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

合集下载

污染与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

污染与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

环境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中国及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比较中国和全球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的比值,及中国和全球面积的比值基本接近,但稍低,陆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较多。

环境生态学第七章环境污染的检测及评价!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

污染物的作用对象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

环境污染物: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进入环境,使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和人类的物质。

!毒物: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外来化合物:指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环境毒物:指通过各种途径排放至大气、水源和土壤等人类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

重金属的环境毒理学效应重金属毒作用的特性:重金属和配位体的相互作用,重金属的有机化,重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重金属的蓄积作用是重金属毒性作用的特性。

毒性原因:重金属及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即和大分子物质的作用可能是大多数金属产生毒性效应的原因。

环境污染物的联合作用: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多种化学物各自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作用的方式、途径和部位也不相同,彼此之间互无影响。

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混合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是各种化学物分别产生的作用强度总和。

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在数分钟内先后及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及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拮抗作用:两种化学物同时或在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物输入机体时强度的总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1)经消化道吸收,主要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被吸收。

(浓度愈高吸收愈多。

脂溶性物质较易吸收,水溶性易离解的物质不易吸收。

) (2)经呼吸道吸收,经肺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全身。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教材中第六、八章合并,课外内容)•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教材中第七章部分内容)•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教材中第九章、第七章部分)•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中第十章、课外内容)掌握内容第一章 绪论1生态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环境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生态圈: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与环境: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700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物种“适应辐射”250万年前人属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代人的进化活动可能发生在50万年到3.4万年前之间标志现代文明的文字出现在大约6000年前农业社会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4.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5.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 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⑤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⑦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 环境规划。

⑨ 环境管理。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其内在因素。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地球水循环
水和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物体的组分、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成分; 极大影响着各类营养物质在地球的分布,对补充 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不足起重要作用;(高贫低肥) 有防止环境温度发生剧烈波动的调节作用。

全球水问题: 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尤其与人类人口的集 中有关,由于人类已经强烈参与了水循环, 使自然界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水的质量 下降。 南水北调
分类

信息传递的分类: 物理信息—光、声、电、磁、色 化学信息—动物与植物间:花与蜜蜂、 动物间:动物的性信息素、尿标记领地 植物间:植物化感作用 行为信息—植物异常表现、动物异常行动 营养信息—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间能流和物质循环关系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p196-201(简略) 生物多样性维护 传粉、传播种子 生物防治 土壤作用 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 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有毒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两类。无机有毒物质主要 指重金属、氟化物、和氰化物;有机有毒物质主要 有酚类、有机氯药等。 如DDT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脂溶性,通过 食物链加以浓缩的过程,称为富集或生物放大。
5.2.4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在传 递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 物质流动—循环的 能量流动—单向的 信息传递—双向的—自动调节机制
5.3 生态平衡及调控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表现为结构上、功能上、能量输入和输出上的稳 定,当受到外来干扰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但只 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仍能通 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状态。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 )
(一)有关的分类系统(2) 有关的分类系统( ) 4. OECD系统 系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于1995年出版了《环境项目和政策的评价指南》。 这本书基本上沿用了Pearce的分类系统,但将选择价值 遗产价值 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 选择价值 遗产价值、 存在价值放在一个框架内,意味着选择价值是介于使用价值 非使 使用价值和非使 存在价值 使用价值 用价值之间 用价值 5. Pearce和Warford系统 和 系统 在OECD框架内将选择价值划归在非使用价值栏下与存在价值并列 6、中国价值分类体系 、 1995-1997年进行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项目,王健民提出 生物多样性总经济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使用价 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潜在使用价 存在价值四个方面。 值和存在价值 存在价值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三、调节气候
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 自生命出现以来,生态系统演化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 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 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 干热,秋冬减轻霜冻 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 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 (一)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2)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1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1

与土壤中C的储量相比,植物的作用相形见拙,据估算,土壤C 的贮量是全部植物中C总储量的1.8倍,而土壤中N的储量更是 植物中总量的19倍。
6、传粉与种子的扩散
大多数显花植物需要动物传粉才得以繁衍。据研究,在全 世界已记载的24万种显花植物中,有22万种需要动物传粉。如 果没有动物的传粉,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还会导致 一些物种的绝灭。据记载,已发现传粉动物约10万种,包括鸟、 蝙蝠与昆虫。动物在为植物传粉的同时,也取得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所需要的食物与营养。动物还是植物扩散的主要载体之一。
7、有害生物的控制
与人类争夺食物、木材、棉花及其它农林产品的生物, 统称为有害生物,据估计每年有25%以上的农产品被这些有 害生物消耗。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种杂草直接与农作物争水、 光和土壤营养。据估计,农作物99%的潜在有害生物能得到 自然天敌的有效控制,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8、环境净化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由自然系统的生境、
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
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生态系 统服务。
二、研究进展
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认识到雅典人对森林的破坏导 致了水土流失和水井的干涸。在中国风水林的建立与
保护也反映了人们对森林保护村庄与居住环境作用的
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
生态系统不仅为各类生物物种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而且还为生物进 化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群落 的整体创造了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同物种不同的种群对气候因子的扰动与化学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抵
抗能力,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种群的生存提供了场所,从而可以避 免某一环境因子的变动而导致物种的绝灭,并保存了丰富的遗传基因信息。

环境生态学_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环境生态学_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类型
1. 直接利用价值 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 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 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 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 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 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 市场法等。
(3)基于无市场公共物品的评价方法—条件价 值评估法(CV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包括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法 、条件价值法等。
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与费用支出法类似,但它可适合于没有费用支 出的但有市场价格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例如没有市场 交换而在当地直接消耗的生态系统产品,这些自然产品虽没有 市场交换,但它们有市场价格,因而可按市场价格来确定它们 的经济价值。
条件价值法
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 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 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
条件价值法属于模拟市场技术方法,它的核心是直接调 查咨询人们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并以支付意愿 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在实际 研究中,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一系列假设问题下, 通过调查、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和净支付意愿,综合所有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 愿来估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根据生物多样性各方面内容的不同价值体现形式,通 常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1)基于市场的经济评价—市场定价与替代消费(有市场存 在的物品和服务),包括直接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 花费法和生产成本法;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分析第一章:引言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利益。

例如,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空气和水净化、养分循环、种子散播、生物防治、文化和遊憩等等。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从定义和分类、经济学框架、定价和监管等方面探讨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章: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分类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系统向人类提供的利益。

这些服务可以被分为以下四类:1.支持服务: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支持服务,包括土壤形成、气候调节、养分循环等。

2.供给服务: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人类有效地利用的服务物质,包括水、食物、木材、药材等。

3.调节服务: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人类活动影响的服务,包括气候、水质、土壤稳定等。

4.文化服务: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文化服务,包括休闲娱乐、美学体验、精神满足等。

第三章: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框架生态系统服务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衡量:1.直接价值:指直接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经济收益,包括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等。

2.间接价值:指生态系统服务对经济活动间接的贡献,包括气候调节、养分循环等。

3.生产功能:指生态系统服务对其他产业的支撑,包括木材、药材等。

此外,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框架还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产量测算: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特定产业的产量测算来评估其经济价值。

2.替代成本测算:通过测算生态系统服务的时而空间变化和人为压力,评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代价和生态系统的替代成本。

3.投资回报率:通过测算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投资成本和提供该服务的经济收益来计算投资回报率,以便评估该服务在经济造福上的可行性。

第四章: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价是从经济学角度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价可以由市场决定,但有時由於外部性和公其踊内容的因素,往往需要透過政府规范和调整公有物权价格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销售价值。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腐生动物 如蚯蚓、白蚁、蜣螂 (屎克螂)
如果没有了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会怎样?
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1)绿色植物;(2)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3、消费者:属异养型生物 (1)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举例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除此,还有哪些是异养型生物?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 哪里去了? 被细菌、真菌等分解了。
归类:腐生生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
归还无机环境
(联系无机界 和有机界的
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
必备成分) 举例 腐生真菌 如霉菌、蘑菇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二、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十分突出)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产氧气最多)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动物
寄生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 丝子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关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为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物质循环 , 分解有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于2012年12月12日发布,这份报 告显示随着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远远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 ,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赤字———这是由几十年经 济高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
第二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 • • • 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 三、调节气候 四、减缓灾害 五、维持土壤功能 六、传粉播种 七、控制有害生物 八、净化环境 九、感官、心理和精神调节 十、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
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 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 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生态系统还是重要的能 源来源。
自然生产的多样性高而集约性低。
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
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种“超结构”,不仅使生 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 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 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少或限 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十、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
自然生态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美学倾向、 艺术创造和宗教信仰。自然是人的精神上高层次追 求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第三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 • • • 一、环境经济学与资源价值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 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思考题
• 结合你的实际观察,阐述对生态系统服务 概念的理解。 • 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 的共享性特征的看法。 • 何谓旅行费用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 (CVM)法,两者有何异同? • 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国民账户的进步意义的? • 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阐述其服务价值评 估的基本方法。
可持续收入 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 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人力 资本以及环境资本。 (1)当年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环境资本折旧 (2)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 (3)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 (4)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 可持续收入/绿色GNP = GNP -(预防支出+恢复支 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固定(人工)资产折旧+自然资产折旧)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作用包括植物对大气 污染的净化作用和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污染的净 化作用。 湿地在水循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湿 地中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植物,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 种类又对多种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收净化能力。
九、感官、心理和精神调节
人类在长期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生俱 来的欣赏自然享受生命的能力和对自然的情感心理 依赖。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 一、环境经济学与资源价值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 •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 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第四节 全球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
• 一、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二、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实例
三、调节气候
绿色植物在生物生产中同时调节着大气中氧气变 化,保证生命活动的基本气候条件。 森林的生物量占地球全部植物生物量的90%左右, 是主要的有效碳贮库之一。
绿色植物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 功能。
四、减缓灾害
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还能涵养水分,减 缓旱涝灾害。
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天然蓄水库,被 称为“水利的屏幕”
2.环境调整的经济帐户体系(SEEA)与环境发展 指标(EDP) 经过环境调整的经济帐户体系(SEEA),即 在尽可能保持现有国民经济的帐户体系的概念和原 则下,将环境数据结合进现存的国民经济帐户信息 系统中。
EDP = GDP - 固定资产消耗 - 非生产自然资产使用
非生产自然资产使用是指人类生产活动对全部 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包括经济资产中非生产资 产使用和环境资产使用。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 主编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 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 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 三、调节气候 • 四、减缓灾害 五、维持土壤功能 六、传粉播种 七、控制有害生物 八、净化环境 • 九、感官、心理和精神调节 十、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
☆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城市评价方法之一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 在特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维持人群生存和发 展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它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 城市生态足迹 就是支撑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态上具有 生产力的土地面积。
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
Gorge Marsh是第一个用文字记载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作用的人。 Vogt第一次提出了自然资本的概念。 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 统服务的概念。 Daliy《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 系统的依赖性》 Costanza等13位生态学家估算了全球生态系 统功能的效益总价值。
二、环境经济学与资源价值
环境经济学家将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 (total economic value,TEV),包括两个部分:使 用价值(use value,UV),或有用性价值;非使用价 值(non use value,NUV)或内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 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无关。
五、维持土壤功能
生态系统对土壤的保护主要是由植物承担的: 1.高大植物的林冠拦截雨水,削弱雨水对土壤的 溅蚀力; 2.地被植物拦截径流和蓄积水分,使水分下渗 而减少径流冲刷; 3.植物根系具有机械固土作用,根系分泌的有机 物胶结土壤,使其坚固而耐受冲刷。
六、传粉播种
大多数鲜花植物需要动物传粉才得以繁衍,这 是动、植物互利共生的一种形式,是人工所不能代 替的。 有些种类的植物还需要动物传播和散布种子。
七、控制有害生物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往往受到天敌的 控制,有人估计,对农作物在有害的生物中,有99% 的种类可以利用自然天敌而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可 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更重要的是减少 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 健康的威胁,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八、净化环境
第一节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 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 生态系统服务 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 (生态系统公益) 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 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是生态 系统最基本的两大服务功能。
(四)绿色国民经济帐户
1.可持续收入与绿色GNP
绿色国民帐户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1993年推出新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 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在GDP中扣除由于经 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 接经济损失,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 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 济综合核算体系,称为绿色国民帐户。
温哥华——弗拉色河下游区域的生 态足迹约是其地区行政面积的19倍
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 ,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 》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 名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这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 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 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 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 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