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复习

操作系统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复习
操作系统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复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Abstract View of System Components

2.Multiprogrammed Batch Systems

Several jobs are kept in main memory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CPU is multiplexed among them.

Chapter 2: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908801.html,puter-System Architecture

2. Interrupt Time Line For a Single Process Doing Output

3.Moving-Head Disk Mechanism

4.Direct Memory Access Structure

Six Step Process to Perform DMA Transfer 5.Storage-Device Hierarchy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908801.html,e of A Base and Limit Register

7.Hardware Address Protection

Chapter 3: Operating-System Structures 1.MS-DOS Execution

2.MS-DOS Layer Structure

Chapter 4: Processes

1.Diagram of Process State

2.Process Control Block (PCB)

3.CPU Switch From Process to Process

4.Representation of Process Scheduling

5.Addition of Medium Term Scheduling

Chapter 5: Threads 1.Single and Multithreaded Processes

2.Many-to-One Model

3.One-to-one Model

4.Many-to-Many Model

Chapter 6: CPU Scheduling

1.Alternating Sequence of CPU And I/O Bursts

2.First-Come, First-Served (FCFS) Scheduling

Process Burst Time

P124

P2 3

P3 3

●Suppose that the processes arrive in the order: P1 , P2 , P3

The Gantt Chart for the schedule is:

●Waiting time for P1= 0; P2= 24; P3 = 27

●Average waiting time: (0 + 24 + 27)/3 = 17

3.Example of Non-Preemptive SJF

Process Arrival Time Burst Time

P10.0 7

P2 2.0 4

P3 4.0 1

P4 5.0 4

●SJF (non-preemptive)

●Average waiting time = (0 + 6 + 3 + 7)/4 - 4

4.Example of Preemptive SJF

Process Arrival Time Burst Time

P10.0 7

P 2 2.0 4 P 3 4.0 1 P 4 5.0 4

● SJF (preemptive)

● Average waiting time = (9 + 1 + 0 +2)/4 - 3 5.

Example of RR with Time Quantum = 20 Process Burst Time P 1 53 P 2 17 P 3 68 P 4 24

● The Gantt chart is:

● Typically, higher average turnaround than SJF, but better response . 6.

Dispatch Latency

Chapter 7: Process Synchronization

1.

Implementation

? Semaphore operations now defined as wait (S ): S.value--; if (S.value < 0) { add this process to S.L; block; }

signal (S ):

S.value++;

if (S.value <= 0) {

remove a process P from S.L;

wakeup(P);

}

2.Deadlock

?– two or more processes are waiting indefinitely for an event that can be caused by only one of the waiting processes.

?Let S and Q be two semaphores initialized to 1

P0P1

wait(S); wait(Q);

wait(Q); wait(S);

signal(S); signal(Q);

signal(Q) signal(S);

3.Bounded-Buffer Problem

?Shared data

semaphore full, empty, mutex;

Initially:

full = 0, empty = n, mutex = 1

Problem Producer Process

do {

produce an item in nextp

wait(empty);

wait(mutex);

add nextp to buffer

signal(mutex);

signal(full);

} while (1);

Problem Consumer Process

do {

wait(full)

wait(mutex);

remove an item from buffer to nextc

signal(mutex);

signal(empty);

consume the item in nextc

} while (1);

4.Readers-Writers Problem

?Shared data

semaphore mutex, wrt;

Initially

mutex = 1, wrt = 1, readcount = 0 Writer Process

wait(wrt);

writing is performed

signal(wrt);

Reader Process

wait(mutex);

readcount++;

if (readcount == 1)

wait(rt);

signal(mutex);

reading is performed

wait(mutex);

readcount--;

if (readcount == 0)

signal(wrt);

signal(mutex):

5.Dining-Philosophers Problem

?Shared data

semaphore chopstick[5];

Initially all values are 1

?Philosopher i:

do {

wait(chopstick[i])

wait(chopstick[(i+1) % 5])

eat

signal(chopstick[i]);

signal(chopstick[(i+1) % 5]);

think

} while (1);

Chapter 8: Deadlocks

1.Example of a Resource Allocation Graph

2.Basic Facts

?If graph contains no cycles ? no deadlock.

?If graph contains a cycle ?

–if only one instance per resource type, then deadlock.

–if several instances per resource type, possibility of deadlock.

3.Safe State

?When a process requests an available resource, system must decide if immediate allocation leaves the system in a safe state.

?System is in safe state if there exists a safe sequence of all processes.

?Sequence is safe if for each P i, the resources that Pi can still request can be satisfied by currently available resources + resources held by all the P j, with j

–If P i resource needs are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then P i can wait until all P j have finished.

–When P j is finished, P i can obtain needed resources, execute, return allocated resources, and terminate.

–When P i terminates, P i+1 can obtain its needed resources, and so on.

4.Banker’s Algorithm

?Multiple instances.

?Each process must a priori claim maximum use.

?When a process requests a resource it may have to wait.

?When a process gets all its resources it must return them in a finite amount of time. Data Structures for the Banker’s Algorithm

Let n = number of processes, and m = number of resources types.

?Available:Vector of length m. If available [j] = k, there are k instances of resource type R j available.

?Max: n x m matrix. If Max [i,j] = k, then process P i may request at most k instances of resource type R j.

?Allocation: n x m matrix. If Allocation[i,j] = k then P i is currently allocated k instances of R j.

?Need: n x m matrix. If Need[i,j] = k, then P i may need k more instances of R j to complete

its task.

Need [i,j] = Max[i,j] –Allocation [i,j].

Safety Algorithm

1) Let Work and Finish be vectors of length m and n, respectively. Initialize:

Work = Available

Finish [i] = false for i - 1,3, …, n.

2) Find and i such that both:

(a) Finish [i] = false

(b) Need i≤Work

If no such i exists, go to step 4.

3) Work = Work + Allocation i

Finish[i] = true

go to step 2.

4) If Finish [i] == true for all i, then the system is in a safe state.

Resource-Request Algorithm for Process P i

Request = request vector for process P i. If Request i[j] = k then process P i wants k instances of resource type R j.

1) If Request i≤Need i go to step 2. Otherwise, raise error condition, since process has exceeded its maximum claim.

2) If Request i≤Available, go to step 3. Otherwise P i must wait, since resources are not available.

3) Pretend to allocate requested resources to P i by modifying the state as follows:

Available = Available = Request i;

Allocation i= Allocation i + Request i;

Need i= Need i–Request i;;

?If safe ? the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to P i.

?If unsafe ?P i must wait, and the old resource-allocation state is

restored

5.Example of Banker’s Algorithm

? 5 processes P0 through P4; 3 resource types A

(10 instances),

B (5instances, and

C (7 instances).

?Snapshot at time T0:

?Allocation Max Available

? A B C A B C A B C

?P0 0 1 0 7 5 3 3 3 2

?P1 2 0 0 3 2 2

?P2 3 0 2 9 0 2

?P3 2 1 1 2 2 2

?P40 0 2 4 3 3

?T he content of the matrix. Need is defined to be Max – Allocation.

?Need

? A B C

?P0 7 4 3

?P1 1 2 2

?P2 6 0 0

?P30 1 1

?P4 4 3 1

?T he system is in a safe state since the sequence < P1, P3, P4, P2, P0> satisfies safety criteria.

Chapter 9: Memory Management

1.Multistep Processing of a User

2.Dynamic relocation using a relocation register

3.Overlays for a Two-Pass

4.

Schematic View of Swapping

5.Hardware Support for Relocation and Limit Registers

6.Address Translation Architecture

7.Paging Hardware With TLB

8.Valid (v) or Invalid (i) Bit In A Page Table

Chapter 10: Virtual Memory 1.Transfer of a Paged Memory to Contiguous Disk Space

2.Steps in Handling a Page Fault

3.First-In-First-Out (FIFO) Algorithm

?Reference string: 1, 2, 3, 4, 1, 2, 5, 1, 2, 3, 4, 5

? 3 frames (3 pages can be in memory at a time per process)

? 4 frames

FIFO Replacement –Belady’s Anomaly

–more frames ? less page faults

Optimal Page Replacement

Least Recently Used (LRU) Algorithm

Chapter 11: File-System Interface

1.Sequential-access File

2.Access Lists and Groups

●Mode of access: read, write, execute

●Three classes of users

RWX

a) owner access7 ? 1 1 1

RWX

b) group access 6 ?1 1 0

RWX

c) public access 1 ?0 0 1

●Ask manager to create a group (unique name), say G, and add some users to the group.

For a particular file (say game) or subdirectory, define an appropriate access.

Chapter 12: File System Implement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908801.html,yered File System

2. A Typical File Control Block

3.In-Memory File System Structures

Chapter 13: I/O Systems

1.Interrupt-Driven I/O Cycle

Chapter 14: Mass-Storage Systems

Disk Scheduling

●Several algorithms exist to schedule the servicing of disk I/O requests.

●We illustrate them with a request queue (0-199).

98, 183, 37, 122, 14, 124, 65, 67

Head pointer 53

1.FCFS

Illustration shows total head movement of 640 cylinders.

2.SSTF

Illustration shows total head movement of 236 cylinders.

3.SCAN

Illustration shows total head movement of 208 cylinders.

4.C-SCAN

5.C-LOOK

6.MS-DOS Disk Layout

§1.True-False Questions: (Please answer with ╳or√)

( )1.Only one process can be in the state of running on any processor at any time.√( )2.Context-switch time is not overhead; the system still can do useful work while switching. ╳

( )3.There is at least one thread belongs to a running process. √

( )4.Many-to-one model provides more concurrency than the one-to-one threading model. √

( )5.All processes, either I/O-bound or CPU-bound, must perform I/O for

meaningful execution. √

( )6.CPU scheduling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deciding which of the processes located in the hard disk is to be allocated the CPU. ╳

( )7.FCFS is a kind of preemptive scheduling algorithm. ╳

( )8.SJF is optimal – gives minimum average waiting time for a given set of processes √

( )9.With multilevel queue scheduling, the RoundRobin should be used in the foreground for the interactive processes. √

( )10.It is better to determine where the program will reside in memory before loading than making this decision until program execution.╳

( )11.The logical and physical addresses are the same in compile-time and

load-time address binding but different in execution-time address binding.

( )12.With memory management unit (MMU), the user program never sees the real physical addresses.√

( )13.With overlay, the system is able to keep all the necessary instructions and data in memory at all time.╳

( )14.Multiprogramming is impossible in fixed-sized partition because each process may require different sized memory space.√

( )15.It is possible for paging scheme to generate external fragmentation, while the internal fragmentation is inevitable.√

( )16.Both associative registers and page tables can be searched simultaneously.

( )17. A bad page replacement choice increases the page-fault rate and slows process execution, but this will bot affect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the

processes.╳

( )18.The working-set window should be fixed within the execution of a particular program.╳

( )19.SSTF scheduling is a form of SJF scheduling; may cause starvation of some requests.√

( )20.Since OS is only software, the changes in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has no influence on i╳t.

( )21.When a process executes, it typically executes for a long time before it either finishes or needs to perform I/O.√

( )22.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can only be accessed by CPU, no other device can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it.╳

( )23.Being another kind of processor, device controllers cannot execute

concurrently with the CPU.╳

( )24.The concept of cache memory can be applied only between CPU and

memory in the storage device hierarchy.√

( )25. A program is a passive entity and a process is an active entity with a program counter specifying the next instruction to execute.√

( )26.The execution of a process is not necessarily to be sequential. √

( )27.With layered approach, an operating system can be debugged and verified without any concern for the lower layer. ╳

( )28.During system design, although mechanisms are strongly affecting policies, it is better to separate the policy from the mechanism. √

( )29.Two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same program are considered the same separate execution sequences. ╳

( )30.There are five states a process can be in, and only one process can be in running state at any instance.√

( )31.The long-term scheduler selects which processes should be brought in to the ready queue. √

( )32.Context-switch time is an overhead because the system cannot do useful work while switching. √

( )33.The parent processes and the children processes created by the parent can be executed concurrently. √

( )34.There will be no race condition when the instructions involved can be executed atomically. ╳

( )35.When one thread is executing inside its critical section, all other threads should stop running and wait. ╳

( )36.Without proper control, it is possible for two processes to be in their critical s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

( )37.When solving critical section problems, we could make possible assumption concerning the relative speed of the threads. ╳

( )38.Semaphores can be implemented as synchronization tool that does not require busy waiting. √

( )39. A system built with semaphores cannot guarantee mutual exclusion. ╳

( )40. A semaphore is always as powerful as a monitor and it always has value 0 or 1. ( )41.Deadlock prevention differs from avoidance because deadlock avoidance make deadlock impossible. √

( )42.If the processes in the system has no hold-and-wait condition, no deadlock can happen. √

( )43.In order to prevent deadlock, there is no other ways except ensuring no cycle can happen i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graph associated with this system. ╳( )44.It is impossible for a system with deadlock prevention scheme to become deadlocked. ╳

(完整版)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点详细概括

第一章: 1. 什么是操作系统?OS的基本特性是?主要功能是什么 OS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方程用户的功能的集合。特性是: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并发和共享。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提供用户接口。 2. 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作用是: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扩充机器 3. 什么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 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的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系统。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调入作业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4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终端功能,只有有中断功能才能并发。 5. 什么是分时系统?特征是什么?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有交互性的一般是分时操作系用,成批处理无交互性是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实时控制或实时信息服务的是实时操作系统,对于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如计算机之间无主次之分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因为网络一般有客户-服务器之分。 6. 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按照截止时间可以分为1硬实时任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2软实时任务(不太严格要求截止时间) 7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三种?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用户接口、程序接口。 用户接口又分为: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8. 理解并发和并行?并行(同一时刻)并发(同一时间间隔) 9.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 ?无结构操作系统,又称为整体系统结构,结构混乱难以一节,调试困难,难以维护 2?模块化os结构,将os按功能划分为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是os容易设计,维护, 增强os的可适应性,加速开发工程 3?分层式os结构,分层次实现,每层都仅使用它的底层所提供的功能 4. 微内核os结构,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将它们当做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来实现,剩下的部分是实现os核心功能的小内核,便于扩张操作系统,拥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第二章: 1 ?什么叫程序?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为实现特殊目标或解决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特点: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 什么是前趋图?(要求会画前趋图)P35图2-2 前趋图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 ,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3?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Linux操作系统基础教程

Linux操作系统基础教程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目录 前言 (2) 第一讲 Linux基础 (2) 一.什么是Linux? (2) 二.安装Linux的好处? (3) 三.如何得到Linux? (3) 四.如何得到Linux的最新消息? (3) 五.Linux操作系统上有什么应用? (4) 六.在那里可以找到讨论区? (5) 七.安装过程 (5) 第二讲 Linux基础进阶 (5) 一.Linux的文件系统结构 (6) 二. 文件类型 (7) 三.Linux基本操作命令 (8) 四.基本的系统管理命令 (14) 五.关於 Process 处理的指令 (16) 六. 关於字串处理的指令 (17) 七. 网路上查询状况的指令 (17) 八. 网路指令 (18) 九. 关於通讯用的指令 (21) 十. 编译器( Compiler ) (22) 十一. 有关列印的指令 (22) 第三讲 Linux下的网络服务,配置问题和常用工具 (24) 一.Linux下的网络服务 (24) 二.几种重要的配置文件 (26) 三.Linux下常用的工具软件 (28) 尾语 (31)

前言 Linux是在1991年发展起来的与UNIX兼容的操作系统,可以免费使用,它的源代码可以自由传播且可任人修改、充实、发展,开发者的初衷是要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理想并可以免费使用的操作系统。 我们并不能使同学们通过这次系列讲座成为一个UNIX类操作系统的高手,这次系列讲座的目的就是在同学们中间普及Linux基础知识,为今后我们更加接近的了解Linux做一个好的开端。 第一讲 Linux基础 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是了解一下Linux的概况,以及对Linux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一.什么是Linux? Linux是一个以Intel系列CPU(CYRIX,AMD的CPU也可以)为硬件平台,完全免费的UNIX兼容系统,完全适用于个人的PC。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32位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因此不需要先安装DOS或其他的操作系统(MS Windows, OS2, MINIX..)就可以进行直接的安装。Linux的最早起源是在1991年10月5日由一位芬兰的大学生Linux Torvalds (Torvalds@kruuna.helsinki.fi)写了Linux核心程序的0.02版开始的,但其后的发展却几乎都是由互联网上的Linux社团(Linux Community)互通交流而完成的。Linux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或个人,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取得甚至修改它的源代码(source code)。Linux上的大部分软件都是由GNU倡导发展起来的,所以软件通常都会在附着GNU Public License(GPL)的情况下被自由传播。GPL是一种可以使你免费获得自由软件的许可证,因此Linux使用者的使用活动基本不受限制(只要你不将它用于商业目的),而不必像使用微软产品是那样,

语言测试理论

语言测试理论(Language Assessment) 定义(definition) Anastasi (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受试者的某种能力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Carroll 则认为测试是一套程序,旨在诱发受试者的行为反应, 并以此推导出他的相关特征(a procedure designed to elicit certain behavior from which one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二、英语语言测试理论 (一)英语语言测试类型 Hughes(1989:9-19)依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和方式、测试题型、测试成绩判别标准和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将英语测试分为五大类。 1.依据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 1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语言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语言能力而设计的。( 2 )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学业成绩测试是用来考查被试在学习英语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的成功程度。 (3)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 诊断测试是用来鉴别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用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是必要的。(4)能力测试(aptitude test) 能力测试不以任何教学大纲为基础,目的在于检验测试者是否具备了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 2.依据测试方法和方式进行分类 (1)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 直接考察学生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测试称为直接测试。 (2)间接测试(indirect testing) 间接测试即通过测试某一技能所具备某种能力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语言能力。 3.依据测试题型进行分类:分散点测试指每次只测试一个项目的测试,每道试题只测试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等,属于间接测试。 4.依据测试成绩判别标准进行分类 (1)常模参考型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ing) (2)标准参考型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ing) 以某种特定的语言能力标准作为判别标准的测试称为标准参考测试。 5.依据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1)客观测试(objective testing) (2)主观测试(subjective testing) Proceeding from or taking place within a person's mind such as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world. (二)测试基本要素:效度 效度是一个单一而又整体的概念(a single, unitary concept) 是指测试的内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测试的目的和要求。即测试所能取得某些目标的有效程度。一项测试只有能够准确测试它所希望测试的内容才具有效度。 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指测试内容。包括所要测试的语言技能、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代表性的要素 2.标准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作为对比的其他测试结果就成了检验现有测试的效度标准。 标准效度主要包括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操作系统基础(修改)及答案

第四章操作系统基础 一、选择题 1.软件通常被分成_________ 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A.高级软件 B.系统软件 C.计算机软件 D.通用软件 2.软件由程序、_________和文档三部分组成。 A. 计算机 B.工具 C.语言处理程序 D.数据 3.在下列操作系统中,属于分时系统的是_________。 A.UNIX B.MS DOS C.Windows 2000/XP D.Novell NetWare 4.在搜索文件或文件夹时,若用户输入“*.*”,则将搜索_________。 A. 所有含有*的文件 B.所有扩展名中含有*的文件 C.所有文件 D.以上全不对 5.Windows操作系统中规定文件名中不能含有的符号是_________。 A.\/: * ? # < > $ B.\/: ? ” < > $ C.\/: * ? ” < > | @ D.\/: * ? ” < > | 6.以下_________文件被称为文本文件或ASCII文件。 A.以EXE为扩展名的文件 B.以TXT为扩展名的文件 C.以COM为扩展名的文件 D.以DOC为扩展名的文件 7.关于Windows直接删除文件而不进入回收站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选定文件后,按Shift+Del键 B.选定文件后,按Ctrl+Del键 C.选定文件后,按Del键 D.选定文件后,按Shift键,再按Del键. 8.在Windows中,各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_________进行的。 A.记事本 B.剪贴板 C.画图 D.写字板 9.要选定多个连续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为:先单击第一项,然后_________再单击最后一项。 A.按住Alt键 B.按住Ctrl键 C.按住Shift键 D.按住Del键 10.下列有关Windows菜单命令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 A. 带省略号…,执行命令后会打开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信息 B.前有符号√,表示该命令有效 C.带符号当鼠标指向时,会弹出一个子菜单 D.带省略号…,当鼠标指向时,会弹出一个子菜单 11.以下有关Windows删除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网络上的文件被删除后不能被恢复 B.软盘上的文件被删除后不能被恢复 C.超过回收站存储容量的文件不能被恢复 D.直接用鼠标将项目拖到回收站的项目不能被恢复 12.以下关于Windows快捷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一个快捷方式可指向多个目标对象 B.一个对象可有多个快捷方式 C.只有文件和文件夹对象可建立快捷方式 D.不允许为快捷方式建立快捷方式 13.为打印机对象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A,又为快捷方式A建立了另一个快捷方式B,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及要求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要求(提纲) 1目标 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础流程框架。 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 2测试流程说明

3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3.1测试方法与规范 3.1.1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兼容性测试--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用户界面测试是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等。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

操作系统常见问答题总结

操作系统常见问答题总结 1、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2、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系统中,操作系统怎样才会占领中央处理器? 只有当中断装置发现有事件发生时,它才会中断当前占用中央处理器的程序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服务程序占用中央处理器并执行之。 3、简述“删除文件”操作的系统处理过程。 用户用本操作向系统提出删除一个文件的要求,系统执行时把指定文件的名字从目录和索引表中除去,并收回它所占用的存储区域,但删除一个文件前应先关闭该文件。 4、对相关临界区的管理有哪些要求? 为了使并发进程能正确地执行,对若干进程共享某一变量(资源)的相关临界区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①一次最我让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执行,当有进程在临界区中时,其他想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等待; ②任何一个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即任何一个进程都不应该无限逗留在自己的临界区中; ③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地等待进入它的临界区,即有进程退出临界区时应让下一个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进入它的临界区。 5、简述解决死锁问题的三种方法。 ①死锁的防止。系统按预定的策略为进程分配资源,这些分配策略能使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不成立,从而使系统不产生死锁。 ②死锁的避免。系统动态地测试资源分配情况,仅当能确保系统安全时才给进程分配资源。 ③死锁的检测。对资源的申请和分配不加限制,只要有剩余的资源就呆把资源分配给申请者,操作系统要定时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了死锁,当有死锁发生时设法解除死锁。 6、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7、简述计算机系统的中断机制及其作用。 中断机制包括硬件的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中断装置由一些特定的寄存器和控制线路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等识别到的事件保存在特定的寄存器中,中央处理器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均由中断装置判别是否有事件发生。 若无事件发生,CPU继续执行;若有事件发生,则中断装置中断原占有CPU的程序的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事件服务程序占用CPU,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处理,事件处理完后,再让原来的程序继续占用CPU执行。 8、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是什么? 由于各种调度算法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很难评价哪种算法是最好的。一般说来,选择算法时可以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①处理器利用率; ②吞吐量; ③等待时间; ④响应时间。 在选择调度算法前,应考虑好采用的准则,当确定准则后,通过对各种算法的评估,从中选择出最合适的算法。 9、独占设备采用哪种分配方式?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点详细概括复习课程

第一章: 1.什么是操作系统?os的基本特性是?主要功能是什么 OS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方程用户的功能的集合。 特性是: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并发和共享。 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提供用户接口。 2.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作用是: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扩充机 器 3.什么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 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的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 系统。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 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调入作业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终端功能,只有有中断功能才能并发。 5.什么是分时系统?特征是什么?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 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有交互性的一般是分时操作系用,成批处理无交互性是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实时控制或实时信息服务的是实时操作系统,对于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如计算机之间无 主次之分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因为网络一般有客户-服务器之分。 6.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按照截止时间可以 分为1硬实时任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2软实时任务(不太严格要求截止时间) 7.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三种?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用户接口、程序接口。 用户接口又分为: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8.理解并发和并行?并行(同一时刻)并发(同一时间间隔) 9.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无结构操作系统,又称为整体系统结构,结构混乱难以一节,调试困难,难以维护2.模块化os结构,将os按功能划分为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是os容易设计,维护,增强os的可适应性,加速开发工程 3.分层式os结构,分层次实现,每层都仅使用它的底层所提供的功能 4.微内核os结构,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将它们当做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来实现,剩下的部分是实现os核心功能的小内核,便于扩张操作系统,拥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第二章: 1.什么叫程序?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为实现特殊目标或解决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特点: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什么是前趋图?(要求会画前趋图)P35图2-2

(完整word版)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30615027学分:2总学时:36 说明 [ 课程性质 ]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为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 教学目的 ] 通过对考试流程中主要环节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具体操作 方法,以便使他们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 [ 教学任务 ] 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 习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掌握单项语言能力 /技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命题,施考,考试分析及考试信息反馈。 [ 教学内容 ] 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听力测试、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考试成绩反馈、考 试成绩分析 (1) 、考试成绩分析 (2) 、 [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本教材使用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实践相结合。 [ 先修课程要求] 语言学基本理论 [ 学时分配 ]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共一学期,每周 2 学时,共36 学时。 序号内容 1英语测试概述、考 试功能及其类别 2考试要素、 考试规范的制定 3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 4写作测试、听力测试5口语测试、试卷设计 与施考事项 学时安排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小计426 426 426 426 426

6考试成绩反馈、考试426成绩分析 (1) 、 (2) 总计241236 [ 教材及必要参考书] 教材 :邹申参考书 :武尊民杨任明《简明英语测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 , 2002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英语测试概述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近些年测试方面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测试。 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二、近 20 年的发展动态 三、当代国内外大规模考试一览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教学难点: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复习思考题 ] 1.英语测试领域里是否有不同的语言测试法? 2.在过去 20 年中英语语言测试界所关注的热点有那些? 第二部分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关注考试广义上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测量、考试与评估 二、考试功能 三、考试类别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考试的功能 [ 复习思考题 ] 1.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考试? 2.除了教学外考试,还有其它用途吗?

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转】浅谈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随着软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质量的优劣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质量保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软件业的发展与生存。软件测试是一个成熟软件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软件生命周期中一项非常重要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对软件可靠性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软件的测试过程中,应该应用各种测试方法,以保证产品有一个较高较稳定的质量。根据不同的生产过程进行不同的测试,包括黑盒测试、cc霜白盒测试、携程网酒店预定功能测试、系统测试、压力测试、安装/卸载测试、兼容性测试、α 测试、β 测试等。 软件测试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测试过程中如能按照测试的基本过程来进行测试,软件的质量能有所保障。 我做了一个半月的测试,就现在的感觉而言,其实做测试必开发却是是轻松了一点,不是那么的累脑子,但是测试也是很深的一门学问,针对于不同的公司,产品不一样,所要求的测试的技术也不一样。有的公司测试很轻松,但是有的公司测试也是经常加班熬通宵的 1软件测试基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产品的质量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不论软件的生产者还是软件的使用者,均生存在竞争的环境中,软件开发商为了占有市场,必须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用户为了保证自己业务的顺利完成,当然希看选用优质的软件。质量不佳的软件产品不仅会使开发商的维护难度和用户的使用本钱大幅增加,还可能产生其他的责任风险,造成公司信誉下降,继而冲击股票市场。在一些关键应用(如民航订票系统、银行结算系统、证券交易系统、自动飞行控制软件、军事防御、核电站安全控制系统等) 中使用质量有问题的软件,还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软件危机曾经是软件界甚至整个计算机界最热门的话题。为了解决这场危机,软件从业职员、专家和学者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现在人们已经逐步熟悉到所谓的软件危机实际上仅是一种状况,那就是软件中有错误,正是这些错误导致了软件开发在本钱、进度和质量上的失控。有错是软件的属性,而且是无法改变的,由于软件是由人来完成的,所有由人做的工作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避免错误的产生和消除已经产生的错误,使程序中的错误密度达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1.1软件测试的概念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进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嵌入式系统概述 (1)举出3个本书中未提到的嵌入式系统的例子。 答:键盘、鼠标、扫描仪。 (2)什么叫嵌入式系统? 答: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 (3)什么叫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分为哪几类? 答:嵌入式处理器是为完成特殊的应用而设计的特殊目的的处理器。分为3类:1.注重尺寸、能耗和价格;2.关注性能;3.关注全部4个需求——性能、尺寸、能耗和价格。 (4)什么是嵌入式操作系统?为何要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答: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在传统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符合嵌入式系统要求的元素发展而来的。原因:1.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3.充分发挥了32位CPU的多任务潜力。 第2章 ARM7体系结构 1.基础知识 (1)ARM7TDMI中的T、D、M、I的含义是什么? 答:T:高密度16位Thumb指令集扩展;D:支持片上调试;M:64位乘法指令;I:Embedded ICE硬件仿真功能模块。 (2)ARM7TDMI采用几级流水线?使用何种存储器编址方式? 答:3级;冯·诺依曼结构。 (3)ARM处理器模式和ARM处理器状态有何区别? 答:ARM处理器模式体现在不同寄存器的使用上;ARM处理器状态体现在不同指令的使用上。 (4)分别列举ARM的处理器模式和状态? 答:ARM的处理器模式:用户模式、系统模式、管理模式、中止模式、未定义模式、中断模式、快速模式;ARM的处理器状态:ARM状态、Thumb状态。 (5)PC和LR分别使用哪个寄存器? 答:PC:R15;LR:R14。 (6)R13寄存器的通用功能是什么? 答:堆栈指针SP。 (7)CPSR寄存器中哪些位用来定义处理器状态?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学分: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面向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基础英语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韩小敏审定人:于文杰、王竹青、王玉环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系为商务英语三年级学生第六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系统地讲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本课程根据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大纲要求,进行相关训练和模拟测试,全面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四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讲解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相关题型以及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详细解析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各项英语基本技能的能力,如听写文章环节中,学生的理解和书写能力、拼写熟练程度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听力理解环节中,学生能听懂英文材料和英语新闻,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并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揣测和分析的能力;完形填空环节中,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和结构,补全短文的能力;语法及词汇环节中,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把握能力;阅读理解环节中,学生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写作环节中,学生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清楚表达思想,严密论证,基本不犯语言错误的能力等等。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各项单项技能以及应试能力和技巧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语言测试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因此教学材料以历年真题和相关模拟试题为主,教学方式为学生课下做练习、模拟测试,老师课堂上讲解应试技巧和模拟试题解析。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讲解深透,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践,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要求有全面的领会和掌

-Linux操作系统基础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Foundation of Linux Operation System 适用范围: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 学分:2 学时:32(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2)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建议教材:《Linux实用教程》陈博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0月 开课单位:软件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攻防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任选课,Linux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以及适应社会对Linux操作与管理人员的需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为以后从事软件编程、分布式处理及系统服务部署等不同应用领域的研究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认识Linux系统 1. 课程教学内容: (1)Linux系统简介 (2)Linux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3)Linux版本介绍 (4)Fedora Core系统概述 2. 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改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难点: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操作系统的异同。 3. 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2)理解Linux操作系统与UNIX系统的区别,理解GUN计划的内容; (3)掌握Linux各个系统的版本及其优劣等。

(二)Fedora 系统的安装和删除 1. 课程教学内容: (1)准备安装Linux操作系统 (2)分区的概念和分区的类型。 (3)硬盘的类型。 (4)安装Linux的步骤及安装后的初始化工作。 (5)删除MBR中GRUB引导程序。 (6)删除Linux分区。 2. 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对硬盘分区,如何命名分区,分区的格式化等。 难点:如何理解分区的编号及文件系统的建立等。 3. 课程教学要求: (1)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己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合理分区,并了解Linux下分区的概念。了解如何建立交换分区。 (2)理解分区文件的命名描述; (3)掌握安装Linux的步骤及安装后的初始化工作,掌握如何删除MBR中的GRUB分区程序。 (三)Linux图形化界面 1. 课程教学内容: (1)登录、注销和关闭系统 (2)GNOME基本使用 (3)系统设置 (4)Fedora系统的应用软件使用 2. 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如何正常登录、注销和关闭系统的几个命令。 难点:了解在如何在GNOME图形界面中如何复制、黏贴、删除文件等。 3. 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GNOME的初步使用,系统的各种基本设置; (2)理解硬盘分析器、系统日志等内容。 (3)掌握在GNOME的操作使用。 (四)Linux字符界面操作 1. 课程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对计算机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资源)等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程序,是_______之间的接口。 A. 主机与外设的接口 B. 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C.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接口 D. 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的接口 2. 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 A. 应用软件 B. 实用软件 C. 系统软件 D. 编译软件 3.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功能是_______。 A. 运算器管理、控制器管理、内存储器管理和外存储器管理 B. CPU管理、主机管理、中断管理和外部设备管理 C. 用户管理、主机管理、程序管理和设备管理 D. CPU管理、内存储器管理、设备和文件管理 4. 下面是四条关于DOS操作系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_。 A. DO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B. DOS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C. DOS是分时操作系统 D. DOS是实时操作系统 5. 微型计算机硬盘C中还未装入DOS系统,现将系统盘插入软盘驱动器B中,然后开始启动DOS,此时屏幕上给出___。 A. A> B. B> C. C> D. 系统引导失败的信息 6. 下面是关于微型计算机操作中的四条叙述,其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_。 A. 因为系统不会用输入的日期做任何事情,因此可随便输入过去一个作为当天的日期 B. 用户每键入一个字符时,DOS就立即将其读取并识别之 C. 在启动DOS系统时,如果不想输入新的时间,用户只要按任意键就行 D. 软盘可以在切断电源之前取出来,也可以在切断电源之后取出来 7. 设当前工作盘是硬盘,存盘命令中没有指明盘符,则信息将存放于_______。 A. 内存 B. 软盘 C. 硬盘 D. 硬盘和软盘 8. 在DOS系统下,要处理一个磁盘文件,则必须将该文件读至_______。 A. 内存储器 B. 运算器 C. 控制器 D. CPU 9. 在DOS系统中,使用DOS内部命令时,在内部命令前_______。 A. 不准放盘符 B. 必须放盘符 C. 可以放盘符 D. 当前使用的DOS系统类型的版本号 10. DOS系统为每个子目录建立了两个特殊的目录,:“.”和“..”。其中“.”目录代表_______。 A. 当前目录的下级目录 B. 当前目录本身 C. 当前目录的上级目录 D. 当前盘的最高级目录 11. 每一个DOS外部命令均有一个磁盘文件与之对应,每次使用某一外部命令时,就将与之对应的文件调入内存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各大硬件设备、计算机的数制和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并熟悉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中字符编码的概念。 1.1计算机概述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1世纪的今天,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 1.1.1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使用了17468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体积3000立方英尺(1立方米=35.346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74千瓦。内存17K,字长12位,运算速度每秒5000多次加法运算,300多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耗资40万美金。在当时用它来处理弹道问题,将人工计算使用20小时缩短到30秒。但是ENIAC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能存储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几乎在 同一时期,着名数学家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其主要思想为: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方式。 所谓存储程序,就是把程序和处理问题所需的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形式预先按一定顺序存放到计算机的存储器里。计算机运行时,中央处理器依次从内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按指令规定执行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最后完成一个复杂的工作。这一切工作都是由一个担任指挥工作的控制器和一个执行运算工作的运算器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存储程序控制的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 本配置原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2000的Terminal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能够在远程方便的管理服务器,

很多机器的终端服务都是开着的,如果开了,要确认已经正确的配置了终端服务. 有些恶意的程序也能以服务方式悄悄的运行服务器上的终端服务.要留意服务器上开启的所有服务并每天检查.Windows2000可禁用的服务服务名说明 ComputerBrowser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最新列表以及提供这个列表Taskscheduler允许程序在指定时间运行RoutingandRemoteAccess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环境中为企业提供路由服务Removablestorage管理可移动媒体,驱动程序和库RemoteRegistryService允许远程注册表操作PrintSpooler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以后打印.要用打印机的用户不能禁用这项服务IPSECPolicyAgent管理IP安全策略以及启动 ISAKMP/Oakley(IKE)和IP安全驱动程序DistributedLinkTrackingClient当文件在网络域的NTFS卷中移动时发送通知Com+EventSystem提供事件的自动发布到订阅COM组件。 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关闭端口意味着减少功能,如果服务器安装在防火墙的后面,被入侵的机会就会少一些,但是不可以认为高枕无忧了.用端口扫描器扫描系统

指南《语言》测试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语言领域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3分,共48分) 1、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发展的重要时期。P17 2、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P17 3、应为幼儿创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并能得到积极。P17 4、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丰富其语言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P17 5、健康领域在(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制定了三个目标。分别是:(1)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3)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能力。 6、在语言领域“阅读与书写准备”中,有以下三个子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初步的能力;(3)具有的愿望和初步技能。P24 二、判断(每题4分,共16分) 1、3—4岁幼儿在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P18 2、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文字的兴趣。()P18 3、通过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和由右至左的运笔技能。( )P27 4、在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时要求:3—4岁的幼儿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P24 三、选择:(每题四分,共28分) 1、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单选)P17 A、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B、让幼儿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歌、童谣。 C、幼儿阅读中遇到问题时,立即告诉幼儿答案。 D、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趣的童话书。 2、()岁幼儿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单选)P26 A、3-4岁 B、4-5岁 C、5-6岁 3、()岁幼儿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P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测试理论

动态黑盒测试 不深入代码细节的软件测试方法。常被称为行为测试,因为测试的是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行为。 首先,从产品说明书获知测试对象的软件的输入和应该得到的输出。 接下来,开始定义测试案例。测试案例:指进行实验用的输入,以及测试软件用的程序。 选择测试案例是软件测试员最重要的任务。不正确的选择可能导致测试量过大或者过小,甚至测试目标不对。准确评估风险,把不可穷近的可能性减少到可以控制的范围是成功的诀窍。 测试基本方法:通过测试vs 失败测试 通过测试:确认软件至少能做什么,而不考验其能力。 失败测试:纯粹为了破坏软件而设计和执行的测试案例,也称为迫使出错测试。蓄意攻击软件的薄弱环节。 在设计和执行测试案例时,总是首先进行通过测试。在破坏性试验之前看看软件基本功能是否实现是很重要的,否则在正常使用软件时就会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软件缺陷。 常见的测试案例就是设法迫使软件出现错误提示信息。产品说明书可能会给出这样的功能要求,针对这个问题的测试可能是通过测试也可能是失败测试。可能两者都是。不用去刻意区分,重要的是找到软件缺陷! 选择测试案例:等价分配 等价分配:是指分步骤地把过多(无限)的测试案例减小到同样有效的小范围的过程。也称等价划分。 等价分配技术提供了一个选择哪些数值、舍弃哪些数值的系统方法。 等价类别或者等价区间是指测试相同目标或者暴露相同软件缺陷的一组测试案例。在寻找等价区间时,想办法把软件的相似输入、输出、操作分成组。这些组就是等价区间。 等价分配的目的是把可能的测试案例组合缩减到仍然足以测试软件的控制范围。因为选择了不完全测试,就要冒一定的风险。如果为了减少测试案例的数量过度进行等价分配,测试的风险就会增加。另外,等价区间的划分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足以覆盖测试对象就行了。 数据测试 软件由数据(包括键盘输入、鼠标单击、磁盘文件、打印输出等等)和程序(可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