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平仄规则
五律诗的格律要求

五律诗的格律要求
五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其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押韵:五律诗通常押平声韵,必须按韵部押韵。
2. 对仗: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即出句和对句的词性要相对,句法要相同。
3. 平仄:五律诗的平仄要求比较严格,具体如下:
- 句内平仄相间:一句之内,平仄交替出现。
- 联内平仄相对: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相对。
- 联间平仄相粘: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前两个字平仄要相同。
- 押韵句的平仄:押韵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如果押韵,最后一个字也必须是平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格律要求只是基本规则,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格律诗词平仄要求

律诗分是七律,五律,排律(少见),小律(少见);绝句分五绝,六绝(少见),七绝。
七律首句起有四个基本句式:1,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2,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3,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4,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基本格式可以演化成很多中不同的格式(因为有的位置是可平可仄的),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我给大家一个记忆的方法先来说说左右平仄的规律,一首律诗的左右平仄一般都是相对的,但是我们来看此格律首句后三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字确实相粘的(都是仄),我们在类比推理起句后三位平仄“仄仄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对句后三位就是“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位置也是粘的。
总结一下就是,半句中律诗的2,4,6位置平仄是相互交替的。
除了首句的起句后三位平仄为“仄平平”或“仄仄平”的对句第五字确实相粘的外,律诗的其它左右位置都是平仄相对的。
再来说说上下平仄的规律,首先最简单的规律就是押韵的韵脚都是平声。
其次,第2,3,4句出句都是以仄声结尾,第一句出句可平可仄。
最后,因为律诗中禁忌“三平尾”“三仄尾”,上下位置的平仄1,3位置是相对的;2,4,6字的平仄是相对的,而且半句中2,4,6位置的平仄要相互交替,所以我们可以推出其他位置的平仄。
比如:上面位置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下面位置可以确定的有:平平仄仄@平@(@代表不确定平仄);分两种情况:一,如果上面位置是押韵句,那么它的下面位置的第七位就要押平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而又不能让他三平尾所以第五位可以确定为仄即:平平仄仄仄平平(上面的例子就是)。
二,如果上面位置不是押韵句(那么就是首句出句),那么下面位置必然是第二句(颔联)的出句,而第二句的出句末尾字是仄则为:平平仄仄@平仄。
又因为要符合四种种基本格式,那么就可以确定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解读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格律诗根据声律上追求的不同一类应是普通的律体,另一类当是“前格律诗”永明体,又称齐梁体、拗体。
普通律体讲究粘对,尽量使用律句,确因表达需要出现拗句原则上要进行相“救”,而拗体则讲究不粘,讲究不对,尽量使用拗句。
因次,区别普律与拗体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是否粘对。
粘与不粘,对与不对,代表作者不同的追求。
下面就普通律体的平仄声律要求作如下说明:一、句内要平仄相间句内平仄相间,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也就决定着句子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例如七言句的平仄相间,前四个字要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5与67相间或56与7相间,在拗句中后三字也可单字相间。
说具体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身无彩凤双飞翼轻烟散入五侯家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也不要求我们像这样按标准格律来写,我们可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当然这说话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说来有毛病)来进行常用格律模式的创作。
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可怜九月初三夜一行白鹭上青天二、联内平仄相对即要求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对。
亦即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是实际中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
如果二四六平仄不相反即为“失对”。
“失对”是大毛病,不能违反。
如:郎在溪西妾岸东诗中二四六几字平仄一定是相反的。
双眸寄恨托溪风平仄不相反的一定是永明体(拗体)如:昔时无偶去仄平平仄仄(“昔”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今春犹独归平平平仄平(“独”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此句是拗句。
三、联间平仄要相粘即联间相邻句子之间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同。
如:五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句与第三句二四字都是相同的平仄,这句相粘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失粘”也是个大毛病,在普通格律中是不允许的,在拗体中可以。
例:普通格律体:拗体:秦时明月汉时关,良人的的有奇才,万里长征人未还。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律诗,是我国近体诗的一种。
它以严格的格律著称,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读起来音节铿锵,优美动听。
律诗虽然要求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在实际写作时并非那么容易。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平仄,了解古代汉语平仄的知识。
平仄要求:一,平仄分明律诗每首必须遵守“仄起平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在押韵上,必须遵守“不论平水韵,但论中华新韵”的规则。
古人认为:“五言居上,如日出之光,六言居下,如月落之余”。
意思是说五言诗属阳,犹如日刚出之时,气势豪放,神采飞扬;而六言诗属阴,犹如月落以后,清冷幽静,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在朗诵时要注意停顿,或四个字,或两个字,或一个字,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感,达到抑扬与顺畅相结合的效果。
二,押韵方式唐朝诗人陆龟蒙曾提出“一、二、三、四……”与“首句可用韵,律句用邻韵”。
现代学者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近体诗的押韵…一般来说,第一、二、四、六字的韵脚,都可以用邻韵,第三字、第五字可用邻韵也可以用邻韵的上、去、入声”。
古人云:“隔句用邻韵,一句不同声”。
古人的律诗,大多用平声韵。
现代学者认为:平声韵包括:东冬,江阳,庚青,尤明,萧肴等韵部。
平声韵是大家最熟悉的,因此本文重点介绍。
三,词类活用律诗句子的平仄声调必须符合以上两条基本规则。
否则会造成拗口,晦涩的毛病。
例如: 1,烟、寒、月、白、红1,杜甫(唐)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五律和七律一般为五言四句,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压韵现象在格律诗的写作中,运用压韵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常见的压韵现象有以下几种:( 1)某些特定的词语需要压韵:人生、情怀、黄昏、鱼雁、桐阴、平安、楼台、镜奁、露盘、鸥鹭、轻舟等等。
( 2)由于前后句中的虚词重复,致使连续出现同样的词语,也要压韵:怅、感、候、怜、羞、重、候、望、羡、裳、凤、烟、红、犹、沈、巫、犹、曲、楼、峡、樽、雷、帆、箫、苔等等。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律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1] 。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一种严格按照平仄格式编写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格律诗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是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是指声调平稳的音节,仄声是指声调有变化的音节。
平仄格式的规律是:平仄相间,平仄相对,平声韵脚,仄声韵脚。
1.平仄相间平仄相间是指在一首格律诗中,平声和仄声必须交替出现。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句子,就是按照平仄相间的规律编写的。
2.平仄相对平仄相对是指平声和仄声的比例要相对平衡。
在一首格律诗中,平声和仄声的比例一般为1:1或者2:3,这样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
例如《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句子,就是按照平仄相对的规律编写的。
3.平声韵脚平声韵脚是指在一个诗句中,最后一个平声字必须与前面的韵母相同。
例如《离骚》中的“骊山一峰出翠微,丹霄鸟道远凝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句子,就是按照平声韵脚的规律编写的。
4.仄声韵脚仄声韵脚是指在一个诗句中,最后一个仄声字必须与前面的韵母相同。
例如《长恨歌》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等句子,就是按照仄声韵脚的规律编写的。
二、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应用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诗歌创作中有所应用,而且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有所应用。
1.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中,格律诗平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诗人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更加优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按照格律诗平仄格式编写的。
2.教育格律诗平仄格式在教育中也有所应用。
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2008年11月1日)一、五言(七言)都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五言七言①○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仄仄仄平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说明:第三种“平平平仄仄”,第一和第三字不能同时变仄声,第三字变则第一字应保留平声。
四种平仄格式的来源:五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作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而形成,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後加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仄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在后面加就要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二、在什么地方加圈?有无规律可循?上面列出的加圈位置的字所表示的是可平也可仄的地方,这种做法实际上有限地放宽了平仄限制。
前人用不太准确的口诀来总结这种做法,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五言的一、三或七言的一、三、五字的位置上有时允许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一般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准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这两个问题。
当然,作为口诀,往往要求越简单越好,就不可能照顾到那么全面。
三、什么是“三平调”?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
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末位三个字全是平声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这种句子就是三平调。
在古风中诗人往往故意多出现这种句子。
例如:岁晏行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平仄口诀
其一
七律论平仄,(七律的平仄格式,七绝与之相同,五律就砍去开头两个字)
骨架立在先。
(首先建立节奏点,也即每句二四六字的平仄格式)
首句找四字,(先确定第一句第四字的平仄)
错综节奏点。
(再在本句中按照交错的原则处理二四六的平仄)
两句要相对,(两句之间的二四六平仄相反)
两联要相黏。
(两联之间的二四六平仄相同)
确定二四六,(确定了每句的二四六的平仄)
一三推向前。
(再仿照二四的平仄处理一三的平仄)
其二
后半最关键,(后半句的平仄要求比前半句严格)
四七定正格。
(第四字和第七字的平仄可以决定本句的平仄的基本格式)
同仄夹两平,(如果四字和七字都是仄声,则五六字都是平声,即“――||――|”句式)同平夹两仄。
(如果四字和七字都是平声,则五六字都是仄声,即“||――||―”句式)
平仄要不同,(如果四字和七字的平仄不同)
里外得套着。
(那么五六字的平仄格式与四七相同,形成大平仄套小平仄的形式,即“||―――||”和“――|||――”句式)
格律诗拗救口诀
拗救有规律,
关键看四七。
(关键看七言诗的第四个字和第七个字的组合方式,如是五言诗则本规则所有数字均减二。
)
同平看老三,(如果两个字都是平声)
用仄老五扳。
(则看第三个字也应是平声,该字如果用仄声则需用本句第五个字改为平声,是为本句自救,目的是为防“孤平”,如“溪柳自摇沙水清”)
同仄看六五,(如果两个字都是仄声)
有仄对句补。
(仄第五六两个字都应是平声,如果其中有一个字是仄声,则应在对句第五字使用平声,此为出句拗,对句救。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另,如果前两条同时符合就是双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又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前平后又仄,(如果四字平声七字仄声)
中间能调个。
(则中间五六两个字的平仄顺序可以是相反,也就是五字仄六字平,此即为特拗特救。
如“记取江湖泊船处”)
前仄后又平,(如果四字仄声七字平声)
想动都不行。
(则该字四至七字的平仄格式是不能变化的,因为要防三平尾的原则。
)
分析格律诗的平仄要分三步走,使用“抓”、“排”、“比”三字法。
第一步:“抓”,先抓第四字,用口诀一以此确立平仄骨架
第二步:“排”,加上第七字,用口诀二决定排好对应的基本格式
第三部:“比”,用将基本格式与要分析的作品对比,检查有没有不合的地方,这时可以运用口诀三考察是否有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