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八首

合集下载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这一时期。杜甫诗歌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 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 战 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 乱 流 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 离 时 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臵在鄜州,独自去 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在沦陷区,听 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成《月夜》、《春望》等诗。后 来他潜逃到唐肃宗身边,担任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 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
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
寒 衣 处 处 催 刀 尺 ,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
丛 菊 两 开 他 日 泪 ,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
玉 露 凋 伤 枫 树 林 ,
《 秋 兴 八 首 > 其 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了解诗歌相关背景, 从语言、手法、情感 方面赏析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把握思想内 容,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
.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感 受诗人杜甫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3.背诵三首诗歌。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
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 困 局 长 安 时 期
(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 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 杜甫也深受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 向皇帝献赋,向 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 位。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 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 并未得重用。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而其 中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最为著名,标志着他经 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 了新的高度。

近体诗(格律诗)知识

近体诗(格律诗)知识

近体诗(格律诗)知识
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五言(每句五个字)的简称五律,七言(每句七个字)的简称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近体诗和古体诗大全

近体诗和古体诗大全

近体诗和古体诗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近体诗和古体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近体诗和古体诗有哪些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近体诗和古体诗有哪些古体诗是指先秦以来的,对格律要求比较松的诗歌,如《诗经》、《楚辞》、乐府诗、民歌等等。

国文知识:近体诗

国文知识:近体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译】渭城清晨的小雨润溼了轻尘,旅舍外, 嫩绿的杨柳更显得苍翠。再干一杯吧!再向西 出了阳关以后,你就看不到老友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语译】滔滔黄河流向远方,彷彿飘上云端,一座 孤城立在万仞高山之上。羌笛何必吹〈折杨柳〉 这曲调,徒然使人心酸;中原的春风吹不到玉门 关外。
时代
代表作家
金 元好问诗称大家,慷慨悲凉。
明 高启诗风豪放清逸,与刘基齐名。
清 王士祯、龚自珍有名于时。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
种类 古体诗(古诗) 近体诗(今体诗)
时代 作者
起于两汉, 兴盛于六朝, 后代仍有所作
士大夫
盛于唐, 唐宋之后亦有所作
士大夫Βιβλιοθήκη 音乐性 徒诵不歌徒诵不歌
字句 多五言、七言
五言、七言
种类
现代诗
别称 新诗、白话诗
年代 民国以后
韵脚 不一定押韵
句型 长短句
古典诗
旧诗(古体诗、近体 诗) 清代以前 押韵, 古体诗、乐府诗可换 韵
近体诗限定字数
现代诗与古典诗的比较
种类
句数 对仗
现代诗
不限 不必
古典诗
近体诗分律诗(八句)、 绝句(四句),其余不限
近体诗中律诗有规定对仗
平仄 不限平仄 近体诗有平仄限制
意气浩然。
情境冷峭。
前人对唐诗与宋诗的各类比喻
唐诗
宋诗
以年岁 喻之
少年才气发扬,中 岁意气遄飞,遂为 唐体。
晚节思虑深沉,老来 吟咏适意,乃染宋调。

近体诗格律几问一体制(1)

近体诗格律几问一体制(1)
•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 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 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行者見 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 羅敷。(陌上桑)
猜詩體2
• 【一】月下獨酌 李白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二)黃鶴樓
題解 作者 課文注釋 問題討論
黃鶴樓今貌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平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聲 尤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韻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一、詩中前三句連用「黃鶴」,不合律詩的格 律,但卻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答:首三句連用「黃鶴」,不但強調了「黃鶴」 在詩中的重要性,而且產生了類似排比句法的 效果, 雖然平仄上略有問題,但卻使首四句一 氣呵成, 很有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五七言、五律 40字體、製 七律 58字、五絕 20 字、七絕 28字 3. 排律也是近體詩嗎?一首排律至少有幾句? 可以是單數句嗎? • 是、十句、不可
二平仄
1.古音有四聲,指的是哪四聲?這四聲何者屬平聲?何 者屬仄聲?
• 平上去入、平聲分陰平陽平,仄聲情形如何? • 國語的輕聲一聲二聲屬平聲,三聲屬上聲,四聲
答:秋天,在古代詩人筆下,似乎和「蕭瑟、 淒涼」結了不解之緣。宋玉〈九辯〉:「悲哉, 秋之為氣也! …… 」便是始作俑者。可是,在 一片低沉衰颯的「悲秋」聲中,亦有人唱出迥 然不同的另一種調子來。比如劉禹錫的〈秋詞〉 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山 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 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他把秋天富有生命 力的一面,鮮明、活躍地表現出來了。杜牧此 詩的情調和它們十分相似。這種愛秋、頌秋的 思想感情,是和兩位詩人匡時濟世的懷抱、勇 於奮鬥的精神,分不開的。

近体诗阅读

近体诗阅读

近体诗阅读作者:龚裕卫曹传安江晓琳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2020年第02期备考指导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于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与古体诗相比,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句数、每句字数,近体诗可分为律诗(每首一般八句,有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和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

就对仗而言,绝句一般不做要求,律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一般要求对仗。

因而,对偶、互文是律诗常见的手法,在理解诗句意思时,通常需观照一联的整体意思,不宜只看单一句子的字面意。

也正因为如此,律诗长于写景,常于一联之中,或上句写远景下句写近景,或下句写俯瞰上句写仰观,或上句写视觉下句写听觉,或一句写实景一句写虚景(想象等),或一句着眼时间一句着眼空间,能从不同的角度将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展现出来,并能有机地将景与情融合起来。

就结构特点来看,近体诗一般是按起承转合的章法来结构全篇的。

首句(首联)起,就是起始,是诗篇的开头,一般会用托物起兴、写景渲染、点明事件、呈现时地、介绍背景等种种方式,引出作品的主体内容。

次句(颔联)承,就是承接首句(首联),进一步展开语意。

第三句(颈联)转,就是转折,语意转换、发展、深化,其形式多种多样,如由实转虚,由正到反,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末句(尾联)合,就是收束,是全诗的结尾,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聚焦,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或叙事寓怀,或寄意于物,或设问引思,手法多样,但往往是从主旨的角度对全篇所做的收束。

掌握了起承转合之法,可以迅速把握作品的脉络,掌握诗歌大意。

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在章法安排上有变通和创新,不拘于起承转合的程式,还需结合作品实际分析。

就近体诗的写法来看,绝句一般前两句(或三句)言事写景,后两句(或一句)抒写情志,律诗一般前两联(或三联)言事写景,后两联(或一联)抒情言志,这就是卒章显志的写法。

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写自己登高所闻所见之景,后两联则转写自己的感受,抒写内心的愁苦之情。

《近体诗八首》

《近体诗八首》

《近体诗八首》导读:第一课时《近体诗八首》《山居秋螟》《越中览古》《登高》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物点。

3.学习诗人的精妙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一讨论一质疑一答难一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山居秋螟》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怀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解说: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要想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神韵,首先要从最浅层的字面上把握每句诗的意思。

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展现诗歌中的画面。

)2.具体研习①学习《山居秋螟》。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近体诗基本格式

近体诗基本格式

近体诗基本格式一、仄起句式A: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B: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二、平起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B: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例:一、仄起句式A: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春望》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仄仄仄平平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平平仄仄平家书抵万金平平平仄仄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浑欲不胜簪B: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塞下曲其三》仄仄仄平平骏马似锋飙平平仄仄平鸣鞭出渭桥平平平仄仄弯弓辞汉月仄仄仄平平插羽破天骄仄仄平平仄阵解星芒尽平平仄仄平营空海雾消平平平仄仄功成画麟阁仄仄仄平平独有霍嫖姚二、平起句式A:首句不入韵的(平起仄收)《赋得古原草送别》平平平仄仄离离原上草仄仄仄平平一岁一枯荣仄仄平平仄野火烧不尽平平仄仄平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仄远方侵古道仄仄仄平平晴翠接荒城仄仄平平仄又送王孙去平平仄仄平萋萋满别情B: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北青萝》平平仄仄平残阳西入崦仄仄仄平平茅屋孤僧仄仄平平仄落叶人何在平平仄仄平寒云路几层平平平仄仄独敲初野磬仄仄仄平平闲依一枝藤仄仄平平仄世界微尘里平平仄仄平吾宁爱与憎注: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附:唐七律平仄基本格式:一、平起式A: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B: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二、仄起式A: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B: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例:一、平起式A: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函》平平仄仄仄平平汀洲无浪复无烟仄仄平平仄仄平楚客相思盖渺然仄仄平平平仄仄汉口夕阳斜渡乌平平仄仄仄平平洞庭秋水远连天平平仄仄平平仄孤城背岭寒吹角仄仄平平仄仄平独戍临江夜泊船仄仄平平平仄仄贾谊上书忧汉室平平仄仄仄平平长沙谪去古今怜B: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客至》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见群鸥日日来仄仄平平平仄仄花径不曾缘客扫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今始为君开平平仄仄平平仄盘殄市远五兼味仄仄平平仄仄平樽酒家贫只旧仄仄平平平仄仄肯与邻翁相对饮平平仄仄仄平平隔篱呼取尽余杯二、仄起式A: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别舍弟宗一》仄仄平平仄仄平零落残魂信黯然平平仄仄仄平平双垂泪别越江边平平仄仄平平仄一身去国六千里仄仄平平仄仄平万死投荒十二年仄仄平平平仄仄桂岭瘴来云似墨平平仄仄仄平平洞庭春尽水如天平平仄仄平平仄欲知此后相思梦仄仄平平仄仄平常在荆门郢树烟B: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再受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仄仄平平平仄仄去过十年同赴召平平仄仄仄平平渡江千里又分歧平平仄仄平平仄重临事异黄函相仄仄平平仄仄平三黜名惭柳士师仄仄平平平仄仄归目并随回雁尽平平仄仄仄平平愁肠正遇断猿时平平仄仄平平仄桂江东过连山下仄仄平平仄仄平相见长吟有所思注: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体诗八首
以下是关于近体诗八首,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案示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把握本诗所寄托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品味法
媒体设计: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王维,唐代大诗人,大画家,仕途较为顺利,官居高位,却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风直接继承了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

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能体现其诗风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二、鉴赏品味
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诵读:
·
(1)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体会律诗的音韵美。

(2)结合本诗谈谈律诗的特点。

提示:学生自读课前知识段落,掌握理解律诗相关知识,然后与本诗比照,谈谈本诗有几联,如何押韵,哪里对仗等等。

3.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1)找出最喜欢(你认为最美)的一联,给大家描述一番。

提示:注意画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等等。

举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一幅动静结合、色调清淡的很美的画。

皎洁的月亮把清晖洒向松林,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发出极轻微的声音,仿佛它也不忍心破坏这诗一般宁静和谐……
(2)如何理解本诗主旨?
明确:尾联已表明心迹—即使芳草衰败了,这里依然有美好的景色,是王孙隐居的理想境地。

另外,我们从前三联诗人对空山秋景的美好描绘中也能品味出诗人心志。

三、延伸阅读
提示:显示王维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鉴赏。

四、布置作业
1.诵记本诗。

2.课外阅读王维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写写读后感,
·
比如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五、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雨后空山→王孙可留
景情
(清淡宁静)(淡泊出世)
教案点评:
1.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律诗的音韵美;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鉴赏品味“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3.鉴赏王维同主题及特色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