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4页
第15页
课后习题
1.(•四川内江)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B 2.以下政权被蒙古族所灭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第7页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于1227年灭亡西夏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于 1234年灭亡金
金灭亡后,南宋与蒙古形成南北对峙,前后对峙连续了 40多年
第8页
三、元朝建立与统一
1.元朝建立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孙子,1260年,他继 承了汗位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3.成吉思汗统治办法
第2页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民族,善于骑射,逐 水草而居,过游牧生活
第3页
1.蒙古族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 部落,各部落为争夺资源纷战不休
第4页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经历了部落纷争磨 难,认识到只有将草原上 各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 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 上安定生活
忽必烈接收了汉族儒臣提出“行汉法”、 “行仁政”、“不弑杀”提议,施行“治 国安民”策略,广开言路,整理吏治,重 视农桑
第10页
1.元朝建立
国号: 元 时间: 1271年 建立者: 忽必烈 都城: 大都(今北京)
第11页
2.元朝统一全国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宋 宗室组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七下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优质课

七下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优质课
七下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优质课
目 录
• 蒙古族的兴起 • 元朝的建立 • 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地位 • 七下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优质课程设计
01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源于室韦、迭儿勒勤蒙古 等东胡部落,最早见于《旧唐书 》,当时被称为“蒙兀室韦”。
蒙古族起源于额尔古纳河,随土拉河上
蒙古族的崛起
12世纪中后期,蒙古部落首领铁木真 通过战争和联合其他部落,逐渐统一 了蒙古各部。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如建立军事制度、推行法律、 发展经济和文化等,使蒙古帝国迅速 崛起为世界强国。
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帝国,尊 号“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族的崛 起。
02 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兴盛与衰落,与领导者的智 慧和决策密不可分。
蒙古族和元朝的统治者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得国家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 示。
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也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是至关重 要的,它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地方行政制度
阐述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 演变,以及行省制度的实 施和影响。
军事制度
分析元朝的军事制度,包 括军队的组织、装备和征 战方式。
元朝的经济和文化
经济制度
探讨元朝的经济制度,包 括土地制度、税收政策和 商业贸易。
文化交流
分析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以及对中国文化 的贡献。
科技发展
概述元朝在科技领域的创 新和发展,如天文学、数 学和医学等。
元朝的建国历程
蒙古族的起源和发展
追溯蒙古族的起源,描述其如何在13世纪初成为强大的游牧帝国。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篇1【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B.金灭亡后C.契丹灭亡后D.匈奴灭亡后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B.整顿吏治C.注重农桑D.改用汉姓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

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教法学法】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成吉思汗像》及《大都平面复原图》照片等相关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初中历史《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第10 课教学设计制作人:
点。

让学
面的
启发
养。





(出示多媒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问题3:成吉思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统一蒙古?
(客观,主观或外部和内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阅读
生辩证的、全
评价历史人物
思维,提高素
形象直观,突出重
点。

教师:为了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元朝初年设想用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来运输。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隋运河有很多河道淤塞无法使用,而且路程也太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元世祖命人疏通旧河道,把河道加以改进。

问题:对比两幅图片,说一说元运河做了哪些改进教师总结:元朝出了陆上运河运输外,还开辟了大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地图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素养。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用图示的方法理解回族是怎

样形成的
问题:面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假如你是元朝的统治者,你会怎样进行管辖呢?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出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为了管辖辽阔的疆域,元朝政府实施了行省制度。

请同学们找出元朝想让学生对元统一的历史贡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适时引导、分析、不仅能帮助其得到答案,而且还能对他们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多媒体展示文天祥图片及其诗作《过零丁洋》,。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重、
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方法教学
器材
教学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分组导学,问题式探究,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
指导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
设计
主备人:李德胜
教师个人
复备内容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
课题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
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识记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等基础知识。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
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的高尚气节。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独立、勇敢、坚强、耐心、机敏……
1、“不要想有人保护你,只有学会靠自己的力 量活下来!”
2、“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 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 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3、“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在明亮的 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 像乌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 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 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 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沁园春·雪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背景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 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 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蒙古汗国
1234年灭 金
西达西成亚吉、思中汗蒙欧在古的位四黑期大海间汗海多国滨次疆,发兵域动锋图对最外远征抵服达战欧争洲,多征瑙服河地流域 域。一个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形成。
“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 我亡必乃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
——《金史· 哀宗本纪》
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 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 废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知识与技能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统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自己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帝国在建立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等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成吉思汗的勇猛彪悍、忽必烈的虚怀若谷以及文天祥的刚正不阿无不闪烁着优秀的人物品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忽必烈像》图片、《蒙古帐幕车》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有一次,成吉思汗大败敌人,发现一个俘虏怀里藏着一颗印,就问他这印有什么用,俘虏回答说:“管理财政,委任人才,所有的大事都用这个印作为凭证。

”当时,蒙古族还没有文字,成吉思汗知道他精通文字,就命他创制蒙古文字、教贵族子弟学习。

自主探究:毛泽东曾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惋惜成吉思汗只懂武功,而不知文治。

联系有关史实,你如何评价成吉思汗?●新课讲解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的兴起草原、羊群蒙古包(1)找出蒙古族的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

活动范围: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生活方式: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师: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结合课文想一想,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局面?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生: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了解西夏、金及南宋的灭亡过程。

2.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象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3.使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沁园春·雪》
学生齐读。

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被毛泽东称赞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又为中国做过什么贡献呢?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探寻那段峥嵘岁月。

出示课题《蒙古族
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自探共究:
教师:说到蒙古族,一位叫腾格尔的歌手大家可能熟悉,下面把他的一首《蒙古人》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喜欢。

播放视频资料《蒙古人》
学生观赏
教师:优美的旋律将大家带到广阔的草原上,绿色的地毯,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羊群,好一派祥和的美景。

腾格尔更是饱含深情地唱出了一个蒙古族人对养育自己土地的眷念与深情,可是你知道吗,12世纪的草原上却是征战不断,人们渴望和平,渴望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那我们就走进12世纪的草原,去了解蒙古的兴起。

进行第一板块的学习,和平梦——蒙古兴起。

(一)和平梦——蒙古兴起
出示:蒙古位置示意图
教师介绍蒙古: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地区,后来向西迁移,进入草原地区。

出示材料一:“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

学生了解蒙古的含义。

出示材料二:“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蒙枢备录》
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性: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

出示:图片资料和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请大家结合课文想想,它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归纳: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里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这种战乱纷争的局面由谁给结束了?
生答:铁木真。

播放视频:铁木真的故事
教师:铁木真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在部落的纷争中去世,他被迫结束了贵族子弟的生活,过上了苦难的日子。

面对被改写的命运,他屈服了吗?
出示问题:铁木真是一个“官二代”,可是父亲留给他的不是首领之位,而是杀戮和耻辱。

这时他的命运有如下几种可能:其一,愤世嫉俗,性格扭曲;其二,生如蝼蚁,任人摆布;其三,坚毅果敢,大气担当。

铁木真最终选择了怎样的命运?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后,知道他经过多年的战争,于1206年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学生:小组交流有关铁木真的故事,触发感受,体会成吉思汗的坚强及远大志向,感受到蒙古统一的必要性。

教师:成吉思汗让一个草原游牧帝国,在13世纪上半期像一轮太阳跃出了地平线。

在建立蒙古政权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学生:阅读“相关史事”,梳理成吉思汗的执政措施,认识到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的发展壮大。

出示:面值百元的人民币,感受蒙古文字的现实感。

教师:措施的实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使蒙古国开始崛起。

崛起后的蒙古国继续征战的步伐,成吉思汗在率军进攻西夏时去世。

出示:成吉思汗的遗言“不写传记,不作画像,不刻名字,不建陵墓”,再来看看后人是怎么做的,后人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学生:进一步明确之所以对成吉思汗尊敬是因为他的突出功绩,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推动了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师:成吉思汗凭借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坚强的性格,以及强大的军队,让蒙古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实现了和平梦,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师:结合教材相关注释,了解“成吉思”在蒙语中的意思是什么?
生:大海。

教师概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蒙古政权壮大后,想进一步扩张疆土,圆梦四海。

进行第二板块的学习,四海梦——蒙古灭亡西夏与金。

(二)四海梦——蒙灭夏金
出示:大蒙古汗国的建立动态示意图
师:蒙古向东进攻金朝,迫使金朝求和,向西灭掉西辽。

与此同时,还发动
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大蒙古汗国。

师:蒙古和金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一样,也想灭掉其他民族政权。

学生:结合地图,仔细观察,他进攻的矛头会首指哪里?
学生推测,并说明依据。

出示:动态灭夏图
教师:采取先弱后强的战略,先进攻西夏,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途中去世,他的后继者们在1227年灭亡西夏。

师:面对金朝这个对手,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攻金”,原因何在?
师:女真人本来就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

攻下北宋后,更加成为了了一个富庶强大的金朝政权。

直到成吉思汗南下时,金朝人口已经比当时的蒙古多40余倍;军队也比蒙古多出10倍。

因此当时有人曾说,“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

他的后人遵从了他的遗嘱,结果如何?
生:蒙古和南宋南北夹击,灭掉了金朝。

出示:蒙古平吐蕃,灭大理的动态示意图,感受疆域的扩张。

师:蒙古灭了西夏和金以后。

没有停下南下的步伐,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

双方对峙40多年,战争的情形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相关史事”的内容,感受双方战斗的激烈,以及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教师:就在蒙古与南宋的天平摇摆不定时,忽必烈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局,唤醒了四海梦中的蒙古人,带领他们去编织另一个伟大的梦想。

进入第三个板块的学习,统一梦——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三)统一梦——元建宋亡
展示: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忽必烈,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政治家、军事家。

师:继承汗位后的忽必烈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出示材料: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深入分析,忽必烈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师:你能大致说说对“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这些建议的理解吗?
生:实施汉族的法律、实施仁政、不滥杀无辜。

师:再结合这道诏书分析一下体现了哪一具体措施?
生:注重农桑。

师:他不仅学习了中原地区的制度和文化,还学习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如设立机构,建立年号。

师:忽必烈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后,更加推动了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也更适应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271年,忽必烈改国
号为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

出示《易经》相关内容,明确“元”的出处。

出示“元大都平面图”
学生:小组讨论,感受城市布局中蕴含了民族融合。

师:如果说铁木真的治国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那么忽必烈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为他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基础。

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

于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在这之后,仍有一些人在组织抗元斗争,其中最出名的有哪些?
出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
学生:感受“文天祥精神”。

生答对“文天祥精神”的理解。

师: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最后一个根据地,统一了中国,实现了他们的统一梦。

学生理解统一的意义。

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师生共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一个是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看问题,一个是从爱国、民族气节角度上看问题。

(三)课堂小结:
成吉思汗构筑了他的和平梦,最终经过征战,统一草原、建立蒙古,圆梦成真;随着领土的扩张、财富的积累,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们又构筑了四海
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艰难前行;忽必烈的改革创新,把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推进了一大步,从容地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不再是梦想。

从此,蒙古高原让全世界久久仰望,仰望高原上空那一只雄鹰在展翅飞翔。

现在中国这只狮子已经醒了,也在为中国梦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