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炭资源分布详细doc000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省份:
1. 山西省: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该省的煤炭产业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煤炭基地之一。
2.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是中国北部的一个重要煤炭生产区,尤其以大庆煤田、乌兰察布煤田等为代表。
3. 陕西省:陕西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煤炭产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4. 河北省:河北省也是中国的煤炭产区之一,尤其以磁县、邯郸等地的煤田比较富集。
5. 安徽省:安徽省的煤炭产区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在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煤炭产区。
这些省市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基础。
然而,由于煤炭开采和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缓对煤炭的依赖。
1/ 1。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详细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详细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消耗煤炭最大的国家之一。
由于煤炭资源的广泛分布和资源量的丰富,我国煤炭开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和华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主要煤种为焦煤和烟煤,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山西、内蒙古是华北地区煤炭开采的重要省份,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量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地,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区之一。
华东地区的主要煤种为长焰煤和无烟煤,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5%。
山东、安徽、江苏是华东地区煤炭开采的主要省份。
其中山东省的煤炭储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17%,是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省份。
西南地区煤炭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
华南地区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广西、广东等省份是该地区的主要煤炭生产区。
煤炭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是地质构造。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类型不同,对煤炭储量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是地层时代。
不同时代地层的成因、构成、孔隙度、热史等因素的不同,对煤炭形成和分布产生了影响。
第三是沉积环境。
影响煤炭形成的沉积环境包括水动力条件、泥质含量、植被和气候等,不同的沉积环境对煤炭分布的影响也不同。
此外,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地区和行业政策的制定也会对煤炭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内陆地区。
煤炭资源的丰富及其开采产生的环境影响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当通过加强监管和技术创新来保障煤炭开采的可持续性。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燃料价值。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源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此外,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稀缺,而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我国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超过1300亿吨,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煤炭储量。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已超过500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开采体系。
煤炭产能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逐步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加大清洁技术的应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
然而,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煤炭、清洁煤炭等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

煤炭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煤炭资源的储量。
据统计,全球煤炭储量约为1.37万亿吨,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储量位于中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其煤炭储量占据了全球总储量的相当大的比例。
而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煤炭储量也不容忽视。
例如,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其次,我们来看看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煤炭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不同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主要的煤炭产区位于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构造特点使其成为煤炭资源的富集区。
而在其他国家,煤炭资源的分布也与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美国的煤炭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伊利诺伊盆地等地区,而俄罗斯的煤炭则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
除了地质条件外,煤炭资源的分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都会对煤炭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
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的开采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而在其他国家,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受到类似的因素的影响。
另外,技术条件的发展也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炭开采技术不断提高,使得一些原本难以开采的煤炭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然而,尽管煤炭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导致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其次,煤炭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因此,如何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
全球煤炭储量庞大,但分布不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

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一、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1、我国的煤炭资源量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 2000米以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 55697.49亿吨, 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 10176.45亿吨, 预测资源量 45521.04亿吨。
在探明保有资源量中,生产、在建井占用资源量 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 -秦岭 -大别山以北地区。
大致以昆仑 -秦岭 -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为 51842.8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93.08%;其余各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 3854.6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6.98%。
在昆仑 -秦岭 -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探明保有资源量不足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 10%。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 -太行山 -雪峰山以西地区。
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 11个省区, 煤炭资源量为 51145.71亿吨, 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91.83%。
这一线以西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 89%;而这一线以东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 11%。
显然, 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3、我国主要省区煤炭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煤炭资源量最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资源量多达 19193.53亿吨,而煤炭资源量最少的浙江省仅为 0.50亿吨。
我国煤炭资源量大于 10000亿吨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两个自治区, 其煤炭资源量之和为 33650.09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 60.42%;探明保有资源量之和为 3362.35亿吨, 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 33.04%。
我国高煤炭储量产地煤炭资源的分布

我国高煤炭储量的地质特点及产地煤炭资源的分布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
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
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
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
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
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二) 优质动力煤丰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不多通常将煤的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
我国非炼焦用煤储量很丰富。
特别是其中的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 所占比重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资源十分丰富。
这三类煤的最大特点是灰分低、硫分低、可选性好,各主要矿区的原煤灰分一般均在15%以下,硫分小于1%。
其中,不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85%,硫分为0.75%;弱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11%,硫分为0.87%。
从总体上看,不粘煤和弱粘煤的煤质均好于全国其他各煤类。
煤炭资源分布概况

煤炭资源分布概况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和生活用热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全球以及中国国内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产量和储量进行简要分析。
一、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约为1,090亿吨。
亚洲是全球煤炭资源的主要集中区域,中国、印度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产能和储量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其中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欧洲也是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
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也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其中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产国。
二、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底,探明煤炭储量为1987.43亿吨,居全球之首。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等省份。
其中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长治煤田和潞安煤田。
陕西省的煤炭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榆林煤田和神木煤田。
内蒙古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区,包括煤炭储量最大的伊泰煤田和鄂尔多斯煤田。
华中地区主要包括河南省和湖南省,煤炭资源相对较为分散,河南以焦煤为主,湖南以烟煤为主。
华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贵港煤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储量地区。
三、煤炭资源的产量和储量煤炭资源的产量和储量是评估一个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煤量在40亿吨左右,占全球煤炭产量的50%以上。
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约18%,位居全球首位。
除了中国,其他重要的煤炭生产国还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俄罗斯等。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1、神东基地: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矿区2、陕北基地:榆神、榆横矿区3、黄陇基地: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4、晋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矿区5、晋中基地: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矿区6、晋东基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矿区7、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区8、两淮基地:淮南、淮北矿区9、鲁西基地: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矿区10、河南基地: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矿区11、冀中基地: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12、云贵基地: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矿区13、宁东基地:石嘴山、石炭笋、灵武、鸳鸯湖、横城、韦州、马家滩;积家并、萌城矿区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工程设施。
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处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担负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
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处于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担负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
蒙东(东北)基地担负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
云贵基地担负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
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担负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联营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是由古代植物遗体演变而来的.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后逐步演变为泥炭和腐泥.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掩埋,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成岩作用演变为褐煤.褐煤继续演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叫做煤的变质过程煤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也就是碳化过程.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煤炭可分为褐煤和硬煤两大类,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
烟煤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
硬煤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高变质煤(贫煤,无烟煤)
煤炭的演变是逐级进行的:褐煤-低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煤的碳化程度与成煤时间,所处地层的压力和温度有关.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碳化程度越高.由于碳化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同一成煤年代产生的煤种并不相同,相同的煤种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年代.例如:侏罗纪煤普遍为低变质烟煤和气煤,而宁夏汝箕沟的侏罗纪煤由于受到火山余热的影响,加速了碳化进程,煤种为无烟煤.辽宁抚顺的长焰煤来自第三纪,阜新的长焰煤来自白垩纪,甘肃华亭的长焰煤来自侏罗纪,内蒙古准格尔的长焰煤来自石炭二叠纪褐煤:碳化程度最低的煤种,褐色或褐黑色,水分含量高且含有腐植酸,发热量明显低于其他煤种,远距离运输经济性差,主要用于就近发电.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煤变油)
长焰煤:碳化程度最低的烟煤,由褐煤演变而来,燃烧时火焰长,适用于各种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
不粘煤:成煤初期已受到一定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烟煤,几乎没有粘结性,适用于各种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
弱粘煤:粘结性较弱的低变质烟煤,适用于各种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
气煤:炼焦煤种,加热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易碎易裂,一般与肥煤,焦煤,瘦煤配合炼焦
肥煤:炼焦煤种,粘结性最强,加热时产生大量的胶体,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耐磨性好,但横裂纹多,气孔多,一般与气煤,焦煤,瘦煤配合炼焦
焦煤:炼焦煤种,粘结性较强,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块度大,抗碎强度高,裂纹少,但膨胀压力大,造成推焦困难,一般与气煤,肥煤,瘦煤配合炼焦瘦煤:炼焦煤种,粘结性中等,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块度大,抗碎强度高,裂纹少,但耐磨性差,一般与气煤,肥煤,焦煤配合炼焦
贫煤:碳化程度最高的烟煤,是无烟煤的前身,加热时几乎不产生胶体,所以叫贫煤.燃点高,燃烧时火焰短,主要用于发电,低硫低灰的优质贫煤还可用于高炉喷吹,替代部分焦炭
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的煤,燃点高,燃烧时火焰短,不冒烟.低硫低灰的优质无烟煤用途广泛,可用于合成氨工业制氢,高炉喷吹,制造电石,电极,人造石墨,碳化硅,碳纤维等,劣质无烟煤则用于发电
以上只是粗略的划分,相同的煤种由于其产地的不同,也会存在着明显的质量差异,影响到具体用途.以炼焦煤为例,我国许多矿区所产的煤炭,虽然煤种属于炼焦煤,但由于含硫量或含灰量过高,即使进行洗选也无法达到炼焦的要求,只能作为动力煤烧掉.因而评价煤炭的优劣,既要看煤种,也要看煤质
我国的煤炭资源形成于六个不同的地质时期,情况分别如下
古生代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早期:距今约3.20亿年-2.78亿年
古生代二叠纪晚期:距今约2.64亿年-2.50亿年
中生代三叠纪晚期:距今约2.27亿年-2.05亿年
中生代侏罗纪早中期:距今约2.05亿年-1.59亿年
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42亿年-0.99亿年年
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6550万年-180万年
我国不同成煤期的煤炭资源特点[
石炭二叠纪是最早的煤炭资源形成期,我国的石炭二叠纪煤基本上分布在黄河流域.石炭二叠纪煤种范围从长焰煤到无烟煤,在已探明的石炭二叠纪煤储量中,气煤占24%,无烟煤占17%,低变质烟煤占14%,贫煤占13%,焦煤占12%,肥煤占11%,瘦煤占9%
晚二叠纪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成煤时期,晚二叠纪煤广泛分布于江南各省区,其中绝大部份资源集中于贵州和川南滇东北.在已探明的晚二叠纪煤储量中,无烟煤占62%,焦煤占16%,贫煤占11%,瘦煤占8%,肥煤占2%,气煤占1%我国晚三叠纪煤的探明储量只有40亿吨,其中陕北三叠纪煤田就占了20亿吨,煤种为气煤.另外20亿吨零星散布于全国各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