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及物源_蓝先洪

合集下载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北部泥质区沉积物元素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北部泥质区沉积物元素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北部泥质区沉积物元素的分布及来源分析蓝先洪;梅西;李日辉;张志繤;李杰;顾兆峰【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为研究南黄海北部泥质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地层划分与物质来源的指示意义,对南黄海北部DLC70-3孔(孔深71.20 m)沉积物作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物源判别。

根据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可将DLC70-3孔岩心划分为5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

运用判别函数、MgO/Na2 O与CIA的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3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长江物质对该孔中上部及下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

DLC70-3孔物源指数反映0~4.50 m和27.80~38.8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4.50~27.80 m、38.80~55.00 m和55.00~71.2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可见黄河从晚更新世中期到现代对南黄海北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南黄海北部沉积就有明显影响。

%The sediment samples derived from drillhole DLC70 -3 (71.20 meters in depth)in the northern South Yellow Sea were measured for analysis of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their provenances were discrimin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indicator significance of element geochemistry information for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provenance analysis of mud area in northern South Yellow Sea.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law of el-ement contents and their ratios,the sediments from drillhole DLC70-3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layers,reflec-ting thefluctuation of sea level and the change of sediment sources in northern South Yellow Sea since the late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cycle (warm period).Combined with discriminate function,the scatter diagrams of MgO/Na2 O vs.CIA were drawn to determine the material source of sediments from drillhole DLC70-3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terial sources of sediments mainly came from the Yellow River,and sediments in the upper-middle and in the lower of the drillhole were apparently influenced by materials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The sediments above the depth of 4.50 m in the upper and between 27.80 m and 38.80 m in the middle of drillhole DLC70-3 mainly belong to the Yellow River source;the sediments from 4.50 m to 27.80 m in the upper-mid-dle,from 38.80 m to 55.00 m in the lower and from 55.00 m to 71.20 m at the bottom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Yellow River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northern South Yellow Sea at the middle stage of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has started to obviously influence northern South Yellow Sea since early Late Pleistocene.【总页数】12页(P777-788)【作者】蓝先洪;梅西;李日辉;张志繤;李杰;顾兆峰【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P595;P736.4【相关文献】1.南黄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常量元素记录的化学风化作用 [J], 梅西;张训华;李日辉;蓝先洪2.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粒级分布与物源分析 [J], 杨作升;范德江;郭志刚;毛登3.南黄海、东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 [J], 熊林芳;石学法;邓煜;白亚之4.南海中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常量元素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汪卫国;陈坚5.晚更新世以来北黄海中部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物源识别 [J], 蓝先洪;陈晓辉;密蓓蓓;李日辉;秦亚超;王中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蓝先洪;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顾兆峰;徐晓达【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7(37)3【摘要】对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44个样品20种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各化学组分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Al_2O_3、MgO、TFe_2O_3、K_2O、Corg、TN、Li、V和Sb等组分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SiO_2组分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Na_2O、CaO和Ta组分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研究区化学组分R-型因子分析得出3种主要组合类型,以Li、CaO和TC为代表,分别代表了陆源细粒物质输入、黄河物质、黄河物质与海河物质的影响。

CaO/Al_2O_3与K_2O/Al_2O_3、Zr/Al_2O_3与CaO/Al_2O_3的离散图和Q-型聚类分析表明,渤海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和海河,东北部沉积物受到了滦河物质的影响。

【总页数】11页(P75-85)【关键词】化学组分;地球化学;表层沉积物;物源;渤海西部【作者】蓝先洪;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顾兆峰;徐晓达【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相关文献】1.渤海东部与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J], 蓝先洪;李日辉;张志珣;王中波;秦亚超;陈晓辉2.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J], 蓝先洪;顾兆峰;密蓓蓓;秦亚超;黄龙;徐扬3.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J], 张连杰;朱龙海;张盼;赵博;王鹏4.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平差方法及在渤海的应用 [J], 闫仕娟;杜德文;刘季花;朱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及其在古气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及其在古气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及其在古气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德博;万世明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14(34)4
【摘要】黏土矿物作为海洋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南海沉积物物源示踪和古气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系统总结了前人对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物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在古气候研究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地质时间尺度黏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对同时期物源区气候变化和物源区供给或洋流变化的指示意义。

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9页(P163-171)
【关键词】南海;黏土矿物;物源;古气候
【作者】赵德博;万世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22
【相关文献】
1.西藏吉隆盆地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J], 薛惠娟;侯一俊;强泰;张晓玲
2.南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 [J], 刘志飞
3.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和碎屑矿物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高水土;张德玉;陈荣华;赵庆英
4.成都盆地红土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J], 赵璐璐;洪汉烈;殷科;程峰
5.循化盆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J], 殷科;洪汉烈;李荣彪;徐耀明;杜鹃;季军良;张克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分布及物源分析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分布及物源分析


南 黄海 是 半 封 闭 的 陆架 海 现 代 泥 质 沉 积 广 泛 发 育 粘 土 矿 物 构 成 了 区 内沉 积 物 的 重 要 组 分 其 类 型 多



样 分 布广 泛 是 各 种 地 质 作用 信息 的重 要 载 体
, ,

近 年来许多学者对 南黄海 海 区 的粘土 矿 物进行 了较 为深入
r e v
io
w
u s
ly
t t
a v a
ila b le
da
u t
ta
o
f
c
la y
t
m
in
o
e
e r a
ls in
he
t
-
t
he
m
s u r
fa
c e
s e
d im

e n t s
o
f
t
he So

u t
he
it
e
r n
Y
d
e
llo
w
Se
r
a

t
h is p a p e
T he
in ly d e
南 黄 海 表 层 沉 积 物 中粘 土 矿 物 的 测 试 数 据 为 基 础


分 析 了研 究 区 内
4
种粘土矿 物 (伊 利石


高岭 石

蒙皂
绿 泥 石 ) 的 分 布特征


研 究 表 明 :本 区 伊 利 石 含 量 最 高 , 蒙 皂 石 或 高 岭 石 次 之

绿 泥 石 含 量 最低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蓝先洪;申顺喜
【期刊名称】《海洋通报》
【年(卷),期】2002(021)005
【摘要】根据南黄海中部所取得的3个柱状样岩心资料,对该区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物源环境,为地层划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相关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与Ti、Co、Ni、Fe等元素呈正相关,而与Ca、Sr等元素呈负相关;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也表明了研究区沉积环境有一次较大的变化;稀土元素的富集因子和判别函数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物质来源可能与黄河的物质较为密切.
【总页数】8页(P46-53)
【作者】蓝先洪;申顺喜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4
【相关文献】
1.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物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J], 李双林;李兴;董贺平;赵青芳
2.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基于岩心粒度和有机质指标 [J], 皮仲;
李铁刚; 类彦立
3.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DLC70-3孔稀土元素及环境意义 [J], 梅西;张训华;李日辉
4.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 [J], 蓝先洪;申顺喜
5.南黄海中部E2柱样沉积物来源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示踪 [J], 朱赖民;杜俊民;张远辉;许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韩天伟;吕晓霞;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摘要】[目的]研究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南黄海8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要素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从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沉积物粒度、水动力作用和环境等因素探讨其对生源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的含量与平均粒径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近岸沉积物粒度较大,对应生源要素的含量较低,在南黄海中部海区的沉积物粒度较细,各生源要素的含量较高.[结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是影响生源要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即粒度越细,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含量越高.同时,有机质来源和水动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控制着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生源要素TP分别与TOC、TN之间相对较弱的相关关系和近岸河口等地生源要素的高值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其含量造成影响.【总页数】7页(P87-92,101)【作者】韩天伟;吕晓霞;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2;Q913【相关文献】1.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及生源要素分布特征 [J], 樊鑫;程芳晋;俞志明;宋秀贤2.东海典型港湾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分析 [J], 王文婷; 王朝晖; 刘磊; 康伟3.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埋葬群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袁洁琼;丁旋;邹欣庆4.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J], 袁忠鹏;胡刚;王永红;黄畅;贾仲佳;梁伟强;彭锦5.谢帕德和福克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编图中的应用与比较 [J], 王中波;何起祥;杨守业;蓝先洪;张志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蓝先洪;王红霞;李日辉;林振宏;张志珣【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7(14)4【摘要】通过对南黄海29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O2分布与Al2O3、MgO、K2O、Fe2O3分布相反;中、西部CaO、CaCO3分布与黄河、长江物源有明显关系;Na2O分布与黄河物质供给有关;TiO2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南黄海的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海区东部物质反映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对南黄海东部的作用.长江物质主要局限于南黄海的西南和南部区域沉积;TiO2和Ti/Al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可能对南黄海中部区域也有所影响.【总页数】7页(P197-203)【作者】蓝先洪;王红霞;李日辉;林振宏;张志珣【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南黄海NT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与物源判别 [J], 蓝先洪;张宪军;赵广涛;张志珣2.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岩芯常量元素组成与古环境 [J], 王中波;杨守业;李从先3.三亚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J], 张从伟;李亮;龙根元;张匡华;李江涛4.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与物源关系 [J], 蓝先洪;王红霞;张志珣;林振宏;李日辉;王中波5.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分析 [J], 徐刚;刘健;孔祥淮;张军强;仇建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流体系制约下的南黄海表层粘土沉积物物质来源分布格局:Nd-Sr同

环流体系制约下的南黄海表层粘土沉积物物质来源分布格局:Nd-Sr同





AC T A GE O L O GI C A L S I NI C A
V o 1 . 8 9 S u p p
0c t 一 2 01 5
环流体系制 约下的南黄海表层粘土沉积物物 质来
源分布格局 :Nd — S r 同位 素示踪
孟宪伟 ,张俊 ,方 习生
国家 海洋 局第 一海洋 研 究所 海 底沉 积物 ,特 别是 细粒物 质 的来源 组成及 其 分布 格 局 是 研 究环 流 动 力 沉 积 效应 的有 效途 径 之
鲜半 岛 的粘 土物 质仅在 南 黄海 东北角 分布 ,受 制 于
朝鲜 半 岛西岸 沿岸流 ;由黄海 暖流携 带 的冲绳海 槽 火 山灰物 质仅 分布于 靠近 济州 岛 的南 黄海 东南 角 。
同 位 素组 成 特 征 对 比分 析 和 物 质 来源 定量 计 算 表
明 ,南黄 海表层 沉积 物粘 土级 碎屑 主要来 源于 黄河 和长江 输运 的粘 土 ,最 高 比例 分别 达到 1 0 0 % ,而来
1 70

渐 减少 ;而黄 河源 粘土 物质在 近岸 潮流 、黄海 沿岸 流输 运 和 长 江 冲 淡 水 的阻 挡 下 主 要 沿 山 东半 岛 东 南一 苏北近 岸海 域和 南黄海 东部 海域 分布 ;来 自朝

南黄海 表层 沉积物 粘土 级碎 屑与 长江 、黄河 、
朝鲜 半 岛主 要河 流粘 土和冲 绳海 槽火 山灰 的 N d 、 S r
分布 于南 黄海 西南靠 近长 江 口,并 沿北偏 东 方 向逐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9 . 0 2 : 改 回 日期 :2 0 1 5 — 0 9 . 1 5 ;责 任编辑 : 费红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6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1,No.3第31卷第3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June,2011DOI:10.3724/SP.J.1140.2011.03011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及物源蓝先洪1,张宪军2,刘新波1,李日辉1,张志珣1(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2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济南250013)摘要:通过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295个站位的黏土矿物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分布规律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伊利石含量最高,蒙脱石和高岭石含量次之,绿泥石含量最低;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以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型次之;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和长江的供给。

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南黄海的西部和中部;长江物质主要在南黄海的西南和中北部区域沉积,东部物质反映来自朝鲜半岛的物质对南黄海东部的作用。

关键词: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物源;南黄海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1)03-0011-06 南黄海处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冰后期沉溺盆地,泥质沉积广泛发育,黏土矿物构成了区内沉积物的重要组分,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是各种地质作用信息的重要载体。

由于黏土矿物具有独特的特点,它对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的变化反映敏感,因而,黏土矿物的组分、组合、形态和结构等特征在海洋沉积作用、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地层划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8]。

前人对南黄海沉积物黏土矿物进行了许多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9-16]。

杨作升[12]根据黄河、长江黏土矿物含量差异特征和化学元素组合对东海北部陆架沉积物的来源和分区进行了研究,认为海域外陆架沉积物泥质部分主要属黄河型,长江入海沉积物的影响仅限制在长江口外123°E以西的海域。

魏建伟等[13]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南黄海8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黏土矿物,对其含量及组合特征分析认为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可分为南北2个部分,并依据地理位置及各种黏土矿物含量与黄河、长江沉积物黏土矿物含量特征的关系将南黄海泥质区划分为以黄河(包括老黄河)物质为主的北部和“多源”混合沉积而成的中部和南部。

中国学者主要研究了南黄海的中部和西部[9-13],而韩国学者对南黄海的东部做了一些研究[14-16]。

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取得的大量资料,使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211000001)作者简介:蓝先洪(1958—),男,研究员,从事海洋地质研究,E-mail:lanxh@qingdaonews.com收稿日期:2010-09-11;改回日期:2010-10-29. 张光威编辑我们能够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进行探讨。

1 样品与方法2001—2003年在南黄海区域进行了沉积物取样,用抓斗和箱式取样器采集。

室内对表层沉积物295站位(图1)样品作了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

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测试中心完成。

黏土矿物的提取根据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泥质组分的多寡,将约40~70g的样品放入2 000mL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洗涤搅拌成悬浮液。

对于含有机质较多的样品,则先用适量的双氧水处理,以除去有机质,然后搅拌成悬浮液。

按斯托克斯沉降定理,提取<2μm的黏土组分。

将提取到的黏土组分,分别制成甘油饱和定向片及自然定向片。

保留剩余的黏土组分,以备进行其他测试和验证用。

因样品含铁、钙质不高,仅用双氧水处理后样品即可充分分散,为尽量保持样品中黏土矿物的原始特征,故未进行去铁、钙处理。

所采用的X射线衍射仪为日本理学D/Max-RA型高功率转靶X射线衍射仪。

黏土矿物的定性鉴定主要是根据经甘油饱和处理后的定向片的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的。

黏土矿物半定量分析时的含量计算以甘油饱和处理的衍射扫描图谱为准,量取各黏土矿物峰高强度值(峰顶至背景线的距离),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 因子的倒数乘以峰高强度值,与加权峰高强度值之和的百分比,对应于该矿物的百分含量[17]。

样品中黏土矿物加权峰高之和的计算式为[17]:ω=14hm+hi+12.5h(c+k)+12.5h(m+i)+12.5h(c+i)+…式中:ω———样品中数种黏土矿物加权峰高之和;hm———蒙脱石的峰高,单位为cm;hi———伊利石的峰高,单位为cm;h(c+k)———绿泥石+高岭石的复合峰高,单位为cm;h(c+i)———绿泥石-伊利石混层黏土峰高,单位为cm;h(m+i)———蒙脱石-伊利石混层黏土峰高,单位为cm。

计算绿泥石与高岭石各自的百分含量则分别用绿泥石(d004)、高岭石(d002)的峰高值分别除以1、1.75加和后求出各自的百分含量[17]。

图1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取样站位分布Fig.1 The location of sampling stations2 结果2.1 黏土矿物组合类型295个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析表明,南黄海黏土矿物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和绿泥石,混层黏土矿物在个别样品中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有显示。

蒙脱石普遍结晶不良,在其X射线衍射图谱中表现为在甘油处理后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其衍射峰弥散、宽化。

而其他3种黏土矿物的衍射峰则相对较尖锐,说明它们结晶良好,各类黏土矿物的含量普遍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蒙脱石或高岭石,再次则为绿泥石。

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根据样品中各黏土矿物的相对含量,特别是蒙脱石的相对含量,可分为5种组合类型:(1)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占60.7%);(2)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型(占21.0%);(3)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占12.5%);(4)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占3.9%)(5)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型(占2.0%)。

可见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以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为主,其次为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型和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

2.2 黏土矿物分布规律2.2.1 伊利石伊利石是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黏土矿物(含量为44.5%~78.8%),平均值为62.2%。

伊利石含量的高值区和低值区主要呈圆斑状分布。

伊利石总的分布特征是:在西南部和中东部含量普遍较高(>64%),在中东部有一条南北向的高值区分布,在此区域某些站位伊利石含量最高达到78%;而在南部和中北部海域伊利石含量在局部地区存在小块高值或低值区;在中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伊利石含量相对较低(<60%),在此区域某些站位伊利石含量最低为45%(图2)。

图2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伊利石百分含量等值线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illite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2.2.2 蒙脱石蒙脱石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0~40.3%),平均值为15.1%。

蒙脱石某些区域缺失,这在4种黏土21 第3期 蓝先洪,等: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及物源矿物中是惟一的。

蒙脱石含量的高值区和低值区主要呈圆斑状分布,其分布有以下特征(图3):蒙脱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和中南部(>18%),在此区域某些站位伊利石含量最高达到40%;蒙脱石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苏北浅滩)和中北部(<12%),在中东部有一条南北向的低值区和西南部有一条东北向与北部相连的低值区分布。

蒙脱石的含量分布特征与伊利石分布的相反。

图3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蒙脱石百分含量等值线分布Fig.3 The distribution of smectitein the surface sediments2.2.3 高岭石南黄海区内高岭石含量为7.8%~21.90%,平均值为12.8%。

高岭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中北部和西南部海域(>14%),在此区域某些站位高岭石含量最高达到21%;高岭石的低含量分布区主要在东北部和中东部(<10%)(图4)。

图4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高岭石百分含量等值线分布Fig.4 The distribution of kaolinitein the surface sediments2.2.4 绿泥石绿泥石是南黄海沉积物中含量较低的黏土矿物(含量为5.5%~19.5%),平均值为9.9%。

绿泥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和中北部(>12%),在此区域某些站位绿泥石含量最高达到19%;绿泥石的低含量分布区主要在西北部、中南部和东北部(<10%)(图5)。

图5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绿泥石百分含量等值线分布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chlorite inthe surface sediments3 物质来源在海洋沉积物中,所赋存黏土矿物的含量及共生组合类型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即黏土矿物的物源、沉积时的海水动力环境及其沉积后的地质环境。

由于南黄海沉积物的沉积历史并不太长,因此,主要决定因素是前两者。

前者决定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初始类型,并且可根据各种黏土矿物的成因特点反映其来源所在;而后者则决定了各种黏土矿物在沉积时所表现出的黏土矿物共生组合类型的变化特征。

许多研究表明,南黄海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的。

南黄海西部有两大明显的物质来源:由沿岸流携带而来的现代黄河物质与苏北老黄河口堆积体受侵蚀再搬运而来的物质[9]和长江向东偏北方向运移进入南黄海中部的物质[18]。

另外,南黄海东部朝鲜半岛上的河流也输送了一些沉积物[16]。

南黄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类型和共生组合特点,说明其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黄河、长江和朝鲜半岛水系等携带的大量陆源物质和邻近海域沉积物的再作用[13],但风力以及流经沉积区内的黑潮分支之一黄海暖流也可带入陆源或来自大洋的细粒物质[19]。

3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 黏土矿物一般由风化作用而形成,其类型主要取决于母岩类型和气候条件。

如伊利石主要为长石的风化产物,而长石既是重要的造岩矿物又是各大岩类中普遍存在的矿物;一般认为,绿泥石的主要母岩是变质岩,主要形成于以物理风化为主的高纬度地区;高岭石则多形成于低纬度地区的温暖潮湿环境中;蒙脱石是在富盐基,特别是贫K+而富含Na+和Ca+的碱性介质中形成的,火山灰物质在碱性介质中很容易变成蒙脱石,因此,大洋物质中含有较高蒙脱石[5,8]。

研究表明长江沉积物的伊利石/蒙脱石比值在8以上,黄河沉积物该比值在6以下[20],而朝鲜半岛的荣山江和锦江沉积物的蒙脱石含量很低,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较高[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