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总结
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结构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寻求(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的生态学对策,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的类型(1)按环境的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2)按环境的性质:自然、人工(3)按环境范围:大环境(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大气候: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经纬度、距海洋远近等因素决定。
小气候:受局部地形、植被、土壤类型等影响,与大气候差别极大。
3、生物与外部环境的基本关系: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发生作用(也称影响),使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生物分布发生变化。
生态因子的作用与因子的质、因子的量、因子的持续时间有关(2)生态适应:生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
分为基因型适应、表现型适应(3)生态反作用: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二、生态因子的概念和特征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如温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
2、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参考答案: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2.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参考答案: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参考答案:贝格曼法则4.下列哪些是生态因子?参考答案:大气_生物因子_温度_光照_土壤_水分_火5.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参考答案:侵移或迁移_定居_竞争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参考答案:负反馈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块状结构。
参考答案:错误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参考答案:生产者9.在对群落做调查时,常用的种的个体数量指标有:参考答案:丰富度(多度)_频度_高度_盖度_密度10.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11.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参考答案:性选择12.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主要包括————、————、————、————等关键组分构成。
参考答案:生长发育速度_扩散_繁殖和寿命_身体大小13.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参考答案:遗传特征_空间特征_数量特征14.种群的分布格局有三种形式:参考答案:随机分布_均匀分布_聚集分布15.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参考答案:挺水植物_浮水植物_沉水植物16.温度三基点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最适温度_最高温度_最低温度17.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参考答案: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18.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参考答案:成群分布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参考答案:频度20.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参考答案: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21.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参考答案: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22.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个体数量特征主要有密度、()、盖度、()、高度、重量、体积等。
生态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_(免费)

作业一: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
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
如寄居蟹和海葵。
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二、共栖指两种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也无害或无大害。
前者称共栖者,后者称宿主。
彼此分离后,有的共栖者往往不能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种间合作关系。
例如海镜和小蟹间的关系。
海镜又名海月。
小蟹即豆蟹。
豆蟹总是一雌一雄双双生活在海月等动物的体内。
饿了,双双外出捕食;饱了,成对回来休息。
豆蟹不能独立生活。
此种关系,对小蟹有利,对贝类也无大的害处。
三、共生 ,也有学者把共生称之为互利共生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
狭义的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按共居状况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
清洁鱼或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病灶组织和细菌等为生,兼为鱼类治病,这属于体外共生。
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宿主,宿主则为其提供营养和栖所,这属于体内共生。
环境生态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哪几类?
答: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失长发意生殖、行为和分布有息接或闸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迎环境生物及人类生在繁衍的环境要素。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何谓限制因子?说明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和shelford耐受定律。
答:限制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是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Shelford耐性定律是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3、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上有何意义?
在适温范围内,生物生长发育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则生物发育停滞、受限,甚至死亡。
当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受害,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
上限后也会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温度越
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1和第2章的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估;(2)干扰方式、强度的识别与退化特征判定;(3)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技术;(4)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5)生态系统管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定义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是研究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变化机理和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其开展生态诊断、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科学。
3、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答:(1)人为干扰与生态系统动态;(2)生态系统受损伤程度及危害性的识别;(3)受损伤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育技术;(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指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对其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8、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该现象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9、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要大一些,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
10、阿伦规律恒温动物或称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从而减少散热的形态适应现象。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复习

绪论1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B、交通拥堵C、城市问题D、城市环境恶化我的答案:C2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B、城市历史C、城市建设D、城市环境我的答案:A3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分工C、分配制度D、经济制度我的答案:B4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B、历史发展C、人类活动D、人类属性我的答案:D5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C非自然环境部分D、人为环境部分我的答案:A6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B、城市生态系统C、城市系统D、城市人文环境7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8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V9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V10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绪论二1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B、城市环境现代化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D、城市文化的发展我的答案:C2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B、经济C、政治D、聚居我的答案:B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B、公园C、湖泊D、商场我的答案:D4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B、建筑用土地C、城市用地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5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B、心理生态C、人群生态D、文化生态我的答案:A6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4-6章试题部分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 ②: ③: ②+③: 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5年生、10年生、14年生和22年生林分叶的被采食量分别为57.4、52.9、115.7和105.5g ·m -2·a -1。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 费 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已知被取食者食用的初级生物量为15000J·m-2·a-1,其中有6000 J·m-2·a-1形成了粪便;在取食者对食物的同化过程中,有4500 J·m-2·a-1被呼吸消耗掉了。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库和流通率,要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要性,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已知面积25hm2、平均水深3m 的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库存为10g/m2,输入和输出的流通率均为2g/(m2·月),请计算分析:(1)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年周转率。
(2)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周转时间。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 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 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 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 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 目前有两种体系, 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 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其实还有好多填空题考点,比较琐碎!大家good good see吧!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它包括4个层次的容:1)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2)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3)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口、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容和方法。
(书上有)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第二章:个体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5.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外延为耐性定律: 对于具体的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 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 其中包括最适区, 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9.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为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10.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生态幅就是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的反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1)综合性2)非等价性(主导性)3)直接性和间接性4)不可替代性和互被性5)限定性2. 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方式的适应,其机理是什么?见试题3. 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是食物链的起点2)紫外线具有杀伤和致癌作用3)地表热量基本本上是由红外线产生的4)是重要的能量环境之一光质不同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的形成影响也不同。
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在不同的植物种中,植物光合能力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是有差异的。
陆生植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4.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见试题5.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如何适应?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水是生物体所有代活动的介质水为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适应:水生植物: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叶片薄而长,以增加光合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陆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叶面小、单子叶植物中一些具扇状的运动、细胞,可使叶面卷曲,具发达的贮水组织;原生质的渗透浓度高水生动物:通过不同方式(等渗高渗低渗)调节渗透压实现水平衡陆生动物: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面蒸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利用代水第三章:种群1.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2.单体生物:各个体保持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结构,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2.最大出生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3.实际出生率:一定时期,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4.自然增长率:又称为实际增长率,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得到6.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禀增长率(intrinsic or innate rate ofincrease)或禀增长能力(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 )。
7.环境容纳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生态学上的意义) 9.生态对策: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或者说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10.r-选择: 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种群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
11.K-选择: 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密度相关的因素,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种群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
具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
12.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学碱、萜类、黄酮类、非蛋白质有毒氨基酸,以及各种甙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又称为化学他感作用)。
14. 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5.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或者如果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16. 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猎物间、互物共生间、寄生间等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参数?√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密度;种群初级参数:出生率(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死亡率–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实际出生率、迁入和迁出率;种群次级参数:性比、年龄分布、种群增长率、分布型为什么说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研究种群动态对种群动态及影响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何谓生命曲线?列出其基本类型.A型: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的死亡,即几乎所有的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
死亡率直到末期才升高。
B型:呈对角线的存活曲线,表示个体各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
研究年龄锥体和生命表有何意义?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生命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具:此表可用来综合评定各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预测等年龄组的个体能活多长时间;从表中还可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况;用生命表分析不同年份环境状况。
研究种群的禀增长率有何意义?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特定种群对于环境质量反应的一个优良指标;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它能作为一个模型,可以与自然界观察到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
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rt a t e K N :KN K rN K N rN dt dN -+=-=-=1其积分形式)()1(此就为生态学中著名的逻辑斯谛方程(又称为阻滞方程)r 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 是环境容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 度(但也随环境条件而变化)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偏害作用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在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竞争。
在不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间竞争。
根据资源竞争的二种作用方式:可分为相互干扰性竞争、资源利用性竞争。
竞争的特征:不对称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资源利用的原理?比较两个或多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就能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
种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位接近。
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化。
写出Lotka-V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数学形 式),说明其中变量和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并评述模型的行为?设: N 1和N 2分别两物种的种群数量K 1、K 2、r 1、r 2分别为该两物种种群的环境容量和种群增长率。
按逻辑斯谛模型:)1(11111K N N r dt dN -=α为竞争系数,表示每N 2个体所占的空间相当于α个N 1个体。
或者说,表示每个N 2对于N 1所产生的竞争抑制效应。
若: α=1,N 2抑制效应与N 1相等;α>1,N 2抑制效应>N 1;α<1,N 2抑制效应<N 1。
当考虑两物种竞争或共同利用空间 时,除N 1外,还要加入N 2:)1(1211111K N K N N r dt dN α--=同理,对于物种2:)1(2122222K N K N N r dt dN β--=β为物种1对物种2的竞争系数若:β=1,表示N 1抑制 效应与N 2相等;β>1,表示N 1抑制效应 >N 1;β<1,表示N 1抑制效应<N 2。
评述行为:见ppt 后几阐述下列命题:①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猎物间、互物共生间、寄生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