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对哲学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宁夏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4届宁夏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4届宁夏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有些篇近似散文,《白净草原》尤其是这样,都德的《磨坊文札》也如此,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

沈从文的《长河》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高峰,没有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

大概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有一点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说则像水。

散文化的小说一般不写重大题材。

在散文化小说作者的眼里,题材无所谓大小,他们所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

即使有重大题材,他们也会把它大事化小,散文化的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想。

这一类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性情温和的人,他们不想对这个世界做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拷问和卡夫卡式的阴冷的怀疑。

许多严酷的现实,经过散文化的处理,就会失去原有的硬度。

鲁迅是个性格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孤独、悲愤的斗士,同时又极富柔情。

《故乡》《社戏》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惆怅和凄凉,如同秋水黄昏。

散文化小说是清澈的泉水,它的作用是滋润,不是治疗,这样说,当然是相对的。

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画人物。

他们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

海明威说:“不存在典型,典型是说谎。

”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

透过一个人物看出一个时代,这只是评论家分析出来的,小说作者事前是没有想到的。

小说作者只是看到一个人,觉得怪有意思,想写写他,就写了,如此而已。

散文化小说作者通常不对人进行概括,看过一千个医生,才能写出一个医生,这种创作方法恐怕谁也没有当真实行过。

散文化小说的人物形象要求神似,轻轻几笔,神完气足。

2023年昆明一中高三语文4月第八次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昆明一中高三语文4月第八次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昆明一中高三语文4月第八次联考试题卷2023.4(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使观众感到振奋和喜悦。

文学是艺术的一种,本质也是这样,它同个人和国家的存亡没有什么联系,完全脱离实际利益,也不一定能穷究什么智理。

所以,从它的功用上来看,在增进知识方面,不及历史书册;在劝戒人群上,不如格言;在使人发家政富方面,不及工商业;在获取功名上,不如毕业文凭。

不过,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学,人们便接近究满了。

英国诗人道登曾经说过:“世界上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我们观看、诵读以后,对于人世似乎没有什么裨益,这种情况是常常有的。

但是,我们却喜欢观赏和阅读,就好像在大海中游泳,面前是茫茫一片,我们在波涛问泮游。

当春们游泳究了,就会感到身心有了蓝化。

而那大海本身,害仲上只是波浦涛飞,没有什么恩想感情,也始终没有给予我们什么救训和格言。

但是游泳者的元气和体力,却因此而突然增强了。

"所以、文学对于人生,它的功用决不在衣食、房屋,以及宗数、道德等之下。

人生活于天地间,必定有时自觉勤奋势动,有时也会精神颓唐而逃惘;有时必须努力谋生计,有时也会忘记谋生的事情而去寻欢作乐;有时活动在现实世界、有时神驰于理想的境界。

如果只是偏在一个方面努力,这就是不究满了。

严寒的冬天永远存在,春天的生气就不会降临;虽然躯壳活着,灵魂却死了。

这种人虽然活着,但是人生的意义丧失了。

文学这种没有用的游泳,道理就在这种地方吧。

约翰·密勒说:"近代文明,没有不以科学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

”世界潮流是这样,因此文学的作用更加突出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文学具有培育人们理想的任务和作用。

(摘编自鲁迅《摩罗诗力说》)材料二:鲁迅在1907年写作的《摩罗诗力说》,在鲁迅留日时期的写作中占有特殊位置。

《人人与哲学有关》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人与哲学有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人与哲学有关①毛姆我在好些地方都听人说,哲学是那些高级数理学家的专门领地。

这使我百惑不解。

既然进化论学说认为,知识是为生存竞争的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那么,和全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知识总和——哲学,又怎么可能仅仅属于一小群搞冷僻专业的人呢?我难以相信。

尽管如此,要不是我有幸得知布拉德莱②也承认他对深奥的数理学知之甚微的话,我很可能会望而却步,放弃对哲学的愉快探究了,因为我是没有数学头脑的。

布拉德莱并不是平庸的哲学家。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要不是这样,也就没有人了。

所以不见得你一定是个数理学家,否则就不可能掌握关于宇宙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关于罪恶的根源以及现实的意义等正确理论,就像你不一定在品酒方面已训练得能准确说出20 瓶葡萄酒不同的生产年份,但照样能品尝葡萄酒的美味一样。

哲学并不是一门仅仅与哲学家和数理学家有关的学问。

它和我们人人有关。

确实,我们多数人只是间接地接受某些哲学思想,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哲学。

但事实上,即使是最没有思想的人也有自己的哲学。

第一个说“泼翻了牛奶,哭也没用”的老婆子,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哲学家。

因为她这句话的意思,不正说明后悔是无济于事的这一道理吗?这里就显示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决定论者认为你生活中没有一个举动不是由你当时是怎样一个人所决定的;你不仅是你的肌肉、你的神经、你的内脏和你的脑子,同时也是你的习惯、你的见解和你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所有这些,不管你对它们知道得多么少,也不管它们多么矛盾,多么褊狭,多么荒谬,它们存在着而且影响着你的行为反应。

即便你从未说到过它们,它们却是你的哲学。

大多数人也许并不想用某种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他们所有的很难说是思想,至少不是有意识的思想,而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一种就像生理学家不久前刚发现的肌肉感那样的经验。

这种感觉是他们各自从社会流行观念中获得的,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经验稍稍加以改变。

他们过着有秩序的生活,有这样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混合体就可以了。

贵州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状况,第一种是起于邪恶的人物,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第三种是起于普通的地位对立和相互关系。

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正足以显示“不幸”乃人生所固有,即人生即苦痛,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所以真正的悲剧,既不是“盲目的运命”,也不是因为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而是“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这样才是最具悲剧美的。

这种美感可以用尼采的话来解释: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

王国维、鲁迅、张爱玲都曾经是叔本华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虽然他们最终的转向不同,但是都非同寻常地关注悲剧,并且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体现了第三种悲剧也称为生存悲剧的悲剧美,并赋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价值。

曹禺先生的悲剧,也受到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

曹禺先生对于《雷雨》的写作意图是这样说的:“《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结果,并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

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错。

”我们都知道周朴园是《雷雨》人物不幸的制造者是罪恶的元凶,他是鲁侍萍和蘩漪这两个女性不幸的制造者。

按理周朴园这个人物应该死去才应顺应人心,但是曹禺让周萍死,四凤死,他让鲁侍萍疯,让蘩漪疯,最让人感到人不平的是作为剧中唯一一个保持纯洁个性与充满理想与美好愿景的人物周冲竟然也死了,他一直是为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而追求,多么天真,纯洁的人物,最后还是为救自己所爱的人死去。

唯独没有让周朴园死也没让他疯,曹禺让他活着,孤独地活着,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点就非常符合叔本华的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即“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曹禺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安排周朴园的结局,让他孤独地活着,这才是最不幸的。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4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4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HY石河子第二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与此相关联,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应当说,新文化运动确实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终究是不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恐怕是一个需要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认真考量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起步的。

对于后起的文化系统而言,这种“外在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进展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

对中国文化而言,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东西进展揭露批判,可以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

同时,正是通过“外在冲击〞,源起于西方的科学、民主等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目的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承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根本价值目的,从而实现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转变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历史性的转折点。

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已深化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到达了较为彻底的程度。

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化的差距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

由此,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化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

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

篇一: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试题内容: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王开岭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

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

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

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

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

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个世纪前或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g yàng róng héjiě sàn shùn jiān píng zǎotuì suōyān wùyù gào hūn chén zhòu rán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柏.林(bǎi bó)战役.(yìméi)咔嚓.(cāchā)嗤.笑(chīcī)傻.笑(shǎsǎ)重.复(zhònɡchónɡ)三、比一比,组词语。

崖(_________)屹(_________)爆(_________)腐(_________)涯(_________)乞(_________)暴(_________)俯(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并根据画线内容的意思选填词语。

阳光(____)(____)念念(____)(____)(____)箱(____)柜一(____)不(____)永无(____)(____)一(____)不(____)1.爸爸彻底翻检,还扬言非得在家里找到钥匙不可。

(__________)2.老奶奶啰啰嗦嗦地说:“孩子,千……千万不要忘记这个事啊!”(__________)3.今天早晨天气晴朗,令人精神振奋。

(__________)4.太阳永不停止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

(__________)五、选词填空。

微弱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1.孩子们在(______)的灯光下读书.2.正在(__________)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______)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4.阿明在(__________)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罪犯倒下了。

阅读答案:《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阅读答案:《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宗白华?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面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永难调和的冲突。

然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

(一)?所以悲剧式的人生与人类的悲剧文学使我们从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识察到生活内部的深层冲突,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越个人生命的价值而挣扎,毁灭了生命以殉这种超生命的价值,觉得是痛苦,觉得是超脱解放。

(二)?大悲剧作家席勒说:“生命不是人生最高的价值。

”这是“悲剧”给我们最深的启示。

悲剧中的主角是宁愿毁灭生命以求“真”,求“美”,求“神圣”,求“自由”,求人类的上升,求最高的善。

在悲剧中,我们发现了超越生命的价值的真实性,因为人类曾愿牺牲生命、血肉及幸福,以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

果然,在这种牺牲中人类自己的价值升高了,在这种悲剧的毁灭中人生显露出“意义”了。

(三)?肯定矛盾,殉于矛盾,以战胜矛盾,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价值,这是悲剧的人生态?度!(四)另一种人生态度则是以广博的智慧照瞩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

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狭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但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

于是以一种拈花微笑的态度同情一切;以一种超越的笑、了解的笑、含泪的笑、惘然的笑,包容一切以超脱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觉得人生可爱。

可爱处就在它的渺小处,矛盾处,就同我们欣赏小孩儿们的天真烂漫的自私,使人心花怒放,不以为忤。

(五)?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

真正的幽默恰恰是从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

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为它不过如此;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

一种愉悦、满意、含笑、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

幽默是冷隽,然而在冷隽的背后与里面有“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对哲学的影响
悲剧与哲学有关系吗?许多人会大惑不解地问。

悲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天才,使得悲剧成为古希腊最繁荣并且对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艺术,此后古希腊悲剧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和声誉。

古希腊悲剧对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有什么影响,从保存下来的文献中看不出来。

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在古希腊悲剧衰落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位哲学家对悲剧作过严厉的批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作过较为客观、平正的研究。

不过,不管古希腊哲学家是怎么评价悲剧的,悲剧艺术并未随希腊悲剧的衰落而消失,而是继续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古罗马悲剧,以莎士比亚悲剧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悲剧,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以伏尔泰、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悲剧,以雨果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悲剧……最为重要的是,悲剧以最强烈的方式所表达出来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极大地影响了其他艺术的发展,诸如喜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小说等等都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某种悲剧意识,把自己提高到某种悲剧高度,以至人们开始把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称之为悲剧性艺术,以至悲剧和悲剧性成为一种艺术精神,成为一种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不仅如此,悲剧的影响进而从艺术领域转入生活,也就是说,人们开始用悲剧的眼光来打量和评价生活,以至人们把与悲剧中的事件相仿的社会生活事件叫做悲剧性事件,而把与悲剧中的人物相仿的实际生活人物叫做悲剧性人物。

至此,悲剧和悲剧意识不仅仅进入了美学的殿堂,而且直逼哲学的大门并且发出了猛烈的叩门声:哲学不正好是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关于存在和世界的学说吗?现在悲剧和悲剧性、悲剧感、悲剧意识、悲剧知识和悲剧精神已经由悲剧艺术和悲剧性艺术进入生活、进入存在领域了,那么,悲剧性不应该成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吗?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不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意识、哲学精神吗?
事实上,近代以来,哲学家们已经感受到了悲剧和悲剧性艺术对文化和生活的这种广泛的影响,于是,他们纷纷从自己的哲学出发对悲剧做出某种解释,休谟、柏克、狄德罗、莱辛、谢林、黑格尔、施莱格尔、叔本华等人都建立了自己关于悲剧的理论。

然而,他们只是让自己用自己的哲学去解释悲剧,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从悲剧的视角出发、用悲剧的眼光来解释哲学。

在黑格尔那里,悲剧仅仅是美学即艺术哲学所扬弃的一个环节,当然更不可能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

叔本华似乎在自己的哲学中给了悲剧一个相当高的位置(仅次于音乐),然而不幸的是这是由一个误会造成的,即他把悲剧误解为悲观主义,或者说把悲观主义误解为悲剧,认为悲剧是一种劝人放弃、让人听天由命的艺术。

他与悲剧哲学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但实际上却隔着万丈深渊。

(节选自王江松《悲剧何以成为哲学》
1.下列有关悲剧的认识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出现了最早的悲剧戏剧艺术,对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有极大的影响,获得了世
界性的影响和声誉。

B.悲剧成为古希腊最繁荣并且对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艺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天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C.古希腊悲剧、古罗马悲剧、文艺复兴悲剧、启蒙运动悲剧和浪漫主义悲剧都以极强烈
的方式,表达出了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意识。

D.悲剧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改变着
哲学。

2.下列有关对悲剧的认识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哲学家对悲剧的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悲剧艺术并未随希腊悲剧的衰落而消
失,反而继续了两千多年的发展。

B.悲剧能够成为一种艺术风格,甚至一种艺术审美形态和范畴,是因为悲剧以最强烈的
方式所表达出来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极大地影响了其他艺术的发展,使之以自己
的方式表达某种悲剧意识,把自己提高到某种悲剧高度。

C.因为哲学是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关于存在世界的学说,所以当悲剧和悲剧意识转入
生活,人们开始用悲剧的眼光来打量和评价生活,悲剧和哲学就接近了。

D-近代以来,哲学家们从各自的哲学出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悲剧理论.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没能从悲剧视角出发,用悲剧眼光解释哲学。

3.下列哲学家对于悲剧的理论,不能表现悲剧与哲学紧密相连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
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B.恩格斯认为,悲剧根植于社会的矛盾冲突,它反映了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由于矛盾的类型不同,悲剧的类型也不同,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英雄
人物的悲剧;第二种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苦难;第三种是旧事物的悲剧。

C.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到,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越过了日神精神(日神阿波罗:代表梦境状态和造型艺术的静态)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
回复了酒神(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迷醉状态和音乐艺术的振奋)一般的原始本性。

D.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悲剧:“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或死亡即使不显示出任何
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

无论人的苦
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和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

”。

1.(3分)D(“决定”“改变”在原文中没有相关表述,只提及影响)
2.(3分)A(原文并未表现因果关系)
3.(3分)A(该选项单纯是从艺术审美角度表现对悲剧的定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