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及环境学_李建龙满分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绪论(一)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绪论(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B、1917C、1925D、1929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2【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B、经济、人口、环境C、地理、人口、文化D、经济、人口、文化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3【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交通拥挤B、人口众多C、污染严重D、自然环境丰富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4【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绪论(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C、以政治为基础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3【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绪论(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B、资源C、人口D、经济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B、以人为主体C、功能不完整D、自我维持能力强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3【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参考答案: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2.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参考答案: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参考答案:贝格曼法则4.下列哪些是生态因子?参考答案:大气_生物因子_温度_光照_土壤_水分_火5.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参考答案:侵移或迁移_定居_竞争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参考答案:负反馈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块状结构。
参考答案:错误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参考答案:生产者9.在对群落做调查时,常用的种的个体数量指标有:参考答案:丰富度(多度)_频度_高度_盖度_密度10.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11.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参考答案:性选择12.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主要包括————、————、————、————等关键组分构成。
参考答案:生长发育速度_扩散_繁殖和寿命_身体大小13.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参考答案:遗传特征_空间特征_数量特征14.种群的分布格局有三种形式:参考答案:随机分布_均匀分布_聚集分布15.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参考答案:挺水植物_浮水植物_沉水植物16.温度三基点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最适温度_最高温度_最低温度17.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参考答案: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18.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参考答案:成群分布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参考答案:频度20.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参考答案: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21.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参考答案: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22.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个体数量特征主要有密度、()、盖度、()、高度、重量、体积等。
环境生态学导论 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生态系统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大气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
没有大气提供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循环和碳循环就无法进行;水循环是通过大气的运动实现的,大气也调节着气候,使其更适合生物生存。
水圈中的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确保了地球水的动态平衡。
岩石圈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初级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译文: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特征的环境问题显示出人类社会持续紧缩和不断努力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资源枯竭、全球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生态灾害频发等长期积累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仍在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的整合,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诸多矛盾。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一第二章3.你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在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环境因素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满分课后题及答案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绪论(一)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绪论(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B、1917C、1925D、1929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2【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B、经济、人口、环境C、地理、人口、文化D、经济、人口、文化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3【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交通拥挤B、人口众多C、污染严重D、自然环境丰富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4【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绪论(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C、以政治为基础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3【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绪论(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B、资源C、人口D、经济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B、以人为主体C、功能不完整D、自我维持能力强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3【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环境生态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哪几类?
答: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失长发意生殖、行为和分布有息接或闸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迎环境生物及人类生在繁衍的环境要素。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何谓限制因子?说明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和shelford耐受定律。
答:限制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是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Shelford耐性定律是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3、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上有何意义?
在适温范围内,生物生长发育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则生物发育停滞、受限,甚至死亡。
当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受害,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
上限后也会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温度越
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1和第2章的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估;(2)干扰方式、强度的识别与退化特征判定;(3)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技术;(4)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5)生态系统管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定义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是研究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变化机理和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其开展生态诊断、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科学。
3、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答:(1)人为干扰与生态系统动态;(2)生态系统受损伤程度及危害性的识别;(3)受损伤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育技术;(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指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对其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8、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该现象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9、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要大一些,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
10、阿伦规律恒温动物或称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从而减少散热的形态适应现象。
环境生态学乌云娜综合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乌云娜综合习题答案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三个
方面。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 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 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 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 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 目前有两种体系, 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 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生物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4.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coadapted system)。
例: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捕食对于捕食者和猎物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捕食者的压力下,猎物必须获得狩猎的成功,而猎物的生存则依赖逃避捕食的能力。
在捕食者的压力下,猎物必须靠增加隐蔽性、提高感官的敏锐性和疾跑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生物协同进化的四种情况:(1)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2)大型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3)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4)协同适应系统2、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影响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的属性3、生物地化循环4、系统的稳定性3.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2.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光因子的生态作用-(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3.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5.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上有何意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安排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同样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是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积温进行预测预报的。
6..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如何适应?见书P44-487.土壤的生态作用及盐碱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同时,它本身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
见书P518.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生物起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很重要。
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导致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阶段性作用。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种生态因子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主导因子的缺乏可影响生物生长甚至死亡,所以不可代替,但在综合作用过程中可局部补偿。
9.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3.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1.温度与生物生长2.温度与生物发育(二)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2.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3.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4.变温对生物的影响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二)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1.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2.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二)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10.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11.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的概念: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生态因子则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1. 如何理解生命系统的层次性?生命的种类多样,不同生命形式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只有进行生命活动的层性分析和相应环境条件的层次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生物生命活动的本质。
2. 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体特征:1、种群密度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3. 试比较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特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① 种群离散增长模型或式中:N ——种群大小;t ——时间;λ ——种群的周期增长率。
②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积分式: 式中:e ——自然对数的底。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特增长模型式中:a —参数,其值取决于N 0,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4.什么是生态对策?r -选择和K -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生态对策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r-选择和K-选择理论根据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把生物分为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两大类。
r-对策者--r-对策者适应于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 r-对策者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即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
K-对策者--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
K-对策者具有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性,高竞争能力使其在高密度条件下生存5.什么是生物群落?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常见群落成员型包括: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意义: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①群落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②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③形成群落环境,对环境因子进行改造; t t N N λ=+1t t N N λ0=⎪⎭⎫ ⎝⎛-=K N rN t N 1d d rt t N =/d d rt t N N e 0=④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⑤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⑥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群落的边界特征。
生物群落种类的组成:(一)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分析物种组成,首先要选择样地来登记群落的物种组成,然后可以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来划分群落成员型。
(二)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三)物种多样性6.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1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观点一、干扰扰乱了顶极群落的稳定性,使演替离开了正常轨道。
观点二、一种有意义的生态现象,引起群落的非平衡特性,强调干扰在群落结构形成和动态中的作用。
2生物因素的影响: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空间异质性7.生物群落演替的制约因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5.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8.种群关系:一种内关系(1.集群2.种内竞争)二种间关系(1.种间竞争2.捕食3.寄生与共生)三玛他种群9.玛他种群理论--Harrison 认为玛他种群是指生活在栖息地已破碎的,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
这一种群可由局部斑块中种群的不断灭绝和再迁入达到平衡而长期地生存。
玛他种群理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重要原理:①空间隔离、但又相互联系;②局部种群之间的迁入率必须大于各自灭绝率;③组成该玛他种群的局部种群越多,种群能生存的时间越长;④稳定性由局部种群之间的迁移率来维持;⑤局部种群所生存的栖息环境有重要作用;⑥局部种群之间距离、物种扩散能力有重要作用;⑦大种群的数量足够大或与小种群互相之间有扩散,对物种保护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