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入侵朝鲜并蓄意挑起战争。

2.主要过程。

(1)开始标志: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主要战役。

①平壤陆战:清军失利后退回国内。

②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事结束。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温馨提示:甲午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阶段,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问题导思1】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原因:(1)客观上: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

(2)主观上:清政府统治腐败,没有认真准备,一味妥协退让;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搞万寿庆典;有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

【预习检测1】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C)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1年【预习检测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D)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正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中国领土的刺激,故D项正确。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镇压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权益。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在廊坊附近遭遇义和团顽强阻击。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作业(1)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作业(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单选题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3.“联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A. 大连B. 旅顺C. 花园口D. 威海卫6.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7.《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B. 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 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8.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抗外来侵略B. 推翻清朝统治C. 掀起民主革命D. 寻求救国之路10.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日本政府时间战役清军战争结果正式宣战1894年7月丰岛海战8月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第一阶段1894.9平壤战役失利,弃城逃走,退回国内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1894.9黄海大战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第二阶段1894.9辽东战役献船逃敌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1895.2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威海卫被攻陷。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 4、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_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_

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辛丑条约》
内 容


①赔款4.5亿 ②设使馆区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 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 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改设机构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尖锐。
2、如何评价其口号?(“扶清灭洋”)
体现了爱国精神,但有盲目排外性, 也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 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 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 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思考:
瓦德西为什么这么说“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依此而言,何为上策? 结果怎样?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材料: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 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借什么事件蓄谋挑起对中国的战争? ★为什么要挑起战争? 材料:日本于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从此走上工业化道路。但 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几乎没有海外殖民地,所以它严重缺少 资源、资金和市场。1890年,日本因为缺少市场而出现第一次生产过剩。
内 危 害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厂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 免税 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内因
失败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1895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人民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00-1901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 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 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设 拆 驻 惩 禁 改
廷” 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 3.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4.“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华大本营 5.腹地京津至山海关,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考知识点1.甲午中日战争:(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6月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原因: 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辛亥革命)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1历史
第12课
古浪一中:高亚强
无法下载,可QQ:114653283联系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 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 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边爬 来,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了对穿,第二个就 刺那个小孩,只见刺刀往上一挑,小孩就被挑在枪头 上。 在另一个地方,10个日军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 人,把辫子联在一起,当枪靶子打。有的斩了一只手, 有的割下一只耳朵,有的斩断一只脚,有的砍头。
3、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1895年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 的外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等 条 约 怎么办? 残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他 正 被 众 多 不 平 等 条 约 扎 得 像 个 木 乃 伊 。
着 的 人 代 表 的 是 当 时 受 尽 欺 凌 的 中 国 人 。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容


①赔款4.5亿 钱 ②划使馆界 进 ③拆炮驻兵 兵 ④严禁反帝 官 ⑤设外务部 外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 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 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率军抵抗,日军旅顺大屠杀
第 一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 的平民进行了四 天四夜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
文字中反映的事实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的《旅顺落难记》 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 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 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 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 搅作一团。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2. 经过(1900~1901)(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廊坊
6月阻击战
天津
7月占领
北京
8月攻陷
《辛丑条约》
9月
3. 中国各阶层的表现
清政府: 利用义和团
镇压义和团,“尽心议和”
爱国军民: 义和团和爱国清军英勇抵抗
3、《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画 面 中 那 个 身 带 血 迹 、 瘦 弱 并 颤 抖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客 观 原 因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西方列强对日支持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时局图》是 根据兴中会会员谢 赞泰1898年发表在 香港报纸上的漫画 改绘的,图上的虎 代表英国,熊代表 俄国, 肠代表德国, 蛙代表法国,太阳 代表日本,鹰代表 美国。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 3、《辛丑条约》
开四口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允设厂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 (资本输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 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 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也有 很多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可是最终清政府 失败了。
1、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时间和概况:
(1)原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3)过程: 1898—1900,山东、直隶 (4)口号:“扶清灭洋”
1. 原因
——《读者》
1、战争背景 2、战争经过 3、战争结果 4、战争影响
日本
明 治 维 新
浓厚的封建性残余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资源有限 转嫁危机 寻找市场 对外扩张
内部人民起义不断
世 亚 界 洲
中 国
中国 朝 中国 东北 鲜 台湾 日本 蒙古
大 陆 政 策
满蒙 朝鲜日本
中国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阅读材料
19世纪末,一些教会和传教士倚仗不平等条
约为非作歹,激起人民的不满。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1898年,山东冠县的反洋 教斗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后迅速 发展到直隶(今河北)、河南、山西、内蒙、东三 省等地。尤以京津一带声势浩大。 义和团提出 “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一部分 清朝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
是继?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危害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 割三地 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赔二亿 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外债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太后忙庆寿
避战,避战, 坚决的避战!
部分将领甩腿开溜
美 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列强的态度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日 本
俄 国
慈禧太后: 万寿庆典,挪用军费 主 观 清朝统治腐败 李鸿章: 避战求和的政策,消极迎敌 原 根本原因 因 部分官兵:临阵脱逃,军备松驰
日本:“大陆政策”
1、 战争爆发的背景
欧美列强
默 许 纵 容
﹙提供条件﹚
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
日 本 (根本)
大陆政策
积极扩张
甲午战争
提 供 契 机
清政府
﹙导火线﹚朝 鲜(Fra bibliotek学党起义)辽东 战役
黄海 战役
平壤 战役
威海 战役
丰岛海战
2、战争的经过
丰岛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左宝贵 ———(回族)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邓世昌 林永升 ————.———牺牲,日军取得黄海 海域制海权 聂士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