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章 第1节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二)教案(高泽岭)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主要成分也是甲烷,为了更好利用天然气,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甲烷的性质特点。

二、复习预习1、复习有机物的概念2、复习正四面体构型3、复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有机物与烃1.有机化合物(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组成元素: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

2.烃(1)定义: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典型代表物: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知识点2 甲烷及其性质1、甲烷的分子结构(1)甲烷的分子式:CH4 ,电子式:,结构式:。

(2)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正四面体,常用的分子模型有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两种。

2、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3、甲烷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取代反应:知识点3 烷烃及其性质4、烷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1)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5、烷烃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 n H2n+2+(3n+1)O2 nCO2+(n+1)H2O通常情况下,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2)取代反应其它烷烃与甲烷一样,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因为可以被取代的氢原子多,所以发生取代反应,其它烷烃比甲烷复杂。

(3)烷烃的受热分解由于其它烷烃的碳原子多,所以其它烷烃分解比甲烷复杂。

一般甲烷高温分解、长链烷烃高温裂解、裂化。

知识点5 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1.烷烃的命名(1)表示(3)举例:C6H14命名为己烷,C18H38命名为十八烷;C4H10的两种分子的命名:无支链时:CH3CH2CH2CH3命名为正丁烷;有支链时:命名为异丁烷。

2.同系物(1)概念: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教案 高中化学 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教案 高中化学 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2
3
引入:阅读章序言回答下列问题:常见的有机物有哪些?什么是有 机物?组成有机物的元素主要是哪几种?H2CO3、CO2、CO 是有机物吗? 什么是烃? 生:思考,一人回答问题,辨别概念,及时纠正。 师: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是所有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都是有机物。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也称为烃。 下面就来学习烃中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一、甲烷的组成和结构 师:回忆有关电子式的书写,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 异构现象等概念 2.初步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能够辨析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用途;了解常温下常见烷烃的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烷烃与甲烷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 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 方法的全过程,并初步具有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有机物概述的学习,认识有机化学的史实。 教学重点: (1)甲烷的分子结构; (2)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甲烷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甲烷

化学高一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doc

化学高一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doc

(表格形式)化学高一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甲烷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内容,是较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开始,本章是从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入手,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再次螺旋上升式学习甲烷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这些都为学好本章做好了铺垫。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有机选修模块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无机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切地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能反映物质的结构”,这种思想自然而然地会迁移到有机物的学习上来,从无机到有机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的学习模块上来讲好象是一种跳跃,但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甲烷的分子组成、部分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只是对甲烷的空间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不清楚。

通过模型演示,自主搭建验证,实验探究等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分子式。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等,逐步养成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必修二)

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必修二)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北京二中 佘平平
一、教学设计思路
甲烷〔《化学·必修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是学生较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开始。本章教学先呈现甲烷内容,首先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其次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所以甲烷作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起始章的第一节内容,就显得其地位的特别突出和重要。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初步应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来全面认识甲烷。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空间想象思维较弱,所以在学习中应用辩证的的观点从结构理解性质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制作来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学生实验:用试管装好的甲烷样品,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的对比实验
3、球棍模型
五、主要教学方式
1、主要教学模式:信息加工、教师启发
2、主要教学策略:学生通过阅读新闻图片或观察实验来提取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2、了解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空间结构;3、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4、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学习探究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理念;3、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4、学生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构建和取代反应的模拟,体会构建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发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逐步形成从实验中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4、渗透又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高一的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还较弱,学生对甲烷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学习时存在空间障碍,能否通过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后续认识其他有机物的结构和有机反应类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取代反应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首先观看一段视频,大家从这段视频看到了什么呀?学生:这是一段西气东输的视频,就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东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的一项巨大的工程。

教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么做呢?学生:因为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污染小的能源教师:天然气在我们的化学中最主要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甲烷教师:(归纳)有机物目前已超过两千万种,而且分布极其广泛。

(用途广泛:燃料;建材;日用品;食品)表扬学生:学生都预习的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环节:新课教学【活动1】一、认识有机物教师:什么叫有机化合物?有机物有什么特点?(归纳)1、有机物组成的元素C、H、O、N、S、P2、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熔点低,容易燃烧,不导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慢、且很复杂。

高中化学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甲烷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内容,是较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开始,本章是从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入手,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再次螺旋上升式学习甲烷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这些都为学好本章做好了铺垫。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有机选修模块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无机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切地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能反映物质的结构”,这种思想自然而然地会迁移到有机物的学习上来,从无机到有机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的学习模块上来讲好象是一种跳跃,但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甲烷的分子组成、部分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只是对甲烷的空间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不清楚。

通过模型演示,自主搭建验证,实验探究等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分子式。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等,逐步养成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参章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
学设计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教学目标
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主要性质,认识取代反应,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性质有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并学会主动去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认识有机化学结构的内在美。

二、教学重难点
将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基于改变学生对无机化合物认识惯性去学习有机化合物,学生已有认知习惯并没有对物质性质和物质结构建立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来说有机物的结构是基础,这也是它们和无机化合物性质学习的不同特性,需要学生了解。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甲烷》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学生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已经对甲烷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本节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为以后的有机教学打下一个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既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又有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入了一个新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教材重点: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

教材难点: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取代反应发生的实质。

2、学情分析所面向的学生是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市高中的学生,几乎每家都是用天然气作燃料。

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等的主要成分。

在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2 通过情境教学,了解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研究思路;②通过理论假设、实物西红柿桔子模拟模型、动画展示,掌握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能初步构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体会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的区别,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法与学(1).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

3、教学思路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

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
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2、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3、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
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
师:在有机物中,有许多物质具有与甲烷相似的结构,如投影中A组物质。

也有许多物质结构与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组、C组、D组物质。

请同学通过对比找出A组物质在结构上有别于其他几组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课本54-55页烷烃概念。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

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

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对n个碳原子,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 ≥1)
小结: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①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
碳原子数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碳原子数在11以上,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
(异丁烷)
②相同碳原子结构不同时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CH3
同系物的定义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强调“结构相似”和“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 n H2n+2表示。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
渐变化。

师: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C n H2n+1- )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师:请写出C4H10的结构简式?CH3
生:练习写出CH3-CH2-CH2-CH3CH3-CH-CH3 (讨论写出)
正丁烷异丁烷
正丁烷和异丁烷虽然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

造成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可见,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链,又可形成支链,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烃,可形成多种不同物质。

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并比较异同。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以C5H12为例)
(1)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2)写少一个C的直链,把剩下的C作支链加在主链上,依次变动位置。

C-C-C-C C-C-C-C
C C
这两种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3)写少两个C原子的直链,剩下的2个C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C-C 但与(2)中C-C-C-C 为同一种结构
C C
C
剩下的2个C原子分成2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
C
(4)分别加上氢原子,得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知识拓展】
师:很显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异、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碳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

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通用的命名法则,从而可以叫出各种烷烃的名称。

【板书】烷烃的命名
师: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化学会议上,拟定了有机物系统命名原则,叫做“日内瓦命名法”。

它解决了命名的困难,使有机物的命名得到统一。

我国一方面采纳“日内瓦命名”原则,同时考虑我国的文字特点,制订有机物的命名法。

三: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命名步骤:
①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②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 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③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例题剖析】 【例1】
CH 3-CH -CH 2-CH 2-CH 3 2-甲基戊烷 CH 3
④相同的取代基,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

例2 . CH 3 CH 3-CH 2-C -CH 3 2,2一二甲基丁烷 CH 3
例3. CH 3-CH 2-CH 2-CH -CH -CH 2-CH 3 4-甲基-3-乙基庚烷 CH 3 CH 2 CH 3
【投影】1.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板书】四、烷烃的通性:
【多多媒体】常见烷烃的物理性质比较表 0.466* 1 2 3 4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板书】1.烷烃的物理性质: (1)熔、沸点有规律递变:
a.随碳原子数目增多,熔沸点升高。

b.C 原子数目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2)烷烃的密度随C 原子数目增多而增大,但密度均小于1,比水轻。

(3)烷烃均不溶于水,液态烷烃和水混合会分层,且均在上层。

(4)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
是液体或固体;
【板书】 2.烷烃的化学性质:
⑴.烷烃化学性质较稳定,常温不和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 4和溴水褪色。

(2)烷烃的可燃性 C n H 2n+2+
2
1
3 n O 2 →
nCO 2+(n +1)H 2O (3)光照下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例题剖析】
【例1】下列物质属同分异构的是____,属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属同系物的是____。

请同学们说出理由。

【例2.】乙烷(C 2H 6)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假设生成了分别有1、2、3、4、5、6个Cl 原子的6种取代产物,且物质的量都相等。

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的CH 3CH 3与Cl 2的体积比是几比几?
答案:CH3CH3与Cl2的体积比是2∶7
例3.在101.3kPa、473K条件下,十一烷以及分子中碳原子数比它小的烷烃均为气态。

以下变化中,最初与最终均维持这种条件。

A、B、C三种烷烃(气)分子中碳原子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取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分别跟30mLO2(过量)混合引燃,充分反应后发现:A与O2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B与O2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增加了4mL;C与O2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为反应前的1.25倍。

试求:
(1)A的分子式及相对分子质量。

(2)原任意一种烷烃的体积及B、C的分子式。

【课堂小结】在学习了甲烷的主要性质和结构之后,再来讨论烷烃的性质和结构就类似于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通过由典型到一般的学习和讨论方法,这在有机物的学习中也是一种常见且很重要的方法。

在本节教学中,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烷烃分子结构的认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亲自制作各种分子的模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于本节的重点“烷烃的性质”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了比较、解析、自学讨论等方法,以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用橡皮泥、小木棒等自己动手制作常见烷烃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互相交流,评比。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烷烃的系统命名等问题。

3.现在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些小球,(黑色稍大球代表碳原子,红色稍小球代表氢原子)
和小棍,要求按照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来制作含有五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的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并根据自己所制作的模型写出对应的结构式和分子式,看看哪个小组又准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