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七含答案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六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六图文转换1.六旬男子李福昌在其85岁母亲去世前,画了200多幅速写,来记录母亲生活点滴。
这是其中的一幅。
请以“扶”为题,写一段描述性短文。
要求:①结合画面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④字数80~100字。
2.(2017浙江压轴)说明右边这幅漫画的内容,并给漫画拟标题。
要求:①说明不超过120字;②标题切合漫画含意且具有讽刺性;③不得用“无题”做标题。
说明:标题:3.(2017浙江杭州)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介绍漫画的内容。
(不超过90字)(2)指出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25字)4。
浙江省2018年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下面是各院校对选修科目的需求和考生的选考情况图,请结合图1和图2,概括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5字。
注浙江高考改革后学生可在语文、数学、外语的必考科目外任选3门选修科目.5。
下面是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峰会)徽标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
仔细观察右面的吉祥物,完成后面的题目。
4月12日,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新闻发布会暨第一次预备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
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本次博览会的吉祥物璐璐。
(1)描述画面主要元素并写出寓意。
(2)为此次书博会拟写一条主题语。
要求:①主题鲜明;②运用对偶;③字数在16字以内。
7.(2017福建龙岩四校上学期半期考)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8。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不超过30字)(2)根据上述结论,你对铁路售票部门有何建议?9.右面是我国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含答案)

绝密(juémì)★启用(qǐyòng)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tǒngyī)考试语文(yǔwén)本试卷(shìjuàn)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学·科网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shùjù)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九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九名篇名句默写(A)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论语》) (2)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 (3)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
(《诗经·氓》) (4)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蝶恋花》)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2),,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过秦论》)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5)八佾舞于庭,,?(《论语》)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士不可以不弘毅,。
,不亦重乎?(《论语》) (2)四美具,二难并。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世人皆浊,?众人皆醉,?(《楚辞·渔父》)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5)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2),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
2018-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
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 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
笑脸逗我;待我佯装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 皮的孩子!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 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1)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答题模式: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
3.修辞类
(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 处?
(2)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或给人赋予物的形态,或给事物赋予其 他事物的形态,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营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清单三
艺术鉴赏
对文本材料进行艺术鉴赏,是指对文本材料包含的艺术因素(包括观 察、感受的角度,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等等)进行鉴别和欣赏。附 加题“鉴赏”的考查虽然出现在《考试说明》中,但在试题中出现得并 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前面的文学作品和古诗词的考查中已出现,为避 免重复,在此就不出现了。
清单四
清单二
内容分析
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是指对文本材料中所论述的某一问题进行分解剖 析,使之更为明确清晰。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 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分析文本材料的手法,等 等。由于分析对象不一样,其注意点也不相同。分析层次要注意层次之 间的联系;分析内涵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分析材料意义,要理解全 文,也要联系有关背景;分析手法要注意手法的表达效果。
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通关练 考点十七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含答案

考点十七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黄培昭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
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
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
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
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
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
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
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
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
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八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八传统文化经典(B)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第1~2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
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
“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
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论和与同》):进言指出。
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和晏婴的思想。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墨子》)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2018年04月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C2.D3.B4.C5.示例:(1)想要学问长,身体先练壮。
(2)天天锻炼身体好,不让学弟学妹嘲笑!(3分。
内容合理1分,语言活泼鲜明2分)6.①大爷您好,我是光明中学的刘新。
社区前几天联系过您。
②您今年高寿?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③大爷,快别这么说!我看您精神蛮好的,年纪大起来,身体有些不舒服是正常现象。
您为社会作了许多贡献,还有不少人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来帮助您是应该的,别客气。
(6分。
每小题两分,符合语境和情理1分,语句连贯得体1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7. B 8. D9.缘起不同:前者源于叙述者的判断失误,觉得写作无从着手,不得不出现空白;后者源于艺术家自觉的艺术追求。
结果不同:前者没有反映思想史的真实,使得叙述不连贯,也不能给人以深刻的意味;后者蕴涵了丰富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体验和想象的空间,凸显了意趣。
(4分。
每点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1)柯利蒂不想跟卡尔德隆搭腔,也许孩子的话题带给她苦恼,不想回答。
(2)柯利蒂不关心蝴蝶死活,对蝴蝶残破惨状感到恶心,也隐含着对卡尔德隆的反感。
(4分。
每句2分,合乎情理即可)11.①准确刻画人物形象,表明卡尔德隆无意伤害蝴蝶;②情节上,为下文卡尔德隆出现蝴蝶的幻觉,“以为自己被蝴蝶攻击”作铺垫;③对蝴蝶惨状的细致描写对读者造成冲击,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考。
(4分。
每点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2.①模糊了生活和幻想的界限,分不清是蝴蝶还是孩子,使小说具有魔幻色彩,亦真亦幻,令人回味无穷。
②与开头相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③结尾戛然而止,具有开放性的理解,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人物和主题的深度思考。
(6分。
每点2分,分析合理即可,有欠缺酌扣)13.孩子的角度:孩子犹如蝴蝶,美丽可爱,向往自由,但也脆弱异常,经不起伤害。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九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九小说阅读(A)一、(2017嘉兴一中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竹刀陆蠡①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山,这对于永久囿于地的平面上的人们是多么兴奋啊。
方朝日初上或夕阳西坠,有巨大的山影横过田野,替没有陪衬没有光影的画面上添上一笔淡墨,一笔浓濡;多雾或微雨的天,山顶上浮起一缕白烟,一抹烟霭,间或有一道彩色的长虹,从地平尽处一脚跨到山后,于是这山便成了居民憧憬的景物。
②有从远僻的山乡来的人望见了这名胜的小山,便呵呵大笑道:“这也算是‘山'么?这,我们只叫作‘鸡头山’,因为只有鸡头大小。
”双手叉住腰笑弯到地。
③好奇的听客便会从他夸张的口里听到他所见的是如何绵亘数百里的大山.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嶙峋的怪石像巨灵起卧。
④“我不欢喜这揣测的臆谈,谁能够相信这桃源的故事?”⑤于是他描说那跨悬在山腰间的羊肠路.那是只有两尺多宽,是细密的整齐的梯级。
一边靠山,一边靠削壁千仞的深壑.望下去黑魆魆的,迷眩的,这深涧底下隐伏着为蛟,为龙,或其他神怪的水族,不得而知。
总之万一踹了下去,则会跌得像一个烂柿子,有渣无骨头。
但是居住山里的人挑了一二百斤的干柴,往来这山道,耳朵沿搁着一朵兰花,一朵山茶,百人中之一二会放上半截纸烟。
他们挑着走着谈笑着,如履平地,如行坦途,有时还开个玩笑,在别人的腰边拧一把。
⑥他又说到山间头上簪花的少女,她在每天早晨携了竹筐到松林里去扫夜风摇落的松针,装满一筐便背了回来,沿途采些草实,在溪边洗洗手,一天也不曾间断。
她有一天,正背了满筐的松针回来的时候,觉得竹筐异常的沉重,便想暂时憩憩罢,就靠着竹筐坐下,却永久地坐在那儿了。
山间人都说是因为她生得太美丽,被什么山灵或河伯娶去了……⑦那让我选一个实际的故事说给你,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
你知道山居的人是如何获得每天的粮食和日用品么?狩猎是不行的,鸟兽乐生,不可杀尽;农稼也不行的,团团簇簇的高山遮住了阳光.他们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片鲞、一包白糖……⑧冬天,他们砍下合抱的大树,截成栋梁楹柱的尺寸,等到明春山洪暴发的时候,顺水流到港口,结成木筏,用竹篙撑着,撑到城市的近郊,售给木商运销外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传统文化经典(A)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甲材料一子曰:“有教无类。
”材料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1.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几类?乙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司马迁《史记》)2.司马迁这段话中的画线句子与孔子德政思想有相通之处,请引用《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③;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通“斋”,祭祀时的斋戒。
②饐而餲:指食物腐败变味。
③食气:气同“饩”,食气指主食。
1.小如饮食者也常蕴含着大道理,如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孔子认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简析其中蕴含的孔子的思想。
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
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概括“君子”的品格素养。
2.简析上述君子品格的现代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礼记·大学》)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1.从上述材料来看,儒家为什么要推崇孝道?2.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简述如何做到“为人也孝弟”。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②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老子《道德经》)1.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材料二子路使子羔①为费宰。
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②?”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论语·先进》)子使漆雕开③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论语·公冶长》):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
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为何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增长才干?③漆雕开:孔子弟子,小孔子十一岁。
1.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2.孔子希望弟子学以致用。
同样是出仕为官,为什么孔子责备子路推荐子羔做官,而自己推荐漆雕开做官不成还很高兴呢?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不超过150字)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材料,完成第1~2题。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④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从治政的角度看,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从政的理解具有怎样超出常人的地方?这种从政观念在当代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答案:一、1.(1)因材施教。
(2)有教无类的“类”指的是不分贵贱、贫富,都给予教学。
而因材施教,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侧重于教学过程。
两者并不矛盾。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告诉我们,统治者要身正,百姓才会服从。
司马迁则认为官吏奉职循理,严守自身,就可以很好地治理百姓,未必需要用严酷的法令制度。
二、1.中庸。
席上肉虽多,但不要比饭吃得多;虽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就可以了。
这体现了孔子折中、适当、不走极端的处世原则。
2.不矛盾。
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对讲究吃穿,是对“道”的强调。
他认为作为君子应该追求正道(“志于道”),即便是粗茶淡饭也能如颜回一般“安贫乐道”。
后者孔子之所以对饮食极为重视,则是对“礼”的强调。
(“礼”是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祭祀斋戒是重要的礼,自然要讲究相应的饮食。
三、1.参考答案庄重自持,不争强好胜,温和友善,心胸开阔坦荡,有自我的立场原则而不独断褊狭,善于接纳不同意见而不苟同,不朋比为奸,不党同伐异。
解析对四则材料进行阐述,扣住“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坦荡荡”“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2.参考答案于个人身心方面,现代人具有以上品格,就是一个乐观向上、心态积极健康的人。
在人际交往上,具有以上品格的现代人必是能兼容并蓄、成功融入社会又能保持独立自我的优秀者。
如果一个集体、民族、国家拥有以上精神品格,必将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并能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建议从不同方面来谈,如个人身心、为人处世、社会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
”四、1.以“孝”齐家(调整好自己的家族),以“孝”治国,从而推行为政以德之道,实现“仁”的理想。
2.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胸怀天下;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但不是绝对地服从,父母有过错还得要谏诤。
五、1.对待百姓,孔子主张应先富后教,而老子则主张应让他们无知无欲。
2.示例(1)我更赞成孔子的观点。
在治理国家上,孔子把教育问题首先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性是为了让老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
(2)我更赞成老子的观点。
“无知”是“虚其心”和“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
这样就能减轻或者避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六、1.参考答案历史文献(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解析本题涉及文、行、忠、信具体内涵的解释,分别是历史文献(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2.参考答案因为孔子认为出仕不应以追求个人小利为目标,而应在出仕之前先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修养,要有高远的志向。
他认为子羔年轻,学识不够,宜先读书,过早出仕会害了他,所以责备子路;他认为漆雕开已具备了学识和德行,可以出仕,而漆雕开觉得自己还不够,还要学习,所以孔子满意他的回答。
(意思接近即可)解析从注释中可以看出子羔小孔子三十岁,非常年轻,而孔子主张“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说在自身条件不成熟之际出仕只是追求小利罢了,反而会害了他。
漆雕开小孔子十岁,他的学识、修养与阅历都超过了子羔,他的出仕水到渠成,能学以致用,所以孔子才推荐他。
但漆雕开觉得还应进一步提高自我修养,孔子觉得他谦虚好学,又有德行,所以满意他的回答。
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史文献(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材料二子路打算让子羔去做费邑的长官。
孔子说:“你那是误人子弟。
”子路说:“既有民众,又有土地和五谷,为何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增长才干呢?”孔子说:“所以我厌恶那些强词夺理的人。
”孔子要漆雕开做官。
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
”孔子很高兴。
七、1.参考答案(1)仁者使人爱己:仁者让别人爱自己。
(2)知者知人: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
解析考查的是《荀子》的内容。
荀子是儒家的继承人,观点是传承孔子的。
这里考的是对“仁者”“知者”的理解。
2.答案示例与子路和子贡相比,颜回对“知者”和“仁者”的理解,重在自身修养。
孔子认为自身修养是人的更高追求。
他教导弟子“不患人之不己知”,要他们知人、爱人,但更赞赏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以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