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监测的取样代表性及某些相关问题
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辐射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辐射状况愈加关心 ,同时辐射环境状况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 ,我省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环境管理;辐射;监管;对策中图分类号:o43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众多的电子、电气产品以及无线电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随之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纠纷造成的群众投诉、信访事件迅速增加,某些地方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滞后与不足,如何有效地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各种电器、通讯设备以及电力设施等在运行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当人们不需要的电磁辐射发射到环境中并影响他人身体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时,就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讯、雷达设备;工业、科研、医疗使用的高频设备;交通运输系统;高压输变电系统;各类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热效应又称短期效应,主要是使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比如眼晶体受损等,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直接照射甚至可以致人死亡;非热效应又称长期效应,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分泌、免疫等系统受到影响以及患癌症的危险度增加等。
除了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外,电磁辐射污染还可对电器设备产生干扰,比如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广播电视信号产生干扰等。
2 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随着电磁类设备、设施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水、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环境污染源,并且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电磁辐射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关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关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辐射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和网络覆盖范围有待提高,存在着监测数据的不准确性和不全面性等问题。
在核电站事故和辐射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升监测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以上背景出发,深入分析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当前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完善监测系统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监测网络建设和覆盖范围扩大的措施,实现对辐射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最终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监测点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的辐射情况无法及时监测到。
监测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对辐射环境监测的需求。
数据质量不稳定,存在采集不准确和保真度不高的情况,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我国还存在监测数据共享和比对不足,监测数据标准化不统一等问题,导致了监测数据之间的不互通和不可比性。
监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加大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监测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覆盖范围扩大,提升监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推动监测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福利,但与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辐射环境的污染问题。
随着核能、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辐射环境监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辐射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探讨。
一、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1.监测体系建设滞后当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
传统的辐射监测手段依靠固定监测点、流动监测车和监测站等设备,但这种监测方式受限于地域和观测点的局限性,无法全面掌握辐射环境的真实情况。
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难以保障。
2.监测数据精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数据精度有待提高。
由于设备和技术的约束,部分监测数据存在偏差和误差,无法真实反映辐射环境的实际情况。
而且,部分监测设备陈旧、维护不力,容易出现数据不准确或者漏测情况。
3.监测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和完整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和完整。
主要监测点多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监测覆盖不足,导致这些地区的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相对滞后。
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核电站、医疗机构等的辐射监测也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监测盲区。
未来,我国将加强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拓展监测手段,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精度。
除了传统的固定监测点外,还将引入无人机、遥感技术、移动监测站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对于辐射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2.优化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未来,将着重优化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密度,实现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和预警。
3.推进辐射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将加强辐射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监测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的辐射剂量率、放射性核素含量等辐射量进行监测和调查的活动。
在辐射环境监测中,数据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辐射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着重探讨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数据合理性问题辐射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误差,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的合理性,例如:1. 采样位置不足或误差较大。
采样位置、数量和时机等方面的不足或误差可能影响到辐射监测的结果,进而影响到辐射环境评估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
监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是影响数据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设备精度和灵敏度不够高,可能会导致数据的误差较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不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并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应对措施要确保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来降低误差和不确定性。
1. 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和采样时间。
合理的采样将尽量减少因采样方式或误差而引起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同时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选用精度高、灵敏度高、表现稳定的辐射监测仪器设备。
不同的辐射监测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不同的监测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数据进行自动校正,执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自动校正和定期维护可以确保设备在监测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减少误差和不确定性。
5. 制定管理规范。
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测规范,明确责任和职责,建立标准操作流程,确保监测环节的科学和规范,全面提升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是辐射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控制误差和不确定性,才能保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我国现阶段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阶段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现阶段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摘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辐射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关部门机构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行业内专业人才缺乏,以及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缺失等,并根据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一一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现状;环境污染;问题;对策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日益增强,对环境辐射监测的重要性也愈发显得重要。
环境辐射污染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都是肉眼能看得到的,污染较为明显,环境辐射污染是隐性的污染,平常是无法看到的;但一旦产生环境辐射污染,将会对周边居民造成重大的恶劣影响,引起社会极大的恐慌。
所以,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设立合理的辐射环境监测网,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1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1.1辐射环境与监测的概念辐射是指能量脱离场源向四周传播,然后又归于场源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辐射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电磁辐射和热辐射,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视、电脑散发的辐射都属于电磁辐射范畴。
本文研究的辐射环境主要是指核电和核技术在研究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流向周围传播扩散所影响到的社会环境,会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影响的环境,这种影响是对人类不好的影响。
辐射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监测设施对实施操作放射性物资周边的辐射情况和放射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监测,其监测的对象是放射源周边的辐射传播媒介或生物。
通过对辐射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能达到将辐射风险降低的目的。
1.2辐射环境管理相关制度我国经过多年的核电事业发展,对放射性物资的污染防治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研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规范了对放射性物资进行的污染防治。
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该法是针对放射性物资进行污染防治的纲领性文件,对国家其他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还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对放射性物资的污染防治作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关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关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辐射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人类和环境受到辐射影响的控制和保护。
目前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监测设备的老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问题分析1.监测设备老化严重我国的一些辐射环境监测设备由于年限较长、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监测设备老化严重。
这些老化的监测设备在监测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由于监测设备的老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一些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评估辐射环境的影响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因此监测数据准确性的不足会对环境和人群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监测网络布局不合理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布局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监测范围不够广泛、监测点数量不足等问题。
这样会造成一些地区的辐射环境监测遗漏和盲区,无法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辐射环境状况。
4.监测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仍然不够完善,无法全面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监测需求。
也没有相应的监测标准的修订和更新机制,导致监测标准无法及时跟上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二、改进措施探讨1.更新换代监测设备为了提高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更新换代老化严重的监测设备,采用更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还应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加强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在进行辐射环境监测时,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必须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审核,筛选出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
3.完善监测网络布局为了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辐射环境状况,必须完善监测网络布局,扩大监测范围和监测点数量。
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监测点,确保监测网络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辐射环境外照射监测中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019年第12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9-04-25作者简介:田贵(1983-),男(汉族),陕西蒲城人,工程师,现从事放射性测量与评价工作。
辐射环境外照射监测中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田贵*(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从仪器能量响应、时间响应、监测参数、仪器检定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如何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辐射环境外照射仪器。
同时概括地介绍了周围剂量当量和空气比释动能的转换关系,为辐射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提供了帮助。
最后探讨了医用X 光机如何监测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在医疗诊断过程中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剂量问题。
关键词:能量响应;时间响应;监测参数;仪器检定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12-0154-03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射线装置和密封源的在医学诊疗和工业化自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射线装置在医学方面。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6年出版的《辐射:影响与源》,医学照射贡献了所有人工辐射源照射的98%,是继天然辐射源之后对全球居民照射的第二大辐射源,贡献了总照射剂量的20%。
为了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必要的额外照射。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规范射线装置和密封源在使用过程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带来的照射,这也成为了日常辐射环境外照射监测的主要内容。
在日常的环境验收和年度监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当的仪器成为了日常监测的主要问题。
1常用监测类型及其性能的比较在国内监测机构常用的,剂量率类仪器按照探测器类型可分为电离室、闪烁体探测器(塑料、碘化钠)、GM 管正比计数器,不同探测器测量仪器的性能比较见表1,图1~图3给出了高压电离室(RSS131)、AT1123、碘化钠探测器的能量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能量响应的角度来看,在低能段(15~150keV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最优,在中高能段高压电离室最好,碘化钠探测器的能量响应在低中能段急剧变化,因此,在实际的辐射环境监测中要考虑能量响应对监测对象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14、辐射环境检测

监测时间贯穿于设施的整个寿期
实行“双轨监测”
概念:运行期间的监测包括企业开展的环境监测和政府部门进行的监督性监测。
职责
辐射工作单位
核与辐射工作单位(即业主)必须设立或聘用有资质的单位来对期核与辐射设施运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监测;
核设施运营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辐射监测机构。
报告
取样或现场测量地点的几何位置
测量方法
测量结果及期误差
核素种类 简单评价
分析方法
上报的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
辐射环境连续自动监测
一个比较完善的连续自动监测网络的功能
可以连续自动地测量,记录大量信息,可以观察辐射水平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可以设置足够数量的探测器,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形成网络,可以自动分析各点测量结果之间,以及各点测量结果和释放源之 间的时空相关关系
生物样品如不能立即分析,必须进行预处理。
实验室测量分析
放射化学分析 放射性测量
样品处理
要采用标准的或已证明是合适的程序处理样品 处理要防止核素损失和样品交叉污染。
离
分析时要增加适量的平行样和放射性含量已知的加标样
但不能让分析者识别出哪 引索是平行样和加标样
测量样品制备
沉降物收集
采集大气沉降物时,应使用合适的取样设备,要防眩目已收集到的样品的再悬浮,并尽量减少地面再悬浮物的干扰;
大气沉降物取样频度视沉降物中放射性核素变化的情况而定。
确定采样对象,并由此确定合适的采样计划和采样程序;
水样采集
采集水样时,采样管路和容器先要用待取水样冲刷数次;
采集到的水样必须进行预处理,以便防止因化学或生物作用使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环境监测的取样代表性及某些相关问题
摘要: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非得多,其不单单包括技术、法规与经济等许多因素,并且直接和公众利益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所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了辐射环境监测的取样代表性,以及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取样;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环境问题
越来越严重,辐射现象也越发严重,近年来,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人们对辐射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辐射环境
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成了由国家、省级、部分地市级组成的三
级监测机构,建立了具有相当水平和能力的应急监测队伍。
在监测电离辐射方面,对γ辐射空气吸收的剂量率、γ辐射累积的剂量、气溶胶、沉降物、水汽、降水、水源地的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等等进行核元素分析。
在监测电
磁辐射方面,对电磁辐射的环境质量与电视调频的广播发射塔等等,这些伴有电
磁辐射的污染源监测。
1辐射环境监测的取样代表性
取样在辐射环境监测中是极其重要的,取样是包括样品预处理的,取样的样
品要具有代表性,样品具备的特征要和整个介质要一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取样
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进而避免核元素损失,辐射监测要想精准可靠,制样
是极其重要的,其关系到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实践证明,取样对监测结果产生的
误差要远远大于分析。
1.1气溶胶的取样
气溶胶取样一般使用过滤器来采集,一般有固定与移动滤纸两种取样方法,
目前我国主要用的是固定滤纸的取样方法,固定滤纸取样器皿可以划分为低流量
的取样器与大流量的取样器这两种,前者可以连续取样,滤纸可以用七天。
滤纸
也分为好几种,各种滤纸的收集效率是不同的,气流阻力、湿和干的强度与表面
的粗糙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所采取的样品一定要
具备代表性,这个代表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空间的位置,在采集气溶胶的
样品时最好在人们的活动区域来取样,在人们的呼吸区域来采集,主要指人们鼻
嘴区域,这个区域的被吸入到人们肺中,因此,所采集的样品可以真实代表人们
活动时的吸入空气。
1.2土壤的取样
在取样之前一定要实地勘察,要了解取样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种类、土
壤的利用情况等等,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土壤,农耕地土壤取样要考虑农
耕地作物的种类与施肥情况,农耕地取样选择的最佳时间为农作物成熟后到下一
季农作物种植前。
非耕地要选择那些有小植被、表面没有水土流失和没有被周围
建筑物影响到的土壤,非农耕取样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季。
最好采集地表下垂直十
厘米左右的土壤,也可根据取样目的采集更深一层的土壤。
取样地要极具代表性,其可以代表整个地块的土壤,在取样时要清除干净土壤表面的石块、草根、枯枝
等杂物,土壤在分布上存在着不均匀性,因此,一定要多个地方点来采集,并混
合均匀,使其具备代表性。
2辐射环境监测一些相关问题的分析
2.1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辐射环境监测的效率与质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网络技术被应用在辐射环境监测
工作中,在全国开展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对重点核辐射设施进行监测,对辐射
事故进行预警监测与应急监测,进而了解污染源的现状、监测环境现状、监测环
境的变化趋势以及找出潜在辐射危险。
辐射环境监测的网络系统是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为中心,以各省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为主体,涵盖部分地市级辐
射监测机构的监测网络。
监测的方式主要包括:连续测量与定期测量这两种,监
测的内容,或者采样的样品主要包括:
(1)环境的γ辐射。
连续监测环境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
(2)空气。
采集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样品、气溶胶、降水、沉降物等等。
(3)水。
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海水、饮用水等等。
(4)水生的生物。
主要包括:鱼类、虾类、牡蛎、螺蛳类、海蜇等等。
(5)陆生的生物。
主要是食品,例如:大米、鲜奶、蔬菜、肉类等等,在
取样的时候要参照当地膳食结构。
(6)土壤与岸边的沉积物。
在2015年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控点主要包括:辐射环境的自动站136个、陆
地的辐射点328个、水体国家控制断面201个、土壤的监测点175个、电磁环境
监测点44个,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陆主要地级及以上城市、主要江河湖泊、重要
的国际河流(界河)和近海海域等。
2.2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了辐射环境监测的安全性
随着核资源的广泛利用,核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发展带来高风险,高风险需要严监管,严监管需要硬利器,法律就是监管者手中的硬利器。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正式通过。
此次新制定的核安全法建立从高从
严核安全标准体系,为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辐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意见稿发布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除
法律为核辐射防卫事业保驾护航之外,国家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加大对监测系统
的开发,以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水平。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 2025 年远景目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规划文件接踵而至。
聚焦国际核辐射治理工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核能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设较为完善的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并向公众提供监测信息。
自动监测系统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在核事故应急决策时发挥重要作用。
反观国内,目前尚没有辐射环境自动监
测系统运行维护的统一标准。
编制本技术规范是统一规范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运行维护管理,保障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稳定、有效运行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
填补相关环保标准空白的迫切需要。
秉持科学性、适用性、实用性的原则,充分
借助国内外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经验,由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负责起草的《辐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标准对辐射自动监测、气象参数测量、样品采集、样品管理、日常维护、系统检修、自动站数据处
理与报送、仪器质量保证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适用于各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及
其他监测机构所实施的,辐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维护和质量保证
工作。
科学、符合、适用的标准可以更好的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本标准引用了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1993),《电离辐射监测质量保证一般规定》(GB8999- 1988),《空气中碘-131 的取样与测定》(GB/T 14584-199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1
部分:总则》(QX/T 45-2007)等标准的相关内容。
辐射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不
可一蹴而就。
制定辐能技术规范以及相关仪器标准助力更方便快捷的监测出核辐
射的程度及范围,对防治,发展核污染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具体核辐射监测工作
推进中,全国的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均可出谋划策,为
我国核辐射的监测做出贡献。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辐射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中是非常重要的,辐射环境监测中取样
工作是重点也是基础,其样品一定要极具代表性才行,这样可以保证监测更加安
全可靠,在辐射环境监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先进的网络技术要应用其中,使其
朝着智能化不断发展进步,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其更加安全可靠,进
而促进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胜利.浅析辐射环境监测问题与对策[J].中国环境调查,2016,24(12):274-275.
[2]赵晴.论空气环境监测[J].辐射防护,2016,23(12):193-194.
[3]王梦雪.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探讨[J].环境监测,2015,18(2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