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采摘、食用野生菌告家长书

合集下载

勿采食野生蘑菇倡议书

勿采食野生蘑菇倡议书

勿采食野生蘑菇倡议书
章节一:野生蘑菇的危害
野生蘑菇具有极高的毒性,误食后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野生蘑菇的毒性难以辨别,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需要仔细鉴别才能确定是否可食用。

因此,采食野生蘑菇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仅会危及自身健康,还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章节二: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案例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野生蘑菇的认知不足,误食野生蘑菇的案例时有发生。

例如,2018年8月,河南省一家人误食野生蘑菇后中毒,其中两人不幸身亡。

同年10月,四川省一家人采食野生蘑菇后中毒,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这些案例表明,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极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章节三:勿采食野生蘑菇的重要性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呼吁大家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野生蘑菇的认知和了解。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野生蘑菇市场进行规范管理,杜绝不合格和有毒的野生蘑菇进入市场。

最后,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广食用栽培蘑菇的健康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栽培蘑菇的营养和美味。

章节四:结语
勿采食野生蘑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禁止食用野生菌通知

禁止食用野生菌通知

禁止食用野生菌通知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们:大家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每个人不能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

有的野生菌不但有毒,而且是剧毒,人食用后会马上中毒死亡。

下面将怎样识别野生菌是否有毒方法简单的介绍一下:1.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幸辣、恶臭及苦味,云南野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2.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比无毒野生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3.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会变黑色,遇葱会变蓝色或褐色。

4.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放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菌表面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中毒原因:1).误食有毒菌类。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只有三四十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种,人吃后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的发生。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如果没有炒熟或炒菌的锅上沾有了没有炒熟的菌,食用后就可能中毒。

3).野生菌生长的地方出现污染。

如果野生菌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质,误食这种菌,很容易导致中毒。

如果你无法识别,就不要食用野生菌,由于你的疏忽会给家庭、孩子、社会带来不幸。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

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

潜伏期6-12小时。

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

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

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

预防野生菌中毒告知书

预防野生菌中毒告知书

预防野生菌中毒告知书
广大师生: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增多,炎热潮湿的气候更适宜野生菌的生长,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药,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将预防野生菌中毒告知如下:
1.野生菌品种繁多,常规方法难以识别野生菌毒素(“用蒜加工野生菌变色验毒”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如剧毒鹅膏类不变色。

),自觉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赠送、不食野生菌;各餐饮经营主体、各农贸市场经营主体要自觉做到不随意买卖野生菌,经营野生菌菜肴。

2.加工烹饪野生食用菌时要炒熟煮透,不火烤舂吃、不凉拌生吃;每次只加工和食用一种野生食用菌,不混合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饮酒等。

3.野生菌中毒具有潜伏期,可能在食用野生菌后几十分钟或者几天内出现中毒症状,因此,不能因为食用野生菌当餐或者当天没出现中毒症状就掉以轻心!
4.吃完野生菌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幻视、幻听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简单的催吐方式,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治或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家长告知书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家长告知书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家长告知书尊敬的家长:近年来,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特别向您发出此次通知书,希望您重视野生菌的食用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以下是关于野生菌中毒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请您仔细阅读和宣传给孩子。

1. 了解野生菌中毒的致病原因:野生菌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毒菌或有毒菌的部分或全部引起的。

毒菌可分为真菌毒素和真菌本身两种类型。

食用野生菌可能导致呕吐、腹泻、中毒甚至死亡。

2. 不能将识别野生菌的任务交给孩子:野生菌种类繁多且形态相似,很难辨认。

尽管有些野生菌是可以食用的,但为了孩子的安全,应将野生菌的识别任务留给专业人士。

3. 购买野生菌要选择正规场所:购买野生菌时应选择正规的市场或超市。

这些地方会有专业的人员对野生菌进行鉴别和检验,并确保安全无虞。

4. 不易致命的野生菌也要谨慎食用:即使有些野生菌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也要尽量控制食用量和频率,以免积累有害物质对身体产生潜在的伤害。

5. 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野生菌区域通常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蛇虫或其他野生动物的出没,地势陡峭、植物等隐患。

因此,切勿随意进入野生菌区域采摘菌类。

6. 煮熟野生菌以防中毒:为了消除野生菌中可能存在的毒素,食用前一定要将其充分煮熟,以确保不会留下微生物和有毒物质。

7. 孩子在学校食用餐食要谨慎:学校食堂在采购和烹饪野生菌时也要严格把控,确保菌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风险。

8. 接受孩子健康教育:我们希望家长能将野生菌中毒的危害告知孩子,并让孩子明白食用野生菌的风险。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食用未知的蘑菇或其他野生菌类,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9. 尽早就医:如果孩子或家庭成员食用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野生菌中毒是对孩子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问题,为了避免风险,我们希望家长能尽可能地采取预防措施,并教育孩子远离和谨慎食用野生菌。

预防食用用野生菌中毒告知书

预防食用用野生菌中毒告知书

附件楚姚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三工区关于开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的告知书各施工班组成员:进入汛期后,各种野生菌将进入生长旺季。

长期以来,我省群众大都有采摘、食用野生菌的习惯,但大多数群众识别野生菌的能力有限,导致中毒事故频繁发生。

为有效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广大职民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做好我项目部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工区、各施工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把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作为现阶段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实抓好,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实行工区、劳务队负责人齐抓共管责任制,并采取强有力工作措施,严防野生菌中毒事故发生。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工区安全管理科应编制包括野生毒菌的识别,野生毒菌中毒症状,发生中毒后的自救和治疗知识宣传资料,并通过在职民工驻地、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及交通要道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和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宣传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相关知识,印发禁止采食野生菌的宣传单,广泛宣传采摘、食用野生菌的危险性,教育职民工不采、不卖、不买、不食野生菌,告知职民工一旦发生误食野生菌中毒,要立即到医院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努力提高广大职民工对有毒野生菌的自我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管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各工区安全管理科、综合办公室要联合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安全大检查,要加大对重点区城和人员密集区域及施工队居住地的巡查力度,禁止职民工食堂食用野生菌、四季豆、草乌等有毒性的食物。

发现采购野生菌、四季豆、草乌的要及时处理,严防有毒食物流入餐桌,确保职民工的饮食安全。

四、执行报告制度,严肃追究责任。

各工区、各施工队要以对下属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野生菌中毒事件工作。

一旦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的中毒事件,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做好病人救治和调查处理等工作,对误食有毒野生菌的患者应迅速转移到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进行救治。

小学预防毒蘑菇中毒致家长的一封信

小学预防毒蘑菇中毒致家长的一封信

XX小学预防野生蘑菇中毒致家长的一封信——路边的野菇你不要采,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尊敬的各位家长:
目前,我市已经进入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有毒无毒蘑菇仅凭肉眼难以辨别,一旦误采误食,发病急,病死率高,对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极大。

为了避免毒蘑菇中毒,我们提倡:不摘,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蘑菇。

不采摘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不买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也不能放松警惕,尽量不要购买野生蘑菇。

不食用
为避免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

学生不采、不买、不卖野生蘑菇,同时发挥“小手拉大手”功能,积极引导宣传家长及社会人员不采食野生蘑菇,严防中毒事件再发生。

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毒蘑菇中毒特点
毒蘑菇中毒最快10分钟发病,最慢30小时。

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早期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抽搐、痉挛、幻觉,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致死率极高。

误食处置方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

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关于慎食野生蘑菇的倡议书

关于慎食野生蘑菇的倡议书

关于慎食野生蘑菇的倡议书
广大师生及家长朋友们:
近期雨水较多,气候炎热,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时节,也是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严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保障教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生及家长的身体健康、饮食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倡议:
一、毒蘑菇毒素稳定,生熟皆不可食用
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因此切记:新鲜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二、可食蘑菇需煮熟,稍安勿躁慢食用
对于确定可食用的人工种植蘑菇,在未经煮熟前不可食用,因为许多食用蘑菇含有刺激性或有毒物质,需经彻底煮熟后才可破坏这些物质。

在食用可食菌类时请“稍安勿躁”,待熟透后再吃。

三、传统套路勿轻信,谨慎鉴别保平安
(一)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

一旦食用野生毒蘑菇,易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严
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可轻易相信。

(三)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人命关天,冒险的事不可轻为。

(四)局机关食堂、学校食堂等不能食用野生蘑菇,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

野生蘑菇虽然鲜美,但是生命更为宝贵,请大家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负责。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家长告知书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家长告知书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家长告知书尊敬的家长: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我们向您发出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预防提示,希望您能认真阅读并遵守以下内容,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1. 了解有毒菌种和可食用菌种了解有毒菌种和可食用菌种是防止中毒的关键。

可食用的野生菌种类有很多,如鸡腿菇、牛肝菌、松茸等,而有毒菌种有冬虫夏草、毒蝇伞、鹅膏、鹿藿等。

在野外采摘食用野生菌之前应当全面了解相关菌种的特征和区别。

2. 培养正确的采摘常识正确的采摘常识对于避免误食有毒菌非常重要。

您应教育孩子们只采摘他们清楚认识的、能够明确辨认的野生菌种。

注意,不要采摘未成熟的菌类。

要始终保持尊重自然的态度,不过度采摘,保持环境的自然平衡。

3. 不要孤军行动在野外采摘食用野生菌时,尽量不要孤军行动,最好与熟知菌种的人或者一同有经验的人一起前往。

时刻记得与他人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求救。

4. 定期参加专业野菌课程定期参加专业的野生菌课程,不仅能够巩固相关知识,也能够提高辨别野生菌的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野生菌,才能更好地防止食用有毒菌种。

5. 不轻易尝试新菌种野外有很多新的野生菌种,但对其是否有毒求之不易。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我们建议不要轻易尝试未知的野生菌种,特别是颜色、形状或味道异常的菌类。

6. 不吃腐烂的野生菌切记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野生菌。

腐烂变质的野生菌菌体内有可能产生毒素,极易导致中毒。

7. 确保采摘区域的安全在采摘野生菌时,务必确保所在的区域环境安全。

避免采摘来自有毒植物的野生菌,因为有毒植物引起的中毒可能影响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8. 对孩子进行野生菌吃不吃的教育教育孩子野外采摘的风险和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该明白哪些野生菌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

同时,告诉他们千万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未知野生菌。

最后,我们希望家长们能认真对待食用野生菌的问题。

预防胜于治疗,只有通过正确的知识和安全操作,我们才能确保孩子们在野外采摘野生菌时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告家长书
——关于禁止家长采摘、食用野生菌问题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夏秋季节,是误食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防范和减少食用毒野生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和生命安全,依据《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将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告知各位家长:
一、不随意采摘、出售、购买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或霉变的菌子。

各位家长对不熟悉的野生菌或对是否有毒把握性不大,过于幼小难以识别或过于老熟及已霉烂的野生菌不宜采摘烹调加工食用;在烹调加工时,不要凉拌吃,要多放油,炒熟煮透后再食用。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所含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易引发中毒,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二、如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

医疗机构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将情况报告乡食品委员会办公室。

大方县小屯小学
2013年9月17日
大方县小屯小学关于食堂禁止加工、食用野生菌
安全预警公告
随着夏季降雨的增多,各类野生菌生长进入旺季,也是误采、误食野生菌发生中毒的高发期。

为防止和减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学校严把“入口关”,严禁学校食堂、集体食堂等群体性聚餐加工食用野生菌类,依据《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发布关于野生菌食用安全预警公告:
一、不随意采摘、出售、购买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或霉变的菌子。

农村群众对不熟悉的野生菌或对是否有毒把握性不大,过于幼小难以识别或过于老熟及已霉烂的野生菌不宜采摘烹调加工食用;在烹调加工时,不要凉拌吃,要多放油,炒熟煮透后再食用。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所含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易引发中毒,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二、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大型会议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食堂要严把野生菌采购关,严格加工,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四、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

医疗机构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安全副校长办公室。

五、学校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法制校长总责,安全副校长及食堂管理者各负其责,单位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加强应急防范措
施,及时处理各类食品安全事故投诉举报案件。

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及时报告和互通信息,加强协作,提高防范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大方县小屯小学
2013年9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