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和咬合设计
颌骨缺损患者的种植修复咬合重建

2 mo h f u c o n s o n t n,wh l 6 mp a sa h e e s e i e r t n a d s p o e n l e tr t n t f i i 1 4 i l n c i v d o s on g ai n u p r d f a so ai s6—8 mo t sa tri e t t o t i r o nh f mme i t u c e d ae f n — i .Co tu i n:A smp e ,moe c s efc ie i ln p r a h s o l e ge t n o r g d f rc mp e ey e e t lu ain s tn o n so i lr r o t f t mp a a p o c h u d b r a l e c u a e o lt l d n u o s p t t e v t y o e
l n t ot t ci f 0ya npt n h l—o pa s f r rs e cfnt no tl er.I ai s t A l n—F u eitfn t n 8i patw r lsd r g h r t a e p h i u o 2o s e w t i ormm da c o , m ln ee ot u n efs i eu i s i t it
口腔修复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口腔修复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上颌4大面积银汞合金充填死髓,美观要求高,最佳修复设计是( )。
A、塑料冠B、金属烤瓷C、3/4 冠D、嵌体E、金合金全冠正确答案:B2、关于粉面嵌体洞型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深度应>2mm, 内收2'~5°B、一般深度应<2mm, 内收2°~5°C、一般深度应>2mm, 外展2*~5°D、一般深度应<2mm, 外展2°~5°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正确答案:C3、常用的根面附著体不包括( )。
A、Dalbo附着体B、Rothermann附著体C、磁性附着体D、Mini-Dalbo 附着体E、杆卡式附着体正确答案:D4、不属于调骀基本原则的是( )。
A、去除下颌前伸以及侧颌运动时的粉干扰B、消除早接触牙与对颌牙的接触关系。
C、形成正确的正中粉接触区D、改善尖窝及治面的生理形态E、去除咬合早接触正确答案:B5、下列不属于瓷全冠优点的是( )。
A、不导热、不导电B、强度高、脆性小C、生物相容性好D、色泽稳定自然E、不需要金属,不透金属色正确答案:B6、在全口义齿排牙中,切牙乳突的作用是( )。
A、确定平面的标志B、排列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C、确定后堤区的标志D、确定基托伸展范围的标志E、确定牙槽峭顶的标志正确答案:B7、可摘局部义齿中有传导粉力作用的包括以下部件,除了( )A、人工牙B、卡环体C、基托D、大、小连接体E、卡臂尖正确答案:E8、如果后牙存在早接触,则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存在尖和斜面之间的早接触,则调磨斜面B、如果存在尖与窝的早接触,而侧方运动中早接触牙尖存在粉干扰,则调磨牙尖C、斜面与斜面之间存在早接触,通常调磨非功能尖斜面D、存在尖与窝早接触,通常调磨牙尖E、如果存在的早接触部位不明确,可以通过咬合纸法帮助确定其位置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瓷全冠优点的是( )。
口腔修复操作规范

口腔修复操作规范口腔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口腔治疗技术,主要用于修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缺损、功能障碍和美观问题。
为了保证修复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口腔修复操作需要遵循一些操作规范。
以下是口腔修复操作的规范要求:1.术前准备:在进行口腔修复操作之前,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牙齿的缺损情况、颌骨结构、牙周情况等。
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系统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和口腔治疗史等。
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X射线检查和模型制作。
2.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需求,医生需要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考虑到修复材料的选择、牙齿形态和颜色的恢复、邻牙和咬合关系的协调等。
3.口腔卫生处理:在进行口腔修复操作之前,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处理,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4.局麻和无痛操作:在进行口腔修复操作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痛无感。
医生应熟练掌握各种可选择的局麻技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局麻方法。
5.患者沟通和解释:医生应在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解释,让患者了解修复治疗的目的、步骤、风险和注意事项等。
医生还应主动回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6.牙齿预备和修复:在进行牙齿修复之前,医生需要进行牙齿的预备和修复。
预备包括去除牙齿上的龋坏组织和老旧的修复材料,修复包括填充、镶嵌和冠修复等。
医生应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并进行精确的牙齿修复操作。
7.矫治器的使用:在一些情况下,患者需要使用矫治器来协助牙齿修复。
医生应具备丰富的矫治器使用经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
8.配合和休息: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操作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指导,如张口、闭嘴、盖牙等。
医生应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以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9.术后护理和复查:在进行口腔修复操作之后,医生需要向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复查。
护理包括口腔清洁、饮食建议和定期复查等。
口腔修复学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口腔修复学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桥体的颊舌径宽度一般为缺失牙宽度的A、1/3~2/3B、1/3~1/2C、1/3~3/4D、1/2E、1/3~1/4正确答案:A2.全口义齿的合平面平分颌间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义齿的稳定和固位B、增强义齿强度C、提高咀嚼效率D、方便排牙E、容易取得平衡合正确答案:A3.选择固定桥基牙时,临床冠根比的最低限度是A、3:4B、1:1C、1:2D、2:3E、3:2正确答案:B4.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A、主诉B、患者系统疾病史C、患者传染性疾病史D、患者的修复治疗情况E、所有选项都对正确答案:E5.下列各类固定桥中,对基牙的牙周组织损伤最大的是A、A双端固定桥B、B单端固定桥C、C半固定桥D、D粘接固定桥E、E卫生桥正确答案:B6.正常覆盖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距离是A、0mmB、3mm以内C、3~5mmD、5~7mmE、7mm以上正确答案:B7.全口义齿初戴后,一般经多少时间其咀嚼效能和咀嚼肌收缩力恢复到较高水平A、初戴后三月B、初戴一天C、初戴后一月D、初戴后一周E、初戴后三天正确答案:C8.活髓牙冠修复后过敏性疼痛,最先考虑的处理是A、观察、安抚治疗B、根管治疗C、调整咬合D、拆除修复体E、止痛药口服治疗正确答案:A9.关于上颌牙牙周面积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6754321B、7645312C、6734512D、6745321E、7634512正确答案:C10.修复体轴面突度过大可引起A、牙龈萎缩B、牙龈增生C、牙周炎D、食物嵌塞E、牙龈炎正确答案:A11.与义齿吸附力无关的因素是A、牙齿排列B、基托与粘膜的接触面积C、基托与粘膜的密合度D、唾液质量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A12.男,45岁。
右下6缺失,要求行固定义齿修复。
检查见缺牙间隙可,牙槽嵴正常,咬合正常,右下7近中牙合面中龋,牙髓活力正常,无牙周疾患;右下5松动I度,X线显示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3。
颌骨缺损患者的种植修复咬合重建

动 义齿修 复 9例 , 其 中采 用 磁 性 固位 的覆 盖义 齿 修
8
福建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 0 1 0年 2月 第4 4 卷第 1 期
颌 骨缺 损患者 的 种植 修 复咬 合重 建
杜 志斌 ,陈 江, 黄 文 秀,杨 进 ,郑静 宜
摘要 : 目的 探 讨 颌 骨 缺 损患 者 种 植 修 复 重 建 咬 合 的 方 法 以 及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对 1 O例 颌 骨 缺 损 患 者
R e p l a c e 种 植体 , 杆 卡 式 活 动 义 齿 修 复 。治 疗 结 束
后, 患 者对 固位及 咀嚼 功能 满 意 。6月复查 时 发现 , 3 6周 围牙 龈增 生 , 经 局 部 处 理后 增 生 消退 , X线 检
情况 , x线检查 各 个种 植 体 的 骨 结合 状 况 和骨 边 缘 水平, 检查 种 植 体 周 围牙 龈 有 无 红 肿 、 出血 、 软垢 、
1 . 1 一般资料
7例 , 女性 3例 , 年龄 ( 4 8 ±3 ) 岁( 2 2 ~7 3岁 ) 。1 0 例
者 到本 院就诊 , 要 求 种 植 修复 。检 查 患者 上颌 牙 齿
中, 成釉 细胞 瘤 6 例, 口底 癌 1例 , 腭 部牙 龈癌 1 例,
已全 部缺失 , 左侧后 腭 部有 1 c mX1 . 5 c m 大小 的空
进 行 种植 修 复 咬 合 重 建 , 除 1 例 采 用 固定 修 复 外 , 其余均 采用活动 义齿修 复. 其 中 采 用 磁 性 固 位 的覆 盖 义 齿 修 复 3例 , 杆 卡 式修 复 2例 , 球 帽式 修 复 2例 , 套 筒 式 覆 盖 义 齿 修 复 1例 , 栓 道 式 精 密 附 着 体 修 复 1例 。 结 果 经 过 1 2  ̄4 8月 的临 床 观 察 , 除 杆 卡 式 修 复 的 1例 患 者 由 于 软组 织 较 厚 , 牙 龈 在 带 人 6月 时 出现 增 生 外 , 其 余 患 者 未 发 生 任 何 临 床症 状 。3 8枚 种 植体 均 形 成 良好 的 骨结 合 , 临 床效 果 满 意 。 结论
口腔修复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当上颌结节过度增生形成较大的骨性倒凹影响义齿就位时,一般宜对一侧上颌结节行A、上颌结节处软组织切除修整术B、牙槽嵴修整术C、前庭沟加深术D、牙槽嵴重建术E、骨性隆突修整术2、颌骨缺损修复时所用的印模为A、解剖式印模B、功能性印模C、选择性压力印模D、分层印模E、分区印模3、在环抱固位形中,合龈高度与固位力的关系是A、合龈高度越大固位力越强B、合龈高度越大固位力越弱C、合龈高度的平方与固位力的大小成反比D、合龈高度的平方与固位力的大小成正比E、两者之间没有关系4、属于暂时冠桥的作用的是A、保护自洁作用B、美观作用C、恢复咬合关系D、A+BE、A+B+C5、作嵌体修复时,牙体预备正确的是A、去净腐质及无基釉,并作预防性扩展B、制成箱状洞形,底平壁直,无倒凹,洞缘45°短斜面C、邻面片切D、 A+BE、 A+B+C6、前牙3/4冠的邻面沟位于A、邻面片切面唇1/3B、邻面片切面中1/3C、邻面片切面舌1/3D、邻面片切面舌1/3与中1/3交界处E、邻面片切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7、铸造基底桩冠的突出特点是A、冠桩根内段必须铸造B、基底板必须铸造C、桩冠与根管和根面比较密合D、固位好,抗力差E、抗力好,固位差8、桩冠长度要求为A、牙体长度的1/2-1/3B、牙根长度的1/2-1/3C、牙体长度的2/3-3/4D、牙根长度的2/3-3/4E、都不正确9、某患者,女性,14岁,︱1冠折1/2,咬合关系正常,患牙经根管治疗后最好选用哪种桩冠修复A、成品桩桩冠B、金属核桩冠C、铸造舌背桩冠10、全冠戴用后出现食物嵌塞可能的原因是A、接触点不良B、冠轴面外形不良C、合面形态不良D、对合牙有充填式牙尖E、以上都对11、后磨牙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应恢复在A、合1/3颊侧B、合1/3偏颊侧C、合1/2偏舌侧D、合1/3中份E、合1/2中份12、对于固位力差合力大的患牙进行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可作下列哪种处理A、使用高强度的树脂类粘结剂B、全冠粘结前粘结面作喷砂处理C、全冠粘结前粘结面作粗化处理D、应用活化剂E、以上说法都正确13、烤瓷合金的热膨胀系数(金α)与烤瓷粉的热膨胀系数(瓷α)的关系是A、金α<瓷αB、金α=瓷αC、金α>瓷αD、 A、B对E、A、C对14、以下对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要求系数正确的是A、前牙切端至少预备2.0mm间隙B、各轴面预备出金属厚度的间隙约为0.5mm,以及瓷的厚度0.85mm-1.2mmC、肩太宽度一般为1.0mmD、各轴壁无倒凹,轴面角处圆钝E、以上都对15、瓷全冠牙体预备时,切端或合面应开辟出()mm的间隙A、1.0-1.5B、1.5-2.0C、2.0-2.5D、以上都可以E、以上都不对16、悬空式桥体与粘膜的关系是A、与粘膜点状接触B、离开粘膜1mmC、离开粘膜2mmD、离开粘膜3mmE、离开粘膜3mm以上17、固定桥粘固后,患者感到胀痛不适的原因为A、咬合过高B、基牙受扭力,接触点过紧C、桥体龈端接触过紧D、粘固剂过厚E、基牙负担加重18、固定桥受力时,桥体弯曲程度与A、桥体厚度的立方成反比B、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C、桥体宽度成反比D、桥体的硬度有关E、以上均是19、前牙固定桥修复时,如缺牙间隙略大于对称牙,为了增进美观桥体设计应A、桥体唇面颈部加长B、桥体近中加一小牙C、桥体远中加一小牙D、加大桥体唇面突度E、减少桥体唇面突度20、下列固定桥中,哪一类属于特殊结构固定桥A、双端固定桥B、单端固定桥C、半固定桥D、复合固定桥E、种植基牙固定桥21、前腭杆到龈缘的距离是()mmA、0.3-0.4B、3-4C、4-6D、6E、722、一患者8—52—245 缺失,其缺失类型为A、Kennedy一类B、Kennedy二类,第一亚类C、Kennedy二类,第二亚类D、Kennedy三类E、Kennedy四类23、智锁角是指A、义齿部件与余留牙之间的夹角B、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长轴间的夹角C、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邻面间的夹角D、义齿就位道与脱位道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度E、义齿脱位道与基牙邻面间的夹角24、调凹式就位道是指A、两侧基牙长轴延长线的角平分线为就位道B、通过模型的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方,与合力方向一致的就位道C、通过模型的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方,与合力方向不一致的就位道D、就位道与基牙长轴相一致E、就位道与合力方向一致25、()最常用作覆盖基牙A、尖牙B、中切牙C、前磨牙D、第一磨牙E、第二磨牙26、覆盖义齿基牙冠根比A、至少1/3B、 1/3-1/2 C 、不应超过1/2D、不应超过1/1E、不应有临床牙冠存在27、覆盖义齿与一般义齿的区别是A、有附着体B、残根、残冠需作根管治疗C、保留并利用了覆盖基牙D、由基牙承担咬合力E、由粘膜承担咬合力28、圆锥形套筒冠固位体内冠厚度一般是()mm29、套筒冠内冠试戴时就位后龈缘发白,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有悬突B、内冠颈缘过长C、内冠不密合D、内冠变形E、以上都不是30、上总义齿戴用后,在静止和说话,打呵欠时固位均好,但咀嚼食物时义齿易脱位,应做的处理是A、缓冲义齿组织面B、调磨义齿边缘C、加大义齿距离D、选磨调合,促进咬合平衡E、义齿与粘膜不贴和,重新制作31、全口义齿排牙时,后牙与合平面接触的牙尖是:A、54∣45颊舌尖,6∣ 6近中舌尖B、54∣45颊舌尖,6∣6近中颊尖C、54∣ 45颊尖,6∣6近中颊尖D、4∣4颊尖,5∣5颊舌尖,6∣6近中舌尖E、4∣ 4颊尖,5∣5颊尖,6∣6近中舌尖32、全口义齿作侧方咬合时,工作侧接触,平衡侧部不接触应调整A、增大补偿曲线曲度B、增大横合曲线C、减小补偿曲线曲度D、减小横合曲线E、以上均不对33、种植义齿的固位主要取决于A、基桩与种植体的连接B、上部结构与种植体的连接C、基桩形态D、基桩的角度E、上部结构的制作34、在正常的釉质粘结面进行酸蚀处理,常用的酸是A、75%的硫酸B、37%的羧酸C、37%的磷酸D、25%的羧酸E、5%的草酸35、在粘固桩钉的时候,使用的粘结剂常为A、磷酸锌粘固剂B、聚羧酸锌粘固剂C、复合树脂D、自凝树脂E、以上均可36、Ⅱ度松动牙是指松动幅度()的牙A、不超过1mmB、超过1mmC、1mm-2mmD、超过2mmE、超过3mm37、备牙时,车针沿着()方向切割效率最高A、与釉柱方向平行B、与釉柱方向垂直C、与釉柱排列方向成45°D、与釉柱排列方向成30°E、与釉柱排列方向成60°38、调合前存在咀嚼肌功能紊乱,则应该A、戴用咬合板治疗肌功能紊乱,待稳定后再调合B、先诊断性调合,再观察C、先调合,再用咬合板治疗D、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病情没有缓解,在考虑调合E、封闭治疗肌功能紊乱,同时调合39、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开口受限时,选用的咬合板为A、稳定咬合板B、再定位咬合板C、枢轴咬合板D、软弹性咬合板E、松弛咬合板40、颌骨缺损修复原则与面部缺损修复原则的不同处是A、颌骨缺损宜早期修复而面部缺损不宜早期修复B、颌骨缺损修复需要足够的固位力,而面部缺损则不需要C、颌骨缺损修复体应尽可能厚重,而面部缺损修复体则应尽可能轻巧D、颌骨缺损修复以恢复生理功能为主,而面部缺损修复以恢复面部外形为主E、颌骨缺损修复与面部缺损修复没有不同之处41、增加全冠的固位力可采取的一些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使用粘结性能良好的粘结剂B、尽量保持合龈高度C、备牙时增加预备体表面的粗糙度D、窝洞的点线角清楚E、修复体与预备体应紧密接触42、牙体缺损修复时,牙体预备的要求哪项不正确A、去除病变组织B、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C、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D、无需作预防性扩展E、磨改过小牙或错位患牙43、如果取模时印模伸展不充分,可能导致修复体出现以下情况,除外A、基托伸展不足B、固位力下降C、义齿承载区受力过大D、义齿支持面积减小E、义齿就位困难44、关于铸造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跟尖封闭材料不少于4mmB、保证桩的长度不小于临床牙冠的长度C、保证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大于根处在牙槽骨内长度的2/3D、桩的直径一般不能超过根径的1/3E、保证使用的铸造金属有较好的强度45、以下不属于金-瓷结合影响因素的是A、金属表面的污染状况B、金属表面的粗糙程度C、铸造时金属基底冠的质量D、合金与瓷本身的α值匹配性E、环境温度的影响46、下列不是瓷全冠适应证的是A、前牙切角,切缘缺损,不宜充填治疗或金属修复体治疗者B、前牙邻面缺损大,或冠部有多处缺损者C、前牙严重磨耗,对刃合D、因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影响美观的前牙E、错位、扭转牙而不宜作正畸治疗者47、下列不是可摘义齿基托的功能的是A、连接作用B、恢复合关系C、修复缺损D、传递合力E、固位及稳定作用48、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中,最不可靠的方法是A、面部距离均等测定法B、面部外形观察法C、息止颌位测定法D、拔牙前纪录E、以旧义齿为参考49、黏结技术在口腔内的使用,不包括以下情况A、面部缺损修复B、牙体缺损和畸形牙的修复C、着色、变色牙的遮色D、儿童恒牙早失的间隙保持E、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50、关于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优缺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牙体预备量大B、有牙周夹板的作用C、反复摘戴仍能维持较好的固位力D、不利于牙槽骨高度的保存E、颈缘有金属线,不利于美观2、B1型题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
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

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缺损中最常见的缺损。
颌骨位于面中下部,是整个颜面部外形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咀嚼器官、语言器官、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颌骨的缺损从生理、心理两方面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无论是从患者的广泛性,还是从缺损影响的严重性来说,颌骨缺损的修复都将是口腔修复医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1颌骨缺损的修复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缺损形式,颌骨缺损在其修复方法方面也与常规义齿有较大差异,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1 固位技术由于颌骨缺损所形成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以及赝复体的特殊固位要求,仅常规的义齿固位方法已不能满足赝复体的固位要求,需采用一些特殊的固位技术。
1.1.1 磁性固位技术是利用磁体与磁性材料之间的磁引力发展成的一种固位技术,其通常是由一只闭合磁路的永磁体和一只由耐蚀软磁合金制作的衔铁组成的磁性附着体。
具有固位可靠,操作简单,可自动复位无需调节修理,不传递侧向力,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现已成为改善颌面赝复体固位的重要手段。
磁性附着体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将衔铁设置在余留牙根或残冠上,而将闭路磁体设置在义齿或赝复体的对应部位;②将衔铁和闭路磁体分别设置在修复体的两部分的相应位置上;③将衔铁设置在种植体顶端,作为种植体的上部结构,而将闭路磁体设置在修复体的对应部位,利用衔铁与闭路磁体间的磁引力使修复体获得良好的固位。
一只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可以达到500~950g,因而通常应用两只磁性附着体即可显著改善修复体的固位。
1.1.2 种植体技术种植体是颌骨缺损修复中重要的固位和支持结构,利用种植体可以植入任何有足量骨组织部位这一特点,即可在缺损区或邻近骨上植入种植体,解决修复体的支持和固位问题。
种植体有多种类型和形式,在颌骨缺损修复中最常用的是螺旋形或圆柱形的骨内种植体;在颌骨再造等手术中也应用黏膜下种植体;在下颌骨骨折并缺损修复时,也应用穿骨式种植体。
种植体具有多种上部结构,如螺丝固定式、桩核式、杆卡式、杵臼式及磁附着式,各自具有不同的支持固位特点,可以根据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需要选择应用。
上颌区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策略-16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65-上颌区肿瘤术后缺
损的修复策略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上颌骨区缺损的分类及修复概述
1、目前较常用的英国JamesBrown教授对于上颌骨缺损的分类方法是立足于()
A、口腔科[正确答案]
B、耳鼻喉科
C、神经外科
D、普通外科
2、上颌窦恶性肿瘤主要是()
A、鳞癌[正确答案]
B、腺癌
C、淋巴上皮癌
D、骨肉瘤
3、鼻面上颌骨缺损属于面中区缺损分型中的()
A、Ⅰ型
B、Ⅱ型
C、Ⅲ型[正确答案]
D、Ⅳ型
4、上颌骨合并鼻面眶部及皮肤缺损属于面中区缺损分型中的()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正确答案]
5、Ⅰ型面中区缺损主要是()
A、外鼻缺损[正确答案]
B、上颌骨缺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和咬合设计
发表时间:2015-04-09T14:25:28.8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城刘毅[导读] 左右两块不规则形状的上颌骨和一块马蹄形的下颌骨构成人面部中、下2/3的大部分骨性支架结构。
刘城刘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口腔医院 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颌骨缺损患者的修复原则及咬合设计。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36例颌骨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36例颌骨缺损患者经我院的修复设计后,所有患者皆对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对于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修复颌骨损伤应考虑到外形和功能两个方法。
【关键词】颌骨缺损修复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23-02 左右两块不规则形状的上颌骨和一块马蹄形的下颌骨构成人面部中、下2/3的大部分骨性支架结构,位于人面部较突出的部位,参与相应部位的器官功能。
因为肿瘤和外伤造成的上颌骨或者下颌骨的缺损,经常造成骨组织缺损畸形,进一步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在口腔颌面部表现最突出的是咀嚼、吞咽和发声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影响了人的社交活动,降低了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
所以颌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临床上经常面临的问题,尤其是较大块的骨组织缺损包括相应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收治的颌骨损伤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12~44岁之间。
1.2 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
1.2.1 早期修复颌骨缺损不仅使口腔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障碍,面部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形,而且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因此,尽早进行修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永久性的修复最好在创口愈合后(一般在2~3个月)制作,但是临时性的修复则应越早越好。
如在手术后立即戴入腭护板、翼状导板、预成颌骨修复体等,不但可保护手术区创面,免受唾液和食物的污染,减少瘢痕的挛缩,减轻面部畸形的程度,及早恢复部分的生理功能,而且对患者还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
1.2.2 尽可能恢复生理功能颌骨缺损的修复应尽可能恢复咀嚼、语言、吞咽、吮吸等生理功能。
其中咀嚼功能的重建难度最大也最为重要,修复医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各种技术与材料,千方百计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在恢复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再根据颌面部的具体情况,尽量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
当功能修复与外形恢复之间有矛盾时,应以功能恢复为主。
1.2.3 保护余留组织除必须拔除的残根或过度松动牙,骨尖、骨突的修整,以及瘢痕组织的切除等外,应尽量保留余留组织。
上颌骨缺损后,特别是在广泛缺损者,余留的口腔组织本来就已经不多,而这些余留组织又必须用于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对余留的口腔组织更应倍加爱护,不可轻易损伤。
例如,颌骨缺损后。
余留牙不但较少,而且还往往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牙周情况一般较差,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保留。
关于上颌骨缺损修复中余留牙的利用与保护,将在另节专门阐述。
其他如牙槽嵴、带状瘢痕、鼻前庭及鼻咽腔等都可充分利用,以便减轻每个基牙或每个固位区的负担,以分散牙合力,减少修复体的翘动和摆动,避免引起组织的创伤。
邻近缺损区的周围组织,一般均较脆弱,易于出血,不能承受压力和摩擦,修复时必须注意加以适当缓冲,必要时可采用软性材料,以减轻黏膜的负担。
1.2.4 要有足够的固位颌骨缺损的修复体往往大而重,由于支持组织较少。
修复体的翘动和摆动也较大。
在设计时须经仔细检查,周密考虑,尽量利用现有组织以获得足够的固位。
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修复体的固位效果。
因此,固位措施在颌骨缺损修复中是关键性步骤之一。
2 咬合设计
颌骨缺损患者通常伴有咬合关系错乱。
在外伤及先天性唇腭裂、颌骨裂的患者尤为严重,因此在人工牙排列及咬合设计上都有其特点。
2.1 口内排牙
颌骨缺损患者的人工牙排列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恢复咬合关系;重建咀嚼功能;恢复患者颜面部外形。
赝复体在口外模型上排牙难以达到此目的,因此,多采用口内直接排牙法。
颌位关系记录后。
在恒基托上直接排前牙,使前牙有适宜的超覆牙合关系,又使唇颊部丰满度适当,面形自然。
还要注意对发音的影响,必要时还可排成对刃牙合、反牙合。
排后牙可在口内进行,也可在牙合架上进行,但也应考虑咬合、面形和固位三方面问题。
2.2 咬合设计
在颌骨缺损修复中,必须注意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使患者能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通常采用下述方法重建咬合关系。
由于个别牙尖突出牙合平面而造成的早接触,可以磨改牙尖,使所有牙都有牙合接触。
对明显的伸长牙,应在牙髓治疗后,行部分截冠术。
个别牙完全无咬合关系时,可采用人造冠修复牙合关系,如铸造全冠、树脂冠或烤瓷冠等,还可采用高嵌体。
如果数个相邻牙无咬合时,也可做联冠修复。
上、下颌牙列间,只有个别牙有牙合接触,多数牙无牙合接触,可采用铸造牙合垫来恢复牙合关系。
双重牙列由于外伤引起的颌骨骨折,当错位愈合后,常造成牙弓缩窄,上颌骨或下颌骨后退,使上、下牙列间接触不良或接触面很小。
腭裂患者,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良,前牙呈严重反牙合或重度咬合错乱,此种情况,可在天然牙列的唇侧、颊侧或舌侧排,人工牙列,并与修复体相连,称此为双重牙列。
双重牙列的设计,应以不妨碍舌运动为原则,并尽量使牙合力能有效地传递到余留基牙上,取得较好的支持作用。
如下牙弓缩窄者,后牙的双重牙列最好设计在上颌的腭侧,其支持作用比设计在下颌颊侧者为强;前牙区者,则设计在下颌的唇侧为好。
上颌牙弓缩窄时,后牙区者,可设计在上颌的颊侧:前牙区者,可设计在上颌唇侧。
3 结果
36例颌骨缺损患者经我院的修复设计后,所有患者皆对效果表示满意。
4 讨论
口腔颌面部的修复重建,重点和难点仍是颌骨缺损的重建,重建颌骨的连续性和面部外形,恢复颌骨的正常位置。
重建颌骨的正常高度和厚度,恢复其表面的正常软组织覆盖,为种植体的植入创造良好条件,最终恢复咀嚼功能,达到重建外形和功能的目的。
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已初步应用于临床,提高了颌骨重建的精确度,为功能性重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将医学三维影像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结合,利用快速成型三维模型帮助手术设计和术中截骨、修整,在计算机上模拟手术切除部分,应用反求技术行缺损修复,应用快速原型技术设计植入体的形态,确定其体积,设计制作与患者自体下颌骨相似的个体化修复体,术后患者可获得良好面部对称性[2]。
但距临床应用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种子细胞的成骨活性有待提高,理想的支架材料还需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周艺群.三种GBR膜材料的比较研究.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5):418-421.
[2]徐晓刚.自体咀嚼粘骨膜游离移植关闭早期创口对即刻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