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 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 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 )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 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
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
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
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
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
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 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 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 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 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 又是好 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 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 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
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
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
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
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
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xx可划分为xx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
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
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xx电影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这里先把旧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电影生产方式)作一简要介绍:一、制片厂制的特点(1)把电影业变成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出于垄断的需要,八大公司规模巨大、设备齐全,建有众多的巨大摄影棚和拍摄场地,广泛收罗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形成一个电影的“独立王国”;(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实行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制片厂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几乎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3)制片人专权。
所谓“制片人”其实就是公司的老板,他全权决定着电影的生产,把创作人员看作供随意调遣的雇员,他有权任意改变剧本的情节、决定演员的阵容等等;(4)明星制度。
这种制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化的需要,在此时期,明星制是争取票房成功的核心因素。
这种制度直到50年代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才衰落下去。
二、类型片的特征制片厂制度生产的电影都是类型片。
美国电影创作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因为这类影片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成为一种类型,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只需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不断复制出大量大同小异、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
一般来说,类型片有如下的特征:(1)公式化的情节。
好莱坞经典时期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 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 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 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 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 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 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 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 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 法宝。
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 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六十年代之后,新好莱坞
声音进入电影
电影史上最初把声音带入电影的是美国人。 有声电影诞生标志:
1927年《爵士歌王》,音乐故事片,华纳兄弟公司
声音进入美国电影的最初阶段造成了电影技术、 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
2、类型电影对其特定的文化主题的展示是 依赖于一套特有的叙事系统,即通过对 环境、人物及情节的编码,建立起一套 完整的价值体系。
3、这套系统可以在电影中进行“操作”, 从而“解决”主题中包含的难以解决的 文化与社会冲突,而这一“解决”的价 值取向和结果往往与当时主流文化价值 取向、社会心理一致,使观众满意而来, 又满意而去。
好莱坞经典时期
20世纪30~60年代 旧好莱坞时代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1、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
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 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 历史时期。
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 (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
强盗片
与西部片有相同之处,追逐格斗场面、硬 汉人物等。
西部片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矛盾,强盗片 则突出了社会秩序的冲突。强盗片用强 盗宣泄人们对压抑性秩序的不满的同时, 也表现了个体无论多么强大都不能超越 秩序的宿命。强盗为那个社会所造就, 又被那个社会所消灭。
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

经典好莱坞(1908-1927年)与“新好莱坞”(1967一1976年)经典好莱坞(1908-1927年)一.起因: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十年代。
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
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
二.发展时期“好莱坞”大约从1904年起,叙事形式(剧情片)成为电影产业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形式。
这时,好莱坞开始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强势力量。
1908——1927年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发展阶段。
1910年左右,许多电影公司开始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一个小镇,好莱坞成为电影公司的主要聚集地。
到1920年的10年间,许多小公司逐渐合并成为一些大公司。
在这种大众化生产体系的制片厂里,美国电影开始形成了完全倾向叙事形式的电影制作。
三.结果20年代末期,经典好莱坞电影已经发展出相当复杂的格式,声音和色彩等电影新技术的出现也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30—40年代经典叙事的好莱坞电影达到高峰,并很快风靡全球。
四.意义经典好莱坞风格的历史重要性在于到20年代后期,好莱坞风格作为叙事影片创作的独家风格已为世间大多数人所接受。
其他风格则被好莱坞风格的阴影所遮没,并且要在好莱坞风格所建立的标准面前受到评判。
对于电影史学家来说,好莱坞风格提供了一种在历史上可以界定的标准,一种美学参照系。
其他风格将被联系于这种参照系加以评估,参照系内的影片和影片创作者亦会因之而确定各自的位置。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整体功能就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讲述一个特定类型的故事。
”而这种“特定的方式”就是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戏剧化风格,并进而形成了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类型电影,使得好莱坞影片可以归纳为一个个“特定类型”。
因而经典好莱坞电影曾经也被称为“戏剧式电影”。
五.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1.埃德温·鲍特(1870-1941年)爱迪生电影公司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如果说西欧的电影人最看重的是电影的艺术性,苏联的电影人特别关注的是电影的传媒属性,那么,美国的电影人最关心的是电影的商业性。
其中以著名的好莱坞为突出代表,其动辄数百万乃至几亿至几十亿的美元投资让人咋舌,可以说其电影的商业制作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回归美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大致地可以划分成四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1895年到1920年的萌芽时期。
这时候的电影刚从欧洲传入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
代表作品有大卫·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还有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等等。
第二阶段:约1930年至1950年的好莱坞黄金时代。
好莱坞黄金时代,堪称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大高潮。
这么一帮气质出众的演员,使得《乱世佳人》、《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等经典,拥有了着后世无法媲美的魅力。
第三阶段:1967年至1976年的新好莱坞时期
短短9年,新好莱坞时期创造出了美国艺术性最高的一批电影。
电影作品:1967年《毕业生》;1972年《教父》;1975年《飞越疯人院》;
教父
第四阶段:1977年至今的商业大片时代
终结新好莱坞时代的,是两个男人。
一个叫乔治·卢卡斯,他在1977年带来了《星球大战》,开启了科幻片的新纪元,改变了好莱坞电影的格局。
另一个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连续带来了《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票房爆款,彻底改变了电影市场的风向。
终结者蝙蝠侠。
新好莱坞产生的背景及概况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 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 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 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 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 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 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 1967年,Arthur Penn导演的《邦尼 和克莱德》 (Bonnie & Clyde) 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 的诞生。
中文名称:邦妮和克莱德 英文名称:Bonnie And Clyde 别名:雌雄大盗,我俩没有明天 导 演:阿瑟·潘 主 演: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吉恩·怀尔德 Gene Wilder 沃伦·比蒂 Warren Beatty 费伊·达纳韦 Faye 上 映:1967年08月04日 ( 加拿大 ) 地 区:美国 ( 拍摄地 ) 时 长:111 分钟 类 型:犯罪 剧情 爱情
背景
• • • • • 1、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日本等 国的民族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之后,好 莱坞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 2、1950s-1960s:麦卡锡主义;美国商业电 影的衰退; 3、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也是“新好 莱坞电影”产生的重要背景; 4、电视的冲击; 5、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肯尼迪遇 刺,马丁·路德·金被杀,十年越战,民权运动,水 门事件。
“新好莱坞”
• 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 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 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 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 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 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60年代后半期 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 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 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 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 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比较新旧好莱坞电影

新旧好莱坞电影比较21世纪以来电影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期,各种大片精彩纷呈。
在电影界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好莱坞了。
“好莱坞”有几种界定方式:最宽泛的是指美国电影业,包括不同城市、不同规模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狭义的“好莱坞”是指“七大金钢”公司(俗称“主流片厂”,包括时代华纳、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米高梅);地理概念的“好莱坞”是指大洛杉矶市当中的一个镇,山坡上有个巨大的“好莱坞”(Hollywoodland)字样,但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片商坐落该市。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
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
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经典好莱坞发展到新好莱坞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两者之间的比较先从经典好莱坞开始。
(一)、旧(经典)好莱坞的特点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
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
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2.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
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
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
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好莱坞电影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这里先把旧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电影生产方式)作一简要介绍:一、制片厂制的特点(1)把电影业变成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出于垄断的需要,八大公司规模巨大、设备齐全,建有众多的巨大摄影棚和拍摄场地,广泛收罗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形成一个电影的“独立王国”;(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实行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制片厂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几乎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3)制片人专权。
所谓“制片人”其实就是公司的老板,他全权决定着电影的生产,把创作人员看作供随意调遣的雇员,他有权任意改变剧本的情节、决定演员的阵容等等;(4)明星制度。
这种制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化的需要,在此时期,明星制是争取票房成功的核心因素。
这种制度直到50年代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才衰落下去。
二、类型片的特征制片厂制度生产的电影都是类型片。
美国电影创作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因为这类影片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成为一种类型,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只需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不断复制出大量大同小异、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
一般来说,类型片有如下的特征:(1)公式化的情节。
类型电影几乎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题材领域,讲述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如西部片中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或“白人开发西部,印第安人袭击”,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最终落网”,科幻片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最后灭亡”。
(2)定型化的人物。
情节的公式化决定了人物性格的定型化、模式化。
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如西部片中的牛仔、警长、歹徒、印第安酋长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德性或兽性;如科幻片中大都有一个仇视人类的科学家以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等等。
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定型化的人物需要固定不变的外在形象的设计。
如牛仔身挎连发枪或来福枪、头戴宽边帽、身穿皮上衣和紧身裤,肩挎子弹带的形象是任何一部西部片都不可缺少的。
再如代表邪恶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城堡或塔桥,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着气泡的彩色液体等等,都是灾难片中常见的视觉形象。
三、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
如《卡萨布兰卡》、《一夜风流》、《魂断蓝桥》。
2.类型片大都采用单一的线性结构,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较少使用闪回,平行蒙太奇手法,而着重讲述单向发展的故事。
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3.以人物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剧情,这是叙事的概念依赖的基础。
自然肇因(如洪水、海啸、地震)或社会因素(制度、战争、经济衰退)可以作为剧情的催化剂或前提。
可叙事的重心却一成不变地放在人物的心理原因上(决定、选择)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常推动叙事的重要特征是:欲望。
由欲望形成目标,叙事的发展过程包括了目的达成的过程。
比如在《绿野仙踪》(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品)中桃乐丝有一连串的目标,首先是从高齐小姐那里救出小狗托托,然后离开奥兹回家。
要回家的最终目标产生出回家途中的短期目标“到达翡翠城杀死巫婆”。
如果这个达成目标的欲望是惟一呈现的因素,那么便没有什么会阻碍角色达成目的。
但在经典叙事中大多有一种对立力量:制造冲突对立面。
这一对立人物的特征和目的均与主角相反。
桃乐丝返回堪萨斯的目的遭到巫婆的反对,而巫婆的目的是得到红宝石拖鞋。
桃乐丝必须在她穿着鞋子回到家之前将巫婆除掉。
起因和后果暗示改变。
如果角色不渴求与叙事开始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任何变动也不会发生。
因此,角色及其特征尤其是欲望,是因果最重要的来源。
5.以大团圆作为结局。
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经典好莱坞的叙事影片都会呈现一个封闭性的结尾,不留下任何未解决的问题,寻找一个最后的结果来完成因果链。
观众通常会知道每个角色的命运、每个秘密的答案和冲突的结果。
新好莱坞电影(1)新好莱坞运动新好莱坞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一方面,这一时期是美国社会的多事之秋,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民权斗争风起云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使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反主流文化盛行。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美国电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大的制片公司纷纷倒闭或转产,有的制片厂因财政困难放弃了使用知名导演和演员,而是大胆起用新人,还有的艺术家以较少的资金独立制片或合资经营电影公司,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这些电影人由于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较少的传统桎梏而使好莱坞电影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兴起于60年代的新好莱坞运动为美国影坛奉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他们有卡萨斯特,阿瑟·佩恩,科波拉,丹尼尔·霍佩尔,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
他们为7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再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
(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对照于旧好莱坞)1.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
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
如阿瑟·佩恩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
新好莱坞电影比较有代表性的还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遨游太空》(1968年)、《发条桔子》(1971年);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汽车司机》(1976年);米洛斯·福尔曼拍摄《飞越疯人院》(1971年);弗朗西斯·科波拉《现代启示录》(1979年)。
受越南战争的影响,新好莱坞产生了一批反思越战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通过战争的生死际遇拷问人性的本真,揭露越战带给美国人民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这些影片被称为“越战片”。
如《全金属外壳》(1987年)、《猎鹿人》(1978年)、《现代启示录》(1979年)《野战排》(1987年)等。
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水门事件”等政治丑闻的影响,美国好莱坞还出现了政治电影,这些影片揭露司法制度,审判制度的黑暗,指责政府腐败,反映社会不公。
而更多的影片则以青年人为对象,表现他们在物质生活高度富足的状态下心灵的空虚,价值的失落,以及对传统的彻底反叛。
2.在表现手法上: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与旧好莱坞比较起来,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①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②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
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
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
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历程。
影片给人的震撼不是情节是否具有悬念性,而是残酷战争环境下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奉命杀死一个战争狂人的中尉却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变成了另一个狂人。
③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
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使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
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
如科波拉的《教父》,它实际上是把一个美国电影中颇为传统的“家庭故事”放大为一个家庭的神话,使传统强盗片中的个人英雄融化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家族势力之中,而这个家族则成为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缩影。
值得提出的是新好莱坞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旨在追求影片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开始出现,其代表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系列。
这些影片充分利用了电影高科技的成果,特技摄影和数字制作几乎成为了取代情节的法宝。
这些影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乃至梦幻,从而给观者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震撼。
(3)好莱坞类型片的复兴70年代中期以后以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为代表,一批带有惊险、恐怖、科幻色彩的电影将观众重新吸引到影院里来,这些片子的卖座是好莱坞人重新认识到类型片所蕴涵的巨大的商业价值。
于是,各种类型电影在好莱坞再次受到青睐。
复兴时期的类型片在原有模式上又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迎合年轻人的欣赏心理,影片大都描绘青年心理特征,吸纳现代派思想,创造前卫的银幕形象和时尚内容;二是大量加入现代科技成分,特技摄影和数字技术是银幕更具视觉效果;三是在原有类型片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类型片,如伦理片、灾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