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王维》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答案:描写了秋山雨后的月夜。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答案:前句写静景,后句写动景,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观: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是八上语文《导学》105页上的吧!还有一个练习题是这样的:1.填空:首联把地点____、时间____、季节____、环境_____全点了出来。

2.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答:3.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诗中出现“松、泉、竹、莲”意象,都是美好高洁的,有何深意?答: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答: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以下是xx年资阳巿中考题)7.这首诗选自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1分)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1分)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9.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3分)答:10.山中明明有浣女、渔舟,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是“空山”呢? 11.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诗中的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你能够将此画描绘出来吗?答案:1.山晚秋雨2.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最新】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随意:任凭。

③浣女:洗衣女。

④春芳歇: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6分)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8.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9. 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阅读理解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阅读理解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阅读理解及答案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答案:描写了秋山雨后的月夜。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答案:前句写静景,后句写动景,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观: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是八上语文《导学》105页上的吧!还有一个练习题是这样的:1.填空:首联把地点____、时间____、季节____、环境_____全点了出来。

2.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答:3.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诗中出现“松、泉、竹、莲”意象,都是美好高洁的,有何深意?答: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答: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以下是20xx年资阳巿中考题)7.这首诗选自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1分)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1分)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1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9.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3分)答:10.山中明明有浣女、渔舟,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是“空山”呢?11.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诗中的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你能够将此画描绘出来吗?答案:1.山晚秋雨2.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原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
(1)诗以“空山”开头,但后文却写到山中有浣女、渔舟。

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中间两联写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情感,选择你喜欢的一联加以评析。

答:
【参考答案】
(1)并不矛盾,因为“空山”一方面写出了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里少有人来,体现了山的清幽。

而后面写“浣女、渔舟”则是以动衬静,更显出山空,山幽。

(2)第二联,青松如盖,皓月当空,山泉清冽,淙淙流淌于山石之间,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银练。

这种清幽的自然环境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联,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歌笑语,原来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颜开地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谧。

这样的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愿望。

三年级古诗《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三年级古诗《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三年级古诗《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山居秋暝①(节选)
[唐]王维
空山②新③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注释]
①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空山:空旷的山林。

③新:刚刚。

1.下列从古诗中了解到的信息,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季节是秋天。

B.时间是深夜。

C.地点是大河边上。

D.环境是雨后阳光。

2.下列哪一项不是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 )(2分)
A.空旷的山林
B. 新落的树叶
C.明亮的月光
D.清清的泉水
3.发挥想象之后,仿佛能听到声音的诗句是哪一项? ( )(2分)
A.空山新雨后
B.天气晚来秋
C.明月松间照
D.清泉石上流
4.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想象画面,并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
答案:1.A 2.B 3.D
4.示例:皎洁的月光从松树间照下来,照在从石头上缓缓流过的清泉之上。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1.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篇1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很多同学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文言句式给难住了。

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1)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2.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篇2◆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醉翁亭记》《山居秋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山居秋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_________;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_。

(2分)(2)“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8.上述两篇作品中,画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 题(12 分)
6.(4 分)(1)王维文忠(2)夜晚(日落)昏暗
7.(4 分)B
8.(4 分)第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

第二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第29篇 《山居秋暝》(解析版)

第29篇   《山居秋暝》(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9篇《山居秋暝》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歇,王孙自可留。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二)情境默写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3.《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宜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地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2.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参考答案】1.A2.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二)教考融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王维》阅读答案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诗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11、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0.先总写雨后晚秋,(1分)后有几幅具体画面:月照松间、泉流石上、浣女和渔者晚归;(2分)明净、宁静、清幽或清新明丽。

(2分)
11、动静结合,(1分)作者先写了山雨初霁、月照山松、万物为之一新的静态空山,同时作者又写出了淙淙流水的声响以及竹喧、莲动的动景,动静结合,描写出一幅和谐统一清新的画面,(2分)表现作者对大自然幽静宁肯谧的喜爱。

另也可以答成是衬托,以动衬静。

还可结合尾联答成用典,言之成理即可。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