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河南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里。
劲攀书山有锋秀丽,奥游学海无涯乐2、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襄阳城外青山逶迤(),城中湖泊点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B、我市多名参赛者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作文大赛一得奖。
C、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篇文章,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D、精美的画面与震撼的音响惟妙惟肖,使这部影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C、拒绝为救护车加油的行为不可原谅,应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D、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③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
④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
⑤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A.④①②③⑤B.②①④⑤③C.③⑤②①④D.④③⑤②①6、名著阅读。
(2分)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
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
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平野尽,①□□□□□。
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②□□□□□□□。
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③□□□□□□□。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答案】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1、A项“迁”是“迁移”的意思;B项“负”是“背负”的意思;C 项“殆”是“危险”的意思;D项“走”是“跑”的意思。
2、C A项第一个“以”后面应是“其”;B项第一个“之”应该是“于”;D项第一个“其”应该是“之”。
3、①示例:我看到了它,它非常美丽,就像一条彩虹,从地平线的一端跨到另一端。
②示例:当你感到困惑或无法解决问题时,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尝试,因为成功往往就在于你坚持的最后一下。
4、略2024中考语文试题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关键词解读与备考策略一、引言中考是学生学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语文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帮助学生在2024年中考语文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二、命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考语文科目主要围绕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考查,涉及语文常识、文学知识、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2、强化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题目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关注写作能力的考查:中考语文科目中的写作题目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或情境进行创作,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备考策略1、梳理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梳理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文学常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积累。
2、提升阅读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多读多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应关注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如记叙文的情节把握、说明文的要点提取、议论文的论点归纳等。
3、强化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运用,如审题、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等。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2015河南郑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郑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郑州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5年郑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lf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河南郑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郑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5年郑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l+F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省2015年中考试题(语文 扫描版 含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C(2分)2.B(2分)3.(1)入则无法家拂士(2)身世浮沉雨打萍(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8分)4.(1)①孙悟空被推入八卦炉中,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逃了出来。
(2分)孙悟空大闹天官,玉帝请如来救驾;如来施法,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②在沧州,陆虞候等设计让林冲看守草料场;大雪压倒草厅,林冲到山神庙避雪。
(2分)陆虞候指使人火烧草料场,加害林冲;林冲获知真相,在山神庙前杀了陆虞候等人。
(2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2)①《夜莺》示例:以前读到真夜莺的歌声能赶走疲劳和死神时,感叹它歌声的神奇;现在又读,从皇帝、侍卫以及老百姓对真假两只夜莺的态度中,体悟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赞颂。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示例:贫穷的渔夫放走一条会说话的比目鱼,渔夫妻子一再让比目鱼满足她的贪欲,最终魔法消失,他们贫穷如初。
以前感叹魔法的神奇,憎恶渔夫妻子的贪婪;现在则叹服作品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体现“常读常新”,2分;情节符合原著内容,2分。
共4分)5.①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②书法也在不断发展(意思对即可。
一句2分,共4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1)校园足球工作受到重视并逐步推进。
(意思对即可。
“校园足球工作”“受到重视”“推进”之意,一点1分,共3分)(2)示例:图案以足球为主体,足球上标明“CSF”,意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给足球画上翅膀,寓意腾飞、活力和足球运动带给学生的快乐。
“阳光体育,快乐足球”8个字,点明校园足球的宗旨和意义;这几个字错落排列,富有动感,显示出活力与快乐。
(言之成理即可。
“图案”“文字”一方面2分,共4分)(共7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共16分)7.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
2015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1.【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把握。
A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pì/bì,mú/mú,chā/cī;B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kuì/kuì,jiǔ/zhì, jiǎo/jiāo;C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gěi/jǐ, yù/xū,jǐ/jì;D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zhēng/ zhèng,chún/zhūn,jīn/jīn。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2.【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辨识。
A项中“默守成规”的“默”应为“墨”,C项中“震摄力”的“摄”应为“慑”,D项中“家俱”的“俱”应为“具”,“凭心而论”的“凭”应为“平”。
B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3.【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第(1)(2)句是对接型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字。
第(3)(4)都是理解性默写,要按题目提示的意思默写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1)入则无法家拂士(2)身世浮沉雨打萍(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2015年中考语文解析及训练:图表、图片、漫画的研析

图表、图片、漫画的研析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读图时代。
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时会看到图表、图片、漫画类题目。
图表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其以调查表居多,如台州卷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苏州卷的“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泸州卷的“近三年市民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株洲卷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调查等。
读图材料涉及图徽、新闻、历史画面、漫画、招贴画等,材料鲜活,时事性强。
从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图表的类型主要有图片(人、物、景)、图标(徽记、标志)、漫画、表格等;从命题解题角度可分为:常识类、概括说明类、信息筛选类、写作类、活动类等。
1.图表题答题技巧(1)观察分析,捕捉信息。
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所有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读图表时应特别注意两点:①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
可能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可能是观点的源头。
②图表细节。
图表中的一些细节往往起提示作用。
(2)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3)文字表达,扣住要领。
①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②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③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等,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2015年度河南语文中招考试试题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
(不超过20字)(3分)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④(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
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
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
后来再也不赌了。
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
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
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
有删改)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4分)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分)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3分)为什么不读经典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
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
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
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
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
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
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
有删改)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4分)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3分)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