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宁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第二节规划原则第三节规划内容第四节规划范围第五节规划期限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目标第二节农用地保护目标第三节建设用地保障目标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第五节土地利用效率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一、生态用地布局二、农用地布局三、建设用地布局第四章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第一节城镇发展区第二节基本农田集中区第三节农业综合发展区第四节自然与生态保护区第五节水源保护区第六节生态恢复区第五章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安排第一节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第二节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目标第三节市中心城区用地主要拓展方向第四节市中心城区内部用地结构优化引导第五节市中心城区外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布局第六节市中心城区土地生态屏障建设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附件:一、附表:二、附图: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需求与供给、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规划原则本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三)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和各时期用地,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六)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不断完善和创新土地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规划内容本规划在全面分析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形势的基础上,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提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土地用途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措施,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促进全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广西南宁市城市污水专项规划(-2020)公示---文本资料

《南宁市城市污水专项规划(2008-2020年)》公示一.背景情况随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2006年城市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后,南宁市的城市范围有所扩大,城市面貌不断变化,新一轮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也即基本完成,《五象新区规划》也已经报政府批准。
为了更好地适应南宁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的要求,需要相应完成污水专项规划的编制,以适应城市新的规划发展情况。
为此2007年10月南宁市规划局、南宁市建委、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了《南宁市城市污水专项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2008年12月市规划局组织了专家论证,编制单位根据与会专家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及09 年4月份的意见已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
二.规划指导思想(1)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
(2)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3)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产业政策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充分考虑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做到远近结合、切实可行、留有余地。
(5)基本参数确定科学化,污水系统布局合理化。
(6)结合南宁市东高环东移的大环境和城乡统筹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污水规划有适当的超前性,按照“老城区改造,新区规划新建,周边区域衔接”的思路,对相关规划区域进行衔接考虑。
三.规划原则(1)根据南宁市现状和新的发展规划,按照近、远期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 排水设施,根据各规划区的布局与建设特点,既考虑分区规划又考虑整体结合。
(2)合理确定城市排水体制和划分污水流域及污水处理系统。
(3)继续贯彻“供水西移、污水东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将污水引至邕江下 游处理,确保邕江上游城市取水安全。
(4)污水管道的设计标准留有适当的余地。
污水厂的规模和用地控制留有适 当余地,为今后可能的深度处理或再生水设施等留有可用之地。
南宁市一般因素分析

(一)一般因素分析一般因素分析是指影响土地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
影响地价的一般因素主要有:城市资源状况、房地产制度与房地产市场状况、产业政策、城市规划与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1、城市资源状况①地理位置:南宁位于广西的西南部,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
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
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拥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税收等多项优惠待遇。
南宁的“六张城市名片”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绿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美丽的景观天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是南宁的地缘优势,也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中国绿城使南宁人文景观魅力四射。
这六张名片在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过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让南宁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蓝图愈加清晰可鉴。
另外,南宁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黄金走廊”,这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南宁的国际地位的认可,以及体现了南宁在中国的发展建设中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
②土地状况:南宁市共管辖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6个城区和武鸣、隆安、马山、上林、宾阳、横县等6个县。
土地面积2211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79万公顷,园地面积7.76万公顷,林地面积77.31万公顷,牧草面积3.67万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11.08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9.9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2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7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42.05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3.52万公顷。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府发[2003]135号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府发[2003]135号](https://img.taocdn.com/s3/m/14e9783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8.png)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府发[2003]13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现将《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区成片旧城改造的决定,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工作进程,树立首府城市的新形象,确保城市建设管理“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136”工作目标的实现,根据《南宁市加快旧城区改造的若干规定》(南府发[2003]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旧城区改造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南府发[2003]10号)、《南宁市旧城改造地块规划范围界定方案》(市规划局2003年1月8日制定),特制订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方案。
一、旧城改造总体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布局,调整城市功能结构,推动“136”目标实施,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旧城区主要片区的改造,在承袭历史文脉、延续民俗传统、张扬绿城特色的基础上,将旧城区改造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为创建中国绿城,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二、旧城改造指导原则遵循政府行为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市政府组织与城区政府实施相结合,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动员拆迁与补偿安置相结合,规范出让与灵活招商相结合,拆建改造与保护历史风貌相结合的6个结合办法,贯彻统一政策,健全机构;成片开发,分步实施;规划控制,市场引导;明责放权,重心下移;公开招商,社会投资;依法拆迁,保障安置;减员增绿,打造精品;全民动员,高度重视的64字原则,坚定不移,大刀阔斧,全面启动,迅猛推进,闯出一条独具南宁特色的旧城改造之路。
南宁五象新区龙岗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策略

南宁五象新区龙岗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策略□ 郭珂歆,叶步云,杨 旭,朱占华,彭国庆[摘 要]南宁龙岗商务中心区作为南宁战略发展的市级商业中心,在商务功能区迅速集聚扩展过程中出现了配置过剩、人气不足等问题。
文章以南宁五象新区龙岗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实践为例,总结其在商务空间功能复合、地下空间挖潜、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城市整体形象塑造方面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在盘活商务区存量用地、重建各功能区凝聚力、引导商务区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务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岗[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2-0070-07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郭珂歆,叶步云,杨旭,等.南宁五象新区龙岗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策略[J].规划师,2021(2):70-76.An Analysis of Longga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Regulatory Plan, Wuxiang New District, Nanning/Guo Kexin,Y e Buyun, Y ang Xu, Zhu Zhanhua, Peng Guoqing[Abstract]As a strategic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Longga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has problems of over configuration andweak popularity in its development. With Longga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regulatory pla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concludesits experience in complex functio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public service configuration, and general image building,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ther business districts in land use activation, rebuilding functional cohesion, and sustainable spatialdevelopment.[Key words] Business district, Regulatory plan, Longgang0引言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大战略部署。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4.04.19施行日期2004.04.19文号主题类别城乡规划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各有关单位:《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四月十九日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一、修编背景1、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面对城市间日趋激烈的竞争,自治区党委、政府适时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并着重提出南宁市要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2、南宁市行政区划大调整,2001年南宁市市区撤销了郊区,将郊区相应纳入五个城区管理。
2003年市域范围由原来两县五城区扩大到七县五城区,市域面积由10029平方公里扩大到22287平方公里,人口由2946万人扩大到6297万人。
3、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其是中国--东盟经贸博览会永久会址确定在南宁市设立,为南宁迈向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4、2001年,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南宁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实现“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136”目标,掀起了南宁市大规模城市建设的高潮。
5、我市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虽然对我市的城市发展作出了科学预测,但由于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我市快速增长的需求。
震撼!10年城市规模扩容5倍!快来看看南宁是如何“长大”的

震撼!10年城市规模扩容5倍!快来看看南宁是如何“长大”的南国城报居周刊2017-04-11阅读原文4月19日,居周刊正好相伴南宁十年。
南宁城市、楼市,在居周刊见证下的这10年,变化最大。
老南宁对于南宁城市、楼市最大的感触,应该是变大,变大,再变大。
据统计,南宁城市规模由2007年的不到180平方公里,到2006年的900多平方公里,10年间扩容了近5倍。
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10年居周刊与10年南宁楼市之城市变大篇。
看到以下内容,很多人也许会和小编一样,捶胸顿足。
因为,曾经我们爱理不理的区域,如今已变得高攀不起。
2011~2020年南宁规划图2007年埌东初具规模,五象新区还很荒南宁城市建设大刀阔斧,埌东一带日渐成熟,地王大厦、航洋国际城等标志性建筑建成。
人们对南宁楼市的印象,不再只是朝阳一带。
2007年,航洋国际城一带。
2007年,地王大厦建成。
这一年,凤岭、商务区、柳沙和经开区,成为热门片区。
凤岭北荣和·山水美地、商务区盛天茗城等项目,还被不少人认为,距离有点远,人烟有点少,价格还有点贵。
但今天看来,当年在这些项目买房的人,都是明智的。
这一年,五象新区还是名副其实的“荒山野岭”,但已有房企开始“囤地”。
2008年整体向东重点向南,南宁建成近180平方公里当年就提出了南宁将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
如《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将南宁定位成区域性国际城市等。
南宁整体向东重点向南发展。
这一年,五象新区开始步入基础建设。
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13项工程开工。
2008年,建设中的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
这一年,相思湖新区、仙葫经济开发区开始耀眼。
基础建设加速,相思湖板块闪耀南宁楼市;仙葫别墅群涌现。
这一年,“五横三纵四环”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南宁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79平方公里。
2009年凤岭还是重点,五象新区基础建设加快全面完善中国-东盟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凤岭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象新区建设也同步推进。
广西南宁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及改善发展方向研究

广西南宁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及改善发展方向研究一、南宁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一)南宁市城市人口发展情况2011年10月10日,《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标志着南宁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都有了根本的依据,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合理的控制城市规模是《规划》里重要的核心指标之一。
到2020年,南宁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30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
在切实保护好耕地的情况下,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坚持以人文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将廉租房、公共适用住房、公共廉租房等纳入建设规划。
保证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申请规模和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和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湖区改造,提高城市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而根据广西统计信息网2011年7月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10年11月1日止,南宁市中心城区(六城区)人口已达到了340万(见表1),而南宁市的在册登记流动人口已达125万人,常驻人口215万,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形成1:1.72的比例。
然而,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公布,2000年11月1日,南宁市中心城区总人口180万,而流动人口只有40万,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为1:3.5(见图1、图2)。
可见控制好人口总量,关键就是控制流动人口的数量。
2000年11月1日,南宁市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比例(图1)2011年11月1日,南宁市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比例(图2)(以上图表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据整理而来。
)(二)南宁市保障房建设情况根据2011年9月颁布的《南宁市住房保障规划(2011-2015)》规定,在2011-2015年期间,提供政策性保障房总量为7.66万套,其中新增5.64完套,建筑面积353万平方米,用地131公顷;各类棚户区改造1万套,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用地121公顷;旧住宅小区整治22000套,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用地面积57公顷;城中村改造2.8万套,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用地107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1)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信息中心、交通中心和金融中心。
(2)泛珠三角经济圈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珠三角经济向西扩散的枢纽,新兴产业化基地。
(3)西南地区交通枢纽:承担西南大通道的交通枢纽职能。
(4)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承担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职能。
(5)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承担区域现代服务中心与科技创新基地的职能。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中心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210万人,2020年控制在290万人。
用地规模:中心城建设用地2010年控制在216 k㎡,2020年控制在298 k㎡。
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的主导发展方向:整体向东,重点向南。
总体布局形态中心城应突出“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
2.上版总体规划图(1995-2010)城市性质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中心,我国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具有民族特色、亚热带风光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南宁市中心城人口2000年110万人,2010年150万人。
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114k㎡,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55k㎡。
实施成效1995版总体规划修编以来,南宁市加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及时制定符合实际的阶段性规划和实施计划,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良好,充分发挥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然而在经济快速转型的成长背景下,规划的指导性和适应性遇到了严峻挑战。
(1)中心城各种功能混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2)片区发展不均衡,功能定位、职能作用不明确。
(3)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整体空间结构需要调整和完善。
(4)上版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
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社会公平和城乡共同发展等问题。
(2)调整城乡就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3)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转移支付,在要素投入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4)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人口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城镇发展战略加强城镇间的区域协调;强化中心城市、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发展县级城市、构筑县域中心;着重发展中心城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般城镇、加大集聚规模;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轴线状开放式城镇组织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1)中心城市(综合型):中心城;(2)县域中心(综合型):武鸣城厢(含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宾阳芦圩、横县横州、上林大丰、马山白山、隆安城厢;(3)中心镇(工业、交通型):黎塘、六景(含六景工业区)、吴圩(含广西明阳工业园);(4)中心镇(工贸型):三塘(含九曲湾)、五塘、金陵、苏圩、伶俐、大塘、锣圩、双桥、府城、云表、峦城、新桥、大桥、白圩、周鹿、那桐;(5)一般镇(旅游服务型):杨美、三里、思陇、西燕、古零、两江、马头、罗波、那马、延安、乔建;(6)一般镇(集贸型):其它建制镇。
4.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人口规模(1)市域总人口2010年控制在690~710万人,2020年控制在780~800万人。
(2)中心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210万人,2020年控制在290万人。
城镇化水平(1)2010年,市域城镇人口340-360万人,城镇化水平48-52%;(2)2020年,市域城镇人口470~505万人,城镇化水平60-65%。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1)>100万:中心城(280-300);(2)20-50万:武鸣城厢(含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30-40)、横县横州(20-25)、宾阳芦圩(20-25);(3)5-20万:黎塘(15-20)、六景(含六景工业区)(15-20)、吴圩(含广西明阳工业园)(10-15)、上林大丰(8-12)、马山白山(5-8)、隆安城厢(5- 10)、伶俐(5-8)、三塘(含九曲湾)(5-8);(4)2-5万:金陵、五塘、苏圩、长塘、大塘、锣圩、府城、双桥、峦城、校椅、云表、新桥、大桥、白圩、那桐、周鹿;(5)<2万:其它建制镇。
5.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市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构筑单核多轴圈层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形态(1)以南宁都市发展区为核心,形成两主五次的发展轴线,并按三个圈层实施不同的城镇发展策略。
(2)两条主要轴线:中心城—大塘,向南联系北钦防地区;中心城—六景—横县(横州),向东联系珠三角地区。
(3)五条次要发展轴:为中心城—那桐—隆安(城厢),向西北联系百色、昆明方向;中心城—三塘—宾阳(芦圩),向东北联系来宾、柳州方向;黎塘镇—六景镇—峦城镇,在市域东部由北向南联系来宾和钦州方向;中心城—吴圩—苏圩,向西南联系崇左、越南方向;中心城—武鸣(城厢)—马山(白山),向北联系河池、贵阳方向。
(4)三个圈层:内圈层包括中心城及近郊城镇,重点优化提升中心城,同时协调好近郊城镇与中心城的相互关系;中间圈层包括半径为50~60km的区域,重点培育和发展3个卫星城镇:六景、武鸣(含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大塘;外圈层即城市影响区,包括其余5个郊县的县城以及一些重点城镇,外围城镇的发展应该积极融入南宁都市区,建设快速联系通道。
6.市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发展目标(1)总目标:建设面向国际区域合作、符合南宁市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的,协调、可持续、高效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区域级目标:我国西南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联系的重要枢纽;我国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主枢纽;与东盟国家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3)省级目标:广西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北部湾(广西)城镇群交通主枢纽;构筑沿邕江发展带综合交通走廊和南北钦防发展带综合交通走廊。
(4)市级目标:构建中心城与市域周边县市之间的发达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
市域公路网规划(1)第一层次: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由7条高速公路构成的“环形放射状”结构。
(2)第二层次:由中心城通往周边县城及重要工业基地的6条一级公路。
(3)第三层次:县城之间及与中心镇之间、与重要旅游景点之间的二级公路网。
(4)第四层次:县城至乡镇、乡镇之间的三级公路网。
(5)第五层次:乡镇至行政村及行政村之间的四级公路网。
铁路发展规划建设南凭铁路复线,南昆铁路复线,南防线复线;规划南柳城际铁路和南广高速铁路;预留新南宁至北海城际铁路通道。
全面扩容改造南宁铁路枢纽。
水运发展规划形成南宁港、隆安港、横县港三个主港区,泊位总吨级达到14000DWT,年通过能力500万吨。
南宁上游建成为四级航道,下游为二级航道。
航空港发展规划按4E标准扩建吴圩机场。
7.市域电力工程规划图市域用电负荷预测需电量为19500GWh,最大负荷为4062.5MW。
市域电源规划(1)市域外围:500kV变电站4座,大型电厂2个。
(2)市域范围:500kV变电站4座,大型电厂2个及部分中小型电厂。
市域电网规划(1)建设南宁市外围500kV输电网络作为主干电源网,以500kV变电站为核心,建设南宁中心城220kV环网。
(2)2010年,扩建500kV变电站1座,新建500kV变电站1座;新建220kV变电站9座,扩建220kV变电站6座及上述工程配套输电线路。
(3)2020年,扩建500kV变电站1座;新建500kV变电站2座;新建220kV变电站12座;扩建220kV变电站8座及上述工程配套输电线路。
(4)2020年,市域电网共有500kV变电站4座,总容量6250MVA;220kV变电站30座,总容量9180MVA,容载比约为2.2。
8.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图市域空间管制分区4类功能区:都市发展区、城镇密集区、生态保护区和协调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吴圩、三塘、五塘、那马和大塘等乡镇的部分区域。
城镇密集区(1)东部城镇密集区:包括青秀区的伶俐镇以及横县的横州、六景、峦成、云表、校椅、马岭、陶圩、那阳和百合等镇。
(2)东北部城镇密集区:宾阳县的芦圩、黎塘、新桥、大桥、王灵、和吉、洋桥、邹圩和白圩等镇以及上林县的大丰等乡镇。
(3)北部城镇密集区:包括武鸣县的城厢、双桥、府城、锣圩、宁武、太平和陆斡等乡镇。
(4)西部城镇密集区包含隆安县的城厢镇、那桐镇、南圩镇和乔建镇。
生态保护区范围:包含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安县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上林县龙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武鸣县三十六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良凤江森林公园、高峰岭水土流失防治区和西津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协调发展区介于城镇密集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区域。
9.规划区空间管制图“四区”划定(1)禁建区: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高度敏感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中心城内主要河道、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区域防护绿地通廊、中心城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500kV、220kV、110kV高压架空线下范围、输油管线通廊)。
(2)限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田用地区、生态绿地、森林公园、水土流失中度敏感区、机场净空控制区、文保单位建控地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不适宜的建设地区。
(3)适建区:包括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城镇建设区及独立工矿等其它适宜建设的区域,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
(4)已建区:主要指已经建设的区域。
“四区”分区管制政策(1)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
(2)限建区: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应尽可能避让、避免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
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谨慎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4)已建区: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综合环境品质。
10.中心城空间结构分析图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的主导发展方向:整体向东,重点向南。
总体布局形态中心城应突出“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
(1)“一轴”:沿江城市发展轴。
(2)“两带”:西部北部生态保护带和南部生态保护带。
中心城内的18条内河(邕江一级支流)形成生态廊道,沟通“一轴”与“两带”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