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郴州市苏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郴州市苏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四月

目录

总则 (1)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2)

(二)上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5)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四)形势与要求 (8)

二、指导原则和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规划目标 (12)

三、矿产资源勘查与产业布局 (16)

(一)产业空间布局 (16)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向与总量调控 (17)

(三)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24)

(四)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27)

(五)矿产资源开发准入退出机制 (28)

(一)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 (30)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31)

(三)矿山用地与复垦 (31)

(四)矿业循环经济 (33)

(五)绿色矿山建设 (33)

(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34)

(七)绿色矿业管制措施 (35)

五、部省市级发证矿业权设置区划 (37)

(一)探矿权设置区划 (37)

(二)部省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38)

(三)市级发证采矿权设置 (38)

(四)勘查开发监督管理 (39)

六、区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41)

(一)区级发证采矿权总量 (41)

(二)区级发证采矿权布局 (41)

(三)区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42)

(四)区级发证采矿权准入退出条件及监管 (43)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45)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45)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46)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机制 (47)

八、重点工程 (49)

(一)基础及公益性地质工作 (49)

(二)矿产资源勘查 (49)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 (50)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程 (50)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51)

(六)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52)

九、规划实施管理 (53)

(一)落实规划目标,完善考核制度 (53)

(二)强化规划审查,严格规划调整 (53)

(三)制定激励政策,保障规划实施 (54)

(四)实施动态管理,完善评估机制 (54)

(五)完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54)

(六)加强宣传工作,拓宽影响范围 (55)

附则 (55)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附表1、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苏仙区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苏仙区主要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苏仙区主要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规划表

附表8、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9、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产资源探矿权设置区划表

附表10、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1、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产资源采矿权设置区划表

附表12、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项目规划表

附表13、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三率”规划表

附表14、郴州市苏仙区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三率”规划表

附表15、郴州市苏仙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

总则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新常态下加快建设“实力、创新、开放、生态、法治、人本”苏仙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推进我区地质勘查找矿、矿产资源整顿整合、矿业经济转型升级、绿色矿山建设,合理安排未来五年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湖南省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编制技术要求》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14】148号)精神,结合我区矿业发展实际,编制《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本规划适用于我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是我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指导性文件,是审批和监督管理我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至2025年。

一、现状与形势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地处东经112°53′55″~113°16′22″,北纬25°30′21″~26°03′29″,东与资兴市交界,南与宜章县相接,西与北湖区、桂阳县毗连,北与永兴县接壤,是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辖8镇6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339.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69万人。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我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上,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4大类30个矿种,其中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属超大型矿床,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全区已发现各类矿物143种,矿产90种(以亚种计),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7大类30种,纳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矿产21种;共发现矿床(点)102处,纳入矿产储量平衡表的12处。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有钨、锡、钼、铋、萤石(伴生)5种,铅居全省前三。

截至2015年底,我区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见附表1。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

(1)基础地质调查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矿产调查;1:5万区域地质及区域矿产调查已完成了郴州市(郴县)、良田镇(五盖山)等8幅,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物探、化探、遥感区域调查已全面完成1:20万航磁测量及区域重力测量、1:20万土壤测量和重砂测量,完成了郴县幅1:5万航磁测量工作、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水工环和地质灾害调查方面完成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5万地质灾害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柿竹园矿区完成了1:1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

(2)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地质工作程度高,地质勘查效果好。至2015年底,全区已发现各类矿床、矿点102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 处,小型矿床39处,矿点、矿化点57处;按勘查工作程度分,勘探矿区15个,详查矿区6个,普查矿区27个,预查、踏勘矿点54处。历年来地勘部门累计提交了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近百份。

全区现有探矿权22处,其中有色金属探矿权17个,能源勘查探矿权5个。勘查工作程度以普查为主,有预查探矿权4个,普查17个,勘探1个。探矿权项目类型包括商业性探矿权12个,财政出资探矿权10个。全区探矿权登记面积195.6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4.6%。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矿山企业57家,其中部、省级发证矿山30家,分别为煤矿5个、有色金属25个;市级发证矿4家,分别为大理岩矿1个、水泥用灰岩矿1个、硅灰石1个、饰面花岗岩1个;县级发证矿山23家,分别为砖瓦用页(砂)岩6个、建筑石料用灰岩15个、建筑用白云岩2个。

57个矿山中,有大型矿山2个,中型矿山6个,其余均为小矿。开发矿种主要有煤、铁、锰、钨、锡、钼、铋、铜、铅、锌、萤石、石灰岩(水泥用与建筑石料用)、砖瓦用页(砂)岩、白云岩、硅灰岩、大理岩等。除柿竹园公司属国有控股公司外,其余矿山均属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

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形成了以柿竹园矿区为主要资源基地、郴州市有色金属工业园区为主要矿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柿竹园公司为核心骨干企业的采、选、冶、精深加工一条龙的有色金属产业链。钨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截止2015年底,全区5个煤炭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43万吨/年,25个有色金属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260万吨/年,23个县级发证砂石采矿权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受市场行情影响,2015年度全区大部分矿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其中煤炭产量仅31.6万吨,

有色金属矿石产量105万吨,建材非金属开采量220万吨。全区规模以上采选业总产14.0亿元,增加值同比下降11.9%。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复杂。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废石流、滑坡、塌陷、地面沉降)、占用和破坏土地、破坏地下水系统以及矿山废水废渣影响生态环境四方面7种类型。截至2015年底,区财政共投入25630.2万元,用于全区23个金属矿山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7000万元用于国家矿山公园与绿色矿山建设,已经建成国家级矿山公园和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实施东河、西河尾砂尾矿治理工程,建成了东河、西河沙滩公园;郴州金旺矿业有限公司玛瑙山矿从2012年至2015年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治理,已完成矿区绿化13.75公顷。全区主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各类采矿权登记面积95.36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7.12%,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已恢复治理面积为8.2平方公里,治理恢复率已达到80%。

(二)上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上轮规划自2008年实施以来,在矿产资源政策、环境、市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地勘投入锐减,矿业市场全面萎缩的情况下,规划

实施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找矿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上轮规划实施期间找矿成果较理想,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期间,街洞矿区大丘铺煤炭普查项目已完成并提交报告,双园冲锡多金属矿普查提交报告后已探转采,完成许家洞-茶山岭煤矿边深部煤炭普查、柿竹园有色金属矿300米标高以下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并提交普查报告。金钗垄、塘渣水铅锌找矿取得了新的进展,有望成为新的矿山基地;天堂地热勘查已通过野外工作验收,提交了勘查成果。

2、矿山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区采矿权从93个减少至2015年底的57个,较规划目标66个减少9个,超额完成了规划控制目标。全区建筑石料、砖瓦页岩开采全部达到最低开采规模要求。通过关停并转,关闭了部分煤炭、有色金属及建材矿山,矿山布局趋于合理,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机制逐步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加大。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柿竹园矿区已经建成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通过实施东河、西河尾砂尾矿治理工程,建成了东河、西河沙滩公园,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显著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恢复技术创新取得进展,省厅安排了专项

资金在我区开展了尾矿库土地复垦、重金属治理技术研究,并在良田镇邓家塘开展植物修复污染耕地技术实验,通过种植蜈蚣草,经过3年~5年吸附、收割,砷污染土地恢复了正常耕作,开辟了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的新途径。

4、矿产资源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上轮规划实施以来,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宏观调控能力加强,矿产资源管理逐步规范,商业性探矿权、采矿权均实现招拍挂公开出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体现,非法开采、滥采乱挖现象基本得到根治,确保了矿业开发秩序稳定。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勘查方面

地质勘查项目找矿难度大、投资风险大、准入门槛高、投入高、勘查周期长。探矿权人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和限制,其风险投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地质勘查行业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行业特点、符合加快找矿勘查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或管理机制,地勘行业整体萎缩下滑,地质勘查投资渠道不通畅,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勘查周期长、地勘项目进展缓慢,圈而不探的现象普遍,地质勘查成果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主要矿区周边小矿山数量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现象仍然存在,矿权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任务艰巨。柿竹园等主要矿区共伴生组分多、成分复杂,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攻关难度大、任务艰巨。矿业发展不平衡,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相对滞后。

矿山企业生产成本高,环境治理压力大,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重。

(3)矿产资源管理方面

矿山企业矿山地质工作基础比较薄弱,评审备案的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环评报告、土地复垦方案等,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和落实,矿山基础台账不全、数据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仍然存在;适应绿色矿业经济发展要求、创新矿产资源管理的任务艰巨。

(四)形势与要求

1、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形势

(1)发展机遇

①“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实现小康并向现代化迈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在新的更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推动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攻坚时期,《苏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我区矿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矿业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增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同时循环矿业经济、绿色矿业发展理论为我区矿业经济调整、矿业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全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全球矿业市场低迷,也是我区矿业调整、资源整顿整合的机遇。

③拥有世界级特大型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区。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改制并成为上市公司,已形成探矿、采矿、选矿、冶炼、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骨干企业,有色金属采选加工利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建成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成熟完善的矿业开发基础条件、雄厚的矿业经济实力为推动我区矿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④位于本区白露塘镇的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是省级“千亿元”工业园区,成为推动我区矿业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矿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2)面临挑战

①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地方企业与国有企业,地方与企业、政府与企业等一系列复杂关系、利益交织、矛盾复杂,整合整顿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

②区内柿竹园矿区是全球著名的有色金属博物馆,共伴生组分多、成分复杂,资源储量巨大,锡、铍、镓、铟、镉、氟等有益伴生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攻关任务艰巨。

③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矛盾进一步突出,矿山企业生产成本高,环境保护压力大。

④新常态、新形势下,给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政管理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矿业经济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2)以推动找矿勘查、资源整顿整合、矿山经济转型升级、绿色矿山建设为重点,统筹谋划我区“十三五”期间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高矿政管理服务水平;

(3)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以柿竹园矿区边深部找矿勘查为重点,加大资源勘查投入,加快资源勘查步伐,进一步提高全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储量保障质量和水平;

(4)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我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补齐非金属开发短板,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理念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矿产资源利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着力推动柿竹园矿区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5)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力度,全面推进绿色矿业建设。

二、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行政,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优化矿业布局,调整矿业经济结构,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节流并举,统筹安排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推动我区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改革,强化企业在矿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服务意识,降低企业成本;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矿业经济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努力破解制约矿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形成责、权相统一、廉洁高效的矿政管理机制。

2、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有效保护并举、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结合,调整矿业布局,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促进矿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矿业建设。

3、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规范管理矿产资源。依法监管,依法发展矿业经济,依法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

(三)规划目标

规划期间,重点加强页岩气、煤层气、铀、地热、矿泉水、饰面石材、白云岩等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鼓励现有探矿权依法合理向优势企业流转,继续推动柿竹园等重要矿区的边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全区资源储量保障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级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基础更加巩固;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推动矿业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柿竹园、红旗岭等主要矿区的资源整顿整合工作,继续关闭淘汰落后小矿山,矿山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开发利用地热、优质石材等矿产资源,补齐矿业开发短板,建成天堂温泉旅游开发基地和良田建材基地;大力引进开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加工利用技术设备,重点扶持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试验和攻关,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依托资源优势,以引进开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为重点,延伸矿产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链,矿业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力度,加强矿业“三废”管理与综合利用,

发展绿色矿山和循环矿业经济,力争到2020年把我区建成矿山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国家级示范区。

规划主要指标见专栏一。

专栏一苏仙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指标属性分类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