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十分普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2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1. 控制总热量摄入: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当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体内血糖的主要来源,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3. 合理分配饮食营养: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分配饮食中的各类营养素,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4. 控制饮食纤维摄入: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有益处,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

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的内容1.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包括膳食结构、饮食禁忌、饮食计划等。

2. 膳食评估:通过对患者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饮食偏好等进行评估,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个体化营养方案。

3. 营养补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满足身体的各类营养需求。

4. 营养监测:对患者进行营养摄入和代谢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个体化营养方案,保证干预效果。

1. 促进血糖控制: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饮食方案,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2. 促进体重管理:通过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和合理分配饮食营养,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体重管理,减轻过重和肥胖对糖尿病控制的不利影响。

3. 促进血脂调节: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和控制脂肪摄入有利于血脂的调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提高生活质量: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体会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体会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于对照组较高,血糖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于肥胖者、中老年人以及家族史者,其发生多与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种族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肥胖、多尿、多饮、消瘦、疲乏无力以及多食等症状,发病率较高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尚未完全丧失,部分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甚至过多,但作用较差,所以其体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需要口服相关药物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配合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预后[1]。

本次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女性12;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2.5±8.5)岁。

对照组男性20,女性10;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3.5±8.5)岁。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用药护理,并为其合理规划饮食,定期进行血糖水平检测。

1.2.2观察组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1.2.2.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邀请该领域的教授或者专家进行培训,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模型或者多媒体的方式来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给予患者最好的护理。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2型糖尿病占据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其特点是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状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自我管理行为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在自我管理中面临困难,包括饮食控制、药物遵从性和运动锻炼等方面。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合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揭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方面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促进患者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确定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2.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效果及其机制;3. 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4. 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上述目的的研究,我们旨在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概念个体化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

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为其量身定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核心理念是将患者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中心,尊重其个体差异性和需求。

通过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来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摘要】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倡导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患者,其认为需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亚组人群的不同情况进行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立足于之前的各项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控制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基础就是良好的血糖控制,其在预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和延缓糖尿病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血糖控制目标;2型糖尿病;个体化治疗在对数量众多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一刀切式”的治疗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比如没有对患者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易感性、并发症、病程、年龄、基因型和表现型等异质性进行充分地考虑。

所以,在对患者实施多重风险因素干预的过程中,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对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特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亚组人群的具体情况为根据对血糖控制目标进行设定,有效地控制心血管风险,并且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1.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的依据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基础就是血糖控制。

相关研究[1]表明,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早期强化控制血糖具有密切关系。

在大血管并发症方面,该研究中的强化治疗组具有下降的心肌梗死发生率,然而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针对患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随访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血糖控制水平。

结果证明,通过早期强化治疗能够长期降低微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分析该研究的长期数据,可以发现,患者在经过强化治疗并且实现最终血糖达标之后具有更低的总死亡率和较高的心血管获益。

综上所述,早期强化控制血糖能够降低远期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对尽可能早的优化代谢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另外某一项干预研究[2]中所有的入选研究对象都是具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具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该研究证实了通过强化降糖的方式能够使微血管并发症得以显著降低,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肾病的发生率,然而却没有证实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通过强化降糖方案得到有效地控制。

疾病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疾病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糖 尿病 是作 为 一种 具有 遗传 倾 向的慢 性终 身性 入 院后 2 4小 时 内收集 患者 的一 般 资料 、 主诉 、 病史 、
年龄、 文化、 生活 方式及 最 近 的检查 结 果 , 评 疾病 , 已成 为 世界 范 围 的 流行 病 。根 据 国际 糖 尿病 既往史 、 联盟( I D F) 统计 , 2 0 0 0年 全 球 有 糖 尿 病 患 者 1 . 5 1
数达 9 2 4 0万 , 9 0 % 以上是 2型糖 尿 病 。2型糖 尿 病 的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 , 根 是 过早 死 亡 、 心血 管 疾 病 导 致 的死 亡 、 失明、 肾病 与 理 密 切相 关 , 因此 , 糖 尿 病 的 防 治 和 管 理 刻 不 容
上半月
第2 1期
【 护
理】
疾 病 管 理 在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效 果
关 巧 云
(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0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疾病管理在2 型 糖尿病患者中的临 床应用效果。方法 : 将9 o 名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 组, 每组各
并发 症 的发生 , 制定 个 性化 的健 康 教育 计划 与 神 经 病变 截肢 的主要 原 因。其 发展 与 患者 的 自我 管 情况 、 缓 。本 文将 在疾 病 管理 在糖 尿病 患 者 的应 用效 果 观 疗 目标 、 生 活方 式 的干预 和饮 食能 量谱 的制定 、 个 性
1 . 1 资料
4 5 例; 观察组建立系统的糖尿病疾病管理方案 , 包括住院期间实施 疾病管理计划 、 出院后 护士一 康复师 一 照顾 者一 患者共 同参与 的连续 疾病管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10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和对照组50例(常规糖尿病教育组),3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胰岛素相关知识评分及血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相关知识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FBG、2hPBG 及HbA1c 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中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个体化;糖尿病教育;血糖代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随着近年循证医学的发展,糖尿病的控制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转变为系统管理,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1]。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2]。

目前我国 50% ~ 80%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较差[3],导致病情得不到很好控制,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

本文对50例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并与50例实施常规糖尿病教育的患者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观察,收到了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00 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均能生活自理,符合2010 年WHO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分型为2 型糖尿病。

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观察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教育组)。

观察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 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0.5±4.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7±2.1)年,大专以上17例,初中22例,小学及以下11例,住院时间 10-22 d,平均时间(11.64±3.45)d;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教育组)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2±4.7)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6.6±2.0)年,大专以上16例,初中24例,小学及以下10例,住院时间 9-22 d,平均时间(11.75±3.42)d。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特点1.1 膳食结构不合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偏食偏甜,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缺乏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这种不良的膳食结构会导致血糖和血脂的异常增高,加重疾病的进展。

1.2 营养素摄入不足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限制过度,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出现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现象,影响了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1.3 个体差异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状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在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消化吸收能力、代谢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量身定制的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

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的意义2.1 基于患者的个体化特点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的营养干预方案,旨在达到最佳的营养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代谢状态、饮食习惯和喜好进行详细评估,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特点的膳食方案,更好地满足其营养需求,改善血糖、血脂和体重控制。

2.2 提高治疗的个体化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传统的通用性营养干预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营养管理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个体化水平,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2.3 促进患者的营养自我管理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和管理,更重要的是促进患者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培养患者的营养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饮食,避免不良饮食行为,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3.1 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能够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化的膳食方案,降低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的摄入,有助于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减轻胰岛素耐受性,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这一群体的营养护理干预也越来越重视。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以及个人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制定的,以达到最佳食物摄取和血糖控制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机体无法将食物中的糖分代谢为能量而导致的病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来说,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可以减轻胰岛素耐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食物喜好、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的饮食方案。

与传统的“一刀切”的饮食干预相比,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患者的食欲和生活质量。

1. 个性化饮食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

2. 个体化营养护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食品限制,并鼓励患者食用有益于血糖控制的食物。

3. 个性化饮食方案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的饮食充足、均衡和多样化。

4. 个性化营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饮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血糖控制的技巧。

然而,对于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的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在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时,需要考虑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强制患者遵循某种标准的饮食计划。

2. 饮食方案的制定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 在饮食干预中,需要强调健康饮食的原则,避免盲目追求控制血糖而忽视膳食均衡和营养多样性。

4. 营养干预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运动等,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血糖。

综上所述,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并且需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医疗中,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将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
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糖尿病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糖尿病知识水平掌握程度。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nclusion Stepped-nursing model is useful in overal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t improves the condition of BMI , SBP levels , HbAlc, FBS ,TG, HDC-C and increases the command of diabetic knowledge.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of stepped- nursing intervention;Metabolic indexes; Self- management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9.7%[1],且其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群的健康。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普遍采用强降糖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但显著增加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饮食习惯进而改善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代谢指标控制,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案。

研究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行为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体质量、血糖。

因此合理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措施[2]。

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疾病管理模式,通过为患者制定灵活的、个体化的、阶梯式行为干预方案,有效改善行为干预的耐受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控制能力。

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并进行1年的随访,探讨该疾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57.6±8.8)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病程(12.2±6.2)年;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56.4±9.1)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病程(11.6±5.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负责糖尿病教育的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实施个体化教育计划。

由主管护士向患者提供糖尿病教育手册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但不进行糖尿病疾病管理平台操作指导,出院后不要求定期上传病情相关数据信息。

1.2.2观察组①患者入院后进行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登记,由负责糖尿病教育的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制定患者的个体化饮食、运动、教育计划及阶梯式行为干预方案。

主管护士向患者提供糖尿病教育手册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登录糖尿病疾病管理平台进行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输入,以保证患者出院后可自行操作。

患者出院时发放血糖登记本,并在血糖登记本上注明随访电话,患者可拨打该电话进行管理平台操作以及疾病相关咨询。

②出
院后进行阶梯式行为干预。

患者被要求在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1w上传1次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信息。

第2个月,每2w上传1次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信息,3个月后如血糖平稳每2w上传1次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数据信息,对未上传的患者由主管护士通过短信或电话了解原因[3]。

主管护士根据患者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

若发现问题及时与专科医生联系,并督促患者及时就诊以调整药物。

1.3评价指标所有患者于1年后会医院进行复诊,记录代谢指标:体质量指数( 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同时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的填写。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

2.2两组糖尿病管理知识测试得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及格率为7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85%,χ2值为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康复时间长,康复过
程大多是在院外进行。

对糖尿病的治疗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调整能力,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传统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但在患者出院后缺乏连续性的关注与指导,导致了患者健康教育与行为监测严重脱节。

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仅仅是是”一刀切式”的课堂教育,忽略了患者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的接受能力,导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为干预产生课畏惧,降低了患者接受教育的依从性,进而使血糖控制效果不佳;②糖尿病患者由于对自身血糖情况不了解,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即使发现了异常情况,未能将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专科医护人员以便于调整药物,导致血糖管理的不理想;而作为管理人员的专科医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血糖、血压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只能等到患者再次就诊时,由于得不到患者的即时信息,专科医护人员不能即时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关指导,进而可能导致急诊率和再住院率的增加[4]。

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计划并进行系统性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患者出院后给予连续性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联系不中断,达到血糖控制稳定的目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
理模式注重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和个体性,提高了患者接受教育的依从性,并通过管理平台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自信心,有效改善了患者行为干预的耐受状态[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阶梯式疾病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以及提高患者对尿病知识水平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2003:413-417.
[2]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3]向慧,胡鹏,陶静,等.血糖谱记录日志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7-88.
[4]陶红,张爱琴,程玉文,等.糖尿病远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对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5):5452-5455.
[5]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