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的表现、成因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状况及处理方法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状况及处理方法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状况及处理方法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状况及处理方法调查报告(共)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状况及处理方法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文化程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请在该年级后面打勾)1、自己有电脑吗?()A、有B、没有2、你上网用来做什么的?()A、聊天 B、玩游戏 C、学习3、你聊天的目的是什么?()A、交朋友 B、学习C、打发时间4、你如何看你所交的朋友?()A、不是真的朋友B、和现实的朋友一样 C、随便聊聊5、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长?()A、1-2小时B、3-4小时C更长时间6、聊天时你会说真心话吗?()A、会B、不会C、视情况定7、如果有网友约你见面你会出去吗()?A、会B、不会C、视情况定8、你上网时间有没有受过别人的而已攻击?()A、有过B、没有过9、你觉得我国公安机关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如何()A、很满意B、不满意C、基本满意D、不是很了解10、你认为有必要进行网络文明的教育吗()A、有B、没有C、无所谓11、你曾经用非法的手段进入或攻击他人的网站吗?()A、是B、经常D、偶尔E、没有过12、如果你侵略了机密的网站,你追求的是什么?()A、获得机密信息B、显示自己的网络本领C、满足自己的好奇心D、其他13、你对语音聊天室存在的谩骂现象是怎么看的?()A、很反感B、没什么,很好玩C、别人都在骂,我也骂D、其他14、你有没有想过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A、有,而且做B、想过,没做过C、完全没做过一、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我们一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72份,有效问卷557份。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41.8%,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95.2%。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道德是活动在网络上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所谓网络道德,简言之就是规范网络活动的行为准则,就其实质而言属社会公德。

2004 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

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如何在重视大学生网络技术学习与使用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与实践,是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1. 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

网络舆论的开放性导致网络非道德语言和行为盛行,对于形成价值观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的非主流思想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现出了崇拜态度,甚至有兴趣尝试一下。

除此之外,色情、迷信、反动、网络欺骗等在常理中应该受到舆论谴责、法律追究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也对此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个别法制观念淡漠者甚至认为这些内容很正常,可以接受;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不好,但是选择了不接触、不抵制的消极容忍态度。

2. 大学生网络语言异化。

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摆脱传统道德的羁绊,出现言行随意、自由主义盛行、谩骂成风等网络语言危机。

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有的大学生以制造偏离逻辑、语法和修辞规范的“奇言怪语”为时髦,以发表粗制滥造、肆意恶搞的“胡言乱语”为潇洒,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正在改变和颠覆着大学生阅读、写作、思考、生活的固有模式。

3. 大学生网络诚信危机。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在网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进行学术造假的实例层出不穷。

网络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网络信息在产生、加工和处理等过程中,给网络使用者以极大方便地复制和抄袭信息,数以万计的学术网站和越来越多的电子学术刊物使修改、转贴他人拥有权力的文章可以在瞬间得以进行。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立德树人路径探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立德树人路径探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立德树人路径探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平台。

网络的普及也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带来了挑战,一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并提出立德树人的路径。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网络素养。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经常未能正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容易被虚假信息和谣言所蒙蔽。

二是网络暴力现象严重。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辱骂、歧视他人的言论,甚至进行网络霸凌现象,给受害人造成心理伤害。

三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一些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四是网络依赖症问题。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导致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存在这些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和教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一些大学生更容易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以为在网络上的言行不会受到实际的惩罚和监管。

大学生的个人情绪和压力也可能成为网络道德失范的诱因,他们可能通过网络来发泄情绪或逃避现实。

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应该在大学生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大学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往往不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探索出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

大学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网络管理,对于发布虚假信息、侮辱他人的言辞,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增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大学还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成瘾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上娱乐和社交工具,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抵抗力。

大学生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不传播和信任不可靠的信息。

大学生要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不进行网络暴力和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公关论坛将不利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4.缺乏网络诚信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同样也要求社会成员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但是一些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我的私利,出现了种种失信的行为,这种不良现象一旦泛滥,将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一股毒瘤。

当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网站课程上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的时候更有可能会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完成。

以及在网络考试之中,出现诸多的作弊行为。

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大学生的网络守信责任意识愈加淡薄。

5.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应运而生。

一些网络游戏开发者或者运营者为了博取流量,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提高玩家的参与度,进而赚取丰厚的利润,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使游戏人物更加多样,游戏场景更加逼真,让玩家群体的体验感更强更佳。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增长知识,减少日常生活学习的压力,但是部分网络游戏中暴力、血腥的场景容易使大学生在游戏里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的空余时间更加充裕,且少了之前家庭学校的严格管束,多数大学生在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放纵与自由的感受之后,越来越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导致网络游戏成瘾。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之后,深入剖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一)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网络信息监管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网络中的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

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机制有待健全。

在网络空间当中,每个用户都可以突破身份、地位的限制,成为信息内容的发布者与传播者。

异化与矫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

异化与矫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

异化与矫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析摘要: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道德视野,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异化提供了温床。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异化、道德情感异化、道德规范异化和道德行为异化等方面。

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有网络、高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矫正或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既要开展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又要加强网络技术与道德规范建设,净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环境,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法律建设,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文化。

关键词:网络道德;异化;矫正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道德视野;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即时性、交互性”也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提供了可能。

网络道德异化在大学生中已是一个普遍的客观事实,网络道德异化,如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网络抄袭、网络犯罪等,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现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异化: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异化,是指人的一种状态,即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出现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1]。

网络道德异化,也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在网络世界中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网络道德主体丧失原有内涵,演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2]。

而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则是指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没有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无视道德约束,借助网络从事一些违背道德文化底线又危害自身健康成长的非理性行为的总和[3]。

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异化、道德情感异化、道德规范异化和道德行为异化等几个方面。

1.1网络道德主体异化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成为了一种“虚拟实在体”,网络交往也就是符号与符号在交流。

进入这个奇妙的数字空间,大学生既可以张扬个性,舒展情绪,也可以回避现实中的不尽如意的事情,这样,虚拟网络很容易使大学生沉溺于虚幻的想象,使其对网络产生依赖感。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及对策

1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危害及其原因分析1.1常见的网络不良现象1.1.1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有传播快、扩散广、清除难且种类多的特点,对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然而,有部分上网大学生热衷于制传病毒,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他人网络终端的信息或资源。

1.1.2骚扰破坏程序一些电脑或网络知识丰富的大学生以黑客自居并以此为荣,他们“非法入侵政府、企业、学校或个人的电脑系统,偷阅、篡改或窃取他人机密数据资料,尤其破坏一些上网企业的信息资料,窃取科技、经济情报,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种黑客行为不但威胁着网络的安全,也严重地扰乱了网络的正常秩序。

1.1.3侵犯他人隐私当前在一些高校出现了很多学生在网络上侵犯他人隐私的现象,如“一些大学生通过窃取、破译而获得他人的网络账号和密码,肆意对个人资料进行传播,揭人隐私;有的窃取他人邮件、机密情报,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1.1.4追逐网上情色有些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精神慰藉和感官刺激,变态地追逐网上情色。

他1.1.5恶意攻击他人一些大学生由于在现实中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在网络环境中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别人进行言论攻击,以个人的喜好和意志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1.1.6利用网络弄虚作假有的大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作业,引用他人成果和文章不注明出处,有的在网络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

网络上人们匿名伪装自己、杜撰故事等行为,削弱了人的真诚感和自律意识。

另外,任意借用、复制别人的源码,并作为自己的创作成果而牟利,或者抄袭他人程序的逻辑结构及设计思想,嵌入自己的源码作为专利出售,这都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1.1.7网络成瘾美国心理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的网络成瘾者可能高达10%,网络成瘾的学生一般会表现出性格较内向,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理性较缺乏,情商(EQ)较低,自卑感较强。

1.2网络道德问题的危害网络道德问题是导致大学生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直接原因,我们不应该仅仅将其看做是一些简单的失范行为,因为这些失范行为已经严重地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其危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主要情况。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

标题: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交流和娱乐方式。

然而,随着网络生活的普及,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他们正处于人格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如何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和判断,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困境1. 隐私与自由的冲突:网络环境中,个人隐私与言论自由常常发生冲突。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可能因为追求自由表达而忽视对他人的隐私权侵犯,也可能在追求个人隐私保护的同时限制了自己的创新思考。

2. 网络欺诈与不实信息的传播: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能因为追求个人利益或满足个人需求而传播不实信息或进行欺诈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影响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3. 网络成瘾与学业关系: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学业和生活。

如何平衡网络生活与学业的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应对策略1. 提高道德判断力: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道德教育和价值培养,提高道德判断力。

这包括学习道德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了解和尊重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抵制,积极举报。

3. 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如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不实信息、合理安排网络生活与学业的时间等。

4. 寻求帮助:对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大学生应积极寻求帮助,如通过心理咨询、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网络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道德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同时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在网络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的行为和言论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和社会。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网络中存在不少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这些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1、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网络购物、网上游戏等让大学生感受到了瞬间的满足感,失去了对传统道德的敬畏和尊重,只追逐个人的欲望和满足感。

2、价值观混乱和丧失道德观念在网络上,假新闻、垃圾信息等环绕着大学生,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无法形成,以致无法正确处理与人相处的问题。

3、违法犯罪思想泛滥在线盗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随处可见,成为大学生不法行为的一个突出表现。

4、网络色情和低俗文化的侵袭网络上的低俗、暴力、色情、淫秽图片极易威胁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偏离正确的社会道德标准。

1、网络规律不够完善网络世界相对无序,人们更容易沉溺于其中。

缺乏人性化和规范化的网络体验会让大学生们逐渐迷失自己。

2、亲友关系缺失学生们所面对的现实难以使其找到认同感。

因此,在网络中寻找类似的资源和认同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途径。

3、网络游戏等娱乐因素过于吸引人网络游戏等娱乐因素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

在追寻乐趣的同时,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人间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责任。

严格管理网络内容,尤其是针对低俗、暴力、色情等违法内容,打击取缔违法行为,让网络更加人性化和创造价值。

2、增加亲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与亲友之间的联系,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自我肯定感,降低其对网络的依赖和依赖。

3、加强教育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人文主义精神、正义感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从而遏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4、完善健康的休闲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影视理解能力、运动机能、烹饪技能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更有自信和生活幸福感,降低对网络娱乐的依存。

综上所述,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强化规律、家庭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完善健康的休闲文化等方面进行干预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大。 () 5网络技术滥用。 部分所谓“ 电脑高手 ” 的大学生进行计
道德在 发展过程 中受各 种因素干扰 , 导致道德主体行 为丧 失 原有 内涵 , 演变成为外在 的和异己的力量 。即网络 主体 受网 络 的即时性 、 开放性 、 自由性 、 匿性 、 隐 交互性 和超时 空性 等
彭 韦 华
P n c e gW i

异 化 表

பைடு நூலகம்、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 院 。 上海 2 16 ) 02 0
( ol e f oeg ag a e,hn h i inUnvrt f o C l g F rinL n ug s a g aLx iesy C mmec, hn h i 0 2 0 e o S i io re S ag a 2 16 )

o tec ne o r olg td nsain t no n t o kmoai lb ial o n u swe1 f h o tmp ry c l es e t’ l ai f e r rl wi ei t l fu do t l a e u e o w y t l ni y a . Ke wo d : l g td nsNe okM oai Al n t n; t r d oo ia n oic l d c t n y rs Col eS e t; t r e u w rly: i ai NewokIe lgc l dP lia E u ai t e o a t o
生正确航 向, 把个 人成 长成 才融入祖 国和人民 的伟大事 业之 中, 以实际行动创 造无愧于人民 、 愧于时代 的业绩 , 写壮 无 谱
些大学生 的力量 , 大学生 网络道德异化问题应运而生。 2 1年 l月 , 0 1 O 党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 中央关
丽 的青春乐章 。从总 书记 的讲话 不难看出 , 大学生作 为祖 国 未来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 , 道德文化素质对 其个人技 能和 其
1 . 2道德情感异化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之 间的情 感交流带来 了巨大 的冲击 。 人际情感 是需要人 与人彼 此的社会 交往来 维持 的 ,但随 着
Q kB \ Q B S 交友 网站等虚拟社区 的诞生 ,人们 面对 面地 交往 、 交流 的机会越来越少 ,而是 被人与 电脑 的频 繁接触代 替 , 形 成在现实交往中的情感荒漠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彼此 空间

学生网络道德异化的表现、 成因与对策分析 大 生 学
网 络

A l i o t e o ac C s n Cu e e u s ft ot p a o ee t et Ai a o 0 Nt r Mrl n y s n h P f m e a e a o t ma r h Cn mo r Cl g 5 dn ’ l n i e o o i a s e r r n , u s d n r s e 0 e e r y l u s e t nf w k a t
1S5

够重视 。 1 当代 大 学 生 网 络 道德 异化 及 其 表 现
使越来越多 的匿名者可 以随意地复制 、 粘贴别人 已经 发布 的
信息 。许多大学生通过 网络搜集 学习资源和论文 资料 , 简简 单单 地进行粘贴和复制 。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失去 了学 习
上仅有 的创新性 , 且侵犯 了别 人 的劳动成果 , 而 形成 了不 良
很 大 。笔者根 据大学校 园生 活的经历 、 观察 和高校学生辅导
情, 从而感 受不到对 方作为 一个活生 生 的人的反 应 , 渐渐 地
疏远现 实的交 流方式 , 他们 与亲戚之 间 、 朋友 之 间和同学 之
间的关系疏远 , 同时也就弱 化 了其 情商 , 出现 了道 德情感 冷
漠和扭 曲现象 。 1 价值观异化 . 3 价值观指 的是一个 人对客观事物的意 义 、 要性 的总的 重
生 已经成 为互联 网的主力军。互联网在促 进当代大学生成 长 .
些社会 成员人 生观 、 价值 观扭 曲 , 用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 引领 社会 思潮更为 紧迫 , 固全党全 国各族 人民 团结奋斗 巩
的共 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 繁重 ; 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 , 舆 网
络建设 和管理亟待加强 和改进 。网络道德作为新时期道德建 设 的重 要 内容 , 对塑造 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体 系 , 培育 当代大 学生 的社会 观 、 价值 观 、 人生观 荣辱观有着 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
异 。大学生 网络道德异化则是指大学生 网民在 网络世界里没
有合 理定 位 自身的角 色 , 视道德 约束 , 无 借助 网络从事 一些
违背 道德 文化 底线又危 害 自身 健康成 长的非理性 行为 的总 和 。 此可 以将 当代大学生 网络道德异化具体划分为 网络道 据 德行 为异 化 、 道德 情感异 化 、 价值观 异化和 角色异化等 四种 情况 。由于 网络 的虚拟性 、 道德标 准的非唯一性 以及 大学生
在哲 学 的语境里 , 谓 “ 所 异化 ” 是指 主体在一 定 的发 展 , 阶段 , 由于 自己的活动而产生 出 自己的对立面, 而这个对立 面
又变成外 在的和异 己的力量, 并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
本文认 为 , 谓网络道德异化 , 所 是指在 网络 世界中 , 原有
的学术氛围。 () 4虚言假语。在虚拟的网络里责任感丧 失 , 彼此互不信 任 , 言假语 , 假 传播一些虚假 和有 害的信息 , 使危害 的波及性
沟通交 流 的桥 梁 , 是改善 学习和思 维模式 的平 台 , 也影 响着 他 们的道德航标 。然而 , 网络 已反过来成为控制、 统治和支配

修 养 , 真学 习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 , 固树立 正确 认 牢 的世界 观、 人生观 、 价值观 , 胸怀远大理想 , 陶冶 高尚情操 , 培 育科学精神 , 立为国奉献之志 , 为民服务之志 , 立 牢牢 把握人
根 据 中 国互联 网信 息 中心 ( N C 的数 据 , 至 2 1 C NI) 截 01
2 1 年 4月 , 01 胡锦涛总 书记在庆祝清华 大学建 校 10周 0
年 l月, 1 我国网 民总数为 5 5 , . 亿 普及率达 到了 3. 0 7 %。其 7
中, 学生网民约 占 3 %。互联 网的出现 , 了人类活动的新 0 开辟
属性 的影 响 , 自我评 价和 道德控制水 平下 降 , 责任感 和主体
算机病 毒的研 制、 传播 , 干扰 了网络正 常的工作 。有不少 大学 生崇拜黑客 ,效仿去攻击别人 的网站和一些保 密信息 等 , 构
成了网络犯罪。
意识 弱化 , 情感 冷 漠 , 际关 系 出现障 碍 , 致人格 发生 变 人 导
的不一致性 , 大学生在 网络宣泄 自己的情感和进 行彼此 的情 感交流 的时候 , 看不见彼此之 间的音 容笑貌和喜 怒哀乐 的表
的群 体特 性 , 网络 道德异 化呈现 隐蔽性 、 易发性 和广泛性 等
特点 。
11 . 道德行 为异化
从 目前来 看 ,大学生 网络道 德行为 的总体 状况不 容乐 观, 其道德 行为与现实生 活的道德行为和知识文 明程 度差距
拔。
看法和评价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 的价值观影 响巨大 。网络世 界鱼龙混 杂 , 面充斥着各种 不同的思想 、 里 观念和评 价等 , 不 合 时宜 的政治 观点 , 违背 客观的道德标准和一些 低级 的价值 观念 ,时不时地影响着 尚未形成牢 固价值观 的当代大学 生 。
Ab ta t Su e t’ a o s s e t a ea f ce y t ed v lp n f ec n e o a y n t r . e n i , en t o k mo a . s r c : t d n s v r u p c s r fe td b e eo me t t o t mp r r e wo k M a wh l t e i a h oh eh w r r1 i r b e r o n . n t i p p r t ep ro ma c n a s s f h o tmp r r ol g t d n s a in t n o ewo k mo ai t p o lmsa e c mi g I s a e ,h e f r n ea d c u e ec n e o y c l e su e t’ l ai f t r r l y h o t a e e o n . t l b n l z dwi ec r au y tm f o il m n emiso fc l g t d n s Be i e , e c u tr a u e ywi e a a y e t t o ev l es se o ca i a dt s in o l es e t. s s t o n eme s r s l hh s s h o e u d h
个人理想 的实现至关重要 , 培养优秀 的网络道 德对大学 生个
于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 , 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 大问题 的决定 》 明确指 出 , 一些 领域道德失 范 、 诚信缺 失 ,

人和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大量覆盖和 高校信 息化水平 的提 高 , 大学
空 间—— 网络虚拟 社会 。互联 网社会 既是一种新 的社会 形
年 大会 上的重要讲话对 当代大 学生提 出了三点殷切 希望 , 其
中第一点就是 希望青年学生 把文化 知识学 习和思 想 品德修
养 紧密结合起来。他希望大学生们要积极加强 自身思想品德
态, 又是一种新 的社会 模式。网络的发展为人 的主体性 发展 提供 了更加 广阔的舞台 , 人的道德水平 和文 明程 度提出了 对 新 的要求 。对 当代大学生来说 , 网络是 开眼看世界的窗 I , = 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