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胸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的比较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
胸腹部肿瘤放疗是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体位固定技术则是放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位固定技术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体位,减小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
常见的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包括原位定位与模板固定技术。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技术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是原位定位技术。
原位定位技术主要通过定位线、定位板等辅助装置,将患者与治疗设备的位置固定在一起,以保持不动。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它可以有效地约束患者的运动,减小骨骼变形,从而提高放疗的精确度。
原位定位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固定肺脏等软组织器官的位置,容易出现误差。
有些患者可能无法耐受长时间的原位定位,例如老年患者或者身体不适的患者。
另一种常见的体位固定技术是模板固定技术。
模板固定技术是利用定做的模板,将患者的身体部位固定在特定位置。
这种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患者的体位和肿瘤位置,减小定位误差。
模板固定技术适用于治疗较小的肿瘤、局部复发肿瘤和淋巴结转移肿瘤等。
相较于原位定位技术,模板固定技术更具精准性和可控性。
模板固定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制作和安装,适用范围也相对有限。
原位定位技术和模板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各有优势和限制。
原位定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范围的患者,但误差相对较大;而模板固定技术精确性高,适用范围相对有限,且成本较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方法,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体位固定技术。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直立和仰卧位。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放疗中的效果,以提供参考。
直立位是一种常见的体位固定技术,通常适用于胸部肿瘤放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射线穿透胸壁直接照射到病灶,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此外,直立位可以使肺部更加扩张,从而减少射线对周围器官的辐射损伤。
但是,直立位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力和平衡能力,肿瘤位置较高的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
在实际应用中,直立位和仰卧位均有其适用范围。
例如,如果肿瘤在胸骨以下,使用仰卧位可能会导致治疗比较困难。
相反,如果肿瘤在胸骨以上,使用直立位会更加有效。
此外,有些患者可能因身体条件或水肿等原因无法适应某种体位固定技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总体而言,直立位和仰卧位都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技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放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42例,实施体表画线)和观察组(42例,实施真空垫)。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位上摆位误差、呼吸运动后不同方位上摆位误差,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不同方位上摆位误差更小,呼吸运动后不同方位上摆位误差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实施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能有效提升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减少其各治疗阶段的摆位误差,避免患者正常组织、器官受到放射治疗的影响。
【关键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肿瘤主要是指机体在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新生物,由于肿瘤细胞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则其会影响患者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胸腹部肿瘤则主要是指患者的胸腹部发生肿瘤病变,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放射治疗对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救治[1-2]。
但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体位固定会对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体表画线、真空垫这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以提升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2例,女18例,男24例,年龄范围为19-57岁,平均年龄为47.93±8.82岁,体重54.23-74.83kg,平均体重61.82±3.82kg)和对照组(42例,女19例,男23例,年龄范围为20-58岁,平均年龄为47.83±8.73岁,体重54.43-74.73kg,平均体重61.92±3.89kg)。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胸腹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放射治疗常被用于这些肿瘤的治疗。
治疗期间,确保准确的辐射剂量传递至肿瘤区域,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是放射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使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体位固定技术的选择涉及多个因素,诸如患者的病理变化、肿瘤区域的形状、体位和呼吸运动等。
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主要包括当位(supine)体位、仰卧(prone)体位、直立体位和深吸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体位等。
当位体位是最常见的体位固定技术之一,它是指患者背部朝向地面,以背部靠着固定板,通过模具装置和紧固带将患者固定在相对静止的位置上。
这种体位固定技术对于胸部肿瘤放疗尤为适用,因为它可以减少胸廓和肺的呼吸运动,从而有助于辐射区域的准确定位和剂量传递。
此外,当位体位也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仰卧体位是另一种常见的体位固定技术,它是指患者面朝着地面,以腹股沟和腅部作为支撑点,通过模具装置将患者固定在相对静止的位置上。
仰卧体位对于治疗腹部肿瘤具有优势,因为这种体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张腹部,使肠道远离肿瘤区域,从而减少肠道对辐射的敏感性,并提高辐射的精确性。
此外,仰卧体位还有助于减少肺部和膈肌的运动,以及呼吸的干扰。
直立体位是一种对于一些特定病例非常适用的体位固定技术,它是指患者直立站立或坐着,通过使用支撑架或椅子将患者固定在相对静止的位置上。
直立体位对于治疗部分胃肠道肿瘤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腹部器官的自然位置和质量,避免肠道扩张造成的剂量分布不均。
此外,直立体位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放疗计划和剂量传递准确性,尤其适用于肠道肿瘤的放疗。
深吸气体位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它是指患者深吸气并保持持续的呼吸暂停状态,通过使用呼吸导航或影像引导技术将患者固定在相对静止的位置上。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胸腹部肿瘤在放疗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和精确照射是非常重要的,而体位固定技术对于准确照射至关重要。
在放疗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可供选择,其中常用的包括头面罩固定技术和体干模具固定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放射肿瘤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头面罩固定技术头面罩固定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体位固定技术,它通过特制的头面罩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放疗台上,以确保治疗过程中头部的准确定位。
头面罩由高密度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固定性和透明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头部的运动,保证放疗的准确性。
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头面罩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呼吸运动对照射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照射的精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头面罩固定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头面罩固定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头面罩需要紧贴患者的面部以确保固定效果,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头部静止的情况下。
头面罩固定技术只能实现对头部的固定,而不能对胸腹部进行有效固定,这可能会影响照射的准确性。
二、体干模具固定技术三、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对比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头面罩固定技术和体干模具固定技术在准确定位和照射精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头面罩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固定患者的头部,减少呼吸运动对照射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体干模具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固定患者的胸腹部,减少呼吸运动对照射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但制作和适配过程相对较长,可能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在临床实践中,放射肿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综合考虑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优劣,选择适合患者的体位固定技术,以确保放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治疗时间。
也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新的体位固定技术,以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2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比较

1引言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不仅使患者得到满意的美容效果,而且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没有明显影响。
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计算机技术及放射物理知识的进步,放射治疗进入精确放疗时代,体位固定装置已成为保证治疗体位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1]。
由于乳腺形状特殊,器官活动度大,相对于刚性较好的头颈部肿瘤其体位固定和重复性均更差,在分次治疗间容易发生较明显的摆位误差及器官的内移动[2]。
目前,各放疗中心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采用的体位固定方法各有差异。
本研究采用2种不同的体位固定装置,比较两者在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值,以选择出更好的体位固定方法。
2材料与方法2.1临床资料本放疗中心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2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左侧12例,右侧8例.年龄29~38岁,平均年龄36岁。
术后病理证实浸润性导管癌11例,高分化管状腺癌7例,中低分化腺癌2例。
随机分为真空垫固定组和热塑料膜固定组。
2.22种体位固定方法2.2.1真空组先将真空垫稍抽取部分真空,使其稍变硬而能塑型即可,在真空垫上缘做一凹陷部位以便使患者头置其中,选择合适的头枕。
将真空袋中间部分做成凹形,以利于躯干部位的稳定。
患者仰卧,下颚稍上仰偏向健侧,健侧上肢自然靠身体一侧。
患侧上臂充分上抬保证患者胸壁充分暴露。
在真空垫沿患侧上肢走行做一凹陷使上肢置其中。
确定体位后把真空袋上下左右塑型,然后抽取真空固定体位。
2.2.2热塑料膜组将头颈肩架放在模拟机床上的合适位置,嘱患者暴露上身仰卧在体架上,选择适合的头枕。
患侧上肢外展上举抱头,充分暴露患侧胸壁。
把热塑料膜浸泡在70℃左右热水中,待面罩变透明,有下坠及漂浮感时取出,用毛巾吸去水珠,2人配合快速轻拉置于患者头、颈、胸部上,下界完全包裹乳房,轻压至热塑料膜冷却成型。
2.3定位及体位验证2组患者体位固定后均用GE Light speed螺旋CT模拟机扫描。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效果对比体位固定技术是肿瘤放疗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患者保持相对固定的体位,保证治疗照射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有两种常见的体位固定技术,即基于人体轮廓的绷带固定技术和基于体表标记点的激光定位技术。
下面将就这两种技术进行效果对比。
基于人体轮廓的绷带固定技术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体位固定技术之一。
该技术是通过将绷带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以固定患者的身体位置。
具体操作流程为:将患者放置在正确的体位上,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患者,然后在患者的背部、腹部和侧面使用绷带将其固定住。
该技术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并且不会对放疗计划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绷带固定技术存在一些缺点,如患者体位不稳定,影响放疗的精确性;绷带容易松动或变形,需要定期更换;对于患者来说,躺在硬板上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基于体表标记点的激光定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体位固定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在患者的体表上贴上标记点,并使用激光系统进行定位,以帮助保持患者的体位。
具体操作流程为:在患者的体表上贴上多个标记点,然后使用激光系统进行标记点的定位。
该技术的优点是定位精确,能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体位,提高放疗的准确性;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以保持相对舒适的体位。
该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使用激光设备和标记点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患者的体表标记点可能会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从而引起定位误差。
基于人体轮廓的绷带固定技术和基于体表标记点的激光定位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都有其优缺点。
基于人体轮廓的绷带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但体位不稳定;基于体表标记点的激光定位技术定位精确,患者舒适性好,但成本较高。
在具体选择体位固定技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方式比较

讨 论
固定技术各 3 0例 。
A s ̄e O jc v :oivsgt tevc bt t bet eT et a a— i n i eh
u t g f a o e h i u s a d l w —tr— n kl i t n tc n q e n o o xi e n p r t r h r pa t mb a e f a in i e au et e mo ls c me r n x t n i i o h rc c a c r p t t p s in n i t t o a i c n e ain o i o i g n he e t r h f t e v l e o r cso . t o s 6 o o l au f p e iin Meh d : 0 I p t ns w r ii e no t r u s af e ai t ee d vd d i t e wog o p x d i w y ru f 0 c e ft eu e o a u a ,a go p o 3 a so h s fv c — s u l a s f e n g i i d,a o e ru f3 a e b x n t rgo p o 0 c s h s wi oa o— a d mia o ・ tmp r t r h h t t r c — b o n ll w - e e a u e h r p a i me r n x t e h i u s t e o l t mb a e f ain t c n q e m s c i o w r o a e o a o n hf n . e ut : e e c mp rd fc lp i t i i g R s l s t s T e t o x—a i ,Y—a i r ci n o i— h w xs x s d e t f ds i o p a e n a g s o sg i c n df r lc me t r e Wa n inf a t i e - n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晚期胸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中不同体位固定后重复摆位的精确度。
方法选择中晚期胸部肿瘤放疗病人31例,采用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固定两种方法,测量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固定组各为106人次和117人次。
结果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组移动偏差<1mm,体位负压真空垫固定组移动偏差均>3mm,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
结论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放疗准确性明显优于负压真空垫固定组,肿瘤病人放疗应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技术。
【关键词】放射治疗胸部肿瘤体位靶区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放疗已进入“三精”时代(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设计和精确治疗)。
精确放疗技术使得在肿瘤治疗上实现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和低损伤(三高一低)的现代放疗模式逐步成为可现实。
体位固定是放疗计划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本目的在于给肿瘤靶区GTV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减少CTV的范围,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量最少,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
因此,定位精度和治疗精度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摆位的准确性和正确重复性对于放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
肿瘤放疗在头颈部肿瘤病人中,采用面模固定发展较快,而胸部肿瘤病人应用体模固定相对较慢,但随着放疗技术进展,适型调强的普及,照射技术和摆位固定则不可缺少,必须应用合适的固定技术,这对控制和保证放疗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收集胸
部肿瘤放疗病人31例,采用同一病人体位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技术固定和负压真空垫体位固定进行测量比较,以提高重复摆位准确度。
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选择本院接受放疗患者31例,其中食管癌7例,肺癌23例,皮肤癌1例。
采用我科的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体模固定胸部肿瘤。
病人均为仰卧位固定。
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CT、MRI加病理学确诊。
放疗前病人带体模在模拟机上定位,并通过激光线三点以等中心放疗技术确定照射野中心和左右两侧十字交叉线。
再带体位标志进行CT扫描,然后再把图像传到我科TPS上做物理计划,优化靶区剂量后得到照射野轮廓,在皮肤上画出野的轮廓和激光线,两侧身和前面的十字纵向激光线都必须延续画到体模上,以保证躯体左右的高低保持一致,以便作为重复对体位和摆准照射野的依据。
1.2方法病人体位分为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固定和负压真空垫两组测量对照比较。
为了减少误差由专人摆位测量,两组病人分别仰卧于治疗床上,摆好体位,对准野中心及两侧激光十字线,并用两根8mm 宽,10cm长塑料软薄尺紧贴照射中心十字交叉线。
另用4根各贴紧左右两侧激光十字交叉线,再次与原定位野中心是否贴紧及两侧激光线三点相结合,若有误差应随即纠正。
经3分钟(相当于每次治疗时间)照射治疗结束后,由两人观察上述三点与尺上指示可判断有无移动偏差,并作记录。
31例分别为体位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两组,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组在不同时间每人重复摆位3次,其中13人各
人重复摆位4次,共106人次。
负压真空垫固定组也在不同时间每人重复摆位4次,其中7人每人重复摆位3次共117人次。
上述测量偏差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2结果
中晚期胸部肿瘤病人放疗,测量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技术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固定体位两组各为106人次和117人次,测量每次观查到的变化,从而造成实际的照射野与治疗计划给出的照射野有不同程度差异的问题。
头肩颈面膜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两组在重复摆位中的偏差,两组差异极为显著(P<0.0001)。
固定组照射野中心和左右侧激光线十字交叉线三点的均数各为0.406、0.170和0.132,移动偏差<1mm,而负压真空垫组三点的均数各为3.179、3.209和3.256,人体移动偏差均超过3mm以上,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技术固定组显著优于无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固定组。
3讨论
放疗技术发展迅速,由固定式单野照射到等中心多野照射,二维等剂量曲线发展到三维适形放疗。
头颈肿瘤放疗摆位和头颈部固定,由简单使用枕头加沙袋或米袋发展到面模固定,过去胸腹部肿瘤放疗体位未固定,现有真空袋、有孔塑料薄膜和发泡塑料体模固定体位。
现在随着放疗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基于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不断出现并陆续应用于临床。
它解决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如摆位的随机误差、组织器官的运动以及器官的形变,从而造成实际的照射野与治疗计划给出的照射野有不同程度差异的问题。
但还有不少放疗单位没有呼吸门控技术和CBCT技术。
这样情况下摆位和体位固定就显的更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