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合集下载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5)孟德尔是如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的?(6)课本 P10旁栏思考题。

[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那么,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呢?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导入课题: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师生互动]师: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师:非常正确。

今天我们学习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揭示仍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

孟德尔的问题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教师用课件分步显示杂交实验过程并仔细讲解,如何去雄,怎样传粉,正交、反交及 F1自交等。

师:孟德尔是用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生:豌豆种子的粒色:黄色和绿色;豌豆种子的粒形:圆粒和皱粒。

师: 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无论正交和反交, F1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师: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生: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 315 粒、黄色皱粒 101 粒、绿色圆粒 108 粒、绿色皱粒 32 粒,其比例接近 9∶3∶3∶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主备人:彭超 辅备人:刘晓春 钱仁凯 程国胜 主备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

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

3.按学习提纲,准备本节内容。

情境创设提问(1)孟德尔用两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 1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 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2)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F 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3)如何确定解释正确?(测交法)【组内合作讨论,确定重难点】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①什么是测交?(用F 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F 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②测交的目的?(是测交F 1的遗传因子组成)③按孟德尔假说,F 1能产生YR ,Yr ,yR ,yr 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 一种配子,请推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多少? (测交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点拨精讲④上述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 杂种子一代(F 1) 隐性纯合子 测交 配子 测交后代比例 YyRr X yyrr YR Yr yR yr yr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主备人教学设计导出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1:1:1,若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说明理论是正确的;若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标。

⑤显示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是:无论正交反交,实验结果符合设想,说明理论推导正确,即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四种配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⑥请同学们归纳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①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一遗传规律对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高中生物_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课,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的第2节内容。

主要介绍了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究历程,孟德尔成功原因的分析及孟德尔遗传定律重新发现等知识。

本节重点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以“思考与讨论”形式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已经初步了解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过程、现象以及对这个实验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方法,对遗传因子及假说-演绎法都有了初步接触,而且也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有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也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严密,对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还需老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并说出蕴含的技巧和方法。

(2)能解释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方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方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科目:生物教学对象:高二学生课时:3【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一年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两队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其中表达了很强的探究思想,本节重点在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教师通过通过多媒体表现孟德尔实验并实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简述自由组合定律及实质。

2.水平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和分析问题,归纳的水平,通过相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学习形成科学的探究思想,发现问题,试验,假设解释,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真理的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解决方法]:通过课件中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和“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内容,教学时采用“阅读材料—实验整理—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师设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解答”等途径。

本节还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方法。

【教具准备】1、课件2、标有黄Y,绿y,圆R,皱r的卡片若干,大信封若干【教学手段】多媒体【设计思想】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教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理解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03
教学内容
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孟德尔为了探究生物遗传的规律,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意义:豌豆杂交实验为孟德尔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使他能够更好地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影响:豌豆杂交实验成为了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掌握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05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教具准备
豌豆植株和种子
实验器材:镊子、剪刀、培养皿等
图表和幻灯片:展示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
黑板和粉笔:用于讲解和演示实验步骤
多媒体资源
豌豆植株和果实的图片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视频
豌豆杂交实验的动画演示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图表
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定义: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06
教学方法
07
教学过程
08
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性状分离和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收集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资料,加深理解
拓展作业
豌豆杂交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豌豆杂交实验改进方案: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目标:1. 了解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目的和方法;2.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重要的基本法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内容: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引入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概述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分离定律。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和实验结果;2.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对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强调两个定律的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讲解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的第一个基本法则是什么;3. 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4.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简要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2. 与学生一起分析孟德尔实验中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结果;3.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定律的相互关系和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重点考虑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并进行小组分享。

五、总结与评估1. 总结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提醒学生遗传学的基本法则;2. 针对实验报告和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与资源:1. 学科教材和辅助参考书;2. 大黑板或教学PPT。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作物或生物进行杂交实验设计,并报告实验结果;2. 小组进行遗传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年级:班级:高一组别:高中生物教师:日期:年月日第节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高一生物(必修①)
主备人教学设计 的表现形式。 8.等位基因,相同基因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 和 d。 相同基因: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 D 和 D;d 和 d。 反馈练习 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是( ) A.eeffggxEeFfGg B.EeFfGgxeeFfGg C.eeffGgxEeFfGg D.EeFfGgxEeFfGg 2.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 )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 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讨论 D.实验—假设— 验证—结论 布置作业 P12 基础题 1.P14 选择题 2.4,P14 技能应用。 板书设计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杂种子一代(F1) 隐性纯合子 测交 YyRr X yyrr
配子
YR Yr Rr
Yyrr
yyRr 绿圆 r
yyrr 绿皱 r
比例
黄圆 黄皱 r r 1:1:1:1
④上述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
1
高一生物(必修①)
主备人教学设计
授课人
补充意见
导出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 1:1:1:1, 若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说明理论是正确的;若实验 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标。 ⑤显示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得出 结论。
授课人
补充意见
配子
YR Yr yR yr
yr
测交后代
比例
YyR Yyrr r 黄圆 黄皱 r r 1:1:1:1
yyRr 绿圆 r
yyrr 绿皱 r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②先简后繁的研究方法 ③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④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⑤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用于探索精神 六、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的概念
2
高一生物(必修①)
主备人教学设计
授课人
补充意见
②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 研究的相对性状 涉及的遗传因子 (或 等位基因) F1 配子种类及比 值 F2 基因型及比值 F2 表现型及比值 F1 测交后代基因 型表现型种类及 比值 一对 一对 2 种;比值相等 3 种;1:2:1 2 种;显:隐=3:1 2 种;1: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多对) 两对(或多对) 4 种(2 )种;比值相等 9 种(3 )种; (1:2:1)

4种 2 ) 9: 3: 3: ( ; 3: 1( 1) 4 种( ) 1: 1: 1: 2 ; 1: 1( 1)



遗传实质
联系
F1 形成配子时,成 F1 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 对遗传因子(或等 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或 位基因)发生分离,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定不同性状遗传因子自由 中,随配子传给后 组合 代 两个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且 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基础.
高一生物(必修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主备人:彭超 辅备人:刘晓春 钱仁凯 程国胜 授课人 主备人教学设计 补充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 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 遗传学研究的资料。 3.按学习提纲,准备本节内容。 情境创设 提问 (1)孟德尔用两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 F1 代只 有一种性状表现,F2 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 9: 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 (2)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 (F1 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3)如何确定解释正确? (测交法) 【组内合作讨论,确定重难点】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 ①什么是测交? (用 F1 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 F1 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②测交的目的? (是测交 F1 的遗传因子组成) ③按孟德尔假说,F1 能产生 YR,Yr,yR,yr 四种数量相 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 yr 一种配子,请推测后 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多少? (测交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 点拨精讲 杂种子一代(F1) 测交 YyRr X 隐性纯合子 yyrr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请同学结合课本 P11 “思考与讨论” 中问题, 分组讨论。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定律 1866 年发表的, 但当时未引起人们重视为 什么呢? 因为孟德尔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即基于对大量数据 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来进行科学 研究。在当时没有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认同。 其次孟德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中,在当 时是创举,是超越前人的创新,是当时许多科学家无法理 解和接受的。 孟德尔定律一直沉寂,直到 1900 年,三位科学家分别 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定律,渐渐引起学术界重视,才开始发 展了遗传学。 1900 年,丹麦生物学家的翰逊给“遗传因子”重新名 为“基因” ,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 7.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两者关系:基因型是性状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
性 状 项 目 表 现
黄色圆 粒
黄色皱 粒 27 22 1
绿色圆 粒 26 25 1
绿色皱 粒 26 26 1
实际子 F1作母本 31 粒 数 F1作父本 24 不同性状 1 的数量比
(结论是:无论正交反交,实验结果符合设想,说明 理论推导正确,即 F1 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四种配子,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⑥请同学们归纳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 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①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一遗传规律 对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