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工艺知识
光缆的制作工艺

光缆的制作工艺光缆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电缆,它由光纤和包覆材料组成。
光缆的制作工艺是确保光纤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性能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光缆的制作工艺,从光纤的制备到光缆的包覆,为读者详细解析光缆的制作过程。
1. 光纤的制备光纤是光缆的核心部分,它由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等材料制成。
制备光纤的过程包括材料的准备、预制棒的拉制和光纤的涂覆等步骤。
首先,将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材料加入石英坩埚中,经过高温熔化后形成光纤的芯材。
接着,将预制棒放入拉丝塔中,通过旋转和拉伸的方式将预制棒拉制成细长的光纤。
最后,对光纤进行涂覆,以提供保护和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
2. 光纤的芯包结构光缆的核心是光纤,它由芯、包层和护套组成。
芯是光纤的中心部分,用于传输光信号;包层是包覆在芯外部的一层材料,用于提高光纤的传输效率;护套是包覆在包层外部的一层材料,用于保护光纤不受外界物理损害。
光缆的制作工艺中,将芯、包层和护套依次包覆在一起,并通过粘合剂使其紧密结合。
3. 光缆的剥皮和准备在光缆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光缆进行剥皮和准备工作。
剥皮是将光缆外部的护套和包层去除,以便后续的操作。
剥皮工具通常是专门设计的切割工具,可以精确地去除光缆的外部层。
剥皮后,需要对光纤进行清洁和打磨,以确保光纤表面的光学质量。
4. 光纤的连接和固定光缆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光纤连接到光器件或其他光纤上。
连接光纤的方法有熔接和机械连接两种。
熔接是将两根光纤的裸芯通过高温熔融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
机械连接是通过机械装置将两根光纤的裸芯精确对准,并使用机械连接件固定在一起。
连接完成后,还需要对连接处进行保护,常用的保护方式有热缩管和光纤连接盒。
5. 光缆的包覆和固定光缆的制作工艺中,最后一步是对光纤进行包覆和固定。
包覆是将光纤包裹在护套中,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机械强度。
护套通常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制成。
包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包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以确保光纤的传输性能。
光缆基本知识及制造工艺知识

第三部分 光缆主要原材料
光纤填充油膏 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醇酯 光缆填充油膏 磷化钢丝 阻水带 护套料 铝塑复合带 钢塑复合带
光纤填充油膏
技术指标: 油分离指数为“零”的柔软的触变型油膏 凝固点:-50℃ 油分离:在100℃下24小时为0 针入度:+23℃时:400() 析氢度:0 供应厂家:英国公司或同等级厂家
光缆型号的编制方法
护套的代号 Y —— 聚乙烯护套 A —— 铝-聚乙烯粘接护套 S —— 钢-聚乙烯粘接护套 W —— 夹带平行钢丝的钢-聚乙烯粘接 护套
光缆型号的编制方法
外护层的代号 其代号用两组数字表示,第一组表示铠装层,第二组表示外被层或外套。
铠装层: 3 —— 单细圆钢丝 33 —— 双细圆钢丝 5 —— 皱纹钢带
磷化钢丝
技术指标 磷化层定量≥1.5 杨氏模量>190 抗拉强度1.90≤d≤2.60≥1470 供应厂家:无锡锡山钢丝绳厂或同等级厂家
阻水带
技术指标 厚度:0.2 重量:110 吸水膨胀高度:4 抗张强度:>15050 伸长率: > 10% 回潮率:<4% 供应厂家:郑州威克或同等级厂家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001/3013
技术指标 密度:1.31 屈服拉伸强度:55 断裂伸长率:>50% 吸水率:<0.5% 供应厂家:德国公司或同等级厂家
光缆填充油膏
技术指标 滴点:≥150℃ 凝固点:-50 ℃ 锥入度:+20 ℃ ≥320 析氢度:0 油分离:100℃24小时为<2% 闪点:开口≥ 180 ℃ 供应厂家:华特佳或同等级厂家
护套
光纤带矩阵 纤膏 中心抗张体 填充绳
特种光缆
[8字型光缆]
耐燃光缆结构图
防蚁防鼠光缆结构图
光纤光缆原理和制造工艺

光纤光缆原理和制造工艺1.光纤传输原理、结构、分类、制造工艺流程、检测方法及依据标准2.光缆分类、令号、光缆材料、光缆制造工艺,光缆主要特点、项目及光缆设计制造及检验依据的标准3.影响光缆寿命的主要因素及光缆选用的原则4.本所情况简介1.1光纤传输原理及光纤结构光纤传输依据光的反射原理1.2光纤分类G652-B1单模光纤G653、G654G655-B4A1a 50/125多模光纤G651A1b 62.5/1251.3光纤制造工艺MCVD法、PCVD法光纤预制棒熔炼工艺VAD法、 OVD法光纤拉丝工艺1.4光纤特性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单模光纤测试方法 P242.1光缆分类、命名紧结构按光纤在光缆中松紧度分松结构中心管式按缆结构分层绞式骨架式架空按光缆敷设条件分管道直埋水底光缆的命名主要依据YDT908-2000《光缆型号命名方法》举例 GYTA53G Y T A 5 3聚乙烯外护套钢塑复合带铠装铝聚乙烯护套全填充通信用室2.2制造光缆所用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光纤铝塑复合带PBT料钢塑复合带纤膏聚乙烯护套料金属加强件聚氯乙烯护套料非金属加强件2.3光缆制造工艺光纤着色→光纤套塑→成缆→护套2.4光缆主要特性光缆机械特性及温度特性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温度范围2.5主要技术标准3.1影响光缆寿命的主要因素光缆材料保证光缆所用材料寿命超过30年,光纤寿命计算公式光缆设计及制造工艺:合理设计光缆结构控制工艺参数,确保光缆无残余应力,其中光纤始终处于零应力状态。
3.2光缆选用原则根据工作波长(850nm波长、1300nm波长、1310nm波长、1550nm 波长)根据使用敷设条件(架空、管道、直埋、水下)根据气温条件、使用地域根据使用要求(防雷击、防鼠害、防白蚁、阻燃)4.信息产业部八所简介·70年代未开始研制光纤光缆·专业技术人员雄厚·建有军用陆上光缆生产线、军用海底光缆生产线·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军用光缆入网。
光缆工艺流程

光缆工艺流程
光缆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光纤预制棒制备、光缆芯线构造、光缆绝缘层覆盖、光缆护套包覆、光缆测试等多个环节。
具体来说,光缆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 光纤预制棒制备:这是制作光缆的首要工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成光纤芯棒。
2. 光缆芯线构造:将光纤预制棒转化为光缆芯线,这一步需要将光纤预制棒拉细并冷却,然后进行排线、着色等处理。
3. 光缆绝缘层覆盖:在光纤外面覆盖绝缘层,以保证光缆的电气绝缘性能。
4. 光缆护套包覆:在绝缘层外面包覆护套,以保护光缆免受机械损伤和环境影响。
5. 光缆测试:对生产出来的光缆进行测试,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等,以确保光缆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以上是光缆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光缆的工艺

光缆的工艺
光缆的制作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造光纤:首先需要生产出一根根的光纤。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拉制、涂覆、热处理等步骤,以确保光纤的质量和性能。
2. 编织光芯:将数根光纤按照一定的方式编织在一起,形成光缆的芯线。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的布线和编织技术,以确保光纤之间的间隔和连接的质量。
3. 包覆绝缘层:在光芯外面包覆绝缘层,保护光芯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涂覆和热固化等工艺。
4. 编织护套:在绝缘层外再加上一层护套,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机械强度。
这个过程需要采用特殊的编织机和材料。
5. 测试和包装:对制作好的光缆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光学性能、机械性能等各项指标。
合格的光缆会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使用。
总的来说,光缆的制作工艺需要涉及光纤制造、光芯编织、绝缘层包覆、护套编织等多个环节,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工艺控制。
光纤光缆知识培训

光纤光缆知识培训一、光纤光缆的基本概念光纤光缆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通信线路,它由一根或多根纤维组成,每根纤维都是以光波导的形式将光信号进行传输。
光纤光缆能够实现宽带、高速、远距离传输,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安全性高的优点。
光纤光缆的基本构造包括光纤芯、包层和护套。
光纤芯是传输光信号的主体,其材料通常为二氧化硅。
包层用于包裹光纤芯以提高光纤的抗折和抗拉性能,通常采用二氧化硅或者氟化聚合物。
护套则是用于保护整根光缆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等塑料材料。
二、光纤光缆的传输特性1. 带宽大:相比于传统的铜质电缆,光纤光缆的带宽更大,能够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
2. 传输距离远:光纤光缆能够实现较长距离的信号传输,通常能够实现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的传输距离。
3. 信号衰减小:光纤光缆的信号衰减非常小,可以在长距离内保持信号的稳定传输。
4. 抗干扰性强:由于光信号是以光波导的形式进行传输,光纤光缆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够在电磁干扰较严重的环境下实现稳定的传输。
5. 信息安全性高:光纤光缆传输的是光信号,而非电信号,因此很难被窃听,具有较高的信息安全性。
三、光纤光缆的应用领域1. 通信网络:光纤光缆是构建光纤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宽带、高速、远距离传输的特性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长途、城域通信网的建设。
2. 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光纤光缆能够提供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以满足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等应用的需求。
3. 工业自动化:光纤光缆的抗干扰性强,使得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于传输各类传感器信息、控制信号等。
4. 医疗领域:光纤光缆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中,用于传输医学图像、激光手术器械等。
5. 军事领域:由于其信息安全性高的特性,光纤光缆在军事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光纤光缆的安装和维护1. 安装前的准备:在进行光纤光缆的安装前,需要对线路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包括线路路径选择、光缆类型选择等。
光纤光缆生产工艺及设备培训资料

第五章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重点内容:原料提纯工艺、预制棒汽相沉积工艺、拉丝工艺、套塑工艺、余长形成、松套水冷、绞合工艺、层绞工艺难点: 汽相沉积工艺参数确定、拉丝环境保护、余长的控制、梯度水冷的控制、绞合参数的选择主要内容:〔1〕光纤制造工艺(2)缆芯制造工艺〔成缆工艺〕(3)护套挤制工艺图5-0-1光纤光缆制造工艺流程图通信用光纤是由高纯度SiO2与少量高折射率掺杂剂GeO2、TiO2、Al2O3、ZrO2和低折射率掺杂剂SiF4(F)或B2O3或P2O5等玻璃材料经涂覆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涂覆光纤。
而通信用光缆是将假设干根〔1~2160根〕上述的成品光纤经套塑、绞合、挤护套、装铠等工序工艺加工制造而成的实用型的线缆产品。
在光纤光缆制造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并保证光纤原料的纯度,这样才能生产出性能优良的光纤光缆产品,同时,合理的选择生产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世界上将光纤光缆的制造技术分成三大工艺.光纤制造工艺的技术要点:1.光纤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纯度,用作原料的化学试剂需严格提纯,其金属杂质含量应小于几个ppb,含氢化合物的含量应小于1ppm,参与反响的氧气和其他气体的纯度应为6个9〔99.9999%〕以上,枯燥度应达-80℃露点。
2.光纤制造应在净化恒温的环境中进行,光纤预制棒、拉丝、测量等工序均应在10000级以上洁净度的净化车间中进行。
在光纤拉丝炉光纤成形部位应达100级以上。
光纤预制棒的沉积区应在密封环境中进行。
光纤制造设备上所有气体管道在工作间歇期间,均应充氮气保护,防止空气中潮气进入管道,影响光纤性能。
3.光纤质量的稳定取决于加工工艺参数的稳定。
光纤的制备不仅需要一整套精密的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尤其重要的是要长期保持加工工艺参数的稳定,必须配备一整套的用来检测和校正光纤加工设备各部件的运行参数的设施和装置。
以MCVD工艺为例:要对用来控制反响气体流量的质量流量控制器〔MFC〕定期进行在线或不在线的检验校正,以保证其控制流量的精度;需对测量反响温度的红外高温测量仪定期用黑体辐射系统进行检验校正,以保证测量温度的精度;要对玻璃车床的每一个运转部件进行定期校验,保证其运行参数的稳定;甚至要对用于控制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本身的运行参数要定期校验等。
光缆工艺技术

光缆工艺技术光缆工艺技术是指光缆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
光缆是将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其工艺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光缆的质量和性能。
光纤光缆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缠绕、剥皮、挤包、套管、标识和检验等工艺环节。
首先,预处理环节是为了对光纤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强度和粘结性,为后续的工艺环节做好准备。
预处理的方法有火焰处理、化学研磨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消除光纤表面的缺陷和杂质。
接下来,是光缆的缠绕工艺。
缠绕是指将预处理过的光纤进行组合,然后缠绕在一起形成光缆的芯线结构。
缠绕的工艺方法有紧密缠绕、层缠绕等。
其中,紧密缠绕是指光纤呈紧密排列穿过光缆的整个截面,而层缠绕则是通过将光纤分层缠绕来实现。
选择不同的缠绕工艺方法取决于光缆的具体用途和设计要求。
剥皮是指将光缆外部的护套和护层剥除,以便后续的挤包工艺使用。
剥皮的目的是为了暴露出光纤和芯线,以便进行接插和连接。
挤包工艺是将光纤芯线放在一个挤包机中,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使塑料料料热塑流动并包裹在光纤芯线上,形成保护层。
套管工艺是将光缆的芯线加上层层保护套管,以增强光缆的强度和耐磨性。
套管有金属套管和塑料套管两种类型。
金属套管常用于外固护层,而塑料套管则常用于内固护层。
不同类型的套管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可以根据光缆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套管工艺。
标识是为了方便光缆的安装和维护,对光缆进行唯一标识和编号。
标识一般包括光纤型号、长度、生产日期等信息,可以方便用户对光缆进行管理和监测。
最后,是光缆的检验工艺。
检验可以从外观质量、电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方面对光缆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光缆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总之,光缆工艺技术是光缆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光缆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工艺技术,可以提高光缆的强度、耐磨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缆工艺技术也会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光纤通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分类如表1和表2
Page20
光纤技术的发展
b) 低水峰单模光纤G.652C。朗讯1998年推出全波光纤即低水峰光纤,使1383nm 的水峰几乎不存在(衰减0.35dB/km),打开了光纤的第五窗口。即E波段 (1360-1460nm),从此单模光纤从1260nm至1625nm波长范围内,具有优异的 衰减性能。
c) G.656光纤问世,非零色散信移单模光纤扩展到S波段,在S、C、L波段均可使 用DWDM,而且色散控制在2.0-14ps/(nm.km)范围内,且色散为正值。
表2
IEC分类编号 A1a A1b A1c A1d A2a A2b A2c A2d A3a A3b A4
多模光纤分类
光纤名称 渐变型多模光纤 渐变型多模光纤 渐变型多模光纤 渐变型多模光纤 突变型多模光纤 突变型多模光纤 突变型多模光纤 突变型多模光纤 突变型多模光纤 突变型多模光纤
塑料光纤
光纤类别 50/125μm 62.5/125μm 85/125μm 100/140μm 50/125μm 85/125μm 100/140μm 200/250μm 200/300μm 200/380μm 980~990/1000μm
1982-1992年是G.652 及G.653 、G.654单模光纤开始大规模应用期,打开光纤的 第二窗口(1310nm)和第三窗口(1550nm)。到1985年, G.652光纤1310nm损耗已 达0.35dB/km,1550nm损耗已达0.21dB/km。
1985年日本、美国研发的G.653色散位移光纤商用化,其特点是把零色散点从第 一窗口移到时第三窗口,1550nm波长损耗最低,而且色散也最小。90年代初,掺铒 光纤放大器(EDFA)开始商用化促使密集波分复用(DWDM)提上议事日程。但 G.653光纤在1550nm 波长处是零色散DWDM系统波道间的非线性干扰十分严重,因而 没在世界上推广开来。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种截止波长移位光纤G.654 ,它在 1550nm处不但损耗低,而且微弯损耗小,适合使用光放大器的长途干线系统和海底 光缆系统。
Page7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1光纤结构 光纤是又细又长而且非常纯的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璃丝,直径和人的头发相仿。光纤 成束排列在光缆中,用于远距离传 输光信号。 近距离观察单根光纤时,可以看 到它具有以下部分: 纤芯——光纤的细玻璃中心,光在 此传播 覆层——覆盖纤芯的外部光学材料 ,可将光反射到纤芯 缓冲涂层——保护光纤免受损坏和 潮湿的塑料涂层
G.655
G.657
目前常用的单模光纤是G.652B、G.652D、G.655、G.657。
Page1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色散
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脉冲)的不同频率成份或不同的模式分量以不同的速度 传播,到达一定距离后必然产生信号失真(脉冲展宽),这种现象称为光纤的色 散或弥散。
光纤的色散主要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偏振模色散和模间色散四种。其中, 模间色散是多模光纤所特有的。
4
身和通信设备的高电压或短暂的大电流,但不会影响光纤中光信号传输性能。。
• 节省有色金属
5
• 光缆中不含有铜、铅等有色金属,只有钢丝、钢带和铝带通用金属。
• 适用于需防爆、高压和雷电的场合
• 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不是电信号,光纤是非导电体。若光缆中不包含金属构件(非
6
金属光缆),光缆不会产生放电和电火花,也不会受电磁、强电干扰。
光缆的定义
光缆的定义
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
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 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 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 线路。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 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另外根据 需要还有防水层、缓冲层、绝缘金属 导线等构件。
Page4
光缆的特点
不同的导引模的群速度不同引起的色散成为模间色散,模间色散只存在与多模 光纤中。
Page12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指的是,单模光纤通常存在某一波长,当所传输的光波长超过该波长时, 光纤只能传播一种模式(基模)的光,而在该波长之下,光纤可传播多种模式(包含 高阶模)的光。
Page13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Page10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表1
IEC分类编号
单模光纤分类
光纤名称
B1.1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1.2
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
B1.3
波长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2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4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6
弯曲不敏感性光纤
ITU-T建议编号 G.652A、G.652B
G.654 G.652C、 G.652D G.653
1976年美国首先在亚特兰大成功在进行了44.736Mb/s传输10km的光纤通信系统现 场试验,使光纤通信向实用化迈出了第一步。
1977美国在芝加哥两个电话局之间开通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多模光纤商用光纤通信 系统(距离7km,波长850nm,速率44.73Mb/s )1979年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也进入了 现场试验。以后光纤通信在作世界飞速发展起来。
Page9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2 光纤分类
目前光纤主要分为两大类: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是只能在指定波长下传输一种模式的光纤,中心 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 ,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 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这类光纤有两个工作窗口:1310nm和 1550nm。
1993-2006期间光纤通信窗口扩展到4、5及S波段,光纤通信窗口全打开,新 开发四种新品种光纤,光纤特性更趋完善。
a)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其工作在第三窗口(1530-1565nm)和第四窗口 (1565-1625nm),为抑制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四波混频(FWM)和交叉相 位调制(XPM),减小光通道间的非线性干扰而产生。
随着光纤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出现OM2、OM3、OM4多模光纤,传输速率和带宽 不断提高。目前常用的多模光纤是A1a、A1b、 OM2、OM3、OM4 。
Page14
光纤的传输原理
光纤的传输原理
假设您希望手电筒的光束照亮 又长又直的走廊,那么只需将光束 顺着走廊方向照去即可,光线是沿 直线传播的,这没什么问题;那么 如果走廊不是直的呢?您可以在拐 弯处放一面镜子,在拐角周围反射 光束;那么如果走廊有很多拐弯呢 ?您可能需要沿墙放置许多面镜子 来反射光束,使其沿着走廊不断反 射。这就是光纤的工作原理。
1972-1981年间是多模光纤研发和应用期。前期使用的波长是850nm,称为第一窗 口。先开发了阶跃型多模光纤,接着开发了A1a类梯度多模光纤(50/125),其衰 减3.0-3.5dB/km,带宽200-800MKz.km,随后又开发了A1b类梯度多模光纤(
Page19
光纤技术的发展
62.5/125),其衰减3.0-3.5d B/km,带宽100-800MKz.km。最大比特速率60Mb/s。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发了第二窗口(1300nm) 。A1a类衰减0.8-1.5dB/km,带宽 200-1200MKz.km; A1b类衰减0.8-1.5dB/km,带宽200-1000MKz.km,最大比特速率 100Mb/s。
光缆的特点
• 传输衰减低、中继距离长
•
单模光纤在1310nm波长的衰减系数约0.35dB/km, 1550nm波长的衰减
1
系数约为0.20dB/km。同轴电信对60MHz信号的传输损耗为19dB/km,市话电 缆对4 MHz信号的传输损耗为20dB/km。
• 传输带宽宽、通信容量大
2
• 多模光纤带宽为200MHz.Km~1.5GHz.Km,单模光纤带宽可达THz.Km以上。
Page16
光纤的传输原理
光从具有某种折射率(m1)的介质传 输到另一种具有较低折射率(m2)的 介质时,会从一条与表面垂直的假 想线(法线)开始发生弯曲或折射 。通过m1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越大,通过m2折射的光线就偏离法 线越远。
在某个特定角度(临界角),折 射光将不再进入m2,而是沿两种介 质之间的表面传播(sine[临界角 ]=n2/n1,其中n1和n2是折射率[n1 大于 n2])。如果通过m1的光线大 于临界角,则折射光将全部返回到 m1(全内反射),即使m2是透明的 !
光缆中的光在纤芯(走廊)中通过不断反射到覆层(装满镜子的墙)来进行传 播,这就是全内反射的原理。由于覆层并不会从纤芯中吸收任何光,因此光波能够 传播很远的距离。然而,有些光信号在光纤内会发生衰减,这主要是由于玻璃中含 有杂质。信号衰减的程度由玻璃的纯度和传输的光的波长决定(例如,850纳米时 衰减率为60%-75%/公里;1300纳米时衰减率为50%-60%/公里;1550纳米时衰减率则 超过50%/公里)。有些优质光纤的信号衰减率非常低,1550纳米时衰减率仅为不到 10%/公里。
d) G.657光纤问世,2006年末,ITU-T又制定了新标准光纤,它是一种接入网用 弯曲不灵敏性单模光纤。美国康宁、日本古河、荷兰德拉克、日本住友、中 国长飞等公司后开发了这类光纤。其弯曲性能与G.652光纤对比如下:
日本OFS(现属古河)弯曲不灵敏性单模光纤与其它光纤的弯曲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