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心得(李其)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心得(李其)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心得(李其)

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图书馆看到了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学》,于是我借了过来,好好地看了一遍,还作了读书笔记。

这本书非常有吸引力,将枯燥的心理学知识以通俗和有趣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津巴多作为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于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开展的“看守与囚犯”实验堪称经典,2001年,在他撰写的《路西法效应》一书,他首次回应了从斯坦福监狱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这30多年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并全面深入解释了“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在这本书里,他论述了心理科学概述、心理的生物学和神经科学基础、意识、心理发展、感知觉、学习等一些常见内容,并严格按照人的学习尝试和时间来组织它们,并配上了各种美图,令人阅读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愉悦。

里面的一些内容非常新,引用的观点也是很有时效,而且推翻了不少我大学时学过的观点,这使我的心理学知识重新进行了调整,令我很有收获。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不过一般公众却常常会造成误解,以为心理学是专门用来看透人心的,我朋友常说,站在你面前是赤裸裸的,什么都让你知道了。其实,哪有那么神,心理学是科学而不是看相算命的,我们应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心理学。另外,心理学也不仅仅只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精神障碍治疗,近些年来,积极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心理学最终还是落实让人类更幸福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1)含义: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意识状态。 (2)种类:无意识(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 (3)功能: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 2、睡眠 (1)四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 ①第一阶段:轻度睡眠、α波、浅睡、身体放松、呼吸缓慢、易惊醒、10分钟; ②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身体放松、较难被唤醒、20分钟; ③第三阶段:出现&波、时有“睡眠锭”、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40分钟; ④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脑电多为&波、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等,很难被唤醒(第三、四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 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通常伴有梦境(一般规律为:随年龄增长,REM睡眠在总睡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在每次睡眠中,随着时间推移REM睡眠所占比率越来越大)。

(2)功能:①修整、恢复大脑与身体功能; ②减少个体能量消耗和避免伤害; ③大脑节律性自我抑制调节。 (3)特征:普遍性、必需性 3、梦: (1)精神分析: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弗洛伊德); (2)生理学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麦卡利); (3)认知观点: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可意识的知识(福克斯)。 二、注意概述 1、含义: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2、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种类: (1)不随意注意: ①含义: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影响因素:刺激物特点(相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和人本身的状态(个人需要、直接兴趣、情绪情感状态、期待)。 (2)随意注意: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普通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普通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功能固着性 答:功能固着性使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 2.信号检测论 答:信号检测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3.长时记忆 答: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维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4.不随意注意 答: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语言的几种特征。 答: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2 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 答:所有儿童都要以同样的顺序经历四个有序的但不是连贯的阶段,分别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 举例说明两种人格评价方法。 答:测验法,例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投射法,例如主题统觉测验。 4 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生物学观点。 答:一般假设是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解释;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决定的。(可以从对人性的假设、对行为决定的看法、研究的焦点、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生物学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评述早期的情绪产生理论。 答:①詹姆斯兰格理论。基本观点:强调情绪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评价: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的作用。 ②坎农-巴德学说。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③简单比较早期情绪产生理论与后来的情绪认知理论的不同,找到早期理论中共同点和不足点。 2 任选两种动机的认知理论进行论述。 答:1)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托尔曼(To l man ,1932) 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如看见闪电,就期待雷声,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平时努力学习,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期待(expectancy) 是重要的,它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动机归因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 attribution) 。海德 (Heider , 1958) 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一般来说,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励与惩罚、运气等。海德还提出了“控制点” (focus of control) 的概念,并把人分为“ 内控型” 和“ 外控型” 。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外控型的人则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 (Rotter , 1966) 。韦纳 (Weiner , 1971) 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韦纳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 自我功效理论; 3)成就目标理论:具有取得成功或实现一个渴望的目标倾向性或内部动因。作为个体的倾向性,它与个体的人格及人格如何影响特定环境下的动机状态有关。也包含可被评价的任务定向行为,任务定向包含着优秀的标准,可以是个体自己设立或由外部强加。最早可追溯到 H.A. 默里提出的成就需要。 1957 年 J. 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 , 认为人的成就行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决定 , 同时也要考虑成功的可能性和任务的诱因价值。 D. 麦克里兰德认为一个国家国民成就动机的高低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当代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从认知的角度看个体的信念、知觉对其成就行为的影响。 20 世纪印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D.P. 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者构成。 (任选两个)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普通心理学(上)》离线作业1(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普通心理学(上)》离线作业1(答案) 在线作业试卷列表 单选 1.“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分值:3 A. 感知 B. 记忆 C. 注意 D. 思维 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分值:3 A. 9±2 B. 7±2 C. 5±2 D. 6±3 3.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分值:3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测验法 4.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里面的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组织是:分值:3 A. 小脑 B. 海马 C. 杏仁核 D. 下丘脑 5.快速眼动出现在睡眠的哪一个阶段?分值:3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E. 上述睡眠以外的另一阶段

6.“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分值:3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7.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分值:3 A. 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 B. 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 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D. 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8.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分值:3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红、黄、绿 D. 黄、绿、兰 9.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分值:3 A. 指向性和选择性 B. 集中性和紧张性 C. 指向性和集中性 D. 都不是 10.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分值:3 A. 动机性抑制干扰 B. 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 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3、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4、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7、人格: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8、心理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9、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10、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105分类 二、 1、心理学各流派人物及成就 主义代表研究对象观点 ①构造主义学派冯特意识经验(内省法)可分成感觉、意象等基本心理要素 ②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个体适应环境机能心理活动是持续意识流、反对冯特 ③行为主义学派毕生可观察测量行为主张用刺激-反应(S-R)客观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海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是有特殊内在规律的完整历程 ⑤精神分析主义学派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中心课题是研究潜意识活动 ⑥人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⑦认知奈瑟计算机科学的模拟法研究认知过程 2、知觉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②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③理解性:受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④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性 3、睡眠的意义:消除疲劳、补充能量、排除体内毒素和代谢物、保持心理健康 4、艾宾浩斯保持曲线:也可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过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5、思维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本身并不具有这个特点。 ②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而语言同客观现实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③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 ④不同民族的语法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思维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联系:人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语言是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解的一种符号。通过这种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把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确定和巩固下来。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

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

普通心理学--学后感想

普通心理学--学后感想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也说明了我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因为个人存在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我们丰富的心理活动,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个体成长发展的力量是动机。而人的动机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又是各不相同的,最初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人为了活下去,必须去满足吃、喝、穿、住等基本需要,这是人最本能的需求,也是作为一个生物所必须去实现的。但是,作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有更高级的需要。在满足了吃穿之后,人追寻的便是安全感,人需要稳定的生活、工作与保障,趋利避害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行为。而更高层次的行为便是社交需要,人类在进入有史可考的时代里,便是处于一种群体社会中,而这种社会结构之所以存在,必然是人类在其中获得某种利益,包括爱情、友情、信任等。社交的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从社会中获得利益,通常一个大家喜欢、爱戴的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社交的需要虽然处于更高级的需求层次中,但确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尊重,由人需要社交的需求,必然引起人需要尊重的需求,这种需求几乎就是社会化的产物了,也是所有社会性动物所共有的一个特征。这种需要之强烈,甚至可能引发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乃至自己的生命。在这一层次上,可以分为三类:自尊、他尊及权利欲。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我们不能忽视尊重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真正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这是人类最高的追求。当人们满足了生存、安全、社交及尊重的需求后,人往往便想要去实现更高的理想。有时人们对这种需求的追求能够越过前面四层。我们都会自问,我们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于生命的短暂使我们倍加珍惜活着的时光,我们总想创造辉煌,只是个人力量的渺小,使得我们往往却步。我们内心是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的,只是实现这种理想的代价,以及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让这条路成为只有少数勇敢者的路。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给了我们关于人的动机的一个模型。但是,事实上人类的心理活动往往是异常复杂的。这样简单的一个模型,还不足以解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是通过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获得外界事物特征的方式。而知觉则是我们对由感觉获得的信息而组成的整体认识。当我们触摸到柔软的丝织物,看到鲜艳的红色及上面绣着的黄色五角星,我们能够通过知觉而认识到这是一面红旗。感觉和知觉合为一体,便可以称之为人的认知心理过程。储存这种过程的行为,便是记忆。由记忆而形成人的知识,由实践活动中来巩固而形成人的经验。人借由经验及知识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认识的过程称为思维过程,包括归纳、总结及推理。这是由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认识发展为对该事物的深刻的、扩展的认识过程。而想象力及创造力是脑的最复杂的行为,我认为这应该是大脑的认知、记忆、思维的反复不断的以复杂的组合方式进行的一种活动。我喜欢将知识及经验当成是原材料,它们是我们创造世界的基石。当然我们也因该看得到,世界还远没有被我们所完全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经验及知识还远远不够完善。在这个世界上,没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018年秋《普通心理学(上)》北师大

《普通心理学(上)》作业一 一、单选 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费希纳 B. 华生 C. 冯特 D. 弗洛伊德 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A. 9±2 B. 7±2 C. 5±2 D. 6±3 3.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 格式塔 B. 人本主义 C. 构造主义 D. 行为主义 4.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测验法 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损伤将会引起: A. 视觉障碍 B. 听觉损伤 C. 温度觉丧失 D. 运动障碍 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扣带回 B. 中央后回 C. 中央前回 D. 角回 7.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里面的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组织是: A. 小脑 B. 海马 C. 杏仁核 D. 下丘脑 8.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红、黄、绿 D. 黄、绿、兰 9.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电波的特点是: A. 高频率、低波幅 B. 高频率、高波幅 C. 低频率、高波幅 D. 低频率、低波幅 10.手表的滴答声,时而听到,时而听不到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称为: A. 注意的稳定性 B. 注意的范围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起伏 11.“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 感知 B. 记忆 C. 注意 D. 思维 12.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3.视野中按共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容易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这体现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 共同命运 B. 良好连续 C. 简单性 D. 邻近性14.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视天空的某一亮点几分钟后会觉得这些亮点在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A. 动景运动 B. 自主运动 C. 诱发运动 D. 运动后效 15.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A. 指向性和选择性 B. 集中性和紧张性 C. 指向性和集中性 D. 都不是 16.受意识控制加工的特点是: A. 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B. 不需要集中注意完 成 C. 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D. 几乎不需要注意的资源 17.“鸡尾酒会现象”对下列哪种注意理论提出了挑战: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 双加工理论 18.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 A. 动机性抑制干扰 B. 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 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9.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的特点是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先、后遗忘速度相同 D. 都不是 20.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 生理学 B. 社会学 C. 人类学 D. 物理学 二、多选 1.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的优点是: A.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B. 对条件容易控制或操 纵 C. 可对研究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D. 可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下面哪些人物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A. 韦特海默 B. 詹姆斯 C. 华生 D. 斯金纳 3.有关程序性的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 B. 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C. 提取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D. 提取时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4.以下哪些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 A. 国庆阅兵场面的记忆 B. 游泳动作的记忆 C. 滑雪动作的记忆 D. 对一篇散文的记忆 5.下面哪些因素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 A. 刺激物的强度特征 B. 刺激物的复杂性 C. 对活动意义的理解 D. 身体状况 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单眼知觉线索的有 A. 遮挡 B. 空气透视 C. 视网膜视差 D. 视轴辐合

普通心理学 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 一、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 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 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依赖 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 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即假设)。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 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验证。假设的提出就为问题解决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1 2

普通心理学

+判断改错5﹡2′) ①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其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②个性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③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 心理学家采用多种研究途径来研究心理现象,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所谓的三角印证原则,即多种方法下得出的相同结论才是可靠的。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文化研究法、档案研究法,等等。 观察法:优点在于不需要被观察者合作;被观察的行为是自然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又直接意义。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优点在于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可以迅速、省时、省力地获取精确的资料。可以检验、便于对比。缺点在于实验过程复杂,干扰因素难以完全控制,人为的实验室环境中得出的结果往往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测验法:优点在于能够对心理现象进行方便的、迅速的、全面的、量化的分析,可以方便地 所谓注意,就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对心理活动对象与范围的选定)和集中性(心理活动对一定范围对象的反映强度)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按照注意指向和集中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付出与否的差异: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还是内部: (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皮肤觉 (一)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进行: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二)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 (1)陈述性记忆(事实记忆):知识、可言传、学得快忘得快、易修正 (2)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不可言传、学得快忘得慢、不易修正 (三)根据再认或回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四)根据记忆时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信息保持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