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脂的成分及人工皮脂的应用
痤疮治疗指南

1.病理生理学因素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响等因素紧密相关。
痤疮发生的根本病理生理根底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
进入青春期后雄性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上升,睾酮在皮肤中经5-α复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局部痤疮患者血浆中睾酮水平较无痤疮者为高。
此外孕酮和肾上腺皮质中的脱氢表雄酮也有肯定的促进皮脂分泌作用。
皮脂主要由角沙烯、蜡酯、甘油三酯和少量固醇及胆固醇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少,并促使毛囊上皮的角化。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
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继发细菌感染。
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为最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制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是导致痤疮炎症性损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此外,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趋化嗜中性白细胞、活化补体和使白细胞释放各种酶类,诱发或加重炎症。
除上述因素外,局部患者痤疮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等有关,特别是在一些特别类型的痤疮如聚合性痤疮和爆发性痤疮,免疫反响发挥重要作用。
2.痤疮的分级依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峻程度可将痤疮分为三度、四度: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3.痤疮的局部医治局部清洗:应注意清水洗脸,除去皮肤外表的油脂及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
皮肤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斑的形成:
科学证明人体有1300多种酶; 酶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作用. 人体内分泌中有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黄体酮素。
(体内化学反应) 黄体酮素 酪胺酸 酶 晒太阳 氧 化 酪胺酸酶 多巴 多巴醌 色素颗粒→沉积→斑
8.吸收的功能 皮肤的吸收功能与胃肠相比微乎其微,几乎不会主动,积极吸收;如我们在洗脸,泡澡,和游泳的时候,身体与水接触,却不可能出现全身的皮肤吸收很多水份的现象。其实只有死人的皮肤才会主动的去吸收。 皮肤为什么不能主动的吸收呢?
因为在表皮层的角质层,颗粒层之间有一层电子阻碍层。 人体也是带电体,每个细胞象一个电池,能产生0.07伏的电压。 正是因为电子阻碍层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皮肤不能主动地去吸收许多物质。 皮肤的吸收称为经皮吸收 它只能吸收一些物质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物质。
三角关系
新陈代谢 (不畅通) (慢) 微小循环 (少) 细胞间脂质
新陈代谢 (畅通) (快) 微小循环 (多) 细胞间脂质
3.体温调节的功能 人体是恒温的,始终保持37℃的体温。夏天天气热,人体表面血管扩张,出汗增加,散发热量;冬天天气冷,出汗少,血管收缩,皮肤缩紧,以保持体温。 4.分泌和排泄的功能 包括:皮肤中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汗腺有水份排泄功能。
5.表情的功能 利用皮肤血管的扩张,收缩,脸部表情肌肉的牵动来表达喜,怒,乐的感情变化。 6.免疫的功能 皮肤有抵御外界各种微生物侵入,皮肤外伤后能自然恢复,愈合。 7.呼吸的功能 皮肤也具有吐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功能。皮肤的呼吸占肺活量的1%。
角质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膜 基底层
感谢,喜悦,高兴,安心,开朗,率真,和睦,幸福感,友善等
男性激素活化(分泌) 促进皮脂的分泌 皮肤组织荒芜 皮肤表面粗糙 肤色转为黯淡
粉体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教学PPT

分散、发泡、乳化、增稠等功能,被誉为工业味精; 保湿剂、是膏霜类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原料,其作用 是防止膏体干裂,保持皮肤水分;粘结剂,主要用 于发胶、摩丝及胶状面膜;粉料,主要用于制造香 粉类产品;颜料、染料,主要用于制造美容修饰类 产品;防腐剂、抗氧剂,在化妆品保质期内和消费 者使用过程中抑制微生物生长;香料,增加化妆品 香味,提高产品身价;其他原料,包括紫外线吸收 剂、用于染黑发的染料中间体、烫发原料、抑汗剂、 祛臭剂、防皮肤干裂的原料、防粉刺原料等。
❖ 天然油质原料——动物性油脂
❖ 动物性油脂用于化妆品的有水貂油、蛋黄油、羊毛 脂油、卵磷脂等,动物性油脂一般包括高度不饱和 脂肪酸和脂肪酸,他们和植物性油脂相比,其色泽、 气味等较差,在具体使用时应注意防腐问题。水貂 油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易被皮肤吸收,用后滑爽而 不腻,性能优异,故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 营养霜、润肤霜、发油、洗发水、唇膏及防晒霜化 妆品等。蛋黄油含油脂、磷脂、卵磷脂以及维生素A、 D、E等,可作唇膏类化妆品的油脂原料。羊毛脂油 对皮肤亲和性、渗透性、扩散性较好,润滑柔软性 好,易被皮肤吸收,对皮肤安全无刺激;主要作用 于无水油膏、乳液、发油以及浴油等。卵磷脂是从 蛋黄、大豆和谷物中提取的,具有乳化、抗氧化、 滋润皮肤的功效,是一种良好的天然乳化剂,常使 用于润肤膏霜和油中。
❖ 5、原料的安全性 应考虑原料对人体是否具有伤害。
❖ 6、原料的特殊性 部分化妆品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疗 效,他们是通过加入有特殊功效的原料而实现的, 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的作用去选择。
❖ 7、原料的时效性 化妆品既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也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消费品。要求化妆品原料也要不 断地推陈出新,原料的选择也要有时代的特征、潮 流的特征和高科技的含量。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1、皮肤的概念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人体表面。
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2m2,重量约占人体体重的16%,厚度约为0.5~4mm。
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它是由表皮角质层或真皮厚薄不同决定的。
其中以眼睑的皮肤最薄,掌、趾部皮肤最厚。
女性皮肤比男性薄,小儿皮肤比成人薄且柔软。
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16%。
以面积和重量来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颜色的深浅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身体内在因素或外界环境影响不同而异。
2、皮肤的外观皮肤表面有许多纤细的深浅不一的皮沟,它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皮嵴,有些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小区,称皮野。
皮沟、皮丘增加皮肤的表面积;又能缓解外界种种作用力对皮肤的伤害。
皮沟在指趾末端构成指纹。
3、皮肤的颜色1)皮肤内色素含量的差异:黑色——黑色素;黄色——胡萝卜素;红色——血红蛋白2)皮肤解剖上的差异:角质层厚薄;颗粒层厚度影响透光性,使皮肤发暗、发黄。
4、皮肤的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酸和无机盐5、皮肤的机构,分成: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表皮层表皮层位于皮肤最上层,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是与护肤品直接接触最密切的部份。
平均厚度为0.07 2毫米,表皮内无血管,由许多层的细胞组成,具有细胞自我更新的重要功能。
表皮内有丰富细小的神经末梢,它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和冷觉等感觉。
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性、基底层。
表皮的各层实际是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逐渐向皮肤表层推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死皮/角质)脱落,大约需要28天。
1)角质层:死亡细胞,是皮肤的最外层,由4~8层鳞状扁平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含水量较少,仅有10%~20%。
对皮肤有防水和屏障保护的作用:防止皮肤内70%的水分向外流失,阻挡外界细菌和物质等的侵入,抵御紫外线,散热,保温的作用。
人体皮肤的排泄

要点二
问题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皮肤排泄的 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皮肤排泄 的效率等。
研究进展及创新点
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皮肤排泄的研究也取得 了显著的进步。例如,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皮肤 排泄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并开始利用这些发现开发新 的治疗方法。
创新点
皮肤排泄的研究还有一些创新点。例如,研究者们正在 探索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来创建皮肤模型,以便更好地 研究皮肤排泄的机制。此外,一些研究者还在探索通过 调节皮肤微生物群来影响皮肤排泄的方法。
研究趋势及未来发展
趋势
未来,皮肤排泄的研究可能会继续朝着精细化、系统 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者们可能会更加深入地 研究皮肤排泄的分子机制,并探索如何通过调控这些 机制来治疗各种疾病。
VS
分泌油脂
皮肤表面会分泌油脂,油脂可以润滑皮肤 ,使其保持湿润,防止皮肤干燥和裂纹。
维持水分平衡
汗液排泄
皮肤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帮助机体排出多 余的水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皮肤吸收
皮肤表面也可以吸收水分,当皮肤处于潮 湿状态时,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 皮肤湿润。
参与新陈代谢
排出废物
皮肤可以通过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内代谢产 生的废物和多余物质。
03
皮肤排泄的功能与作用
调节体温
汗液蒸发
当身体温度升高时,汗腺会分泌汗液,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冷觉感受
皮肤表面分布有大量的冷觉感受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这些感受器会向大脑传递信号,促使机体产 生寒战反应,增加产热。
保护皮肤
角质层屏障
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角质层,可以有效地 阻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皮肤,保护皮肤不 受损伤。
皮肤学基础知识

胞之间,它的主要成分是粘多糖,还有一些 蛋白质、盐分和大量水分。
真皮的作用
• 缓和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
• 皮肤富有延展性和弹性
• 真皮层再生能力低下(遇到整层真皮层损伤 时会留下疤痕,如去暗疮时不得法也会伤到 真皮留下疤痕)
• 有些采取纳米技术将物质的分子量做成非常 的小,理论上也可以让皮肤很快的吸收皮肤源自结构• 皮肤由外而内分为:
表皮的构造
• 表皮由外而内依次为: • 1、角质层 • 2、透明层 • 3、颗粒层 • 4、有棘层 • 5、基底层
角质层
• 是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的、无核细胞组成 • 主要成分:角质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 干性-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皮脂腺分泌量小 • 护肤要点1做好保湿2注意防晒3不要过度按摩肌肤 • 混合性-T部位油,脸颊干 • 兼具干性和油性的特点,保养不当会长黑头痘痘,
也会像干性皮肤一样长皱纹 • 油性-毛孔粗大,油脂分泌旺盛,易长黑头痘痘 • 护肤要点:含油脂少的润肤露,使用清洁力强的
部位我们形象的称之为皮丘。(被皮沟交汇伏突 出来菱形部分)
• 皮丘的最高点是汗孔,汗孔下面连着汗腺,汗腺 分泌的汗水经由汗孔排出体外
• 山丘与山丘之间我们称之为山沟,所以皮丘与皮 丘之间我们称之为皮沟。(皮肤纵横交错的纹理 线)
• 皮沟的最低处是毛孔,毛孔连着毛囊,毛囊旁边 有个袋状的物质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经由 毛孔排出滋润皮肤。
•
2、恶性
• 过敏后急救措施
面部长斑的区域和原因
• 发际线长斑:妇科疾病,体质弱 • 额头长斑:消化不良,神经系统思绪过重,便秘 • 下眼袋长褐色斑,点状呈片状分布,怀孕,堕胎
各种基础油的功效,作用及用途

一、荷荷巴油(一)功效:1、深层滋养:荷荷巴油的分子排列和人类的皮脂非常类似,极容易被皮肤吸收,可快速滋养老化、干燥肌肤。
2、柔软肌肤:软化皮肤角质,让皮肤变得柔软、有弹性。
3、保湿锁水:对于干燥粗糙的肌肤有极佳的柔软和滋养功效。
4、畅通毛孔:有助于清洁毛孔,调节肌肤油脂分泌。
5、柔顺发丝:改善头发分叉、干燥,令发丝恢复活力光泽。
(二)作用:亲肤性与亲水性的荷荷巴油,当然也是最佳的肉皮儿与头发保护调养材料,在学苑供给的有关用品中,“纯自然产生的草本保护调养品”系列中有相当多的用品都有荷荷巴的成分,或是您也可以单独选购金黄荷荷巴油,与其它产品调用。
1、搭配精油2、搭配乳液3、搭配头皮按摩滋养发丝4、荷荷巴油与皮肤护理5、荷荷巴油与头发护理6、皮肤保养7、身体按摩8、头发保养9、沐浴保养(三)用途1、在化妆品方面荷荷芭油广泛用于肌肤和头发护理处理,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作为化妆品的活性配方。
纯天然荷荷芭油是数百种高档化妆品主要的配方,多添加在高档化妆品牌中, 荷荷芭油是万能基础化妆品高贵原料,在需要氧化稳定性,保湿和润肤配方中尤其有效。
纯天然荷荷芭油已经应用于保湿剂、防晒霜、香皂、沐浴液、按摩剂、香波、护发素、发胶、摩丝、洗液、眼影剂、医药霜剂等。
它是皮肤和头发高效的清洁剂、调理剂、保湿剂、和柔顺剂。
纯天然荷荷芭油在芳香疗法中被用做为基础调油,与其他芳香精油调和使用。
在芳香疗法的各种配方中,只有冷榨的纯天然荷荷芭油才能有助于植物精油功效的完全发挥,它对芳香美容产品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成分,能带给肌肤一种细致舒缓的感觉。
由于渗透性极佳,含有最接近皮脂膜之液态蜡,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湿效果,是最好的皮肤按摩油。
2、在工业方面荷荷芭油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极抗氧化、耐高温、高压,成为航空航天工业、人工心脏、精密仪器仪表、特种机械等高科技领域专用的润滑油。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它可用于磁记忆媒体的润滑剂,及电池和线圈的绝缘剂。
皮肤生理学

由于皮脂膜的屏障功能较弱,干性 皮肤的水分容易流失,使皮肤更加
干燥。
容易出现皱纹
缺乏水分和油脂的保护,干性皮肤 更容易出现细纹、皱纹等老化现象 。
需要特别护理
干性皮肤需要更多的滋润和保湿护 理,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
油性皮肤
皮脂分泌旺盛
油性皮肤的皮脂腺分泌旺盛,使皮肤呈 现出油光满面的外观。
容易长痘痘
油性皮肤更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痘痘、 粉刺等皮肤问题。
毛孔粗大
由于皮脂分泌过多,毛孔容易被堵塞, 导致毛孔粗大、黑头等问题。
需要控油护理
油性皮肤需要适当的控油护理,以保持 皮肤的清爽和洁净。
中性皮肤
01
皮脂分泌适中
中性皮肤的皮脂分泌适中,使 皮肤保持水润、光滑的状态。
02
水分充足
中性皮肤的水分含量适中,使 皮肤看起来饱满、有弹性。
个性化护肤方案制定与实践
皮肤类型识别
通过专业仪器和方法识别不同皮肤类型,为制定个性化护肤方案提 供依据。
护肤产品选择
根据皮肤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护肤产品,如洁面乳、爽肤水、精 华液等。
护肤程序制定
结合个人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制定科学的护肤程序,包括清洁、保 湿、防晒等步骤。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护肤
定时补涂
03
长时间在户外时,应每2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以保持防晒效果
。
针对不同皮肤类型的护理建议
干性皮肤
注重保湿,选择滋润型 护肤品,避免使用刺激
性强的清洁产品。
油性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清 爽型护肤品,定期去角
质以避免毛孔堵塞。
混合性皮肤
分区护理,根据面部不 同区域的需求选择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皮脂的成分及人工皮脂的应用
07级化学学院宫鹏33070222一.人体皮脂的成分:
早上起床后都会发现脸上出现一层油状物,这就是皮脂。
皮脂由皮脂腺分泌。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大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与一个共同的短导管构成。
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大多开口于毛囊上段,也有些直接开口在皮肤表面。
腺泡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幼稚细胞,有丰富的细胞器,并有活跃的分裂能力,生成新的腺细胞。
新生的腺细胞渐变大,并向腺泡中心移动,胞质中形成越来越多的小脂滴。
腺泡中心的细胞更大,呈多边形,胞质内脂滴,细胞核固缩,细胞器消失。
最后,腺细胞解体,连同脂滴一起排出,即为皮脂(sebum)。
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受性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分泌活跃。
皮脂是几种脂类的混合物。
皮脂由角鲨烯、蜡、胆甾醇、胆甾醇酯、甘油三酸酯、甘油二酸酯、甘油一酸酯和游离脂肪酸等组成,因皮肤表面有脂肪酸组成的皮脂膜,皮肤的PH 值通常是4.5-6.5,平均5.75,弱酸性。
但因身体部位而异和汗分泌而不同。
弱酸性能抑制皮肤表面常存在的化脓性菌与白癣菌繁殖、使其发育困难从而达到杀菌效果,这是皮肤自身的净化作用。
皮肤的缓冲作用的可能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皮肤表面乳酸与氨基酸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皮肤表面呼吸所呼出的CO2也起着缓冲作用。
当皮脂过多阻塞在管道(毛囊)中时,细菌将在没威胁的情况下在毛囊中繁殖。
这些细菌会产生一种引起皮肤炎症的毒素,使整个部位发红,变得敏感红肿,就形成了痘或痤疮.还有会形成黑头,黑头主要是由皮脂、细胞屑和细菌组成的一种“栓”样物,阻塞在毛囊开口处而形成的。
加上空气中的尘埃、污垢和氧化作用,使其接触空气的一头逐渐变黑,所以得了这么一个不太雅致的称号----黑头。
黑头是硬化油脂阻塞物,通常出现在颜面的额头、鼻子等部位,当油脂腺受到过分刺激,毛孔充满多余的油脂而造成阻寒时,在鼻头及其周围部分,经常会有油腻的感觉。
这些油脂最终会硬化,经氧化后成为黑色的小点,这些小点就是被称作黑头的油脂阻塞物。
在生活中,关注最多的是面部和头皮的皮脂分泌。
与其相关的各种护肤护发产品也很多。
另一方面,由于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与皮肤内细胞和体内的各种物质的含量都密切相关。
天然人体正常分泌的皮脂没有什么应用价值。
人工皮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被应用于皮肤吸收测定。
皮肤吸收测定法使薄膜一侧表面和人工皮脂接触,使与皮肤表层类似的薄膜另一侧表面和被检物接触,以此被检物向人工皮脂的转移程度为指标,通过评价被检物的皮脂转移性,测定被检物的皮肤吸收。
二.人工皮脂的应用:
另一方面,由于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与吸收方面也有关。
天然人体正常分泌的皮脂没有什么应用价值。
人工皮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被应用于皮肤吸收测定。
皮肤吸收测定法使薄膜一侧表面和人工皮脂接触,使与皮肤表层类似的薄膜另一侧表面和被检物接触,薄膜另一侧表面为开放体系。
以此被检物向人工皮脂的转移程度为指标,通过评价被检物的皮脂转移性,测定被检物的皮肤吸收。
(一)测定方法:
皮肤吸收测定装置,用于进行权利要求亚记载的被检物的皮肤吸
收测定法,至少舍有以下要素:①封入部,其中设有开口部,此开口部设有以可能将薄膜以
可脱落的状态被覆固定的固定手段,以封入人工皮脂;
②被覆固定于封入部分开口部的类皮肤表层薄膜;
③封入部封入的人工皮脂
做实验时,可用动物的去真皮皮肤组织,在37。
C下,做到和人的皮肤环境大致相同。
检验吸收程度时,可用液相色谱法。
(二).原理:
开发养发剂时,其有效成分当然具有优良的养发作用,但重要的是其有效成分确实具有能到达作用点的渗透性。
是否能确实到达作用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及养发剂基质的性质。
此外,从毛囊的药物吸收,不只是养发剂,作为疫苗或基因等的给药途径也值得注意。
以渗透到毛囊组织的被检物量作为经毛吸收的被检物量的指标,通过体外或体内的相关联,可以简便且准确地定量被检物的经毛吸收性,测定被检物的皮肤吸收.所谓“经毛吸收”,是指与“透皮吸收”这种皮肤全面吸收相对的通过毛孔吸收的概念。
如后述,即使确定有透皮吸收作用的药剂也不一定有经毛吸收。
并且,鉴于多数养发剂的作用点在毛囊组织附近,很显然研究药剂经毛吸收的意义就非常大了。
使薄膜的一侧表面与人工皮脂相接触,在其类似皮肤表层的另一侧与药剂等的被检物相接触,以这种被检物向上述人工皮脂转移的程度作为指标,评价被检物的皮脂转移性,测定被检物皮肤吸收的皮肤吸收测定法I.0.B值在0.06—4.0的油分,对于从水溶性物质到脂溶性物质广泛极性范围内的物质能发挥优良的经毛吸收促进作用及优良的皮脂转移性。
I.0.B值(Inorganic Organic Balance无机有机平衡值的简称)是表示油分(广义上的油分,不仅油脂、蜡类、烃油、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酯类等油分,一般的醇和脂肪酸等也属于这个范畴。
下同)的极性度的指标,为无机性与有机性的比值(其油分分子中的碳原于每个的“有机性值,,为20,羟基每个的“无机性值”为100,以此为基准,得出其它取代基(无机性基)的无机性值:[1、藤田著《有机分析》(1930年),力二弋书店,2、同著《有机化合物的预测与有机概念图(化学的领域11—10)》(1957年)719—725页,3、藤田及赤冢著《系统性有机定性分析(纯粹物篇)》487页(1970年),风间书店,4、甲田著《有机概念图基础与应用》227页(1984年),三共出版,5、矢口著《根据有机概念图的乳化处方设计]98页》(1985年),日本Emulsion株式会社,6,R.H.Ewell,J.M.Harrison,L。
Berg:Ind Eng Chem36,871(1944)],具体的:
I.0.B。
值=该油分的无机性值/其油分的有机性值
人工皮脂里含有的油分,例如有甘油三酯,碳原于数14—18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角鲨烷、胆固醇、碳原予数18—72的蜡酯等,但并不仅限于此。
另外人工皮脂最好用流动态。
人工皮脂与除去真皮层的皮肤类似的薄膜(以下也单独称为“薄膜”)的一面相接触,正好可形成与人体皮肤表面附近相似的状态。
还有,将预定的皮肤构造作为皮肤表层,因为作为皮脂供给源皮脂腺的开口部存在于皮肤表层.所以,与药物等被检物相接触的薄膜表面,因为要保持与皮肤相同的接触状态,优选与皮肤表层相似.
(三).所用方法的测定用品:
所用人工皮脂的成分及含量:
成分含量%
三油酸甘油酯40
棕榈油酸26
蜡酯20
角鲨烷10
棕榈酸 2.0
胆固醇 2.0
作为薄膜,选用确认无表面反应性的薄膜,如单层硅酮膜、聚碳酸乙二醇酯膜、纤维素膜、其它高分子膜等,对于这些基底膜的一侧表面,使之成为和角质层相类似状态的方法例如实施角蛋白处理、粉体处理等,此处理面建立角质层,使角质层在预定侧。
通过脂类进行吸收的药物。
示意图
所引文献:Method for measuring skin absorbability of a sub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