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鉴赏诗歌的语言

七言律诗
小令,58字以内 词 中调,59~90字
长调,也叫慢词,91个字以上
曲 分为散曲(小令、套数) 和杂剧
对仗:颔颈必对(字数、 词性、平仄)
平仄:平、上、去、入
押韵:偶数句、平声韵、 一韵到底、不同字、不 撞韵
2、宾语前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 为什么?
解释句意
①不同意“喜幸”之说。作者表面喜幸,实则反衬写出只
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
了。
具体分析(结合全诗分析情感)
②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
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
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
③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
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
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
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思想感情。(点明作用)
设问方式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意蕴深远)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提问方式: 1.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或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语句
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
高考语文古诗8大万能答题模板,照着写,考试稳赢

高考语文古诗8大万能答题模板,照着写,考试稳赢对于高考语文古诗一共就8大答题模板,只要你看出问题是怎么提问的,那么咱们照着这个答题模板就能轻松解题,不拿高分都难!我们一起来看看!01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02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题答题技巧

古诗歌语言鉴赏部分主要考三个方面:(1)品评古诗中的 炼字艺术或“诗眼”;(2)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 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歌语言特色、风 格的概括评析。其中,第(1)(2)方面是古诗歌语言鉴赏考查的 重点,二轮复习,应将复习重心放到这两个考点上。
[点迷津·创高分] 全析句子表达效果“3角度”
分析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从以 下角度考虑: 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 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要挖掘 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2.表达技巧角度 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 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 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 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市。“蔡氏昆仲”是罗
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 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 风”喻指春天。 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 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 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E.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 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6诗歌语言题

②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 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描景象/摹情 态)
③ “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 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 境。(表感情)
请同学们归纳炼字题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找字释义
3.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诗歌中的句子在结构与情 感方面的作用。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 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位置
作用或效果
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技巧点拨] 赏析关键句 2 步骤
步骤一: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 情感的内涵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 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 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本身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指出哪个字用 得好,解释该 字的含义
第二步: 还原描述
第三步: 指出作用
说明该字在全
把该字放入原句 诗中起到的作
中展开联想进行 用:或烘托了
描述(若采用了 怎样的意境,
比喻、拟人须指 或表达了怎样
出采用的是哪种 的感情,或有
手法)
何表达效果等。
小结
如果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高考诗歌 鉴赏炼字题的三个基本步骤是:
巩固练习
见《三维设计》P110第1题《早发》 第2题 《劳停驿》
题型二 赏析关键句(炼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 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 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 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 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高考语文古诗词语言鉴赏三大题型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语言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新课标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的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如新课标卷、北京卷、上海卷等)。
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型、修辞题型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型、修辞题型[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抓关键字句,一是品析语言风格。
[典题导学][题型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指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指诗词中的数量词、叠词、虚词等。
1.动词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往往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答题示例1][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诗意赏析〗大历元年,杜鸿渐入蜀平乱,并举荐岑参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入幕府。
本诗即写于诗人入蜀途中。
前四句,天色朦胧,诗人驱车赶路,登上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
远处江水汹涌澎湃,波涛起伏,撞击着巉岩峭壁,一个“斗”字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的形态。
“攒”字形容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
中间六句写景。
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森冷之中。
松林疏朗,露出了那条孤独盘旋的栈道,草木繁茂、花团锦簇之处隐藏着急流险滩。
栈道经夜雨洗濯,光润打滑,田间杂草已干。
最后两句抒情。
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蜀道虽有如上青天之难,诗人却如履平地。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
[备考方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
[注意]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 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 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 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 之美”。 1.(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视听结合,(表现手法) 生动地描写了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 自然生活的喜爱。(作用)②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 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表现手法)突 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作用)
拟 面写活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注]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 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常见考查方式] 1.(2016·全国甲卷)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
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3.(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4.(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
品味关键词(炼字)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 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 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 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 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赏析诗眼
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 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题型一”,但因“赏析诗 眼”题的方法与“题型一”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 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确定“诗 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夸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
张 之深。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对 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
比 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字中。
比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荒”是荒凉、冷落,“瘦”指瘦瘠。(析本义)从用字 自然传神来看: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 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描情景) ③“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 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 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艺术”角度说效果)寄寓了诗 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 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抒情”角度说效果)
析。 5.(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备考方略] 赏析关键句“2步骤”
[应用体验] 7.(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五)叠词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 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 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 诗人所用的数量词。②“一身”指孤身一人,(析本义)概 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描情景)“万死”运用夸 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描情景)“六 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析本义)高度概括了 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艺术”角度说效果)③ 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艺术”角度说效果)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 愁 ”“ 思 ”“ 忆 ”“ 惊 ”( 这 类 字 是 直 接 揭 示 ) 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 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
题型突破(三)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 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 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 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 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 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 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析本义) 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将 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描情景)③“常”与 “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 感。(“艺术”角度说效果)
(四)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 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 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备考方略] 赏析诗眼“3步骤”
步骤一 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 (确定诗眼) 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
步骤二 (整体点 明地位)
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比如:“××” 是 这 首 诗 的 线 索 , “ ××” 为 全 诗 奠 定 了 ×××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等。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 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 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 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 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 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赏析关键句(炼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 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 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 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 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 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1)①“湿”字,“打湿”。(析本义)②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 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描情景)③突出了外在 环境的潮湿、阴冷,(“描物”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 重的心情。(“抒情”角度说效果) (2)①“迷”字,迷失。(析本义)②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 舟迷失了航向,(描情景)③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造境” 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抒情”角度说效果)
[常见考查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
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诗
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二)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 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 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 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2.(2015·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常见考查方式] 1.(2016·天津高考)“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
认为这两个字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2015·山东高考)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
简要赏析。 3.(2015·湖北高考)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2014·湖北高考)请欣赏“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
(三)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 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 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3.(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