本略)1. 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5分)2.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5分)3. 评价文章的论证效果(5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文本略)1. 概括故事情节(5分)2.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5分)3. 赏析文本中的艺术手法(5分)4.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5分)5.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文本主题的理解(5分)三、作文(共60分)题目:守望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答案(一)默写与默读1.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答案略)(二)文言文翻译与解析1. (1)答案略(2)答案略2. (1)答案略(2)答案略3. 答案略(三)古代诗歌鉴赏1. 答案略2. 答案略二、现代文阅读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答案略2. 答案略3. 答案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 答案略2. 答案略3. 答案略4. 答案略5. 答案略三、作文(作文答案略)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默写:名句名篇的记忆文言文翻译:实词、虚词、句式等翻译技巧文言文解析:人物形象、观点态度、论证方法等分析能力2.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和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诗人情感的理解与分析3.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中心论点概括、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效果评价文学类文本: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赏析、创作意图探讨、主题理解4. 作文审题:题目理解与立意确定表达:语言组织、逻辑结构、文采展现思想: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各题型知识点详解及示例:1. 文言文翻译: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11语文春考卷答案

2011语文春考卷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范畴?A. 先秦B. 唐朝C. 元朝D. 民国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画龙点睛B. 破釜沉舟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A. 《呐喊》B. 《彷徨》C. 《狂人日记》D. 《朝花夕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鬼”。

()3.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故事。

()4.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5.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先秦、________、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

2. 《________》是屈原创作的抒情长诗,被誉为“屈赋”的代表作品。

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________》等。

4.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写了“________,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象。

5. 《________》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的主要内容。

2. 介绍一首你喜欢的唐代诗歌,并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3. 请列举三部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4. 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5. 请阐述鲁迅《呐喊》中的主题思想。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分析《诗经》中的《关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请以《庐山谣》为例,分析唐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3. 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4. 请谈谈你对《狂人日记》中“吃人”一词的理解。

5. 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及其成因。

2011语文试题27386

2011语文试题27386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5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本卷由复旦求是三校生高复中心打印整理,免费提供给三校生高考的所有学员,严禁商业使用)(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9分)①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关于星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两个问题不晓得已经有人考证出来没有。

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纴。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②一直到今天,我国还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织女两星每年七夕渡河相会一次,许多妇女还在那一夜向织女乞巧。

很可惜,科学告诉我们: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它只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神话而已。

近年来,天文学的进步,使我们对这个恒星,对其他的恒星和银河中,都认识得比从前清楚得多。

银河并不是一条河,银河里并没有一滴水,也没有桥。

它是很多恒星和星云的集合,用大望远镜就可以看出来。

牛郎织女两星虽然不是绝对的“恒”,但每逢七夕并不能看出它们向对方移动丝毫,当然更谈不到“渡河”。

每年七夕,还是一在河之东,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兴叹。

科学的进步竟打碎了他们的美梦,这使人想起了曹雪芹替太虚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云债难酬。

③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

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

④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

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

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

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

2011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1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

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总是在不断地消灭荒原。

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燃料和栖身的场所。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东非大裂谷,后来才迁移到世界各地。

促使早期人类迁移的因素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生存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总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②农业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进步,但随着大片农田和一座座城市的出现,荒原的面积不可避免地相应缩小。

无论是中国的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还是欧洲的清教徒远航新大陆,他们的目的都是将荒原变成家园。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发荒原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工业化以后,在农田、牧地、居住区以外,工厂、矿山、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占据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一般认为,到了21 世纪,地球上能够利用的土地已开发殆尽,地球上的陆地还有不少无人区,大片的原始荒原、特别是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

③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例如,已经发现的先民聚落遗址,一般都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便利却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台地。

正因为如此,平原、河谷、海拔不高的台地、土壤疏松的土地、气候温暖且水量充沛的区域往往先得到开发,并且基本不再留下荒原,然后再扩展到丘陵、较低的山地,最后留下的荒原都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太高的沙漠、戈壁、干旱区、峻峭的山区、传染病流行区、地质灾害区、热带丛林、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以及多种不利因素兼而有之的地区。

也有些地方虽适宜开发,却因远离人类聚居区,或因交通闭塞,得以保持着原始状态。

④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后,会尽可能避免进入荒原。

但是总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穿越或深入荒原,如出使异域的外交官、负有军事任务的将士、长途贸易的商人、被流放或驱逐的犯人,还有人会由于偶然的原因误入荒原。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市的春季即将迎来高考,高考语文的备考大家做好准备了吗?语文试卷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题目一积累应用(l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答案

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答案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一阅读 80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又见鹭鸶陈忠实⑴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悠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⑵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⑶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⑷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⑸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

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⑹又见鹭鸶!又见鹭鸶!⑺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

《2011年上海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1年上海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剪1-6题。

(16分)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

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总是在不断地消灭荒原。

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燃料和栖身的场所。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东非大裂谷,后来才迁移到世界各地。

促使早期人类迁移的因素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生存的需卜随着人口的增长,总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②农业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进步,但随着大片农田和一座座城市的出现,荒原的面积不可避免地相应缩小。

无论是中国的先民"毕路蓝缕,以启山林",还是欧洲的清教徒远航新大陆,他们的目的都是将荒原变成家园。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发荒原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工业化以后,在农田、牧地、居住区以外,工厂、矿山、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占据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一般认为,到了21世纪,地球上能够利用的土地已开发殆尽,□□地球上的陆地还有不少无人区,□□大片的原始荒原、特别是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

③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例如,已经发现的先民聚落遗址,一般都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便利却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台地。

正因为如此,平原、河谷、海拔不高的台地、土壤疏松的土地、气候温暖且水量充沛的区域往往先得到开发,并且基本不再留下荒原,然后再扩展到丘陵、较低的山地,最后留下的荒原都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太高的沙漠、戈壁、干旱区、峻峭的山区、传染病流行区、地质灾害区、热带丛林、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以及多种不利因素兼而有之的地区。

也有些地方虽适宜开发,却因远离人类聚居区,或因交通闭塞,得以保持着原始状态。

④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后,会尽可能避免进入荒原。

但是总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穿越或深入荒原,如出使异域的外交官、负有军事任务的将士、长途贸易的商人、被流放或驱逐的犯人,还有人会由于偶然的原因误入荒原。

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人主动探索荒原,他们或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寻找新的土地、资源、财富、劳动力、交通线,或是为了某种精神追求一一取经,求仙,实现信仰,获得真理,净化灵魂,也可能纯粹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他们的经历和记录,又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荒原之旅。

⑤当地球上多数地方人满为患时,当人类不断面临现代化、城市化的挑战时,荒原愈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琳力:有的储存着最后的天然财富,有的是珍稀生物仅有的乐土,有的是洪荒时代的再现,有的是理想的实验室,有的是自然的竞技场。

人类终于认识到,为了地球,为了自己,为了今天,为了未来,荒原应该得到珍惜,受到保护。

但也有人出于贪婪、无知或无奈,想在荒原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掠夺和榨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遥测、卫星电话、夜视器、高速摄影摄像、高速宽带网络、直升飞机、高性能越野车等先进仪器和装备。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类进入荒原和在荒原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加强,并且在不断提高。

⑥对荒原的破坏当然必须制止,但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荒原,却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利用,有人主张绝对保持原状:有人认为适度亲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有人反对任何人进入。

见仁见智,众说纷绘。

⑦争论还不会停止,但无论如何,珍惜荒原、热爱荒原的人已经有了共识:现存的荒原是不可替代的,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它们。

当你进入时,尽可能少惊动那里的一切;当你离开时,除了你产生的垃圾废物外,请什么也别带走。

1·第①段加点词"消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B·即使然而" C·尽管但是D·既然那么3.第③段概述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 对第④、⑤段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人类基本定居后,多数人不愿在荒原生活。

B 进入或穿越荒原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

C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荒原的价值得到凸现。

D 随着人类生存能力逐步提高,荒原终将消失。

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A·走进荒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B·荒原一一永恒的姑力C·荒原一一科学家的乐园D·人到哪里,哪里就没有荒原6·结合文中信息,对第⑥段画线句的两种意见,选一种加以简评。

(不超过80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信使①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

·10月,这正是平原上麦秸垛金黄而干燥的时光,昆仑山却已万里雪飘。

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发出的禁令,我们将与世隔绝到春天。

②千住白发苍苍的老医生对我说:"也许军邮车今天会来的。

"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

老医生戍边多年,他的话有时像符咒一样灵验。

“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辆车,总是军邮车。

山下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

"他晃着的满头白发,像一丛银针。

③果然,那天夜里,军邮车讯鞠皮冰船一样,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

整个军营为之沸腾。

各单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驿马接到加急文书,拔腿就跑,送给望眼欲穿的人们。

④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活儿一般都分给腰细腿长的年轻人,但自发苍苍的老医生执拘地要做这件事。

知情的人私下里说他家中有很老的双亲、很弱的妻子、很小的孩儿,想信比别人更甚。

老医生抱着一大骡信,我们扑上去抢。

霎时老医生手中就空了,接下来是刷刷撕信,信皮的段屑萧萧而下。

⑤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

仿佛有一只温暖而柔软的手,从洁白的信纸中探出来,抚摸着我额前飘动的乌发,@$便不再凄然。

再看同学和朋友的信。

我的同桌此刻在遥远的西双版纳,信申夹了一朵花的标本。

她说这是景洪最美丽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气。

夹花的那页信纸留有大片紫色的液痕,想像得出花盛开时的娇嫩。

我低头嗅那被花汁浸泡过的地方,哪有什么香气,有的只是纯正而凛例的冰雪气息绦绕其中。

⑥同屋的女兵嘎唉地哭了起来。

她的小侄子病了。

我们都去劝她,老医生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告诉离家这么远的一个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吗?我家里人是从不这样的。

"不一会儿,女兵停止了哭泣,因为从老医生送来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经好了。

"要有经验,"老医生说,"把信全拆开,码饼干似地排好,从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作参考。

"⑦那一次军邮车上山,老医生没有收到一封信。

按照他家的习惯,没有信来也许就是出事了。

他的忧郁持续了整个冬天。

⑧4月,春天里,这是开山后的第一次通邮。

我收到了西双版纳同学的回信:"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绝不可能没有香气!"⑨信是老医生送来的。

他快乐极了,他的家里寄来了平安信。

有时候他叉突然疑惑,说他家会不会有什么事瞒了不肯告诉他。

我们都说不会不会,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离了你,根本就办不了事,怎么会瞒你!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心宽了许多。

⑩终于,轮到他探家了。

他很早就告诉了我们,还专门预备了一个提包,为大家装信。

我使对着昆仑山皑皑的冰雪,从从容容地写了三十封信。

我双手捧着这拣信,郑重地交给老医生。

他的自发在雪峰的映衬下,晃动得像一盆水申的粉丝:"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事就是为大家发信。

假如回信快的话,下次军邮车上来,你们也许就能收到回信了。

"⑾他走了。

军邮车像候鸟,飞来一次叉一次,但那三十封信却一封不见回音。

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银发苍苍的头颅,那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顷刻之间化为青烟。

那三十封信,只有给父母的那封,我重写了托人发出。

给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兴致。

只要抓起笔,老医生的自发就在眼前灼目地闪动,眼珠便发酸。

大团大团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结。

⑿后来,在老医生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像的那样老。

满头灿然的白发,是昆仑山馈赠他的不能拒绝的礼物。

⒀他死了以后,军邮车还带来过他的家信。

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广西一个很偏远的小城。

叉在地图上仔细寻找,那地方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该是非常炎热的。

老医生的家乡,距离昆仑山,大约有一万五千里。

⒁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叉蒸了几遭的馅饼。

几处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上面打着蓝色的印章:"邮件已破,军邮代封。

"⒂不知这是否是封报平安的家信?7·第②段把军邮车比作"青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9·第⑤、⑧段两次写到同桌信中的花,作用是(1) 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0·第12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11·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标题的"信使"就是指文中的老医生形象。

B·开篇写昆仑山壮观象征了戍边战士的崇高。

C·作者提到三十封信意在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D·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来安排材料,脉络清晰。

E·本文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医生形象。

F·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写人状物淡而有味。

12·从情感表达角度赏析最后三段的"那封迟到的信"。

(4分)(三)默写(6分)[任进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 (1) _______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 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登楼》)(4)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 。

《苟子·劝学》)(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6)号呼而转徒,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