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工程思考题答案朱端卫

环境生态工程思考题答案朱端卫

环境生态工程思考题答案朱端卫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

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5.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6.生态幅: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由于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不但本身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同时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因子的发挥。

8.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对于具体的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 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 其中包括最适区, 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

9.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10.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11.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为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12.种群√: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3.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又称最大出生率;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14.自然增长率√:又称为实际增长率,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得到。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环境生态学复习C. 物种的9.在土壤自净过的是()思考题分化加快程中,起决定性 A. 现在洞一、单选题 D. 物种的遗传作用的是()庭湖中所有的鲤1.动物的体形随变异加速 A.微生物鱼 B.外界环境温度不5.生态系统中各B.植物 C.植现在洞庭湖中所同而有差异,内营养层次间能量物和土壤动物有的鱼温动物在寒冷气转化效率平均为D.土壤动物 C. 洞庭湖候地区,身体趋()。

11.活性污泥中中所有的鲤鱼向于大,在温暖A. 20% 的微生物以()D. 1996年洞庭气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这一规律是:() A. 贝格曼规律 B. 阿化规律 C. 利比希规律 D. 阿利氏规律2.下列哪几项中不属于物种对环境的生理适应:() A. 生物种 B. 休眠C. 双重呼吸D. 警戒色 3.下列哪几项不属于物种对环境的行为适应;() A. 运动 B. 种间竞争 C. 防御和抗敌 D. 警戒色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对生物种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不属于其主要体现的为:() A. 种群个体数量增加 B. 动物活动区域扩大 B. 23% C. 10% D.18% 6.一个能独立发生功能的生态系统至少应包括() A. 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无机环境 B. 消费者、还原者、无机环境 C. 生产者、还原者、无机环境 D. 生产者、消费者、无机环境 7环境质量的高低,应该以它对()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

() A. 人类 B. 生物质量 C. 人类健康 D. 生物 8.在急性毒性试验中,LC50是指。

() A.半致死浓度 B.半致死剂量 C.半致死时间 D.全致死剂量为主。

A.真菌 B.藻类 C.原生动物 D.细菌 12.()通常被看作生态系统反馈机制复杂和完善与否的一种结构上的标志 A.后备力 B.恢复力 C.反馈 D.抵抗力 13.下列生物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 A.兔 B.羊 C.牛 D.狗 14群落中优势度大的为群落的。

2016-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思考题

2016-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思考题

2016-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思考题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概念1、环境结构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2、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由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要素组成。

这些组分彼此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于总体演化规律,被称环境要素或环境基质。

3、热岛效应城市生活以及工业区固体燃料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加上建筑群和街道的辐射热量,致使城市的气温高于周围一带,产生“热岛效应”。

4、PM2.5指大气中粒径小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

5、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循环变化着,自然界中各类水体相互联系的过程称水文循环或水分循环。

6、水的化学自净污染物排入水体中后,发生化学性质、形态或价态上的转化,使水质部分或恢复原状的变化称化学自净。

7、离子交换吸附土壤胶粒表面吸附的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进行等价交换,称离子交换吸附。

8、土壤潜性酸度由土壤胶粒吸附的酸性离子引起。

这些离子经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而使土壤溶液的pH值下降,这种酸度称潜性酸度。

9、水环境容量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水环境容量。

10、急性辐射损伤一次或短期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引起的急性生物效应称为急性辐射损伤。

11、光化学反应:指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气态物质(一次污染物), 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形成臭氧、过氧乙酰化硝酸酯等氧化物质的过程。

12、大气湍流大气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称大气湍流。

13、热岛环流由于热岛效应,使城市中心暖而轻的空气上升,而在农村由于产生了逆温现象,冷而重的空气下沉,这样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就形成一个热岛环流。

14、水体物理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由于稀释、扩散和沉淀等物理作用,使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使水体得到一定的净化称物理自净。

15、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富集/浓缩。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解释题1.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问题:由于环境受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或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大气污染物: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

6.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7.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沟渠和相对静止的水库、湖泊、沼泽、堰塘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8.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9.水体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使自身的保持洁净的能力-水体的自净力10.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1.土壤环境背景值: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12.土壤环境容量:一个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的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固体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14.危险性废物: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的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感染性、化学反应性等特点的废弃物。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生态学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第二章1.什么是环境分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3.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4.你如何理解指示生物?5.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6.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7.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8.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第三章1、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此重要的群体特征”?2、以假定的年龄(x)和存活数(n x)的简单数据,编制一个生命表上并计算出各个重要命参数,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3、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顶测的应用价值。

4、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和类型?5、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第四章1.为什么生物体的生长一般都呈“S”型曲线形式?2.繁殖有几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各自的生态学意义?3.什么叫繁殖价值?怎样估计繁殖价值?4.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5.为什么性选择的结果经常导致雌雄二形现象?第五章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5.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6.试举例说明你对生物领域性和捕食作用的认识。

7.你是如何理解共生这一概念的?共生有何生物学意义?第六章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3.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4.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5.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1.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其各自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学:①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②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你认为引种、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生态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答:破坏生态平衡,作为新型病毒的传播媒介,经济影响,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具体的如破坏农作物,排挤本地生物,成为优势种,传播或直接致病。

入侵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物种而迅速繁殖,进而侵占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意义?答: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K =N?(T-T0)。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

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答:把社会与环境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最高层次上探讨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

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答: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运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答: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章绪论P28思考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维持平衡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

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②泌盐性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除体内的过多盐分③不透盐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2、何谓种群?与个体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种群特征?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特征:①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又会影响这四个参数②空间分布特征内分布格局: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地理分布格局③遗传特征基因库3、指数增长型和逻辑斯蒂增长型有何异同?指数增长型: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影响,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增长曲线成“J”字型逻辑斯蒂增长型:曲线变化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4、请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②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③形成群落环境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群落的边界特征8、你认为哪些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演替?多种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的演替,除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外,群落内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及其引起的内部环境变化是重要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⑤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1、结合你的实际观察,简述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理解。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无形的或有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2、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共享性特征的看法。

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和非生产者、所有者和非所有者都可共享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

①作为生产者和所有者及其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它不能离开具体的生态系统;②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可以超出一定的空间之外发挥其有用性,而生产者和所有者对它的经营范围和所有范围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4、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国民账户的进步意义的?“绿色GNP”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物,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的认可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第七章环境污染的检测与评价1、如何理解污染物、毒物、外来化合物三个概念。

①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

②毒物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③外来化合物在所研究的生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2、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①物理环境因素,如温度②湿度③气压④时间变化⑤环境污染物的作用方式: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颃作用(二)化学毒物的理化性状及效应①物理性状与生态学效应溶解度、挥发度、分散度。

化学物质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对毒性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挥发度大小也可决定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程度;而分散度大的化学毒物,其危害性也大。

②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在体内参与和干扰的生化过程,决定毒性的性质。

(三)个体因素许多毒物的毒性都与生命的发育阶段、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以及健康与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①种属、品系和个体差异机体的结构与功能有差异,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转运过程也不同②年龄与发育人和动物对毒物的反应与年龄有关。

③性别与激素对大多数毒物来说,雌性动物往往比雄性动物敏感。

④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加重某些有毒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⑤健康状况与营养影响代谢水平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毒物的毒性。

3、简述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

①在体内迁移②在食物链传递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已构成对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生物富集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1、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含义,描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

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①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衰退②系统结构简单化③食物网破裂食物链的缩短或者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系减弱④能量流动效率降低对光能固定能力减弱,能量流的规模减小或过程发生改变;捕食过程和腐化过程弱化,使能量流失增多⑤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水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发生改变⑥生产能力下降a光能利用率减弱b净初级生产力下降c次级生产力下降⑦系统稳定性降低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判断生态系统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

4、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有何见解?举例说明。

5、何谓生态工程技术?它与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有何区别?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加以综合的而且能持续的生态系统设计。

它包括开发、设计、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工程,如污水处理、地面残渣及废弃物的回收、海岸带保护等,以期达到生态恢复、生物控制等目的。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1、简述你对生态系统管理的认识,并简述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原则。

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生态系统管理的目的是明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意义的角度看,主要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适度水平、维持生物的遗传特征、维持生态功能和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保护美学价值等;从代际关系的角度看,具有为后人保持未来选择的机会等;从方法学的角度看,生态系统管理体系主要采取的是生态系统方法,该方法的最基本要素是它的整体性,即它明确的承认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

原则:①管理目标是社会的抉择。

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价值取向②生态管理的系统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③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

生态系统的显着特征是具有再生功能。

④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

⑤生态系统管理必须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⑥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⑦生态系统管理必须寻求在适当层次上维持或加强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⑧决策者应当以源于科学的适当工具为指导⑨生态系统管理者必须谨慎行事⑩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2、你认为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有哪些途径和技术?①生态风险评估②适度干扰和恢复重建③清洁生产④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法⑤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⑥生态工业园区⑦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和研究⑧推广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⑨应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4、根据你的了解,生态规划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