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粤教版第七章溶液知识点
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复习 第七章 溶液 课件

NaCl晶体质量/g 所得溶液质量/g
A 5 105
B [来源:Z#xx#] 15 115
C 20
[来源:学科网ZXXK]
X
D 30 130
E 40 1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溶液为 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2)C组X的值为 120 。 (3)右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减__小_____,如__C__a_(O__H_)_2 __。 8.溶液中___溶__质______质量与___溶__液______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公式 w=
m溶质 m溶液
×100%
9.溶液的稀释计算,稀释前后__溶__质__质__量___不变。
10.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____计__算_____、____称__量_____、_____溶_解_____
(2)主要仪器 _______托__盘__天__平__、_钥__匙__、__量__筒_、__滴__管__、__烧__杯_、__玻__璃__杯___________________
值为 36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NaCl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 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 “<”、“>”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017年陕西中考说明示例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Ⅰ分析,20℃时,将20g NaCl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8g .
液。n的数值是 11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b、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 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熟石灰对温度例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第三节 溶液浓稀的表示》PPt课件(方案1)

5、浓溶液蒸发过程中也是溶质的质量不变。
7、相同溶质的两溶液混合后溶质与溶液的 质量都是原溶液中两溶质与溶液质量之和。 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步骤 及所用仪器。 9、化学反应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练习 1:
欲配制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 氯化钠溶液供选种用,计算需用氯化钠和 水各多少千克? 练习 2: 5.6克的铁粉与100克稀盐酸刚好反应,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会进行有关物质的质量、体 积、密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 间的计算和溶液的稀释计算。 3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液
4、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
加水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加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A×a% 加水: A×a% 蒸发水:A×a%
◆同种溶质的两种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相混合
== == ==
B×b% (A+x)×b% (A-x)×b%
A×a%+B×b%==(A+B) ×c%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配制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例如: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称量
mNaCl = 50g×5% = 2.5 g m水=50g-2.5g = 47.5g V水= 47.5ml
用托盘天平称出所需溶质质量并倒入烧杯中,再用 量筒量取所需溶剂体积也倒入有溶质的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全部溶解)
第四步:装入试剂瓶
(小复习)中考化学 第七章 溶液(知识框架+教材分析+典型精析+实战演练+针对训练)名师精编课件 粤教版

_温__度__、 搅拌、 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 。如为了加速蔗
糖溶解,可以 搅拌 ;炒菜时食盐中有块,为防止溶解不完,
常采取
把块状食盐研方碎法;发面时使用的发酵粉一般用
水溶解温。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液
3.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伴随热量的变化,如 __氢__氧__化__钠_____溶于水会放热, 硝酸铵 溶于水会吸热。生活中 的自制冰袋,就可以选择 硝酸铵 来制取。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液
6.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 100 g溶剂中,达到 _饱__和__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如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为36 g是指__2_0__℃__时__1_0_0__g_水__中__最__多__溶__解__氯__化__钠__3__6_g__,若 取20 ℃的水50 g,加入18 g氯化钠溶液才会达到饱和;向 20 ℃的50 g水中加入35 g氯化钠可得到 68 g溶液。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液 9.如图7-5所示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铁__架__台_____; b.__漏__斗______。
(2)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引__流____________。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滤__纸__破__损__ (或_液__面__边__缘__高__于__滤__纸__边__缘__等__合__理__即__可_() 答出一点即可)。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液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液
1.溶液:是具有 均一 性、 稳定 性的混合物,都由 两部分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如碘酒是由溶质 碘 溶于溶剂 __酒__精____形成的;硫酸铜溶液是溶质 硫酸铜 溶于溶剂 水 形 成的;碳酸的溶质是 碳酸 ,溶剂是 水 。
07 (科粤版)第七章 溶液

第七章溶液7.1 溶解与乳化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由不溶物固体小颗粒(如泥沙)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称为悬浊液。
由不溶性小液滴(如油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称为乳浊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性质均相同。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如温度)不改变,溶剂和溶质不会分离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物质组成。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含有Cu2+) 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
3.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用水、汽油、酒精等液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溶液碘酒(浓、稀)盐酸白酒澄清石灰水葡萄糖溶液溶质碘氯化氢(HCl)乙醇Ca(OH)2葡萄糖溶剂酒精水水水水4.溶液命名溶剂是水的命名:“溶剂名称+溶液”,如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溶剂不是水的命名:“溶剂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或“碘酒”。
5.加快溶质溶解速率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增加固体的接触面积(如粉碎)③搅拌6.乳化(1)乳浊液:互不相溶的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如牛奶、豆浆等)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2)乳化现象:油与水互不相溶,不能形成溶液,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应用:生活中洗衣粉洗衣物、洗洁精洗餐具、农药配制、化妆品制作、乳制品等。
▲注意:酒精、汽油去油污是溶解。
7.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溶于水吸热: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氯化钠NaCl注意:生石灰(CaO)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7.2 物质溶解的量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第七章《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溶液》知识点小结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
2、特征:、3、组成:、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上(1)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硫酸亚铁溶液是(2)溶液的质量等于质量和溶剂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这是受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3)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如生石灰溶于水中溶质是熟石灰。
(4)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密度一般,导电性,沸点。
(5)物质溶解在水中时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如、溶于水时会放热,、溶于水时会吸热。
二、溶液的分类:1、给定条件时分为(指温度和溶剂量)溶液: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不给定条件时,分为和。
________ _____越大,溶液越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小,溶液越。
3、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在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是其最浓的溶液。
三、溶液中的定量表示:1、能定量表示‘溶质的溶解性’的是。
(1)、固体溶解度:一定时,溶剂里,某物质达到状态时所。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①的性质;②的性质(见溶解性部分)③(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
表示: ________ 注意: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在涉及到溶解度时千万不要忽略“四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是。
(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用公式表示):(2)、6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 ____________四、溶解度曲线是形象表示溶解度与关系的曲线,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
曲线的陡峭程示 ___________KNO3的溶解度曲线呈陡升型,说明 NaCl溶解度曲线呈缓型,说明。
科粤版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 液 课件(共44张PPT)

知识点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 种物理性质,通常只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地描述和分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 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 的溶质的量。
知识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有条件,确定温度不能变,溶剂定量要注明,不再溶解是关键。
知识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左栏转化关系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 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2)熟石灰[Ca(OH)2]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升 高温度可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将熟石灰 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 乳化
化妆品中的乳液是水相和油相物质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混合形 成的乳状液滴,并避免液滴之间融合再次分离成水和油。一般 来说,首先感觉到滋润的是油包水型,而首先感觉水润的是水包 油型。
知识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 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摇动即会制冷,利用化学溶解吸热原理而 制作的化学制冷剂目前正逐步走入市场。这种化学制冷剂具有 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野外作业人员夏天的制冷设备。
知识点 溶解
(1)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 解的物质不能计算在溶液的质量中。
知识点 溶解
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 固液溶解液为剂, 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 不指溶剂水为剂。
九年级化学春学期 第7章-溶液教材配套课件 粤教版

化学·新课标(KY)
第7章 溶液┃ 典例精析把方向
(1)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
(2)将t2 ℃时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_。 (3)20 ℃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
2.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主要是 _温__度__、 搅拌 、 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 。如为了加速蔗糖 溶解,可以 搅拌 ;炒菜时食盐中有块,为防止溶解不完,常采 取 把块状食盐研碎 方法;发面时使用的发酵粉一般用 温 水溶 解。
化学·新课标(KY)
第7章 溶液┃ 回眸教材析知识
3.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伴随热量的变化,如 __氢__氧__化__钠_____溶于水会放热, 硝酸铵 溶于水会吸热。生活中 的自制冰袋,就可以选择 硝酸铵 来制取。
6.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中,达到_饱__和__状 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如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是指 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 g ,若取20 ℃的水50 g, 加入18 g 氯化钠溶液才会达到饱和;向20 ℃的50 g水中加入35 g 氯化钠可得到 68 g溶液。
化学·新课标(KY)
第7章 溶液┃ 典例精析把方向
易错点拨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无味的;2.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 3.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一种;4.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化学·新课标(KY)
第7章 溶液┃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2:溶解度曲线 例2 [2010·玉溪] 图7-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一、溶液概念:分散到里,形成
是溶液。
特征:性;性。
概念:叫做溶质。
溶质状态:态、态、态。
溶液组成概念:叫做溶剂。
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但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
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温度 2、搅拌 3、颗粒的大小
三、溶解过程:
吸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1、溶解过程放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2、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
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
(2)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氯化铵等
(3)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
如:
四、溶液的导电性: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五、乳化作用
1、乳浊液:(1)、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2)、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油和水的混合物
2.乳化剂和乳化作用
(1).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如:洗涤剂、洗发精(2).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液体稳定,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
[补充]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匀、
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7.2 物质溶解的量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向一定量的 里加入某种 ,当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 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种 ,
,叫做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 和一定 时,溶解在 水里达到 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条件:(1)内部条件:与气体的本性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2)外界条件:与温度、压强的变化有关
2、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 ,某固体物质在 里 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有四个条件:(1) (2) (3) (4)
(2)溶解度曲线
概念:表示物质的 随 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所示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 。
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 。
溶解度
曲线: 线 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 或表示
意义 随 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 。
面 曲线上面(包括曲线)所表示的溶液为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含义: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 )、( ) ( )、(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3、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浓溶液与水混合或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时,稀释后溶液里所含溶质等于稀释前各溶液里所含溶质质量之和。
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7.4晶体的生长
一、晶体的概念
二、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1.过滤法: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时采用。
分离KCl和MnO
2
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结晶法:两种可溶物,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差别较大时
采用。
分离NaCl和KNO
3
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
到晶体(如KNO
3、CuSO
4
)。
冷却饱和CuSO
4
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
4
·5H
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