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1]

合集下载

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背景黄芪是传统中药之一,被认为具有养血、补气、抗衰老等多种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其中黄芪总黄酮是黄芪的重要药效成分之一,已经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提高黄芪总黄酮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是很有必要的。

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纤维素酶对黄芪中的纤维素进行降解,从而使黄芪总黄酮易于释放和提取。

本文就是要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步骤材料和仪器1.黄芪:从药材市场购买,进行清洗和研磨,制成粉末。

2.纤维素酶:从阿拉丁公司购买。

3.酸性乙醇:95%酒精和1%盐酸混合制备。

4.甲醇:纯度为99%。

5.N-苯基-2-萘胺(PNA):从阿拉丁公司购买。

6.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 TU-1810型。

实验步骤1.将10克黄芪粉末加入500ml锥形瓶中;2.在37℃下添加一定量的纤维素酶溶液,控制pH值为5.5,开始酶法反应;3.反应时间根据表1进行选择;4.过滤液用酸性乙醇浸泡提取5次,每次30分钟;5.合并提取液,用甲醇重结晶。

表1:不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影响结果反应时间(min) 提取率(%)10 15.720 22.330 28.440 29.750 31.860 33.5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最佳反应时间为60分钟。

此时,提取率达到33.5%,相对较高。

同时,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反应时间每增加10分钟,提取率就会相应地提高1-2个百分点,但是过头就会反效果,提取率反而下降。

这说明黄芪中的黄酮类物质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其释放和提取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在酸性乙醇提取过程中,末次提取液的黄酮含量很低。

因此,增加酸性乙醇的提取次数可以提高黄酮的收率和纯度。

结论综上所述,对黄芪总黄酮的提取采用纤维素酶法,最佳反应时间为60分钟,并且酸性乙醇提取次数应该控制在4次以上。

中药化学成分酶法提取技术简介15中药302-5组

中药化学成分酶法提取技术简介15中药302-5组

2、酶法精制的原理
中药制剂中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 白质等,可选用相应的酶予以分解,针对 根中含有的脂溶性、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的成分多的特性,通过加入淀粉部分水解 产物及葡萄糖苷酶或转糖苷酶,可使脂溶 性或难溶与水或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转移 到水溶性苷糖中。
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较大 幅度提高效率。
五、酶解技术的不足
由于酶的种类、酶解温度、酸碱度等对酶的催化能 力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具体药物,研究酶反应的 最佳条件非常重要,另外,酶提取对复方有效成分 疗效影响及酶残留问题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吕卫明等介绍了一种从黄苓中提取分离黄苓素的新方法一酶水解法,并 且和直接提取法相比较,结果新方法所得粗品中黄苓素达75. 67%,收 率为2.46%。 侯嵘峤等首先将工业纤维素酶应用于中药及药渣中,使中药及药渣的纤 维素酶解为p一葡萄糖,变渣为药,变废为宝,这对中药制药工业是一个 开源节流的创举。
马桔云等在穿心莲提取穿心莲内酯之前,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 与原提取工艺相比较,提高了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和提取量,经薄 层层析检测,两种提取工艺所得成分没有差异,说明酶的加人对 所提有效成分没有影响。 马桔云、赵晶岩等选用黄连提取小壁碱,研究了其加酶组和未加 酶组对有效成分小劈碱提取的影响,新工艺比原工艺只是多了一 步向其中加人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两种工艺提取的小壁碱含 量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工艺用 于黄连提取的工业化中。 纤维素酶用于以纤维素为主的中药材 提取有效成分,的确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但要拓宽其应用领 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酸碱 度、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诚然,酶法目前在动 物类药材提取方面应用得较为广泛。

纤维素酶—乙醇法提取苦丁茶中总黄酮

纤维素酶—乙醇法提取苦丁茶中总黄酮

纤维素酶—乙醇法提取苦丁茶中总黄酮摘要:采用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与乙醇浸提法相结合从苦丁茶中提取总黄酮。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乙醇体积分数和乙醇用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0.5 g苦丁茶粉末中加入纤维素酶1.0 mg、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5 ℃、酶解pH 4.5、体积分数60%的乙醇用量35 mL,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苦丁茶中总黄酮提取率达7.80%。

关键词:苦丁茶;总黄酮;纤维素酶—乙醇法;提取工艺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latifolia by Cellulase-Ethanol MethodAbstract:Total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from leaves of Ilex latifolia (Kuding tea)by cellulase-ethanol method. The effects of cellulose dose,enzymolysis time,temperature,pH,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and dose of ethanol on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tests so as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dose of cellulose enzyme, 1.0 mg per 5.0 g Kuding tea flour;enzymolysis time,2.0 h;enzymolysis temperature,55 ℃;pH,4.5;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60%;dose of ethanol,35 mL per 5.0 g Kuding tea flour.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was up to 7.80% under these conditions.Key words:leaves of Ilex latifolia(Kuding tea);total flavonoids;cellulase-ethanol method;extraction technology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生理活性表现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肝毒作用、抗炎作用、雌性激素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泻下作用和解痉作用等。

纤维素酶使用说明要点

纤维素酶使用说明要点

纤维素酶使用说明精选优良菌株,先进的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全套不锈钢设备,进口酶分离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生产,质量稳定,服务周道。

适用于中草药提取、植物提取、食品加工、果蔬汁加工、纺织、酿造、饲料等多个行业。

1.作用机理纤维素酶由内切葡聚糖酶(C1酶);外切葡聚糖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又称纤维二糖水解酶)组成。

C1-酶作用于不溶性纤维素表面,使纤维素链裂开、长链纤维素分子末端部分游离,使纤维素链易于水化。

Cx-酶主要包括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作用于经C1-酶催化的纤维素,分解β-1,4糖苷键。

前者是从高分子聚合物内部任意位置切开β-1,4键,主要生成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等。

后者作用于低分子多糖,从非还原性末端游离出葡萄糖。

β-葡萄糖苷酶可进一步将纤维二糖、纤维三糖及其它低分子寡聚糖分解为葡萄糖。

通过纤维素酶的作用,可以在不改变原料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前提下,有效地破坏细胞结构,使有效成份得到充分利用。

2.执行标准及酶活定义【标准】QB2583-2003CMC酶活单位定义(U):在50℃、pH4.8条件下,1分钟水解底物CMC -Na产生1μg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所需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单位。

3、理化指标外观:黄褐色粉剂pH 值:pH3.5-6.5,最适pH为4.8温度:40-60℃,最适温度为55℃。

4.适用范围本品可应用于中草药提取、植物提取、果蔬汁加工、食品酿造、酿酒、饲料、纺织、食品加工、乙醇等工业。

具体使用方法请与我们联系,用户需根据自己的产品、原料特点及工艺条件确定最佳使用方案。

5.包装规格 20kg/桶,可按顾客要求进行包装。

6.运输与贮存本品为生物制剂,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光。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场所。

保质期为12个月。

纤维素酶在提取丹参多糖中的应用

纤维素酶在提取丹参多糖中的应用
5 ℃烘 干备 用 。 0 22 多糖的 含量测 定 .
容量 瓶 中, 吸取 05m 定容置 2 0ml 再 . l 5
容量瓶中, 吸取 2 m 按 221中“ l .. 分别
取 2ml 1 容量 瓶 中 ……在 4 0 置 0ml 9 n m测 吸光 度 ” 作 , 录 吸光度 , 入 操 记 代 标准 曲线 , 求得 多糖含 量 。
Key or w ds:P ls e h r e S li h or ia c luo ee z me oy a e ai ; avami irhz ; ells n y d
丹 参 为 唇 形 科 植 物 丹 参 S va l a i mhori g. ii hz B e的干燥 根及根 茎 。 r a 味苦 , 性微寒 。归心 、 肝经 。功效 祛瘀止痛 , 活 血通经 , 心除烦 。 清 临床用 于月经 不调 ,
段 时 间 , 即 升 温 至 8 灭 酶 , 速 冷 立 5 迅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却 过滤 , 滤渣 用 去 离 水 洗涤 , 液合 滤 并, 调节 p H值 , 去离子 水定 容至 2 0 用 5
m , 按 22项 下 内 容 测 定 丹 参 多 糖 含 l .
h 滤过 , , 再加 蒸馏水 4 0m 回流 提取 3 0 l
h 滤 过 , 液合 并 , 缩 至 2 0mlS — , 滤 浓 0 ,e
1实验材料
丹参 购 于广 州 清 平 中药 材 专业 市
场 ,经 鉴 定 为 唇 形 科 植 物 丹 参 S v l a ai m hori g. ii hz B e的干燥 根及 根茎 ;葡 萄 r a

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描述:随着现代医药提取技术的发展,打破传统中药提取方法,促使中药提取更加简单,纯度更高,从而提高中药提取的提取效果。

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出纯度较高的中药成分,还能够降低污染...摘要:随着现代医药提取技术的发展,打破传统中药提取方法,促使中药提取更加简单,纯度更高,从而提高中药提取的提取效果。

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出纯度较高的中药成分,还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出。

文章通过介绍生物酶、阐述中药提取现状,分析和探讨了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中药提取一直是我国中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提取将有应用价值的中药成分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从而促进中药治疗有效的进行。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破坏中药成分的药效或者促使中药成分中含有多种杂质。

随着可研究的发展,中药提取方法得到创新和优化,促使中药提取更加科学、有效。

应用生物酶进行中药提取就最好的说明,其通过酶技术的催化作用能够将中药成分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

笔者就酶技术应用现状、酶技术在中药提取中应用的特点、影响酶提取的因素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1 生物酶介绍所谓生物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

其具有较高的催化作用,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简化工艺程序。

之所以酶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主要在于其专一性强,催化条件温和,不需要满足某种特定的条件,从而有效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目前,酶的分类有六种,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聚合酶类、异构酶类、连接酶类。

这是跟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所进行分类,各种类型的酶具有独特的特点,具体的应用方面也不同。

2 中药提取现状我国的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智慧勤劳的中国人在运用中药解除病痛,救治生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中药理论,发明创造了许多中药提取方法,提高了中药材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

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苏子叶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野生植物,其叶子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包括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物质具有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纤维素酶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取苏子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本文旨在探讨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介绍纤维素酶法,这一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也称为胞外纤维素、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酶来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纤维素酶是一种酶,具有水解水溶性纤维素类物质的能力,可有效地提取出胞外纤维素中的有效成分。

随着纤维素酶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该技术有效地提取苏子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各种特性和药理作用机制。

其次,近年来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纤维素酶处理苏子叶后,可以从苏子叶中提取出多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抗氧化的黄酮酯类和抗炎的黄酮亚类。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纤维素酶法可以有效提高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同时在短的时间内完成提取操作。

综上所述,纤维素酶法在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其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今后,研究人员将继续深入探索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机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最后,应该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法在苏子叶中黄酮类
化合物提取过程中的工艺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

总之,纤维素酶法提取苏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步,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发掘其更多的应用潜力。

一种中药药渣中纤维素的提取方法及纤维素的应用

一种中药药渣中纤维素的提取方法及纤维素的应用

一种中药药渣中纤维素的提取方法及纤维素的应用
中药药渣是指中药材经过煎煮后所剩下的渣滓,通常被视为废弃物。

然而,这些药渣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可再生的资源。

本文介绍了一种中药药渣中纤维素的提取方法及纤维素的应用。

一、中药药渣中纤维素的提取方法
1. 酸碱法提取法
将中药药渣经过粉碎后,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煮沸,然后经过过滤和洗涤,得到纤维素。

接着,将纤维素经过脱色、去除杂质、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纤维素。

2. 酶解法提取法
将中药药渣经过粉碎后,加入酶解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酶解,得到纤维素。

接下来,将纤维素经过脱色、去除杂质、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纤维素。

二、纤维素的应用
1. 制备纤维素酸
纤维素酸是一种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中药药渣中提取的纤维素可以作为制备纤维素酸的原料。

2. 制备生物质材料
纤维素是一种生物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制备出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材料等。

中药药渣中提取的纤维素可以作为制备生物质材料的原料。

3. 制备纤维素薄膜
纤维素薄膜是一种生物降解的、可持续的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中药药渣中提取的纤维素可以作为制备纤维素薄膜的原料。

总之,中药药渣中纤维素的提取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大量的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使自己药学知识更丰富;另一方面,通过对医生的医嘱的审核,对医生的用药习惯、治疗手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也加强了与医生的沟通,取得互信。

有了以上对医生的了解与互信,为进入临床进行会诊、和医生一起共同制定用药方案、进行个性化用药服务等顺利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1 费艳秋,等1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越性和不足点1中国药房,2004,15(5)∶2642 彦青,等1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中国药房,2004,15(9)∶520(2004-08-10收稿)・综述・纤维素酶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杨吉霞1 蔡俊鹏1 祝 玲2(1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510640;21广东省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20) 摘要 本文对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目前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情况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海洋细菌极具多样性,其产纤维素酶的潜在菌源有待发掘;随着纤维素酶研究的深入,它必将在中药成分提取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 纤维素酶;中药提取;提取率;海洋细菌 中药材中植物药占90%,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包裹在细胞壁中,对这些有效成分的提取,传统的热水、酸、碱、有机溶剂浸提法,受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的阻碍,往往提取效率较低。

恰当地利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些中药材,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

本文就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目前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纤维素酶水解作用机理纤维素分子是由许多吡喃型的D2葡萄糖残基通过β2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链,天然纤维素为直链式结构,链与链之间有晶状结构和排列次序较差的无定形结构;纤维素分子以结晶或非结晶方式组合成微原纤维,微原纤维集束形成微纤维,以微纤维为基本构造构成纤维素〔1〕。

纤维素的结晶度一般在30%~80%之间〔2〕。

纤维素酶由三类组成:(1)内切葡聚糖酶(endo2 1,42β2D2glucanase,EC3121114,也称EG酶或Cx 酶);(2)外切葡聚糖酶(exo21,42β2D2glucanase, EC31211191),又称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2 lase,CBH)或C1酶;(3)β2葡萄糖苷酶(β2glucosi2 dase,EC31211121),简称B G〔3、4〕。

纤维素酶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最大特点是协同作用。

内切葡聚糖酶首先作用于微纤维素的无定型区,随机水解β21,42糖苷键,产生大量带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从这些非还原性末端上依次水解β21,4糖苷键,生成纤维二糖及其它低分子纤维糊精,在β2葡萄糖苷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分子〔5〕。

这种协同作用普遍存在,除了上述协同作用,还可以发生在内切酶之间,外切酶之间,甚至发生在不同菌源的内切酶与外切酶之间〔6〕。

一般地说,协同作用与酶解底物的结晶度成正比〔7、8〕。

纤维素酶优先作用于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域,对结晶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但难度较大。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研究,我们对结晶纤维素降解的作用机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纤维素酶解的最初阶段,EG 和CBH能引起纤维素的分散化和脱纤化,使纤维素结晶结构被打乱导致变性,纤维素酶深入到纤维素分子界面之间,使其孔壁、腔壁和微裂隙壁的压力增大,水分子介入其中,破坏纤维素分子之间的氢键,产生部分可溶性的微结晶〔9〕。

纤维素酶中单个组分的作用机制与溶菌酶相似,遵循双置换机制〔10〕。

2 影响纤维素水解的主要因素211 酶复合物的组分及其比例 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复合物不一定都有前述三类酶,而是因种类不同,差异较大。

酶复合物的组分及其比例决定了它对纤维素的水解程度,组分较齐,比例适当的酶复合物对纤维素的水解能力较强。

以研究得较多的菌种为例,丝状真菌能产生大量的纤维素酶(20g/L),三类酶都有,而且比例适当,一般不聚集形成多酶复合体,能降解无定纤维素和结晶纤维素〔3〕。

陆地细菌产生纤维素酶的量较少(低于011g/L),主要是EG,因此大多数对结晶纤维素没有活性〔3〕。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细菌,目前仅有少数学者研究。

王玢等从黄海深海海底筛选出一株产低温纤维素酶的海洋适冷细菌(MB1),所产纤维素酶既能水解羧甲基纤维素,又能降解微晶纤维素,且有淀粉酶活〔11〕。

曾胤新等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极区低温海洋细菌,同时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琼脂酶〔12〕。

由于海洋细菌极具多样性,对其广泛深入研究,有希望获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212 酶活 目前得到的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性低,另一方面可能也因为纤维素降解难度大,纤维素酶解的转换率数比淀粉低12量级〔9〕,这使得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成本太高。

酶活较强的菌种有大霉、曲霉、根霉和青霉,特别是李氏木霉、绿色木霉、康氏木霉,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纤维素酶生产菌。

陆地细菌中活力较强的菌种有纤维素菌属、生孢纤维粘菌属和纤维杆菌属〔1〕。

213 所用植物原料不同,酶解速度也不同 此中因素有三:①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颗粒状物质的总表面积,纤维素的比表面积是纤维素的细度、细纤维化程度和长度变化的复函数,可间接反映纤维素酶抵达纤维素分子的难易程度。

植物原料纤维素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纤维素酶的作用〔13、14〕。

②木质素含量:纤维素酶在向纤维素内部扩散的过程中,受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可及性影响。

扩散传递速度降低,致使酶解速度降低。

木质素具有无效吸附作用,使纤维素酶用量增加。

木质素还起屏蔽作用,其含量越高屏蔽作用就越大,从而降低了酶解率〔15〕。

木质素对酶解过程有无抑制作用,吸附后的纤维素酶是否仍有活性,尚无定论〔16、17〕。

③结晶度:植物原料的纤维素微细结构是由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组成。

在结晶区中,组成纤维的大分子呈有序排列状态;在非结晶区中,大分子为无序排列状态。

结晶度是指纤维素中结晶部分占纤维整体的百分比例,主要反映结晶成分的平均值〔18〕。

一般地说,植物原料纤维素的结晶区难以被纤维素酶破坏、降解〔19〕。

Charpuray等以麦草为材料研究了几种因素对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木质素含量,最后是结晶度〔15〕。

214 反应条件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有不同的最佳反应条件。

常见的纤维素酶产生菌中,如曲霉、青霉及木霉,产生的酶一般为酸性酶,酶的最适温度大多在45~65℃之间,最适p H值大多在410~515之间〔1、5、20〕。

一些嗜碱和耐碱性的细菌,如B acill us 属中的某些种,可以产生在碱性条件下保持较高活性的纤维素酶〔5〕。

至于海洋细菌,王玢等分离出的细菌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610,属酸性酶〔11〕。

曾胤新等分离出的细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温度皆为35℃〔12〕。

此外,酶的用量、激活剂、抑制剂等都会影响纤维素水解及其速率。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纤维素酶的激活剂主要有:钙离子〔21〕和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2〕。

纤维素酶的抑制剂主要有:离子表面活性剂,植物中丹宁类、酚类(各种白色素)成分〔22〕。

3 纤维素酶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目前纤维素酶用于植物药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尚不多见,但得出的结果比较一致,即酶解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植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沈爱英等用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酶,对姬松茸子实体酶解预处理后用热水浸提,多糖提取率为1517%;所需时间为单纯热水浸提的一半,而提取率明显高于水浸提和酸、碱浸提〔23〕。

刘佳佳等在提取金银花绿原酸时,增加了纤维素酶解工艺,结果能显著提高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得率,最大可使绿原酸得率提高25197%〔24〕。

赵宁等在提取干红辣椒中辣椒素的研究中,得出结果:酶法提取工艺比传统丙酮浸提法辣椒素产量提高了30%〔25〕。

马田田用黄柏提取小檗碱,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小檗碱的收率平均提高012856%,P值小于0105,与未加酶法相比有显著差异〔26〕。

杨军宣等在三七的提取中用纤维素酶、三七总皂甙提取率提高2315%〔27〕。

奚奇辉和王辉等分别用竹叶和银杏叶提取黄酮,增加了纤维素酶处理步骤后,其含量比原方法分别提高2315%〔28〕和55169%〔29〕。

纤维素大分子中的β21,42糖苷键是一种缩醛键,对酸特别敏感。

因此目前常用的浓硫酸水解也能对纤维素造成一定的破坏。

酶解与浓硫酸水解对药效成分的提取率是否有明显差异?对此,张彩霞等学者也做了一些工作。

她们在用穿山龙提取薯蓣皂甙元的研究中,对比了酶法和酸法的提取效果,经过五次实验,结果均为酶法的提取率明显高于浓硫酸法〔30〕。

在提取成分分析方面,也有学者做一些工作。

杨军宣等分别用酶工艺和75%乙醇工艺提取三七总皂甙,其产物经薄层层析分析,两种方法所提出的成分一致〔27〕。

马田田用黄柏提取小檗碱也做了同样的试验,取对照品盐酸小檗碱、加酶提取物和未加酶提取物做薄层层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成分一致,与对照品相同〔26〕。

张彩霞等在纤维素酶用于穿山龙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实验中,将薯蓣皂甙元对照品、加酶组与未加酶组工艺得到的提取物结晶,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通过斑点的比较证明,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成分一致,与对照品相同,并且加酶组提取物有一定纯度〔30〕。

由此表明,纤维素酶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对提取物成分影响小,而且纯度也高。

4 应用纤维素酶于中药成分提取中的优点纤维素酶解提取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酶解破壁。

用纤维素酶降解细胞表面结构及胞章连接物,部分胞内物质溶出;二是有效成分的提取。

通过提高温度等方法灭酶,用溶剂浸提有效成分。

传统的水、酸、碱、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利用浓度梯度使存在于植物药纤维组织之内的有效成分逐步扩散到提取溶剂中,受植物细胞壁纤维组织的屏障作用,往往萃取时间长,需要使用大量溶剂,而且提取率较低,尤其是以富含纤维素的根、茎、皮类药材为原料提取时,纤维素的屏障作用更为突出。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恰当地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使细胞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软化、膨胀和崩溃等,从而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中药成分的提取率,有利于壁内的药效成分溶出,从而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

纤维素酶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优点有: (1)纤维素酶预处理能显著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

(2)纤维素酶水解条件温和,降低了随后的溶剂提取的难度,使整个提取工艺条件温和化,有助于保持药效成分的原有性质。

比如植物药经醇处理后,其成分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或丢失,以至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药理作用及疗效,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可用水或其他溶剂代替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药效成分的原有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