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
南极都有哪些动物

南极都有哪些动物动物中的数学天才有大雁、蜜蜂、蜘蛛、乌龟等。
在人类看来,动物的头脑都比较简单,而四肢比较发达。
其实有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我们想象得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它们在数学方面的很多成果都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资料拓展大雁:大雁南迁排列成的“人”字形队列,据研究获知,大雁南迁排列成的“人”字形队列的每边与前进方向的夹角约为55度。
金刚石大家必须颇感兴趣,金刚石就是最为厚实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序,每一个碳原子与另外四个碳原子密切键合,成空间网状结构,最终构成了一种硬度小、活性高的液态。
并且金刚石晶体的碳-碳键键角也约为55度,研究说明,金刚石碳-碳键键角约为55度时,就是最平衡的结构。
大雁“人”字形队列夹角为55度时,后面的大雁可以利用前面的翼尖涡流提升升力,以达至省力的促进作用。
蜜蜂:蜂窝经过我们人类的研究得知: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实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令人惊讶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有人测量过菱形的角度,两个钝角都是°而两个锐角都是70°,令人叫绝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蜘蛛:蜘蛛网直观而又可爱,当人类对这个美丽的结构用数学方法展开分析时,发生在蜘蛛网中的数学概有半径、弦、平行线段、三角形、全系列等对应角、对数螺线、高悬链线和超越数等等。
乌龟:乌龟壳上片状组织的构造,要解释形成的模式,需要用三重联结的数学、六边形铺砌结构和微积分等高深数学才能解决。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位于南半球,覆盖着终年不化的冰雪。
尽管南极的环境极其恶劣,但这里仍然居住着一种独特而适应极寒环境的动物群体。
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繁衍和进化,并展现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适应策略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
1. 皇帝企鹅(Emperor Penguin)皇帝企鹅是南极洲最大的企鹅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在极寒冬季孵化和育雏的鸟类。
它们有着黑白分明的羽毛,背部呈黑色,腹部为白色,头部和领域有一道金黄色条纹。
皇帝企鹅的身高可达1.2米,体重可达40公斤。
它们聚集在南极的冰雪上,用自己的身体形成保护小鹅不受寒冷的“育雏背”。
皇帝企鹅适应极寒环境的能力非常卓越,可以在冰天雪地中生活几个月,每年跋涉数百英里以寻找食物。
2. 海豹(Seals)南极海豹是南极洲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有厚厚的一层脂肪和毛皮,能够帮助它们在寒冷的水中保持体温。
南极海豹的两种主要物种是象海豹和阿德利海豹。
它们以吃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通常在冰块上休息和晒太阳。
南极海豹有非常出色的游泳和潜水能力,可以在海底长时间停留,寻找食物。
3. 鲸(Whales)南极洲周围的海域是许多鲸类的繁殖和觅食场所。
其中最常见的是座头鲸、抹香鲸和露脊鲸。
这些巨大的哺乳动物依靠南极海域富含的浮游生物为食,特别是磷虾。
它们每年都会在此地繁殖和产子,以及迁徙。
4. 国王企鹅(King Penguin)国王企鹅是南极洲第二大的企鹅品种,仅次于皇帝企鹅。
它们有着醒目的黑色背部和白色腹部,头部和颈部有鲜艳的橙黄色羽毛。
国王企鹅能够在寒冷的南极度过漫长的冬天,寻找食物。
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小鱼和小虾。
国王企鹅还以形成庞大的繁殖群体而闻名,每年夏天,成千上万只企鹅聚集在一起,进行繁育。
5. 雪鸟(Snow Petrels)雪鸟是南极洲特有的禽类,它们以鱼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雪鸟的羽毛呈现出纯白色,羽翼上有黑色的边缘。
它们的体态轻盈,翼展可达1米。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一.南极的自然环境1.南极洲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
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两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2.自然环境南极洲分布有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湖水含盐量可达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水也不结冰。
南极洲还有一种表面结冰、湖底高温高盐的湖,如较有名的万达湖和邦尼湖。
这种湖,表面结着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
湖水的温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气温-20℃的环境中,湖底水温可高达25℃。
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
而在海边,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 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
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是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有200-500毫米,而南设得兰群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
南极洲的降水几乎都是雪。
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
生物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
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
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 200种淡水藻类。
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
二.南极的主要动物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
1.鲸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
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
介绍企鹅的作文

介绍企鹅的作文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在那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它们从不远千里跋涉到遥远的南极大陆上来,主要是为了觅食——吃些磷虾、乌贼和小鱼。
可见,企鹅对食物是十分珍惜的。
在广阔无垠的南极大陆上,那里终年酷寒、风雪交加,没有花草和树木,一望无际的冰雪,覆盖着地球上仅有的一片净土。
然而,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种奇异的动物顽强地生存着,并且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亿万年,那就是身躯庞大的企鹅。
关于企鹅,我还知道:它属鸟纲,企鹅科。
企鹅的分布范围很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能见到它们。
生活在南极洲海域的企鹅体形最大,体重可达50公斤左右,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企鹅是帝企鹅,成年帝企鹅身高1米,体重70公斤。
企鹅身上有黑白相间的羽毛,不怕冷,是理想的天然保温材料。
企鹅一般寿命20-25岁,最长的可活到35岁。
所以,企鹅又叫“老寿星”。
南极特有的动物,有的体形像鸭,游泳时颈部上的羽毛像船帆;有的像鸟,常常在海里跳跃。
那些行动笨拙、憨态可掬的胖胖的“小鸭”,其实是潜水高手。
企鹅常栖息于海岸,但也能在水中、陆地上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也能像某些鱼类一样在水面上飞行。
其食物主要是小鱼、乌贼及磷虾等,有时也吃甲壳类,秋季也吃一些植物。
它们通常在海上成群活动,每群10-30只,最多时也不超过百只。
企鹅的嘴巴像铁铲,又扁又宽。
企鹅走路摇摇晃晃,步履蹒跚,速度缓慢,遇到危险就把胖胖的身子隐藏在厚厚的羽毛下,或者鼓起肥胖的身子滑翔逃走。
南极企鹅适应了南极恶劣的环境,逐渐形成了不怕冷的本领。
企鹅的血液循环很特别,心脏不在身体的右侧,而在身体的左侧。
这是因为,为了适应变化多端的南极气候,企鹅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都移位了。
血液直接流进了动脉,由于减少了右心室的负担,使得左心室的压力比右心室的低。
由于这样,企鹅在严寒的南极就不怕冷了。
企鹅体内还有一套独特的供暖系统。
它们将脂肪分泌到皮下的脂肪囊里,这种油状物体遇冷便凝结成硬块,形成厚厚的皮下脂肪,这层脂肪不仅可以御寒,而且能帮助它们在浮冰上保持一定的体温。
神秘的极地生物:了解南北极独特的动植物

南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偏远的地方,拥有独特而神秘的动植物群落。
以下是关于南北极地区独特的动植物的一些了解:1. 北极地区:- 北极熊(Polar Bear):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
它们适应了极寒的环境,以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为食。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冰层减少,北极熊面临着威胁。
- 北极狐(Arctic Fox):北极狐是一种在北极地区广泛分布的小型狐狸。
它们的毛皮能够随着季节变化颜色,既可以白色保护自己在冰雪中隐藏,也可以变成蓝灰色和棕色在夏季的岩石和植被中融入。
- 北极鹿(Reindeer):北极鹿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也叫驯鹿。
它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根据季节迁徙,是当地人的重要资源。
2. 南极地区:- 皇帝企鹅(Emperor Penguin):皇帝企鹅是南极地区最大和最重的企鹅种类,它们具有极高的耐寒能力。
皇帝企鹅以群体繁殖为特点,雄性会在冰上孵化卵,并负责保护和喂养幼鸟。
- 海豹(Seal):南极地区有多种海豹物种,如象海豹、斑海豹等。
它们依赖海洋进行捕食,并在冰块上休息。
海豹的皮毛和油脂对于保持身体温暖很重要。
- 南极星鱼(Antarctic Toothfish):南极星鱼是南极海洋中的一种大型食肉鱼类,生活在深海中。
由于过度捕捞,南极星鱼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威胁。
这些动植物适应了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拥有独特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应对极低温、强风等极地环境。
它们在南北极地区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对维护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这些极地生物造成了威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资料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资料以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资料为题,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动物资料。
1. 企鹅- 企鹅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南极洲。
- 企鹅的特点是身体圆胖,有羽毛,翅膀短小。
- 企鹅不会飞,但它们擅长游泳。
- 企鹅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和小型甲壳动物。
- 企鹅在陆地上行走时有一种拍打翼膀的有趣姿势。
2. 熊猫-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非常受人们喜爱。
- 熊猫是一种憨态可掬的动物,身体大,圆脸黑眼圈。
- 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每天要吃很多才能满足能量需求。
- 熊猫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大部分时间都在树上睡觉。
- 熊猫的繁殖能力较弱,是濒危动物。
3. 长颈鹿-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陆地动物,它们的脖子非常长。
- 长颈鹿的特点是身体高大,脖子和腿都很长。
- 长颈鹿的食物主要是树叶,它们用长长的舌头把树叶一片片地拔下来吃。
- 长颈鹿的脖子有助于它们觅食,也有助于避免天敌的攻击。
- 长颈鹿的群体结构比较松散,常常以小群为单位生活。
4. 海豚- 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 海豚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鼻子上有喷水孔。
- 海豚以鱼类和小型海洋生物为食。
- 海豚擅长跳跃和游泳,它们可以在水中快速地转弯和翻转。
- 海豚有发达的听觉和通讯能力,可以用声音进行交流。
5. 猫头鹰- 猫头鹰是夜行性的鸟类,它们生活在树林中。
- 猫头鹰的特点是头部呈圆形,有大而明亮的眼睛。
- 猫头鹰的食物主要是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
- 猫头鹰的飞行非常静谧,它们的翅膀上有特殊的羽毛结构。
- 猫头鹰的叫声特别独特,常常被用来形容恐怖的气氛。
以上是关于一些有趣的动物的资料介绍。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了解,对动物的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动物们在自己的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特点,值得我们好好观察和保护。
有关企鹅的资料

有关企鹅的资料
企鹅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洲和南半球的鸟类动物。
以下是有关企
鹅的一些基本资料:
物种:
- 目前已知有17种不同种类的企鹅。
- 其中最大的是帝企鹅,体长可达1.1米,体重可达35千克。
- 最小的是小企鹅,体长约为40厘米,体重约为1千克。
外貌:
- 企鹅有一种独特的外貌,它们身体覆盖着黑白相间的羽毛。
- 企鹅的身体形状适应了在水中游泳,它们的前肢演化成了翼状,用来划水。
生活性:
- 企鹅通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在岛屿上也会筑巢繁殖。
- 企鹅是群居动物,它们常常在一起行动。
- 企鹅以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它们具有优秀的游泳能力。
繁殖:
- 企鹅的繁殖季节通常在冬季,它们会聚集在特定的繁殖地点。
- 雌鸟和雄鸟会轮流孵化蛋,繁育幼鸟。
- 幼鸟出生后,它们会待在巢穴中,等待父母带回食物。
保护状况:
-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捕捞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鹅
种群面临着威胁。
- 国际上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来维护企鹅的生存环境。
- 企鹅作为南极洲独特的动物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
意义。
以上是关于企鹅的一些基本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南极磷虾的介绍

关于南极磷虾的介绍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又称南极虾或南极磷虾,是
一种生活在南极海域的海洋甲壳动物。
它是南极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食物链环节之一,也是南极食物网的关键物种之一。
南极磷虾的身体呈透明状,通常体长在2-6厘米左右。
它们的
头部长相类似于蝦,身体被覆有一层硬壳。
南极磷虾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能够迅速逃离天敌或强流的袭击。
它们多数生活在深水域,一般生活在深度100至800米的海洋水域中。
南极磷虾是主要以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过滤器食性的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
由于它们数量庞大,被鳕鱼、企鹅、海豹等许多海洋生物视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南极磷虾在南极海域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它们作为初级消费者,不仅直接参与食物网的能量转移,也能够影响其他动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一些研究表明,南极磷虾的数量变动会对整个南极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
由于南极磷虾在南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对其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南极磷虾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研究难度较大,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的了解还较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一.南极的自然环境1.南极洲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
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两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2.自然环境南极洲分布有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湖水含盐量可达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水也不结冰。
南极洲还有一种表面结冰、湖底高温高盐的湖,如较有名的万达湖和邦尼湖。
这种湖,表面结着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
湖水的温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气温-20℃的环境中,湖底水温可高达25℃。
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
而在海边,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 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
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是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有200-500毫米,而南设得兰群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
南极洲的降水几乎都是雪。
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
生物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
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
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 200种淡水藻类。
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
二.南极的主要动物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
1.鲸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
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
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
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哺育幼鲸。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
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
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
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
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
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
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
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
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
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
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
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
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
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
肋骨有10一20对。
胃分为4个室。
肾脏大多为瘤状。
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
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
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配备了一些为适应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
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
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2.海豹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
全身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带有蓝黑色。
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
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
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
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
海豹(seal)是肉食性海洋动物,(胎生)。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
海豹有一层厚的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海豹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时才到陆地或冰块上生活。
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特别多,食物以和为主。
、是海豹的近亲,它们有耳壳,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
海豹的前脚较后脚为短,覆有毛的鳍脚皆有指甲,指甲为5趾。
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
游泳时大都靠后脚,但后脚不能向前弯曲,脚跟已退化与海狮及等相异,不能行走,所以当它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拖著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迹。
南极主要的海豹品种包括以下三种:威德尔海豹属Leptonychotes Gill喜栖于与相联的固定冰上,是哺乳动物中分布最南的种,也是南极比较常见的海豹。
它的潜水能力很强,可潜入600多米的深处,持续43分钟,潜水能力居鳍脚勒动物之冠。
威德尔海豹以捕食鱼类(杜父鱼)和乌贼为生。
罗斯海豹属Ommatophoca Gray罗斯海豹是南极海豹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其颈部很粗,收缩时颈部皮肤可以形成很大的皱褶,头能缩进去,几乎完全藏在颈褶中,它还能发出似鸟叫的声音。
其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的浮冰带附近。
食蟹海豹属Lobodon Gray食蟹海豹主要以磷虾为食,食性与相似。
喜群居,在冰上活动灵巧而迅速,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亦属南极沿岸的特有动物。
由于滥捕乱猎和海水污染,现在,海豹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
为了保护海豹这种珍稀动物,拯救海豹基金会在1983年决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海豹日。
3.企鹅有18种。
特征为不能飞翔;身体为,以便在水里游泳;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著地);前肢成鳍状;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绝热。
背部黑色,白色。
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大小。
1620年的Beaulier船长在非VSD洲南端首度惊见会潜游捕食的企鹅时,称其为"有羽毛的鱼"。
企鹅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
世界上总共18种企鹅,它们全分布在;与亚约有8种,其中在海岸繁殖的有2种。
但是在炎热的南非也有企鹅。
企鹅常以极大数目的族群出现,占有南极地区85% 的数量。
和一样,企鹅是一群不会飞的鸟类。
虽然现在的企鹅不能飞,但根据显示的资料最早的企鹅是能够飞的哦!直到65万年前,它们的慢慢成,能够下水游泳的鳍肢,成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企鹅。
企鹅本身有其独特的结构:企鹅羽毛比同一体型的鸟类大三至四倍,这些羽毛的作用是调节体温。
虽然企鹅双脚基本上与其它飞行鸟类差不多,但它们的骨骼坚硬,并比较短及平。
这种特征配合有如只桨的短翼,使企鹅可以在水底“飞行”。
双眼上的极虽然酷寒难当,但企鹅经过数千万年的磨炼,全身的羽毛已成望远集使之产生望远作用。
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它很可能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
南成了企鹅充沛变成重叠、紧密连接的鳞片状。
这种特殊的羽衣,不但难以浸透,就是气温在零下近100℃,也休想攻破它保温的防线。
南极陆地多,海面宽,丰富的海洋浮游盐腺可以排泄多余的盐份。
企鹅双眼由于有平坦的眼角膜,所以可在水底及水面看东西。
双眼可以把影像传至脑部作的食物来源。
企鹅是一种鸟类,因此企鹅没有牙齿。
企鹅的以及有倒刺,以适应吞食鱼虾等食物,但是这并不是牙齿。
企鹅科的各种短腿而不会飞的水鸟,产于南半球,在陆地上直立而笨拙地行走,身上披覆短、硬、鳞形的羽毛,主要食甲壳类、和。
企鹅这种生物在被发现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故事,1488年的水手们在靠近的好望角第一次发现了企鹅。
但是最早记载企鹅的却是历史学家皮加菲塔。
他在1520年乘坐麦哲伦船队在海岸遇到大群企鹅,当时他们称之为不认识的鹅。
人们早期描述的企鹅种类,多数是生活在的种类。
到了18世纪末期,才定出了6种企鹅的名字,而发现真正生活在南极冰原的种类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事情。
例如,1844年才给定名,1953年才被命名。
企鹅身体肥胖,它的原名是肥胖的鸟。
但是因为它们经常在岸边伸立远眺,好像在企望着什么,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肥胖的鸟叫做企鹅。
全部为不会飞翔而擅长游泳和潜水的海洋鸟类。
体羽呈状,均匀分布于体表,沉重,有发达的。
企鹅通常被当作是南极的象征,但企鹅最多的种类却分布在南温带,其中南大洋中的岛屿,和都比较多,在这里有6属13种企鹅营巢,其中有2个属限于澳新地区,而企鹅中最大的属也是以澳新地区为分布中心。
企鹅第二大属环企鹅属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地区,甚至可到达赤道附近,而在南极大陆沿岸营巢的企鹅只有2属4种,亚南极有2属2种,而真正在南极大陆越冬的则只有。
现存于世的企鹅有18种,它们分别是小白鳍企鹅、、、、企鹅、、、王企鹅、、南极企鹅、、、角企鹅、响弦角企鹅、马可罗尼角企鹅和直冠角企鹅。
企鹅可以说是现生最不怕冷的鸟类。
它全身羽毛密布,并且厚达二至三公分,这种特殊的保温设备,使它在摄氏零下六十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
企鹅不会飞,善游泳。
在陆上行走时,行动笨拙,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依靠和翅膀维持平衡。
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卧倒,舒展两翅,在冰雪上匍匐前进;有时还可在冰雪的、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
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体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30公里,比万吨巨轮的速度还要快,甚至可以超过速度最快的捕鲸船。
企鹅跳水的本领可与跳水冠军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从冰山或冰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潜入水底。
因此,企鹅称得起游泳健将、跳水和潜水能手。
企鹅以海洋浮游动物,主要是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腕族类、和小鱼。
企鹅的胃口不错,每只企鹅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极磷虾。
因此,企鹅作为捕食者在南大洋中起着重要作用。
企鹅在南极捕食的磷虾约3317万吨,占南极鸟类总消耗量的90%,相当于鲸捕食磷虾的一半。
企鹅的因种类和分布区域的不同而异:帝企鹅喜欢在冰架和海冰上栖息;和金图企鹅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无冰区的露岩上生活;在亚南极的企鹅,大都喜欢在无冰区的上栖息,并常用筑巢。
企鹅喜欢群栖,一群有几百只,几千只,上万只,最多者甚至达10~20多万只。
在南极大陆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们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的盛况。
有时,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面朝一个方向,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在等待和欢迎远方来客;有时它们排成距离、间隔相等的方队,如同表演的运动员,阵势十分整齐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