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利用

合集下载

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的收集利用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利用雨水,保护水资源和环境,人们开始采取各种方法来收集和利用雨水。

本文旨在探讨雨水的收集利用方式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雨水的收集方式1. 屋顶收集法屋顶收集法是最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之一。

将屋顶建设为斜坡或者形成槽线,通过排水管将雨水收集到雨水储存箱中。

在屋顶上设置过滤装置,以去除杂质和污染物,确保收集到的雨水清洁。

2. 地面渗漏法地面渗漏法是利用雨水渗透到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

通过调整地面覆盖物,使尽可能多的雨水渗透到地下,有效地补充地下水位。

3. 雨水花园法雨水花园法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花园浇灌和植被养护。

通过设置花坛和渗井,让雨水自然渗透到花园中,节约自来水的使用。

4. 雨水集中排放法雨水集中排放法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集中起来,减少城市排水管网的负荷。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提高城市抗洪能力。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性1. 节约用水资源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实现用水资源的节约。

在干旱地区或者水资源短缺地区,雨水收集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水源,提供非常有价值的饮用水、浇灌水和冲洗水。

2. 保护环境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管网的负荷,减轻城市雨水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

通过采用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减少污水厂的处理负担,降低环境污染排放。

3. 提升城市抗洪能力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雨水在城市内的滞留时间,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

尤其对于低洼地区和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雨水收集利用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好的防洪保护。

4. 推动可持续发展雨水收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水环境的质量。

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耗水量,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雨水收集利用的挑战与展望1. 技术和设施雨水收集利用需要一系列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例如雨水储存桶、过滤器、管道等。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06
结论
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总结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 源短缺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有 效途径。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城 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环境等多个 方面,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包括屋顶雨 水收集、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这 些技术具有可持续性、环保性和经济 效益。
下沉花园通过植被、砂石、土壤等多层结构, 有效地过滤和净化雨水,减轻了排水系统的压 力,同时也美化了环境。
雨水收集池则储存了大量雨水,可用于绿化灌 溉、清洁道路等,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提高 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成功案例二:新加坡雨水收集系统
1
新加坡作为热带城市国家,水资源相对匮乏,因 此雨水收集与利用尤为重要。
04
雨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 用,浪费了大量的水资 源。
02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的原理
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屋顶、路面等城市不透水区域的雨水 ,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绿化灌 溉、冲厕、洗车等非饮用水用途。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城市洪涝 灾害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新鲜水源的依赖,促进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新加坡通过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 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冲厕、绿化灌溉等,有 效缓解了城市用水压力。
3
新加坡的雨水收集系统还与污水处理相结合,实 现了雨水和污水的分类处理和再利用,提高了水 资源的可持续性。
成功案例三:德国雨水收集系统
德国在雨水收集与利用方面具有先进的 经验和做法,许多城市都建设了高效的
当前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带来压 力。

雨水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雨水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雨水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而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雨水利用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水资源供应方式,如地下水开采和远距离调水,面临着诸多限制和挑战。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等严重后果;远距离调水则需要巨大的工程投入和高昂的运营成本。

而雨水作为一种就在城市上空降落的“免费”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城市的用水需求。

例如,将雨水收集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清洁、景观水体补充等非饮用用途,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从而减轻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

其次,雨水利用能够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硬化,雨水无法像在自然环境中那样迅速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在暴雨天气,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给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渗透铺装等,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这些设施能够在降雨时暂时储存雨水,并在雨后缓慢释放,从而降低洪峰流量,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再者,雨水利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会携带空气中的污染物,如果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而通过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的净化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同时,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的微气候,提高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例如,雨水花园中的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色屋顶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为鸟类和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雨水管理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等方面。

一、雨水收集雨水收集是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第一步。

通过屋顶、道路、广场等建筑和场地的设计,将雨水引导到集水设施中,如雨水管道、雨水桶或雨水花园等。

同时,可以利用雨水收集井、蓄水池等设施进行集中收集,确保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雨水储存雨水储存是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蓄水池、雨水桶、雨水花园等,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储存和蓄积。

在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建设更大型的雨水蓄水池,以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三、雨水净化雨水净化是确保雨水质量符合利用要求的必要步骤。

通过雨水过滤器、沉淀池、生物滤池等净化设施,可以去除雨水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提高雨水的利用价值和安全性。

同时,可以采用自然生态净化方法,如植物过滤、湿地净化等,实现对雨水的生态净化和净化。

四、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是城市雨水管理的最终目的。

通过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如雨水冲洗、灌溉、景观水体、地源热泵等,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填、建筑冷却等用途,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可以将雨水利用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城市、水城市,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涵盖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等多个方面,是解决雨水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对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加大投入和推广应用,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挑战。

城市雨水利用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策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性与可行性,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雨水利用的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且过度开采还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另一方面,城市在雨季往往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大量雨水未经有效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城市雨水利用的方式1、雨水收集与储存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庭院等地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储存于地下蓄水池或水箱中,用于非饮用目的,如灌溉、洗车、冲厕等。

2、雨水渗透与回灌利用透水铺装、绿地等设施,让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改善地下水资源状况。

3、雨水净化与再利用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用于工业生产、城市景观用水等。

三、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性分析1、直接经济效益(1)减少用水成本使用收集的雨水替代自来水用于非饮用用途,能够降低水费支出。

以洗车为例,使用雨水洗车相较于使用自来水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2)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雨水量,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的负荷和成本。

2、间接经济效益(1)缓解城市洪涝灾害通过雨水的有效收集和排放,可以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交通瘫痪等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

(2)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城市雨水利用产业的发展,如雨水收集设备制造、雨水净化技术研发等,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

3、成本分析(1)初期投资成本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管道铺设、净化设备购置等,这可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2)运营维护成本包括设备的维护、定期清理、水质监测等费用。

然而,从长期来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发挥,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也有望逐步降低。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方法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方法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方法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的水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雨水并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人们开始重视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本文将探讨雨水的收集方法和利用途径,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雨水利用的实用指南。

一、雨水的收集方法1.屋顶收集屋顶是最常见的雨水收集场所之一。

我们可以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在屋顶上设置雨水管道和过滤设备,将雨水引导到储水装置中。

首先,确保屋顶表面清洁,以免污染雨水。

然后,选择合适的雨水管道和过滤器,用于过滤杂质和污染物。

最后,将雨水存储在合适的容器中,以备日常使用。

2.地面收集地面收集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来收集雨水,如雨水桶、水槽或蓄水池。

在雨水落地的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备,通过直接向收集设施引导雨水,可以方便地收集并储存雨水。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平房、庭院或公园等户外空间。

3.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资源的环保景观设计。

通过规划花园布局和地形,将雨水引导到植物根系区域,实现雨水的自然利用。

同时,合理利用土壤、植物和其他材料,促进雨水的反渗透和滞留,提高土地的保水性能。

二、雨水的利用途径1.灌溉雨水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水源,因为它不含有害化学物质,适合植物的生长需求。

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花园、农田或公共绿地的灌溉,可以降低供水成本,并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2.家庭用水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家庭的非饮用水需求,如洗衣、冲厕、清洁等。

这不仅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还能节约水费和资源。

3.景观用水雨水还可以用于公共场所的景观灌溉和装饰。

通过将雨水流入喷泉、人工湖泊或水景等设施中,不仅可以增加观赏性,还可以提供鸟类及其他动植物的饮水地。

4.工业用水对一些特定的工业生产过程,尤其是不要求高纯度水的工业生产过程而言,雨水可作为替代的水源,以减少对地下水或自来水的需求,降低成本,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5.地下补给将雨水储存于地下水库中,可以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一定的水源。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和管理等方面,介绍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雨水的收集城市雨水利用的第一步是收集雨水。

通过设置屋面、道路、广场等表面的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引导至集水口,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储水设施中。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面排水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桶等。

其中,屋面绿化系统不仅可以收集雨水,还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雨水的储存收集起来的雨水需要进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雨水储存设施通常包括地下水箱、水塔、雨水花园等。

地下水箱可以将雨水暂时存储起来,待需要时再进行利用。

水塔则可以提高水压,满足一定范围内的供水需求。

而雨水花园则可以将雨水逐步渗入土壤中,提高地下水位,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三、雨水的利用储存起来的雨水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如灌溉、景观喷灌、消防供水等。

通过设置合理的管网系统,将雨水引导至需要的地方,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在城市绿化中,雨水利用可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

在景观喷灌中,雨水可以被用来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在消防供水中,雨水可以作为备用水源,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四、雨水的管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推广需要有相关的管理政策和规范。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推动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到雨水管理中来。

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雨水利用的因素,合理规划雨水收集设施的设置和管网系统的建设,确保雨水利用技术的有效运行。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水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未来城市能够更加注重雨水的合理利用,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

城市规划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

城市规划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收集和利用在城市规划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1. 资源保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等传统水资源的依赖,从而保护这些有限的资源。

同时,雨水的收集还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降低洪涝风险。

2. 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减少城市的水污染,因为雨水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冲洗马路、灌溉绿化等非饮用水需求,减少了对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3. 水资源利用效率: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干旱地区,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满足部分非饮用水的需求,减轻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二、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方法1. 屋顶雨水收集:屋顶是雨水收集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将屋顶设计成斜坡状,利用屋顶的自然坡度,将雨水引导至收集设施中。

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冲洗马路、灌溉绿化等用途。

2. 道路雨水收集:城市道路是雨水流动的主要通道,因此可以利用道路收集雨水。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沟渠或蓄水池,将道路上的雨水收集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道路积水,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3. 绿地雨水收集:城市绿地是雨水渗透的重要场所。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可以增加地表的渗透面积,促进雨水的渗透和自然补给地下水。

此外,绿地还可以用于雨水的蓄水和净化。

三、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挑战1. 技术挑战:雨水收集和利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例如,收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处理和利用雨水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2. 管理挑战:雨水收集和利用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

城市规划部门需要与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确保雨水收集和利用的顺利进行。

3. 社会认知:雨水收集和利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知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 年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洪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并作为国家标准实施。
2009年12月,教育部批准依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建设“城市雨洪系 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我国相关研究开始从单纯的“雨洪利用”向以应对多种 雨洪问题、改善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生态系统的“雨洪控制利用”转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部分案例
3.1 相关案例研究
奥林匹克中心区地面景观及下沉花园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朝阳区中轴线,总面 积约680公顷; 奥林匹克中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97.39公顷; 周边是2008北京奥运会主要场馆:国家体育 场(鸟巢),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馆等。 是人员集散,赛事管理,各类展示的中心区 域。
城市雨水利用
——雨洪管理下的城市规划
20112977 任怡景
目录
Part 1. 背景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Part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Part 3. 雨洪管理下的雨水利用案例 Part 4. 雨水收集利用
1.1 研究背景
伴随我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基础设施落后令城市雨洪问题愈加严重。当前,最直观与最严重的雨洪 问题主要有三:城市内涝、沉降漏斗、水体污染。 在国外,雨洪作为一种资源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共识,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可持续雨洪管理方面的探索。 与常规雨洪管理相比,可持续雨洪管理在雨洪径流控制、污染负荷削减、成本节约、循环利用等多个 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常规雨洪管理对住区方案的影响甚小,人工构筑物形态对常规雨管理成效的影响有限。为了全面解 决城市雨洪问题,住区设计不应继续“置身事外”,在我国住区规划中普及可持续雨洪管理将成为 一种必然选择。
2002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发布了《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 用》研究报告集,其中对我国城市雨洪利用潜力作了估算。
2003年,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城市雨洪利用模式及技术研究”项目着重探索各类城市、不同下垫 面条件的城市雨洪利用基本模式。2006年,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技术开发”项 目则探索了住区雨洪利用技术体系的构建。
1.2 研究内容
城市内涝 水体污染 沉降漏斗
污染负荷削减 雨洪径流控制 成本节约
城市雨洪问题亟待解决、传统雨洪管理局限性
可持续雨洪管理
住区规划
洪水风险增加 水体污染加剧 经济控制 层次
主要 措施
空间 需求
建筑 道路 场地 公共开放空间
可持续雨洪管理与住区规划结合
雨水设计理念
• 基于自然净化的雨水利用 • 下渗为主,回收为辅 • 先下渗净化,再回收利用 • 留在地下,留在绿地,留在水
系, • 利用土壤内水汽的蒸发作用,
改善周边的环境
• 雨洪利用标准: • 5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151mm)
中心区地面排水方案:
充分利用中轴、树阵、广场、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补充绿地、水 系的部分水量消耗;树阵、绿地、透水铺装地面雨水以自然下渗为主, 标准内雨水通过各区域的雨水、渗滤收集系统就地回收到蓄水池就近 回用于绿地灌溉,或就近排入水系,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可持续雨洪管理设施——住区
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住区设 计的新任务全新解读
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
城 住市 区老 规龄 划化控的制趋重势点
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小城镇 住区规划方法
为我国生态住区设计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生态 住区设计方法、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城市设计方 法等科学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2.1 国外研究现状
指标:中心区5年一遇降雨外排水量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5。
区域
中轴景观大道+ 庆典广场
雨水排放 系统
设计重现 径流系数 期 (年)
10
0.7
雨洪利用 系统
设计重现 综合径流 期 (年) 系数
5
0.5
树阵内道路广场 5
市政道路人行道 5
休闲花园、绿地 2
下沉花园
2.2 国内研究现状
历程与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雨洪利用研究首先在农业领域得到开展通过相关技术试验,雨洪集蓄利用 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得到论证,其成果为雨洪集蓄利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在我国,系统的城市雨洪利用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2001年中德合作“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并首次尝试运用 发达国家先进理论解决中国城市雨洪问题。
多样化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理 念和技术
美国
BMP体系 最佳管理措施 LID体系 低影响开发
英国
SUDS体系 可持续排水系 统体系
澳大利亚
新西兰
WSUD体系
水敏性城市设 计体系
LIUDD体系
低影响城市设 计与开发体系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开发了多种标准化工作体系,如美国的BMP体系与LID体 系、英国的SUDS体系、澳大利亚的WSUD体系、新西兰的LIUDD体系。
在城市雨洪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可持续雨洪管理相关理论分 析,将雨洪管理技术落实到住区规划的空间层面,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与 住区空间的整合设计,并提出雨洪管理导向下的住区规划方法。
题目: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小城镇住区规划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旨在将住区本身作为雨洪管理最重要的“设施”,运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对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住区设计的新任务 全新解读,提出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住区规划方法,为我国生态住区设计研究提供理论视角。为生态住区设计方法、 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城市设计方法等科学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2.1 国外研究现状
低影响聚居 区
雨水花园
绿色街道
可持续雨洪管理应用与实践研究 实践除了把减小雨洪峰值和溢流量,过滤污染物,补充地下水定为水管理目标外,还将可持续雨洪管理工程措
施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将塑造宜人的邻里或街道空间,优先考虑行人定为绿色街道的景观设计目标。实践类型很多, 例如绿色街道,绿色高速公路,低影响聚居区,学校雨洪景观,公园与开放空间、城市新区、生态保护区、城市水 流域,郊区水流域。随着可持续雨洪管理自身理念的完善,人们将会在更大尺度上探索其应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