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综述110kV变电站电压无功的优化控制措施

综述110kV变电站电压无功的优化控制措施

为 了使 电压 U与 无功 Q达 到 所 需 的值 ,通 过 改 变有 载 配 电 变 压 器 分接 开 关 挡 位 和 投 切 电容 器 组 来 改 变 配 电系 统 的 u和 0 。有 载 配 电变 压 器 分接 头 挡 位 的变 化 不 仅对 U有 影 响 , 且 财 而 Q也 有 一 定影 响 , 同样 , 电容 器 组 投 切 对 Q影 响 的 同 时 , 对 u 也 有 ~ 定 的影 响 。 以变 压 器 电源 侧 无 功 功 率 作 为 横 轴 ,0 V侧 母 1k 线 电 压 为纵 轴 , 立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 标 系 中 I象 限 的 每 一 点 建 坐 就对 应 运 行 中 的一 组 电压 、 功值 。变 电站 运 行 中 的 电压 、 功 无 无 状 况 就 由这 个 平 面 坐 标 系 的每 个 对 应 点 表 示 出来 ,如 图 1中 的 曲线 1 2的交 点 a 代 表 某 一 运 行 方 式 卜 一 组 电压 、无 功 和 就 的 平衡 点 。从 控 制理 论 上 讲 , 一个 系 统 可在 该 图 中选 定某 一 特 定 对 的 点 作 为最 佳 控 制 点 来控 制 , 在 实 际应 用 中 , 但 电压 的升 降是 南
关 键 词 : 1k 10 V变 电站 ; 理 ; 原 电压 ; 功 功 率 ; 制 无 控
1 电压 和无功功率调节的基本原理
采 用 并 联 电容 器 的方 法 补 偿 系 统 的 无 功 功 率 , 力 电 容 器 电
就 代 表 了新 的 无 功 平 衡 点 , 并 由此 决 定 了负 荷 电压 为 u , 显 然 U < 这 说 明 负 荷 增 加 后 , 统 的 无 功 总 电 源 已 不 能 满 足 U, 系
2 电压 、 无功功率分 区优 化控制

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

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

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施,负责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变换为适合配电系统和终端用户使用的低压电能。

在变电站中,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的原理、目的和方法。

有功功率是指负载消耗的实际功率,以供电设备输出的总功率减去供电设备本身的功耗。

有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和实际产生的功率,用于驱动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变电站设施中,有功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负载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过载和电压波动。

为了实现有功功率控制,变电站设施通常会采用调节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方式。

其中,调节电压的方法包括调整变压器的变比、改变调压器的接线位置以及使用静态无功补偿装置。

通过控制电压,可以实现对有功功率的调节,保证负载设备在正常范围内运行。

无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的虚拟功率,不向负载设备提供能量,但在电力传输和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

无功功率的控制主要涉及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整。

变电站设施通常会采用补偿装置来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

补偿装置可以是容性负载或感性负载,通过调整其容量和连入位置,可以实现无功功率的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运行中,变电站设施需要根据负载需求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功与无功功率的高效调控。

这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系统来实现,通过监测负载设备的功率需求和电力系统的状态,调整变压器、调压器和补偿装置的参数和操作方式,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还可以通过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来实现。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是一种能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调节的装置,可以通过调整输出波形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控制。

除了传统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变电站设施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来优化功率控制。

例如,装备具有智能功能的电子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负载设备的功率需求,通过自动控制和调整,实现对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精确控制。

总之,变电站设施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是电力系统中确保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技术系统性研究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技术系统性研究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技术系统性研究作者:寿佩瑶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19期摘要在目前的变电站工作中,电压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电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是否过硬,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就是决定电压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我国电力供电质量的提升,电压的稳定,为了给我国用电居民带去更好的用电体验,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

关键词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引言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电压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的运行,其使用寿命能否达到理想年限等等。

电压若超出正常的范围,不管多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设备,也影响着用户的用电体验。

因此,需要严格把控电压无功,不断提升其技术,为我国电力行业创设更加安全的环境,也为我国居民的用电安全做出一定的保证。

1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概述1.1 无功电压现状[1]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已经实现了电压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已经趋于自动化、机械化,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无功电压AVC控制系统下,其除了采集全网电压、功率以外,还采集辅助开关量,自动进行电网运行方式判别,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无功电压优化运行方案。

AVC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电网实际的运行情况,集中形成控制指令,然后发送至各个控制点,最后由各个控制点集中实施指令。

目前我国由于经济水平以及计算机等相关的限制,我国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还不能实现自动化,还需要人们更多参与。

目前我国也有很多关系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相关研究,但是由于外在或内在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些研究未能够完全投入到实际使用之中。

1.2 无功电压问题[2](1)无功倒送现象的存在无功功率倒送通俗解释即供电部门要求用电单位,无功功率补偿达到0.9以上,若未能控制好补偿设备,功率因素补偿的数值超过1时,自己的用电设备消耗不了的情况下就会倒送给电网,这是十分得不偿失的做法。

500kV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

500kV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

机电信息2012年第36期总第354期4结语在线路中后段或负荷中心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就地补偿无功功率,减少大量感性用电设备长距离较大负荷的输送,可以提升线路中后段的电压质量,避免造成近变电站出线段的电压过高问题,同时降低线路损耗,是一举多得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1]丁素风.无功补偿原理及其应用[J].鄂钢科技,2009(3)[2]高虹.农村电网无功补偿方式优化配置探讨[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1(1)[3]吕艳荣,谢智宇,王庆丰.营口港矿石码头中压无功补偿及谐波抑制的探讨[J].水运科学研究,2009(2)[4]马笑泉,熊建梅,高博,等.浅谈10kV配电线路加装无功补偿[J].新疆电力技术,2011(2)收稿日期:2012-08-24作者简介:夏斌(1981—),男,广东江门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网优化。

图3测点2:南镇砖厂(距离变电站4636m )补偿前后电压变化曲线对比二次侧电压曲线26025525024524023523022522021521020503/1100时03/1104时03/1108时03/1112时03/1116时03/1120时03/1200时03/1204时03/1208时03/1212时03/1216时03/1220时03/1000B 相电压C 相电压B 相电压C 相电压时间数据(V )265260255250245240235230225220215210数据(V )03/1500时03/1504时03/1508时03/1512时03/1516时03/1520时03/1600时时间C 相电压03/1604时03/1608时03/1612时03/1616时03/1620时03/1700A 相电压A 相电压图4测点3:石板沙机砖厂(距离变电站4636m )补偿前后电压变化曲线对比二次侧电压曲线275250225200175150数据(V )03/1100时03/1104时03/1108时03/1112时03/1116时03/1120时03/1000时时间03/1204时03/1208时03/1212时03/1216时03/1220时03/1300B 相电压C 相电压270260250240230220210200190数据(V )03/1500时03/1504时03/1508时03/1512时03/1516时03/1520时03/1600时03/1604时时间C 相电压03/1608时03/1612时03/1616时03/1620时03/1700C 相电压B 相电压A 相电压A 相电压1无功功率与电压间的关系将电力系统作简化处理如图1所示,G 代表发动机,T 代表变压器,L 代表输电线路,S LD 代表负荷,其中负荷所消耗的功率为S LD =P LD +jQ LD ,系统各处电压如图1(a )表示。

论变电站无功控制与电压调整

论变电站无功控制与电压调整

当电压 越上 限 ,无 功正 常 / 功率 因数 正常时 :下调分 接头 ,如 果分 接 头不 可 调 则切 除 电容 器 ;电容 器组 优先 模 式 :切除 电容器 组 ,若 切 电容 器 组 会 导致 无 功 , 率 因数越 限或 者无 电容 器组 可 功 切 ,则 下 调 分接 头 ,如 果 分接 头不 可 调 ,则 强 切 电容 器组 。当电 压 越 上 限 ,无 功 越 上 限 / 率 因数 越下 限 时 :下 调分 接 头 ,如 果 功 分 接 头不 可调 则 切 除 电容 器 组 。 当电压 正 常 ,无 功越 上 限 , 率 功 因数 越下 限时 :电压 未 接 近上 限 时 ,投入 电容 器组 ,若 无 电容 器 组 可 投 ,则 不动 作 ;电压 接近 上 限时 ,如果 有 可 投的 电容 器组 则 下调 分 接 头 ,否 则 不动 作 。当 电压越 下 限 ,无 功越 上 限 / 率 因 功 数越 下 限 时 :投 入 电容 器 组 ,如 果 投 电容 器组 会导 致 无 功 , 率 功
数 正 常 时 :上调 分接 头 ,如 果 分接 头不 可 调则 投入 电容器 组 ;电 容 器组 优先 模式 则投 入 电容 器组 ,如果 投电容 器组会 导致 无功 , 功 率因 数越 限或 者无 电容器 组 可 投 ,则 上调 分 接头 ,如 果分 接 头不 可调 ,则 强投 电容 器组 。 当电压 越 下 限 ,无 功 越下 限 , 功率 因数 越 上 限 时 :上调 分接 头 ,如 果 分接 头不 可 调则 投入 电容器 组 。 当 电压正 常 ,无 功越 下 限 / 功率 因数 越上 限 ,电压未 接 近下限 时 ,切 除 电容 器组 ,若 无 电容 器 组可 切 ,则不 动 作 ;电压 接 近下 限 时 , 如果 有 可 切 的 电容 器组 则 上 调分 接头 ,否则不 动 作 。 当电压越 上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综述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综述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综述摘要: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是保证电压质量、无功平衡,提高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本文综合阐述了变电站无功调节的基本原则和变电站的无功补偿模式,详细介绍了变电站实施无功调节的各种方法,并指出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九区图随着输配电网结构的日趋复杂及对输配电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已成为保证电压质量、无功平衡,提高输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对于输配电系统,由于结构、运行方式比较固定,无功电压控制主要是采用最优潮流方法,控制变量包括发电机电压、变压器抽头、电容器分接头、一次变电站电压,以达到电压越限最小,传输损耗最小的目的。

对于输配电系统,由于负荷、运行方式、网络结构经常变化,电压无功优化问题比较复杂,在全系统电压无功调节上存在一定难度。

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无功平衡,降低减少调节次数,提高电压质量。

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分为分散(就地)控制和集中控制两种模式。

基于这些原则和规律,国内外提出了不少自动控制策略。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1)按功率因数、电压复合调节;(2)基于传统的九区图法;(3)基于人工智能的九区图法;(4)人工智能调节方法。

1 按功率因数、电压复合调节[1]按电压、功率因数复合调节的判据有两种,一种是以电压为主,功率因数为辅,当电压合格时,不考虑功率因数,当电压不合格时,考虑投入电容;二是以电压和功率因数作为两个并行的判据,即使在电压合格时,若功率因数满足投切条件,则投入电容。

这两种判别方式,操作简单易行,考虑了无功补偿,但忽略了变压器分接头与电容器的配合,在有些状态下,或是无功补偿效果较差,或是会造成并联电容的频繁投切。

2 基于传统九区图的相关方法传统的九区图法[1]是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方法。

该方法中,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策略的判别量是实时监测的无功和电压两个量。

根据已给固定无功和固定电压的上下限特性,综合逻辑判据把电压和无功平面分割成9个控制区,每个区域和一种控制策略相对应,以实现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和电容器的调节。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
中图Leabharlann 类号 : M7 l 1 T 6 .
1 电 压 无功 控 制 的 意 义 和 问 题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7 8 (0 0 0 - 0 6 - 0 10- 9 121 )1 03 2 合格 、 网损最 小 )的控制 问题 。
2 1 按 功 率 因 数 大 小 控 制 .
对 电压 无功 进行孤 立 的调节 , 有把 电压 与无 功 自 没
平 衡这个条件 。根据此判 据构成 的并 联 电容 自动 投 切 装置在 部分 变 电站 的运行 结果 表 明, 该方法 的 补 偿效果较 差 。
2 3 基 于 九 区 图的 综 合控 制 .
动调 节有机结合 起来 。电压无功调 节设备 动作次数 过 于频繁 , 频繁 的调 节会导致 变压器故 障 , 而 降低供 电可靠性 。⑨ 现有控制 系统多数无 法进行 集 中控制 功 能扩 展或扩 展功能较弱 。①现有 控制系统 的远方
和 电容器组 进行控 制 。 九区图控 制策略原 理清晰 , 易
于实现 , 多在 现场采用 。 但该控 制策略是基 于固定的
电 压 无 功 上 下 限 , 未 考 虑 无 功 调 节 对 电 压 的 影 响 而
合格. 无功基本 平 衡, 尽量 减少 调节次数 。 据此 , 变电 站 电压 无功 控制是 一个 多 限值 包括 主 变分 接头 开 关 H调节 次数 、 电容 器 1 切 次数 。 3投 电压 上 下限 、 无 功 }限 和其 他要求 等 )、 目标 ( 、 ’ 多 电压合 格 、 功 无
电 压 是 衡 量 电 能 质 量 的 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电压 偏 移 额 定 位 过 大 , 仅 对 用 户 的 各 种 用 电设 备 产 生 不 不 利 影 响 , 短 用 电设 备 的使 用 寿 命 , 响 用 电 设 备的 缩 影

变电站无功与电压的综合控制与调节

变电站无功与电压的综合控制与调节

功率 电源不足 , 则反映为系统运行 电压水平 偏低 。因此 , 该 力求 实 现 在 额 定 电压 下 的 应
系统 无功功 率 平 衡 , 根据 这 个 要求 来 装 设 必 要 的无功 功率补偿 装 置 。
的是 , 变压器 分 接头 的变 化不 仅 对 电压 有影 响 , 对无 功也 有一定 的影 响 , 而且 同样 电容器

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 : 在实际运行中, 使
4 ・ 8
用无功 自动补偿装置进行就地补偿 , 可以在 实 现减少 线损 的 同时 , 电压 质 量 起 到 一定 对 的改善作 用 。但是 , 践证 明 由于 配 变 负 荷 实 变化大 , 带来电压波动也大 , 往往单纯依靠无
功 补偿并 不 能很 好地 解 决 电压质 量 问题 , 因 此 采取 以无 功 和 电压作 为二 元 的控 制 变 量 , 以“ 区图” 为基 本 的控 制算 法 , 行 自动 九 作 进 跟 踪补偿 和 自动 调压 相 配 合 的措 施 , 可实 现 进一 步改善 电能质量 的 目的。为 了使 电 压 U 与无 功 Q达 到所 需 的值 , 通过 改 变有 载 配 电 变 压器 、 接开 关 档 位 和投 切 电容 器组 来 改 分 变 配电系统 的 U和 Q 。 运行控 制 区域见 图 1、 2 图
变 电站无功与电压的综合控制与调节
焦 化 厂

邱 新兵

变电站下 带的电力负荷如 电动机 、 变压器等 , 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 , 在运行过程 中需 向这些
设备提供 相应 的无功功率 。在变电站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 补偿 装置并通过合 理的控制 和调 节可 以补偿感性 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 , 由于无功 补偿 减少 了无功功 率在电 网中 的流动 , 因此 可以有效 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 功功率造 成的 电能损耗 , 同时还 可 以起 到稳定 电网 电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技术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技术
摘要:对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系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的设想,由此再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

有效的电压调节和无功补偿不仅能提高电压的质量, 而且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充分发挥电网的经济效益。

过去, 变电站的电压调整是依靠变电站值班人员通过手动操作变压器的有载调压分接头和投退电容器来完成。

1. VQC的原理
目前地区电网的变电站一般采用的无功补偿控制方法一般是人工调节和 VQC 控制调节。

人工调节即变电站值班人员根据本站母线电压运行情况,进行人工投切本站的并联补偿电容器或者调节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补偿,这种方式存在及时性差、难以优化的缺点。

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变电站,一般采用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VQC)进行无功综合控制。

由于电压、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是紧密联系的,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在保证电压合格的情况下,从系统角度计算出每个变电站应该补偿的容量和合适的主变分接头位置,这样可以实现全网的无功损耗最小。

但是,一方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具备这样的计算能力和防调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变电站的并联补偿电容还不能根据系统要求实现无级平滑的调节无功,只能是分组投切。

所以实际运行的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都是采用分区控制的原则。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九区域图”控制原则。

2.系统架构
本产品控制主板采用 32 位 RISC 架构的 ARM10 微控制器,该处理器具有极高的性能,主频高达 520MHz。

本主板是嵌入式结构,板形接口极其紧凑,功耗极低。

整板功耗就可以控制在 5W 以内。

本主板具有 PC104 接口并且支持标准的 PC104 扩展板卡。

并且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集成 3 路工业级串口、一路 100M 以太网接口,可以方便的连接各种工业控制模块。

USB 主接口 2 路、USB 设备接口 1 路、1 路AC97 音频、1 路 LCD 及触摸屏等接口。

板载 VGA 接口,分辨率可达800 x 600,可以直接连接电脑显示器,配以 USB 鼠标和键盘,即可连接成为一台具有极低功耗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大容量的存储空间,64M 的 RAM ,256M 的 NandFlash,可满足客户对大量数据的存储。

3.模块划分
VQC 系统包括以下几大功能模块:通讯模块、规约模块、数据库模块、算法模块、采集与控制模块、数据定时清除模块, GUI 模块。

3.1 通讯模块
主要负责与变电站后台机的通讯,进行数据的传输。

通讯方式包括 TCP/IP 通信和 RS232 串口通讯,数据主要包括上行信息(遥测、遥信、定值信息)和下行信息(电容断路器位置及判别运行方式的断路器位置,远程操作命令及故障清除命令,定值的远程设定)以及电压、电流数据。

3.2 规约模块
包括 modubs 规约、CDT规约、IEC101 规约、IEC104 规约。

用于通讯的数据封装。

规约支持的功能,细化出来。

3.3 数据库模块
用于数据的存储,主要存储的数据有补偿参数、实时数据(硬接点采集或软件获取)、通过算法计算后的计算结果(有功、无功、功率因数)。

3.4 算法模块
应用电压无功模糊识别判据,根据当前电压、电流值计算有功无
功分量、功率因数等量,并得出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

进行计算所需要的参数低压母线的电压无功功率因素,如果母联是闭合的,合起来计算。

如果分开,则需要独立计算。

一般不考虑中压侧母联。

3.5 采集模块
两种获取现场数据的方式,一种是通过采集板采集 16 路电压、电流量和 128 路开关状态量;一种是通过网络或串口从变电站后台机要数据。

3.6 GUI 模块
界面部分分为开机欢迎界面、功能选着界面和各功能子界面(运行实况、补偿设定、历史曲线、系统设定、故障信息、数据处理、手自动切换、使用帮助、恢复出厂设置、系统退出)。

4.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控制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人多输出(MIMO)的闭环自
动控制系统。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来说,它又是一个多约束(电压上下限、无功功率上下限、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并联电容器投切次数等)、多目标(电压合格和无功平衡)的最优控制问题。

由于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目前只能采用工程实用算法做出实用有效的控制决策。

按照控制策略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4.1按一次侧电压控制
根据系统要求设定一次侧母线电压的上限电压和下限电压。

当一次侧母线电压小于允许最低电压值时,投人补偿电容器组提升电压;当母线电压大于允许最高电压值时,切除补偿电容器组降低电压。

但由于没有考虑无功功率平衡这一基本条件,单纯进行电压控制,很难实现合适的无功平衡,控制效果不太理想。

4.2按功率因数控制
根据功率因数自动投切并联电容器组,若功率因数低于下限则投人电容器组,高于上限则切除电容器组。

由于功率因数容易受到系统负荷的影响,当系统带较小负荷时,较小的无功功率的变化会引起功率因数较大的变化,容易造成投切电容器组动作频繁。

另外该方法没有考虑投切并联电容器组对母线电压的影响。

4.3按电压、无功功率的综合控制
根据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将运行情况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9个区域。

图1中纵坐标为电压U,横坐标为无功功率Q(功率因数Coso)。

U。

为运行过程要求保持的目标电压。

为避免控制过程中频繁动作,电压和无功(功率因数)都有一个允许的波动范围。

只有当电压或无功(功率因数)超出允许的上下限时才进行调节。

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决策,综合利用有载调压器的自动电压调节和投切并联电容器组平衡无功功率这两种手段,达到电压和无功都控制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

4.4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无功
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无功负荷进行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连同当前的母线电压、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模糊化后作为另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的输人,输出即为调节动作决策。

由于该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对系统硬件运行速度要求高,实时性差,仅只能作为离线控制;并且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解容易陷人局部最优解,所得控制决策是否合理与训练工作的可靠性密切相关。

因此,该方法只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尚未进人应用。

5.结语
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技术,能达到减员增效、减少或避免误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并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本文仅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作了粗浅的分析和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功能将会更趋合理和完善,以不断满足电力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希再.电力工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戴晓亮.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电网技术.1999.23(6).
[3]邓飞凤.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J].江西电力.2004.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