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热机理
(整理)发烧的机理原因对策误区全分析(全面整理版)

发烧的机理、原因与治疗一、基础知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大体来说,正常体温为摄氏37度,但实际上,体温总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只要在36.3~37.2℃的范围即为正常。
一般早上体温略低,下午体温最高,午夜2~4点时体温最低,但不会相差1℃。
在剧烈运动、劳动或吃饭后体温会暂时升高。
女性在月经前和怀孕期间体温比正常要高一点,而老年人的体温比青壮年略低一点。
什么是发烧?发烧就是指体温不正常地上升了。
测量肛门温度比较接近人体深处的体温,腋下温度和口腔温度要差一点。
肛门温度为38℃以上,或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在37.5℃以上就是发烧了。
按体温高低可分为不同程度的发烧,37.4~38℃为低烧,38.1~39℃为中等程度发烧,39.1~41℃为高烧,超过41℃为超高热。
发烧对身体有害吗?大多数人发烧,尤其高烧时,往往会很担心,以为病的不轻。
事实上,发烧的程度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也就是说,小病也可以发高烧,大病有时反而不发烧或只是轻微发烧。
发烧对人体既有害又有用,不能一概而论。
发烧最大的用处是起到警钟的作用,它提醒你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同时它也是身体免疫功能的一部分。
发烧本身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比较小,而引起发烧的原因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
但发烧时间太长、温度较高时,会使人觉得疲乏、无力、食欲差、不精神,不利于疾病的痊愈,而小孩子发高烧时,如果引起多次抽筋,抽筋持续时间又很长的话,就有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没有汗干烧的话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二、发烧与退烧的机理(一)西医:产热机理是正常体温的恒定有赖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调节。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及其毒素侵袭后,剌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
但内热原并非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使中枢合成与释放PG增加。
人体发热的机理

人体发热的机理1. 说到人体发热这个事儿,那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咱们的身体就像是个精密的小火炉,时时刻刻都在调节着温度,保持在37度左右。
2. 要说这发热啊,得从咱们身体里的"温控中心"说起。
它就藏在大脑里,叫下丘脑,就像是个超级智能的温度调节器,天天24小时不停工作,比咱家的空调都靠谱!3. 当病毒细菌这些"小坏蛋"闯进咱们身体里时,免疫系统就像是警察叔叔发现了坏人,立马拉响警报!这时候,身体里的"小警察"们就会释放一种信号物质,直接把这个消息告诉温控中心。
4. 温控中心收到消息后,立马下达命令:"升高体温!"这就跟咱们打仗似的,把敌人放到"蒸笼"里煮一煮。
这时候,身体就开始各种"保温"操作了。
5. 血管收缩了,就像是关闭了散热的窗户,让热量都留在身体里。
肌肉也开始不自觉地抖动,就像是在做运动发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冷打颤。
6. 皮肤的毛细血管也捣乱,收缩得厉害,这下可好,手脚冰凉,但里面热得不得了!就像穿着厚棉袄还往被窝里钻,热量全都憋在里头了。
7. 这个时候,咱们的新陈代谢也加快了,就像是往火炉里使劲添柴,身体产热量比平时多多了。
这不就是发烧时候觉得浑身发烫的原因嘛!8. 有意思的是,发烧的时候体温升高,其实是身体在保护自己。
因为很多病毒细菌在高温下活动能力会减弱,就像是被关进了桑拿房,难受得很!9. 不过这个"桑拿"也不能开太久,温度也不能太高。
要是超过39度,那可就得注意了!就像是火炉烧得太旺,会把自己也搞得受不了。
10. 等身体把那些"坏蛋"们收拾得差不多了,温控中心就会发出降温指令。
这时候,血管扩张,皮肤开始出汗,就像打开了散热器,让多余的热量散出去。
11. 有时候发热还会让人觉得浑身酸痛,这是因为身体里的"小警察"们在跟病毒细菌打仗,打得太激烈了,弄得浑身都不舒服。
发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发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功能异常的学科。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发热和病理生理学进行全面解释。
首先,发热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或其他病理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当机体感染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物质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发热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加速病原体清除。
其次,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如白细胞介素的释放、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等,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体温升高。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变,进一步增加体温。
第三,发热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急性发热和慢性发热。
急性发热通常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慢性发热则可能是由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热,病理生理学的机制也有所不同。
此外,发热还可以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进行分类。
轻度发热通常指体温在37.5-38.3摄氏度之间,中度发热为38.3-39.5摄氏度,高度发热则超过39.5摄氏度。
不同程度的发热可能反映了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激活程度。
最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例如,了解发热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可以指导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或免疫调节剂。
同时,研究发热的病理生理学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总结来说,发热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或其他病理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热的机制,包括免疫系统的激活、炎症反应的发生等。
发热的类型和程度也反映了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激活程度。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持续期的发热机制

高温持续期的发热机制高温持续期的发热机制引言: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而高温持续期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温持续期的发热机制,掌握应对炎热天气的方法,本文将从机体的热平衡、散热机制、核心体温调节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热平衡是指人体吸收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吸收食物和饮水、呼吸作用以及代谢等途径吸收热量,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发热量。
当环境温度升高,人体需要增加散热以维持热平衡,否则就会出现发热现象。
二、散热机制1. 对流散热对流散热通过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使热量从皮肤表面传递到空气中,进而散热。
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时,散热效果较好。
然而,在高温持续期,由于空气温度过高,几乎没有温度梯度,致使对流散热能力减弱。
2. 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是指人体通过发射热辐射能量的方式进行散热。
人体皮肤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时,会向空气辐射热能量。
然而,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被阳光直接照射,而太阳辐射能量远高于人体散热能力,导致辐射散热失效。
3. 蒸发散热人体通过出汗的方式将多余热量转化为水的蒸发热来实现散热。
然而,在高温持续期,由于空气中的湿度高,阻碍了水分的蒸发,导致蒸发散热的能力降低,加重了散热困难。
三、核心体温调节1. 血液循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会通过扩张血管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体表,进而通过对流和辐射实现散热。
然而,在高温持续期,血管扩张会导致血液循环速度过快,使得热量不够有效地散发出去。
2. 血压调节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血压下降,同时增加了核心体温调节的难度。
由于血压下降,血液无法充分供应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体表温度无法快速降低,进而增加了散热困难。
四、应对高温的方法1.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如避免中午时段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
3. 增加适量的水分摄入,补充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
致热原引起人体发热的机制

致热原引起人体发热的机制哎,咱们今天聊聊致热原和咱们身体之间的小秘密。
这可是个既神秘又让人有点害怕的话题,毕竟发热这事儿,总是让人觉得心里发毛,对吧?想想看,一到秋冬换季,感冒、发热成了家常便饭。
可你知道吗?其实发热是一种保护机制,咱们的身体在打仗,跟那些入侵的致热原斗智斗勇。
说到致热原,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坏家伙,比如细菌、病毒、甚至是某些毒素,闯进了咱们的身体。
当这些坏蛋闯入,咱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打仗的将军,立刻发动警报。
哎呀,这时候可热闹了,白细胞们像战士一样,纷纷出动,争先恐后地往现场赶。
这场景,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他们分泌出一些信号分子,比如细胞因子,这个小家伙可是个大忙人,它会告诉咱们的脑袋:“嘿,快点发热啊,我们得烧掉这些坏蛋!”然后,咱们的下丘脑就开始调动热量,结果呢,体温瞬间就上升了。
有些人可能会问,发热到底有什么好处呀?发热就是咱们身体的“火力全开”模式。
想象一下,坏家伙们在高温环境下就像是在蒸桑拿,根本扛不住。
咱们的免疫细胞也变得更厉害,打起仗来简直是如虎添翼。
就像是电影里那些英雄,打起来真的是个个精神焕发,浑身是劲儿。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咱们的身体能更快地清除这些入侵者。
不过,发热有时候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点烦。
你知道那种身体热得像个烧饼,脑袋像开锅一样,动一下都觉得累的感觉吗?这时候可得小心了。
发热虽然是好事,但如果温度上升得太高,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搞不好还会引发其他问题。
咱们得时刻关注自己的体温,不然真的是有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再说说,这个致热原可不止细菌和病毒,某些药物、食物过敏甚至是癌症,都是致热原的“帮凶”。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恐怖?但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致热原,比如说感冒病毒,咳咳,想起来就觉得有点害怕。
尤其是那些流感季节,简直是让人无处可逃。
万一碰上了,身体发热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如同坐上了过山车,时而高亢,时而低落。
在发热的时候,咱们可得学会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人体发热的机制和原因(1)

人体发热的机制和原因正常人的体温为37℃(华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个部位的温度并不尽相同,其中以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次之,而在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
如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低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
体温在1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一般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h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不会超过1℃。
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最低。
另外,体温也受到肌肉活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因素的影响。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人体不断进行氧化代谢,不断的产热;同时体热也通过散热途径(皮肤、血管、汗腺)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使体温在1日内保持相对的恒定。
人体之所以发热都是由于产热大于散热而引起的。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保持在36.2℃-37.2℃,如果体温高于正常范围0.5℃者,我们就称其为发热。
人体之所以会发热,不外乎致热原与非致热原两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致热原发热:致热原发热是最常见的。
与人体有关的致热原,如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细菌外毒素、结核菌素等)、类固醇致热原(游离原脘醇)等所致的发热。
引起发热的致热原若不消除,则体温调节中枢的产热和散热反应始终在新的、提高了的体温水平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发热会持续不退。
若致热原被消除了,则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2)非致热原发热:此类发热包括:物理或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发热;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互抑制关系失常,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等)所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鱼鳞癣病等使汗腺分泌障碍,不能散热而引起的发热等人体发热的原因 :知道了人体发热的机制,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可以引起发热的原因。
人体是怎么发热的原理

人体是怎么发热的原理
人体发热的原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产热、肌肉活动产生热能以及体温调节等方面。
首先,基础代谢的产热是人体发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代谢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量。
包括呼吸、心脏收缩、细胞代谢等过程都需要能量。
这些过程产生的能量不完全转化为机械能,而一部分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从而使体温升高。
其次,肌肉活动产生的热能也是人体发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进行肌肉活动时,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肌肉糖原的分解和氧化燃烧。
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能量被转化为热能,并通过血液循环传输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因此,运动会使身体温度升高,并产生相应的发热现象。
此外,人体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体温的平衡。
体温调节是指人体通过调节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热平衡,使身体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围内。
当体温下降时,神经系统会通过血管收缩和肌肉收缩等反应来限制热量散失,同时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热能。
当体温升高时,神经系统则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并通过蒸发的方式带走体表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这些体温调节机制不仅帮助我们适应环境的变化,还能够在感染和炎症等情况下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总之,人体发热的原理可以归结为基础代谢产热、肌肉活动产生热能以及体温调节等方面。
这些机制的协同作用使得我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体温的平衡,并适应身体状态的变化。
在了解人体发热的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健康机制,并合理地对待身体发热的情况。
运动身体发热的原理是啥

运动身体发热的原理是啥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
这是因为人体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在进行各种代谢活动,从而产生了热量。
运动身体发热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肌肉活动:运动时,肌肉需要不断收缩和放松,以完成各种动作。
这个过程需要能量的支持,而能量的产生会伴随着热量的释放。
肌肉通过氧化糖分解产生能量,并产生热量,使身体得以保持温暖。
2. 心脏循环:运动时,心脏需要加快跳动,以向全身输送氧气和养分。
心脏的加快跳动会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加速新陈代谢,从而使热量更快地传播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样,身体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3. 血管扩张:运动时,身体需要调整血管的直径,以增加血液流量,加速新鲜血液的输送。
血管扩张可以使你很快地将热量从身体内部传递到皮肤表面。
这样,你会感到身体变得发热,同时汗液也会通过皮肤蒸发来降低体温,从而保持身体的维持体温。
4. 代谢加速:运动时,身体代谢活动加快,包括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脂肪酸氧化等。
这些代谢活动会产生热量释放。
尤其是脂肪分解产生的代谢热量较高,可以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总结起来,运动身体发热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肌肉活动、心脏循环、血管扩张和代谢加速来产生热量。
这些过程会使身体的温度升高,同时帮助人体维持适宜的体温。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时身体产生的发热量也因人而异,与个人的体力状况、运动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进行运动前后,要适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并注意身体的散热和保暖,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呼吸系统
血温升高、酸性产物增多→呼吸加深加快→有利 于氧的吸入和散热
持续高热→呼吸中枢抑制→呼吸浅表,精神沉郁 ,酸中毒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4、泌尿系统
发热初→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 尿量减少,比重增加(分解代谢加强)
后期→副交感N兴奋→肾血管扩张→尿 量增加。
2、产热过多:某些激素分泌过多(如甲状腺 机能亢进,氧化过程增强,导致产热增多),又 称激素性发热;某些疾病胖有骨骼肌痉挛或运动 过强(如破伤风),使产热过多。
3、散热障碍:广泛的皮肤病(皮炎、疤痕), 排汗机能降低,蒸发减少而发热;体液大量丧失, 汗腺分泌不足,散热不足(脱水热)。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5、消化系统
整个发热过程中,因交感神经兴奋,胃肠 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故肠内容物易干 结而便秘,肠内容物因发酵、腐败可引起自体 中毒。病患食欲减退,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发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二、物质代谢的变化
发热时,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率提高7-13%。 肝脏、肌肉中的糖分解增强,血糖浓度升高;脂肪大 量消耗,机体日见消瘦;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液 中含氮物质增加,尿中排氮增多;维生素大量消耗,尤 其V.B、V.C容易缺乏。同时,分解不全产物增多,会出 现乳酸增多,酮血症和“负氮平衡”。
⑵因热血刺激窦房结及交感N兴奋,心率加快。体 温升高1℃,心率每分钟加快10次。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2、中枢N系统
发热初、中期,交感N兴奋,胃肠分泌和蠕动 减弱,导致食欲降低,便秘;食物在肠内腐败发酵。
发热时,中枢神经兴奋,机体表现为烦燥不安 ;如中枢抑制,则机体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甚至昏 迷(多在高热持续期);体温过高,可使脑细胞变性 ,(人)头痛(机理不清)。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正常体温调节
产热 网状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营肌 养肉
热
物 质
颤
饮
氧抖 食
化
温敏感 神经元
内外温度 刺激信息
交感
神经 散热
肺皮排
脏
肤
泄 物
辐射、对流、传导、 蒸发、出汗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根据有无致热源,可将发热分成致热原 和非致热原两类:
致热原性发热—有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升高的 现象。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两类。根据致热源 的来源来,又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热源发热。
蓄
散热减少
积
升 运动神 高 经兴奋
骨骼肌不随意收 缩(寒颤)
产热增加Biblioteka 体 温 升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高热期
体温 热 升高 量 到调 蓄 定点 积
皮肤血管 扩张
皮温升高,可视 粘膜潮红
汗腺分泌 增强
呼吸心跳 加快
出汗,但不 明显
神经抑制 精神沉郁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退热期
皮肤
体温 中枢 调定 点降
非致热原性发热—实际上和大多数非感染性发热, 都属于体温过高(无调定点升高).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一)致热源性发热
1、传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寄生虫等 感染引起。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2、非感染性发热(非传染性) 由非生物性因子引起。 ⑴无菌性炎症(蛋白质性发热):广泛外伤, 组织坏死,炎症灶内白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源所 致。 ⑵肿瘤性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引起无菌性炎 症,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原 抗体复合物或淋巴激活素,使白细胞产生或释放 内生性致热源。
发热时,水分丧失较多(从呼吸、皮肤蒸发),加 至进食少,退热时出汗多,易发生脱水。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发热的意义
㈠发热是表示疾病过程进展的重要信号。 ㈡发热是否是一种防御反应?目前尚无定论。
有的认为:发热时代谢加强,组织器官抵抗力增强,吞 噬功能增强,肝解毒功能增强,能抑制过敏性休克,不利 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因此,有人在实践中发明了“发热 疗法”,用人工发热的方法治疗淋菌性尿道炎、神经梅毒、 眼病、关节炎等。但也有资料认为相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⑶变态反应性疾病:所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 白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源。 ⑷其它:某些固醇类物质,如睾丸酮代谢产物原 胆烷醇酮,可激活白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源。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㈡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机能障碍(神经性发热): 中枢N系统损伤,如脑震荡、脑出血、丘脑下部损 伤,使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障碍而发热。
学习内容
1、发热的概念 2、正常体温调节的方式 3、发热的原因、过程 4、发热各阶段体内变化与体表症状关系 5、热型的概念、意义 6、发热对机体的影响特点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发 热(fever)
恒温动物在致热因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引起发 热的物质称致热源(pyrogen)。
3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间歇热
体温升高后,不持续,很快降至或低于常温。每 日或隔日复发。如疟疾等。
3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回归热
有热与无热反复交替,且间歇时间长。 如人的某些疟疾,回归热、霍奇金病 。
3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发热后功能变化
1、循环系统
⑴体温上升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稍升高;高热 期,外周血管扩张,血压稍下降。
从目前广泛使用解热剂看,解热剂本身具有副作 用,但并没有因解热而使病情恶化,也没有能使传 染病康复,说明发热对机体的益、害都是微弱的。
低
体 内 热 量 过 多
散 热 加 快
血管 扩张
汗腺 分泌 加强
散热加快 出汗增多 皮肤湿润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稽留热
体温升高后,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温差在 1℃内。如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
3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弛张热
发热体温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昼夜温差超过1℃,但不 降至常温。如支气管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
致外 热源 源性
细胞被激 活,代谢
加快
细胞内合成信使核糖核酸 (mRNA)和蛋白质(Ep前体)
内生性致热原 (Ep)释放
白细胞
发 热
机
单核细胞
产热 增加
发
热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散热 减少
理
体温上升期
皮肤竖毛肌收缩 被毛粗乱,鸡皮样
体 交感
温 神经
调 兴奋
定
外周血管收缩
点
皮温降低, 热 恶寒、颤抖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