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花生油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技术

花生油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技术

生 和花 生油 产量 最 大 的 国家 , 约 占世 界 花 生 和 花生
油 总产 量 的一 半 , 在 世 界 油脂 生 产 中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我 国生产 的花生约 4 0 %作为 干果食 用 、 6 o %
界人均 2 0 k g的水 平 。 目前 我 国居 民主 要 消费 食 用
成 分相 关的 法规标 准 以及 分析 检 测 的进 展 进 行 评 述 。并 对 黄 曲霉 毒 素 B 1 、 苯 并( a ) 芘、 3 一 氯 丙醇 酯、 氧 化产 物等 危 害成分 的脱 除方 法进 行评 述 。
关键 词 :花 生油 ;质 量安 全 ;危 害成分 ; 黄 曲霉毒 素 B 1 ;苯 并 ( a ) 芘; 3 - 氯丙醇 酯 ;脱 除
艺, 首 先将原 料 在锅 内热炒 , 然后 再 经榨油 机器 进行 榨油 , 是 目前 花 生油 的主要 生产 工艺 , 其特 点是 出油
油、 棕榈油、 棉 籽 油等 , 其 中大 豆油 、 菜籽油 、 花 生 油
3类 占消费量 的 7 0 % 以上 , 花生 油年 产 量约 2 0 0万 t 。 随着 人 民生活 水平 的提 高 , 花 生油 的用量 大 幅提 高 ,
( 1 . 中粮 营养健 康研 究 院 ,北京 1 0 2 2 0 9 ; 2 . 中国食品 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0 2 0 )
摘 要 :对 与花 生油质 量安 全有 关 的脂肪 酸组 成及 黄 曲霉毒 素 B 1 、 苯并 ( a ) 芘、 3 一 氯 丙醇 酯等 危 害
J o u r n a l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5, 3 3 ( 2): 1 1—1 8 .

花生油感官评价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花生油感官评价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花生油感官评价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花生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被广泛用于做饭、炸食物等各种烹饪方式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对于花生油的品质要求是很高的,不同品牌、不同生产厂家的花生油都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和质地。

因此,在使用花生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感官评价1.1 颜色好的花生油颜色呈黄色,澄清透明,无杂质,没有混浊现象。

如果发现颜色不正常,油质已经不好,应该及时更换。

1.2 气味好的花生油有清香味,没有油腻味,闻起来舒适自然。

如果有异味,不要使用,应该更换。

1.3 口感好的花生油口感润滑、细腻,没有泛腥、酸涩味,且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油腻。

如果口感出现问题,不要食用,应该更换。

二、安全操作2.1 防止溅油在使用花生油炸食物时,经常会出现油溅的情况,为了避免烫伤,应该做以下几点措施:•使用深锅避免溅油;•食材入油前,应尽量把表面擦干;•热油和食材温度应一致,腌制、沥干,可以降低炸食物时油温受凉后发生油溅的现象。

2.2 避免温度过高花生油在超过200℃时会变质烟熏,产生潜在的致癌物质——危险的丙烯酰胺。

因此,在使用花生油的时候,要控制油温,避免温度过高。

2.3 存放位置花生油应存放在干燥、避光、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三、保养规程3.1 避免重复使用花生油不宜重复使用,建议一锅一换,以保证油品质量。

3.2 注意清洗在使用锅炒菜或其他方式烹饪时,需要注意及时清理锅底,防止食物残留在锅底,产生异味和污染油质。

3.3 保存油瓶使用完花生油后,应该把油瓶彻底洗净,并在晾干后储存油瓶。

建议使用有盖的油瓶盖好口,不易受空气和灰尘的污染。

四、总结花生油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注意。

在使用花生油时,有必要了解油质和保养的常识,以免因使用不当而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以上几方面注意事项,大家还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合理选择品牌和规格适合的花生油。

食用花生油国家标准

食用花生油国家标准

食用花生油国家标准(GB1534-200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生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花生油、浸出成品花生油和花生原油。

花生原油的质量指标适用于花生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GB/T5530-1998,eqv ISO 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neq ISO 3961:1989)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534-1995,idt ISO 3657:1988)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8-1995,eqv ISO3960:1977)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6-1998,eqv ISO 5509:1978)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 ISO 5508:1990)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花生油的规章制度

花生油的规章制度

花生油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花生油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所称花生油是指由花生榨取而成的植物油。

第三条凡与花生油生产和销售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花生油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应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花生油生产企业应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保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第六条花生油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第七条花生油生产企业应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使用的花生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八条花生油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第九条花生油生产企业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第十条花生油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溯源可查。

第三章销售管理第十一条花生油销售单位应具备合法的销售许可证,保证销售场所和销售设备符合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花生油销售单位应对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进行清晰标注,提供给消费者准确的信息。

第十三条花生油销售单位应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销售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第十四条花生油销售单位应做好产品的展示和陈列工作,保持销售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第十五条花生油销售单位应建立售后服务制度,提供相关产品的使用和储存建议。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花生油生产和销售行为的监督检查,保证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惩处,并公布处理结果。

第十八条消费者对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有疑问或投诉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调查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对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花生油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厉打击。

第二十一条对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花生油的行为,将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花生油安全保障措施

花生油安全保障措施

花生油安全保障措施
花生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品,为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生产环节要严格控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企业需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来源可靠,只选择符合食用标准的花生作为生产原料。

同时,要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设备污染油品。

其次,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对于花生油中的易氧化物、自由脂肪酸、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监控和控制。

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确保油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避免油品变质或污染。

再次,加强质量检测,做好产品的抽检工作。

对于生产出的花生油产品,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等。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食用油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要加强包装和储存环节的管理。

在包装过程中,要确保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并且确保包装的密封性好,避免外界污染。

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的环境,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花生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法,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

同时,要加强消费者的知识普及和权益保
护工作,提高消费者对花生油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综上所述,只有在生产环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指标、质量检测全面进行、包装和储存环节严格管理以及市场监管严格执法的情况下,才能确保花生油的安全。

作为消费者,也应该选择具有资质认证的品牌产品,增加自身的安全保障。

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

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

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花生油,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之一,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是指对花生油的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所制定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花生油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用油产品。

本文将对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大家更加了解花生油的质量标准和相关知识。

首先,花生油的国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色泽和透明度、气味和味道、酸价和过氧化值、杂质和不溶物、水和挥发物质、透明度和沉淀物、防腐剂和铅、铜等重金属含量等。

这些指标是衡量花生油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其次,花生油的国家质量标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国家质量标准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再次,消费者在购买花生油时,也应该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可以通过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批号、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以及检查产品的色泽、气味、味道等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消费者在购买花生油时,应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品牌,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最后,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花生油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避免购买劣质产品,保障自己的健康。

综上所述,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引导企业生产、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的认识,促进花生油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花生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花生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花生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确保花生油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预防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事件,保障消费者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花生油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的企业及个体经营者。

三、组织机构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

四、原料采购管理1. 选择合格的花生原料供应商,确保原料无污染、无霉变。

2. 建立原料进货查验记录,记录花生的来源、数量、质量等信息。

五、生产过程控制1. 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 生产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鞋,保持个人卫生。

3. 生产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六、产品质量检测1. 对每批次的花生油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建立产品检测记录,记录检测结果和处理措施。

七、产品储存与运输1. 储存花生油的仓库应干燥、通风、防潮、防虫。

2. 运输工具应清洁、无异味,避免与有害物质混装。

八、产品销售管理1. 销售的花生油必须有完整的标签,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 定期对销售点进行检查,确保销售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九、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流程。

2.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十、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2. 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十一、监督检查1. 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

2. 接受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十二、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记录、检测报告等。

2. 档案应按照规定期限保存,便于追溯和查阅。

十三、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应经过管理小组审议,并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

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

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工艺标准优质花生油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物理压榨法或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外力将花生仁挤压出油,具有保留花生原有营养和风味的特点。

浸出法则是利用有机溶剂将花生中的油脂溶解出来,再经过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标准。

二、原辅料要求优质花生油的生产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花生原料,并且对辅料如水、食品添加剂等也有严格的规定。

一般来说,优质花生油的生产会选择新鲜、无霉变的花生仁为原料,并使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进行生产。

三、质量标准优质花生油的质量标准包括色泽、气味、口感、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素等指标。

其中,色泽是判断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优质花生油应呈淡黄色或澄黄色;气味和口感则关系到产品的风味和口感,优质花生油应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和良好的口感;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等指标则关系到产品的纯净度和安全性,优质花生油中应含有较少的水分和挥发物等杂质;酸价和过氧化值则反映了油脂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优质花生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应符合国家标准;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优质花生油的黄曲霉素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安全标准优质花生油的安全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添加剂使用等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生产场所的卫生和安全,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五、包装标准优质花生油的包装标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计、标识等方面。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防潮性能;包装设计应美观大方,符合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标识应清晰、易读、规范,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信息等内容。

综上所述,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包括生产工艺标准、原辅料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和包装标准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严格遵守和执行,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品质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13.120.00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团体标准T/CCOA×××—××××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Peanut oil征求意见稿20XX-╳╳-╳╳发布 20X×-╳╳-╳╳实施中国粮油学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粮油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术语定义、生产技术要求、生产技术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花生仁为原料生产食用花生油的加工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32 花生GB/T 1534 花生油GB 188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1886.1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5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8873 粮油名称术语油脂工业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 10381饲料用花生饼GB 10382 饲料用花生粕GB/T 13383 食用花生饼、粕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629 植物油抽提溶剂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GB/T 30354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3 术语和定义GB 1534、GB 8873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浓香花生油superfine fragrant peanut oil花生仁经炒籽、压榨、毛油冷却、过滤,或其他方法制取的具有浓郁香味的食用花生油。

3.2冷榨花生油low temperature pressed peanut oil花生仁在室温或低温下压榨(花生仁入榨温度在65℃以下)制取的花生毛油,再经精炼得到食用花生油。

3.3色选color sorting通过色选机,利用颜色差异将花生仁中的变色粒和霉变粒除去的过程。

3.4炒籽cooking(stir-frying)花生仁经160℃以下适度焙炒,使之形成具有香味花生的过程。

3.5冷滤fitration at low temperature对压榨花生毛油进行冷却、过滤,去除其中磷脂等胶体杂质及饼屑等悬浮杂质的过程。

冷却温度宜采用15-20℃。

4 生产技术要求4.1预处理压榨车间4.1.1 原料应对进厂的花生仁原料进行取样和品质检验,必要时(预期安全风险较大;预期到原料产地或收获年份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对黄曲霉毒素B1、塑化剂、苯并芘含量及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

原料的包装材料(塑料编织袋)应符合GB 9685的规定。

对于长时间储存的花生仁原料应避免使用废旧的、非食品包装材质的塑料编织袋。

4.1.2 花生仁清理4.1.2.1 筛选(基于塑料类杂质脱除及塑化剂防范控制)应设置合理的筛选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筛选去除花生仁中的杂质,特别要注意对塑料杂质的筛选去除,实现对原料中塑化剂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4.1.2.2 磁选应设置合理的磁选设备和工艺条件,去除花生仁中的金属杂质。

4.1.2.3 风选应设置合理的风选设备和工艺条件,去除花生仁中的轻杂、重杂、灰尘及塑料类杂质(主要为塑料编织袋碎屑),也可以脱除加工过程脱落的花生红衣。

4.1.2.4 色选(基于霉变粒脱除及黄曲霉毒素防范控制)宜设置合理的花生仁色选装置,去除花生仁中的霉变粒和变色粒,要求色选设备的色选精度不小于99%,带出比(异常粒:正常粒)大于8:1。

色选后花生仁中霉变粒不得超过2.0%,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超过20 μg/kg。

为保证色选效果,应对色选机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清洗。

4.1.2.5 经清理后的净料要求花生仁经过清理后,净料含杂不得超过0.1%,气味、色泽正常,质量符合GB19641的规定。

4.1.3 花生仁破碎与轧坯4.1.3.1 破碎应设置合理的破碎设备和工艺条件,对花生仁进行破碎,满足轧坯的工艺要求。

花生仁破碎粒度6~8瓣,粉末度不超5%(通过20目筛网)。

4.1.3.2 轧坯应设置合理的轧坯设备和工艺条件,将破碎花生颗粒轧成薄片,坯片厚度宜为0.5~0.8mm,坯厚均匀,不露油,粉末度不超过3%(通过20目筛)。

4.1.4 蒸炒应设置合理的蒸炒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湿润、蒸坯、炒坯等处理将生坯转变为熟坯,熟坯的温度和水分应满足相应压榨工艺和压榨设备的要求。

4.1.5花生仁炒籽花生仁炒籽适用于浓香花生油生产工艺。

炒籽过程提倡适度焙炒,即在兼顾浓香花生油香味和花生油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花生仁炒籽温度不宜超过160℃,时间不宜超过20min。

要求炒籽均匀、避免局部过热、不焦糊、不夹生,及时吸风降温并去除炒籽过程脱落的花生红衣,防范和控制炒籽过程中苯并芘、多环芳烃(PAHs)等有害物质的形成。

在设备停产检修期间,应清理滚筒炒锅内壁的积垢。

炒籽所用加热介质宜采用清洁能源(如天燃气)。

当采用导热油作热源时,应充分考虑导热油的强渗透性,避免导热油渗入油籽造成污染,为防范其风险,宜采用食品级导热油。

4.1.6 花生仁脱红衣花生仁脱红衣适用于冷榨花生油和食用花生饼生产工艺。

花生仁脱红衣前采用60℃~70℃低温干燥,将水分降低至4%~5%,之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利用胶辊的挤压和碾搓作用,使花生红衣脱落,再用风选的方法将红衣与仁分离,脱红衣率应达到95%以上。

花生仁脱红衣可以改善冷榨花生油的色泽和透明度,改善食用花生饼(粉碎后为食用蛋白粉)色泽等感官指标,并起到防范和降低花生仁中塑化剂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作用。

4.1.7 压榨取油压榨是利用机械外力的挤压作用从油料中提取油脂的制油方法。

根据榨油机类型及花生油产品种类的不同,应采用相应的压榨工艺条件。

浓香花生油的压榨条件宜采用:入榨温度小于130℃,入榨水分小于4%。

应避免压榨过程温度过高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

冷榨花生油宜采用两次压榨工艺,以尽量提高压榨出油率。

入榨温度不宜大于70℃,出饼温度不宜大于80℃,饼残油不宜大于6%。

应定期清理榨膛,保持榨机清洁,避免榨膛中残留物料发霉变质产生微生物造成花生油污染。

还应避免设备润滑油渗透到榨料中造成多环芳烃污染,应尽量采用食品级润滑油。

4.1.8 毛油除渣应设置合理的毛油除渣设备和工艺条件,采用沉降和过滤的方法有效去除压榨毛油中的饼渣,压榨毛油中饼渣含量应控制在10%以下,除渣后毛油含渣应降至0.3%以下,分离出的饼渣中残油量尽量少,饼渣含油量应控制在20%~50%,饼渣应送回榨机炒锅随料坯一起进行复榨。

4.2 油脂浸出车间4.2.1 油脂浸出应合理设置油脂浸出设备和工艺条件,利用有机溶剂在浸出器中对花生饼进行萃取提取其中油脂。

利用己烷做为浸出溶剂时,浸出温度为50~55℃(低于溶剂沸点下限5~10℃),入浸料温度50~55℃;浸出时间60~100min,溶剂比0.8:1~1:1。

浸出溶剂应符合GB 188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和GB 16629《植物油抽提溶剂》的要求。

4.2.2 湿粕处理应合理设置湿粕处理设备和工艺条件,在蒸脱机中对湿粕进行溶剂脱除、加热干燥、冷却等处理,成品粕溶剂残留达到燃爆试验合格(小于500 mg/kg)要求,温度不高于环境温度10℃。

饲料用花生粕应符合GB 10382的要求,食用花生粕应符合GB/T 13383的要求。

4.2.3 混合油处理应合理设置混合油处理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对混合油净化、蒸发、汽提,去除其中的粕末,脱除其中溶剂,得到浸出毛油。

混合油净化可采用过滤、悬液分离、重力沉降等方法,在混合油沉降中应避免采用盐水作为沉降介质,防范氯离子进入油脂中可能造成的油脂脱臭过程氯丙醇酯类物质形成的风险。

混合油蒸发采用两次蒸发工艺,第一次蒸发温度55~65℃,蒸发器工作压力40-50KPa,蒸发后混合油浓度提高至65%-70%;第二次蒸发温度90~105℃,蒸发器工作压力40-50KPa,蒸发后混合油浓度提高85~90%。

混合油汽提是利用水蒸汽蒸馏原理对两次蒸发后的混合油进一步脱除溶剂,汽提温度为100-110℃,汽提塔工作压力30~50 KPa,汽提后毛油中残留溶剂量不超过100 mg/kg。

4.2.4 溶剂回收应合理设置溶剂回收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对溶剂气体的冷凝冷却、溶剂和水的分离、废水中溶剂的回收及自由气体中溶剂的回收,实现对浸出生产中溶剂的尽可能完全回收和循环使用,确保毛油和成品粕中溶剂残留达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安全,利于环境保护。

宜定期对循环使用的溶剂进行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和多环芳烃含量的检测,防范溶剂中塑化剂和多环芳烃含量升高对浸出毛油造成的安全风险。

4.3 精炼车间4.3.1脱胶4.3.1.1冷滤脱胶冷滤脱胶适用于浓香花生油和冷榨花生油的精炼。

应合理设置冷滤脱胶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对毛油进行冷却、过滤,去除磷脂等胶体杂质及饼屑等悬浮杂质,使花生油不溶性杂质和280℃加热试验符合GB 1534 《花生油》中相应要求。

4.3.1.2水化脱胶水化脱胶适用于浸出花生油的精炼。

应合理设置水化脱胶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向油脂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或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絮凝,利用离心分离或沉降分离的方法将胶体杂质从油脂中脱除。

宜采用的水化脱胶条件:水化温度80~85℃,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3.0~3.5倍,水温同油温或稍高,水化反应时间40min。

当需要加入磷酸进行强化脱胶时,磷酸(浓度为85%)添加量宜采用油重的0.0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