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详解

合集下载

运放的阻抗计算

运放的阻抗计算

运算放大器的阻抗计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具体取决于所讨论的阻抗类型(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反馈阻抗等)以及电路的具体配置。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阻抗计算方法:
输入阻抗:在同相运算放大器电路中,输入阻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Zin = (1 + Aαβ)Zi。

其中,Aα是开环电压增益,Zi是不使用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β是一个反馈因子。

输出阻抗:输出阻抗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出。

在同相运算放大器中,输出阻抗可以测量为Zout = Zo/(1 + Aαβ)。

此外,输出阻抗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具体取决于电路的配置和反馈类型。

反馈阻抗:反馈阻抗是运算放大器电路中引入的阻抗,用于影响电路的性能。

反馈阻抗的计算取决于电路的具体配置和反馈类型。

一般来说,反馈阻抗可以通过在电路中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运算放大器的阻抗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拓扑结构、元件参数、电源电压等多个因素。

此外,不同的运算放大器型号和电路配置可能会具有不同的阻抗特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查阅相关数据手册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阻抗计算方法和电路设计参数。

电子电路输入输出阻抗设计

电子电路输入输出阻抗设计

电子电路输入输出阻抗设计输入阻抗即输入电压与电流之比,即Ri = U/I。

在同样的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如果输入阻抗很低,就需要流过较大电流,这就要考验前级的电流输出能力了;而如果输入阻抗很高,那么只需要很小的电流,这就为前级的电流输出能力减少了很大负担。

所以电路设计中尽量提高输入阻抗。

再说输出阻抗,它可以看做输出端内阻r,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信号源(电源)和这个内阻r 的串联。

把它和下级电路的输入阻抗结合起来看,就相当于一个理想信号源(电源)和内阻r 还有下级输入阻抗Ri 组成的回路,内阻r 在回路中会起到分压的作用,r 越大,就会有更大的电压分配给它,而更小的分配给下级电路;反之,r 越小,则分配给下级电路的电压越大,电路的效率越高。

所以,当然把输出阻抗r 设计得越小越好了。

回过头来再说,既然输入阻抗越大越好,那么我们想办法把它设计得很大很大,岂不是最好?不然,当输入阻抗很大的时候,回路电流就会很小很小,而实际电路中,电流路径是容易被干扰的(来自其他信号的串扰,或来自空中的电磁辐射),这时只要一个很小的扰动叠加到回路电流上就会严重的干扰到信号质量。

所以除非能够保证信号被很好的屏蔽,不受外界干扰,否则也不要把输入阻抗设计得过大。

据说,据说啊~输入阻抗一般设计成47K,当然在这个值附近的几十K应该都可以吧~那位说了,我选用的器件,输入阻抗就是很小,或者输出阻抗就是很大,我怎么办啊?这个简单,在输入之前或者输出之后加一级电压跟随器就解决了。

还得补充一句,前边说的,都是指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则要反过来看。

如果是电流信号(电流源),那么下一级的输入阻抗越小,前一级的负载就越小;而前一级的输出阻抗则越大,就会有越多的电流进入下一级而不是消耗在本级内。

对于电流信号(电流源)的输出阻抗r,应该等效为理想电流源与之并联吧,下一级的输入阻抗再并联到上边去,基础知识不扎实了,应该翻书考证一下。

要求输出电压不因负载变化而变化,输出阻抗应尽量小,要求输出电流不因负载变化而变化,输出阻抗应尽量大。

放大器匹配输入输出阻抗

 放大器匹配输入输出阻抗

放大器匹配输入输出阻抗在电子电路中,放大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用于放大电信号的幅度。

然而,为了使放大器能够正常工作,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匹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放大器匹配输入输出阻抗的意义和方法。

一、匹配输入输出阻抗的意义输入阻抗指的是电路对外界信号源的阻抗,而输出阻抗则是电路对负载的阻抗。

匹配输入输出阻抗的意义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首先,匹配输入输出阻抗可以最大限度地传输信号能量。

当输入和输出阻抗不匹配时,部分信号能量将被反射回信号源或负载,从而造成能量损失。

而当阻抗匹配时,信号能够顺利地传递到下一级或负载,减少能量损失。

其次,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能够减少电路中的干扰和失真。

当输入输出阻抗不匹配时,信号反射会引起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噪声增加以及失真问题。

通过匹配阻抗,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和干扰,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匹配输入输出阻抗对于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减少干扰和失真具有重要意义。

二、匹配输入输出阻抗的方法为了实现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使用阻抗匹配器:阻抗匹配器是一种电路元件,可以通过改变电路的阻抗来实现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

常见的阻抗匹配器有L型匹配器、π型匹配器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匹配器。

2. 使用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阻抗匹配器,可以通过变压比的改变来实现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

变压器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和射频放大器等领域。

3. 使用适配器电路:适配器电路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方法,通过增加电容、电感等元件,改变电路的阻抗以实现匹配。

4. 设计合适的负载网络:在设计电路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负载网络来实现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

负载网络可以包括电容、电感以及电阻等元件,结合电路特性进行优化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中,要考虑到输入输出阻抗的变化范围和频率响应。

因为不同的信号源和负载可能存在不同的阻抗特性,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匹配。

什么是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阻抗

什么是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阻抗

什么是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阻抗电路中的输入和输出阻抗是电子设备和电路中重要的参数。

它们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匹配。

本文将解释什么是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1.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是指电路或设备的输入端对外部信号源呈现的等效阻抗。

当信号源接入电路时,输入阻抗会对信号源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输入阻抗应该尽可能大,以确保电路与信号源之间的最小功率损失。

输入阻抗通常由电路的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等效阻抗来表示。

2. 输出阻抗输出阻抗是指电路或设备的输出端对外部负载或下一个级联电路呈现的等效阻抗。

当电路输出信号被传递到外部负载或下一个级联电路时,输出阻抗会对信号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输出阻抗应该尽可能小,以确保信号能够有效地传输给负载或下一个级联电路。

输出阻抗通常由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的等效阻抗来表示。

3. 输入和输出阻抗的作用输入和输出阻抗在电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与信号源和负载之间的匹配有关,能够实现信号的高效传输和减少信号损耗。

适当匹配输入和输出阻抗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和质量。

4. 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应用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应用广泛存在于电子设备和电路中。

例如:- 在放大器中,输入阻抗的大小能够决定放大器与信号源的匹配程度,影响信号的输入功率和电路的增益。

- 在传输线路或电缆系统中,输出阻抗对传输信号的衰减和失真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影响传输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 在通信系统中,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匹配能够保证信号的高效传输和通信质量的提高。

总结:输入和输出阻抗是电路中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匹配。

适当匹配输入和输出阻抗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和质量。

在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电路中,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应用广泛,能够影响信号的传输和通信质量。

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阻抗匹配

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阻抗匹配

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阻抗
匹配
输出阻抗
很多电路都有输出阻抗的概念,以电源举例,我们从输出这个点看进去,把电源当做一个整体,示波器测量的正负极电阻,即可得到电源电路的输出阻抗。

图片
对电源来说,输出阻抗是电源的内阻,可以将图画成下面这种形式。

图片
我们在电源上加一个负载。

图片
可以得出负载上的电压为:
从公式可以看出和是成反比的,越大,越小;可以理解为的上拉电阻,是上拉源,上拉电阻越小,上拉能力越强,越接近。

所以一般情况下,对输出电路来说,输出阻抗是越小越好。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是针对输出电路来说的,输入阻抗是针对输入电路来说的。

下面这个图,红框内的为输入电路,为输入电压,我们将万用表接在和GND上,测量得出的电阻即为输入电路的输入阻抗,记为。

图片
那输入阻抗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看下面这个图。

作为输入,进入输入电路的点为,我们希望是无限接近的,但会
受到输入阻抗的影响。

图片
越接近0Ω,可以理解为的下拉能力越强,电压会越接近于0,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反之越大,的下拉能力越弱,会越接近于。

所以很容易得出:一般情况下,输入电路的输入阻抗是越大越好。

阻抗匹配
聊完了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那什么是阻抗匹配呢?
图片
还是前面这个图,我们已经知道,越小,越大,那什么情况下上的功率是最大的呢?
首先负载电流为:
负载上的功率为:
其中、都是定值,即是的函数,我们利用导数来求。

令这个导数为0,即可得出,当时,功率达到最大,带入功率公式可得:
上面就很好解答了球友的问题。

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详解

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详解

一般讲:<a>采集信号1.信号源为电压源,输入阻抗越大越好;2.信号源为电流源,输入阻抗越小越好;<b>采集功率1.输入阻抗要与源阻抗一致合成一句话,就是源和负载的阻抗要匹配(不同的应用场合,“匹配”的涵义不一样)电路的带负载能力与输入输出阻抗的关系带负载能力带负载能力是指,外接器件后,输出的电压或电流大小不受影响的能力。

比如,如果一个单片机的引脚输出5伏电压信号,如果接上一个负载后,它的5伏保持不变,那么,它就可以带动这个负载,如果变小,那就说明带不动负载。

同样,如果输出的电流能够满足负载的需要,那就说明带负载能力满足要求,反之亦然。

所谓带负载能力,是说电路的输出电阻的大小,和电压源(电流源)中的内阻是一个意思。

例如:在放大电路中,如果你想负载获得得稳定的电压,即负载大小变化时也能获得稳定的电压,此时就要求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越小越好,这样内阻基本上不参与输出电压的分压,所以负载电阻不管多大它上面的电压基本不变。

你完全可以用电压源串一个内阻接负载时的情况分析。

如果放大电路输出可以等效成电流源(如果你想让负载上获得稳定的电流),此时就要求输出输出电阻越大越好(最好无穷大),这样不管负载怎么变化内阻(它是并联的)分得的电流都很小,所以电流很稳定。

你完全可以用理想电流源并联一个内阻的情况来分析。

所以在实际电路,你要看它的输出端是想稳定输出电流还是想稳定电压(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类型可以判断出来),如果是想稳定输出电压,说它带负载能力强表示其输出电阻比较小,如果是稳定输出电流,说它带负载能力强表示其输出电阻比较大。

通常,要求输出电阻比较小的情况居多。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

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

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是什么_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是什么_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是什么_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简介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在很多地方都用到,非常重要。

首先,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是相对的,我们先要明白阻抗的意思。

阻抗,简单的说就是阻碍作用,是广义上的等效电阻。

阻抗是电路或设备对电流的阻力,输出阻抗是在出口处测得的阻抗。

阻抗越小,驱动更大负载的能力就越高。

引入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这两个词,最大的目的是在设计电路中,要提高效率,即要达到阻抗匹配,达到最佳效果。

输出阻抗(output impedance)含独立电源网络输出端口的等效电压源(戴维南等效电路)或等效电流源(诺顿等效电路)的内阻抗。

其值等于独立电源置零时,从输出端口视入的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

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

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有了输入输出阻抗这两个词,还可以方便两个电路独立的分开来设计。

当A电路中输入阻抗和B电路的输出阻抗相同(或者在一定范围)时,两个电路就可不作任何更改,直接组合成一个更复杂的电路(或者系统)。

由上也可以得出: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实际上就是等效电阻,单位与电阻相同。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区别输入阻抗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

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

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在同样的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如果输入阻抗很低,就需要流过较大电流,这就要考验前级的电流输出能力了;而如果输入阻抗很高,那么只需要很小的电流,这就为前级的电流输出能力减少了很大负担。

所以电路设计中尽量提高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

运算放大器阻抗匹配

运算放大器阻抗匹配

运算放大器阻抗匹配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是电子电路中的一种重要的放大电路,它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

为了使运算放大器能够正常工作和发挥最佳性能,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将输入和输出电路的阻抗与放大器的内部阻抗相匹配,以确保信号的最大传输和最低失真。

下面是一些与运算放大器阻抗匹配相关的内容:1. 输出阻抗匹配:当运算放大器的输出被连接到其他电路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传输信号,需要将输出阻抗与负载电阻相匹配。

如果输出阻抗过高,就会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

常见的输出阻抗匹配方法有电压跟随器(Voltage Follower)和交流耦合放大器(AC-Coupled Amplifier)。

2. 输入阻抗匹配:为了最大限度地接收输入信号,需要将输入电阻与信号源的输出电阻相匹配。

如果输入电阻过低,就会导致信号源输出电流过大而影响信号传输。

输入阻抗匹配的方法包括电阻分压器(Resistor Divider)和电容耦合放大器(Capacitively Coupled Amplifier)。

3. 负载阻抗匹配:负载阻抗是指连接在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负载电阻。

它的选择需要考虑信号源的输出能力和放大器的输出电流。

负载阻抗匹配的原则是要使放大器的输出电流能够最大化地流过负载电阻,以实现最佳的信号传输和失真最小化。

4. 输入偏置电流匹配: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通常会有一个微小的输入偏置电流,这是由于放大器内部晶体管的非理想性引起的。

为了最小化输入偏置电流对信号源的影响,需要选择适当的偏置电流匹配电路,例如电流镜电路(current mirror circuit)和偏置网络(bias network)。

5. 高频阻抗匹配:在高频应用中,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路的阻抗匹配尤为重要。

高频信号具有较短的波长,容易受到电路的阻抗变化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调整输入和输出电路的阻抗,例如使用电容器和电感器来实现阻抗匹配,以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详解
一般讲:
<a>采集信号
1.信号源为电压源,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2.信号源为电流源,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b>采集功率
1.输入阻抗要与源阻抗一致合成一句话,就是源和负载的阻抗要匹配(不同的应用场合,“匹配”的涵义不一样)
电路的带负载能力与输入输出阻抗的关系
带负载能力
带负载能力是指,外接器件后,输出的电压或电流大小不受影响的能力。

比如,如果一个单片机的引脚输出5伏电压信号,如果接上一个负载后,它的5伏保持不变,那么,它就可以带动这个负载,如果变小,那就说明带不动负载。

同样,如果输出的电流能够满足负载的需要,那就说明带负载能力满足要求,反之亦然。

所谓带负载能力,是说电路的输出电阻的大小,和电压源(电流源)中的内阻是一个意思。

例如:
在放大电路中,如果你想负载获得得稳定的电压,即负载大小变化时也能获得稳定的电压,此时就要求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越小越好,这样内阻基本
上不参与输出电压的分压,所以负载电阻不管多大它上面的电压基本不变。

你完全可以用电压源串一个内阻接负载时的情况分析。

如果放大电路输出可以等效成电流源(如果你想让负载上获得稳定的电流),此时就要求输出输出电阻越大越好(最好无穷大),这样不管负载怎么变化内阻(它是并联的)分得的电流都很小,所以电流很稳定。

你完全可以用理想电流源并联一个内阻的情况来分析。

所以在实际电路,你要看它的输出端是想稳定输出电流还是想稳定电压(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类型可以判断出来),如果是想稳定输出电压,说它带负载能力强表示其输出电阻比较小,如果是稳定输出电流,说它带负载能力强表示其输出电阻比较大。

通常,要求输出电阻比较小的情况居多。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

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

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是用电压源来驱动的,则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电流源来驱动的,则阻抗越小越好(注: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另外如果要获取最大输出功率时,也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不管对于电压源还是电流源,其功率都是一定的(理想的为无穷大)。

分析:
对于电压
源:
P=(U^2)/R
电压一定,则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
对于电流
源:
P=(I^2)R
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

输出阻抗
输出阻抗是在出口处测得的阻抗。

阻抗越小,驱动更大负载的能力就越高。

无论信号源或放大器还有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

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

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内阻应该为0,或理想电流源的阻抗应当为无穷大。

但现实的电压源,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

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电源)的内阻了。

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电流I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I*R的压降。

这将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关于为什么会限制最大输出功率,请看后面的“阻抗匹配”一问)。

同样的,一个理想的电流源,输出阻抗应该是无穷大,但实际的电路是不可能的。

引入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这两个词,最大的目的是在设计电路中,要提高效率,即要达到阻抗匹配,达到最佳效果。

有了输入输出阻抗这两个词,还可以方便两个电路独立的分开来设计。

当A电路中输入阻抗和B电路的输出阻抗相同(或者在一定范围)时,两个电路就可不作任何更改,直接组合成一个更复杂的电路(或者系统)。

由上也可以得出: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实际上就是等效电阻,单位与电阻相同。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 : I = U / (R + 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

负载R上的电压为 : Uo = IR = U / (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
P = I*I*R =(U/(+r))2*R=U2/(((R-r)2/R)+4*R)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注意式中((R-r)2/R),当R=r时,取最小值0,这是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 = U2/4/R。

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以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

对于纯电阻电路,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及高频电路。

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阻抗匹配。

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
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路,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

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断时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是我们也会叫做阻抗不匹配。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

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和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

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不匹配)时,会在负载端产生反射。

为什么阻抗不匹配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这里我们也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无关。

电压驱动型器件和电阻驱动型器件
电压驱动的如:场效应管,因为它的内阻很大,加电压控制时电流很小,近似为零,所以可以理解成电压驱动;
电流驱动的如:普通的NPN、PNP型三极管,因为它的内阻较小,加电压控制时电流相对较大(一般小功率的都有100uA以上,大功率的可达20mA以上),所以可以理解成电流驱动;
从控制原理来说:电压驱动的如:场效应管,它是通过加到G、S端的电压(微观的就是电场)来控制D、S内部通道的宽窄(即通道可变)来控制D、S两端电流;电流驱动的如:普通的NPN、PNP型三极管,是通过加到B、E端的电流(微观的就是电子的流动)来控制C、E内部的电流流动(即通道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