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七)

合集下载

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巴金阿李的船正要开往城里去。

圆月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边。

这一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颤动起来。

水缓缓地流着,月光在水面上流动,就像要跟着水流到江里去一样。

黑暗是一秒钟一秒钟地淡了,但是它还留下了一个网。

山啦,树啦,河啦,田啦,房屋啦,都罩在它的网下面。

月光是柔软的,透不过网眼。

一条石板道伸进河里,旁边就泊着阿李的船。

船停在水莲丛中,被密集丛生的水莲包围着。

许多紫色的花朵在那里开放,莲叶就紧紧贴在船头。

篷舱里直伸伸地躺着两个客人。

一个孩子坐在船头打盹。

船夫阿李安闲地坐在船尾抽烟。

那个年轻的客人是乡里的小学教员,家住在城里,星期六的晚上就要进城去。

另一个客人是城里的商店伙计,为了商店的事情他常常被老板派到省城去。

“奇怪,根生这个时候还不来?”小学教员在舱里翻了一个身,低声自语道。

他向船头望了望,然后推开旁边那块小窗板,把头伸了出去。

他把头缩回到舱里就关上了窗板,正听见王胜(那个伙计)大声问船夫道:“喂,阿李,什么时候了?还不开船?”“根生还没有来。

还早,怕什么!”船夫阿李在后面高声回答。

“根生每次七点钟就到了。

今晚——”小学教员接口说。

“他一定会来的,他要挑东西进城去。

”船夫坚决地说。

“喂,阿李,根生来吗?”一个剪发的中年女人,走上石板道就唤着阿李。

“根生?今晚上大家都在等根生,他倒躲藏起来。

他在什么地方,你该知道!”阿李咕噜地抱怨说。

“糟啦!”根生嫂叫出了这两个字,转身就跑。

“喂,根生嫂,根生嫂!回来!”阿李在后面叫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

女人并不理他。

她已经跑上岸,就沿着岸边跑,忽然带哭声叫起了根生的名字。

阿李注意地听着女人的叫声,他心上的不安一秒钟一秒钟地增加。

他并不回答那两个客人的话。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听女人唤丈夫的声音,忽然说:“不行,她一定发疯了!”他就急急往岸上跑去。

广州市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广州市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广州市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坐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炎帝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

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做“神农”。

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他同时又是医药之神。

一种传说是他亲自去尝味了各种各样的药草,为了尝药,曾在一天当中中过七十次毒。

更有的民间传说说,神农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毒的断肠草,肠子断烂,为民众牺牲了生命。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材料二:近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以身试药提炼青蒿素的经历,与“神农尝百草”的远古神话不谋而合。

为此,本报特别约请神话学专家田兆元教授解读中国神话与“中国梦”。

问:如何看待中国的神话源头与“中国梦”的关系?答:神话是一种人文理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梦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理想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神话文化现代性传承发展的体现。

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中国神话中的五帝神话,是崇尚道德精神的。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Ⅰ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当前,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遇到不便,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影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引发了社会对老年群体遭遇“代际数字鸿沟”问题的高度关注。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指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或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接收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代际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数字技术或者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快于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的速度,这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信息接收和数字使用能力的巨大差异。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势不可挡,其触角延伸至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出行、数字化支付、数字化办公甚至是数字化就医等。

因此,解决代际数字鸿沟,加快老年人进步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各方面的努力。

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补贴,增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水平,简化应用,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数字化设备和应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设备应用恐惧,提高老年人数字应用学习和普及效率。

同时,从家庭和社区入手,提高老年人群智能运用水平,发挥家庭与社区代际信息反哺能力,增强家庭与社区不同年龄人群之间智能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传播。

2021高考考前强化巩固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常见题型(补写)

2021高考考前强化巩固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常见题型(补写)

2021高考考前强化巩固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常见题型(补写)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脑是由很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言行举止,①_____。

白天大脑的工作十分繁忙,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脑也要好好休息。

虽然人已经睡着了,但是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却没有休息,这时就会做梦。

②____________,梦中就会重现以前经历过的事;如果是管说话的那部分细胞没休息,就会不知不觉地说梦话;如果是负责运动的细胞仍然在工作,③______,然后再上床继续睡觉,这就是梦游。

【答案】都由这些细胞指挥如果是管记忆的细胞没休息就会下床活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横线处的句号判断此空主要参考前语境“脑是由很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言行举止”来确定答案,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话没说完,可见空处应该是陈述主体对象“言行举止”的情况,再结合第一句“脑是由很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以及后文信息和生活常识不难得出答案“都由这些细胞指挥”或者“需要听神经细胞的指令”。

②根据排比句子确定横线处与“如果是管说话的那部分细胞没休息”“如果是负责运动的细胞仍然在工作”等分句相互照应,再结合后语境“梦中就会重现以前经历过的事”确定答案为“如果是管记忆的细胞没休息”。

③结合排比假设的分句关系确定此处表达上与“梦中就会重现以前经历过的事”“就会不知不觉地说梦话”等句子相照应,再结合后边句子“然后再上床继续睡觉”确定答案为“就会下床活动”。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对人的精力而言,______________,也是最好的储备和充电过程。

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未成年人一般需要八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__________。

2021届广东省高三 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含答案)

2021届广东省高三 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含答案)

2021届广东省高三•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左图右史”,古已有之。

中国也不乏图像研究的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影像研究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

西方“新史学”的传入及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带来对影像的革新性认识,影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像史学”也随之成为热词。

综观近40年来的发展状况,虽然国内整理出版了大量以“影像”“图像”冠名的作品,却不过是影像史料的汇集;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利用了影像史料,或发表了一些有关影像的研究成果,但严格来说,尚未有一部具有学术意义的影像史著作出现。

中国影像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对目前的研究状况略作分析,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国内学界对影像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实际上受到西方有关影像史学及图像研究理论的双重影响。

二者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所涉领域并非完全重合。

影像史学所指视觉材料,基本上是历史影像,即历史记录片和历史照片。

而西方图像研究,特别是视觉文化研究所指视觉材料,范围却广泛得多,不仅包括传统艺术史研究中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也包括摄影、电视、服饰、广告、景观等一切当代社会的视觉产品,涉及当代文化的各个领域。

这些视觉产品又可通过摄影等技术手段转化为供学术研究的影像。

自20世纪80年代影像研究兴起,近40年来,国内学术界与出版界对影像史料进行了广泛的发掘,出版的影像资料可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此外,网络媒体也公布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极大地拓展了史料的范围。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综观目前出版的影像史料,张冠李戴、解读错误的问题较为突出,粗制滥造、重复出版不在少数。

这一方面反映出相关整理者的学术功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中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缺乏学术目的,为图像而图像,甚至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大量影像史料的出版虽然为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史料基础,但目前真正将影像资料引入历史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影像出版呈现火爆之势的背后,凸显的是学术研究的贫乏,影像的学术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试题数:8,满分:1501.(问答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

乡村振兴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

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

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

一方面,要激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自然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

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须将传统的乡贤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

广东省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四)

广东省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四)

广东省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生成》收入了我近年来在学术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戏剧、电影以及其他论文共34篇。

这些文章虽然各自独立,在写作过程中有时间的先后,但是对不同的艺术作品和美学问题的思考却呈现出比较统一的思想内核,这就是对艺术中意象生成的美学问题的关注,或者说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关注。

这种长期的关注和思考,使我对中国美学的继承和发扬有了全新的理解。

首先,对于艺术中“意象”的研究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美学传统。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是关于“美”的核心概念,历代美学家、艺术家对这个问题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

无论对于戏剧还是电影,审美意象是在传统和当代两个维度上都具备深刻意义的美学范畴。

从中国戏剧史来看,戏曲艺术所包含的中国美学精神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国现代话剧观念中,无论是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焦菊隐的“心象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中撷取过养分强调舞台艺术审美创造过程中对审美意象直觉把握的重要性。

对中国电影史而言,20世纪初期串黼影理论先后产生了诸如费穆提出的“空气说”、蔡楚生的“意境说”、郑君里的“诗意说”等电影美学观念,都显示了中国电影向中国美学的自觉皈依。

中国美学在艺术的观念和实践中不仅赋予戏剧和电影以独特的美学品格,并且从文化属性上而言,也呈现出现当代艺术思想对于中国美学精神的自觉延续,这不能不说是美学品格和文化自觉在艺术和艺术学研究中的彰显。

其次,对于艺术中“意象”的体悟有助于艺术观念的澄澈和提升。

就舞台意象而言,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可见的舞台造型和形式,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性的“存在”,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舞台场面和图像,它是对戏剧最高精神和意义整体性把握提炼的诗性呈现。

舞台意象可以显现戏剧内在的真实和本质,它是丰沛的诗情和形而上的哲思的统一,是灿烂的感性和深刻的理性的统一。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一含解析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一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一)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一诗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两句,传神地写出潭中鱼儿忽然向远方游去、轻快敏捷的样态。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以“”的举动来开解自己。

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一尊还酹江月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归家时轻快惬意的心情的句子是“,”。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他宁死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态度。

(2)《锦瑟》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的两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写出自己的无尽愁绪的句子是“,”。

(2)《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杜甫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诗使用互文的手法,以将士们的感受侧面描写了边地天气的苦寒。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点明了齐王受蒙蔽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以宗庙至重、储嗣..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B.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C.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D.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纯”“质”均意为“质朴”,用来形容王尧臣的为人,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以诚意”作“遇人”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

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受爵位之人。

B.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

C.储嗣,即储君、太子,指已确定为继承皇位的人。

D.谥,即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封号。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为人正直。

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邪的阴谋,他请求将此事交付御史,审查虚实,来消除人们的疑虑。

B.王尧臣察人惜才。

他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可任用的将领,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名将,且由他举荐的人后来多成为当时的名臣;冒着违背宰相意图的危险据实替韩丞相、范文正公辩白。

C.王尧臣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贼人入侵泾原,杀了大将葛怀敏,正是当年王尧臣指出应该加强防备之地。

D.王尧臣稳重自信。

皇上的近臣听到很多关于王尧臣的流言蜚语,不问情由一切都上报皇上,但王尧臣处之泰然,不为其所扰。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不问情由一切都上报皇上”不合文意,原文“上不问一切”,是皇上全都不过问的意思。

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今韩丞相因为担任最高将帅,军队出战失利而获罪,被免去招讨副使一职,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信给元昊而不事先上报皇帝,被免去招讨副使的职务,掌管耀州。

(2)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

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

5.为什么贼兵攻入泾原后,朝廷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信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信息将答题区间定位在第二段,而后结合“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贼兵攻入泾原,杀害朝廷大将,所攻之处均为王尧臣此前预料之地,朝廷才知王尧臣能谋善断,具有先见之明。

【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下诏应试,(王尧臣)凭借著作佐郎的身份到集贤院当值,担任光州知州。

这年出现大饥荒,成群的强盗打开百姓的粮仓,依照法令应判决(他们)死刑,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取食物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在这以后就拟定为法令,到现在仍在使用。

郭皇后被废除,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帝十分怜悯疼爱她。

在皇后被废除时,宦官阎文应很有权势,等到皇后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太医。

皇后将要去世的时候,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

王尧臣请求把这件事交给御史(处理),拷问查究真假,来消除天下人的疑虑。

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但是自从阎文应掌权以来,没有敢指责议论的,后来阎文应因为恣意横行被下令处死。

元昊谋反,在西边有战事,任命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王尧臣视察四周道路山川的险阻与平坦,回来后说某条路应该增加若干士兵,某条路贼兵不会进攻,某条路应该立即做准备。

对诸位将领的才能大小,全都了解,举荐了二十多位可以重用的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名将。

这个时候,边境上的军队刚刚在好水战败,任福等战死。

现今韩丞相因为担任最高将帅,军队出战失利而获罪,被免去招讨副使一职,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信给元昊而不事先上报皇帝,被免去招讨副使的职务,掌管耀州。

王尧臣于是上言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共推的人选,他们忠贞正义智慧勇敢,名声震动夷狄,不应该因为小的事情就处置他们,况且是因为任福违背指挥调度才导致失败的,更不可以苛刻责罚主将。

(王尧臣)因为这违背了宰相的意图,连同其他的议论,大多被搁置不能实行。

第二年,贼兵攻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死了大将葛怀敏,正是(当时)王尧臣指着说应做准备的地方。

从此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以相信的,先前所搁置的议论,全都被施行。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

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

京师有人多次制造流言蜚语,传到皇帝的左右近臣那里,这些流言往往说(王尧臣)的短处。

皇帝全都不过问,而王尧臣对此也是泰然自若。

王尧臣处理政事,对有所不同的地方进行议论,一定反复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在皇帝面前,陈说天下利害的时候居多,等到政令实行,也从未自我夸耀。

王尧臣为人质朴,虽然地位显贵但不忘勤俭节约。

(王尧臣)对待别人都很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他有文集五十卷。

临终的时候,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奏章,(让皇帝)把江山社稷看作最重要的事,把储君未立当作忧愁。

皇上怜悯,亲临他的丧事,停止朝政一天,追赠左仆射,太常赠与谥号文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蹙蹙名。

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

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磵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

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当为古今游记之最。

霞客死时年五十有六,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阴..之马湾。

(节选清·钱谦益《徐霞客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B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C.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D.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