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生物力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康复精品】踝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

【康复精品】踝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

踝和足的运动
1.跖屈 – 足离开胫骨,由足屈肌辅助 2. 背屈- 足尖朝向胫骨,由足伸肌辅助
足跖屈和背屈
踝和足的运动
3. 足外翻:踝和足离开中线朝向外侧扭转, 4. 足内侧缘负重
4. 足内翻:踝和足朝向中线向内侧扭转, 足外侧缘负重
踝和足的运动
5.足内收 6.足外展
矢状面: 背屈和跖屈
水平面: 内收和外展
踝跖屈肌的步行中的作用
•在所有踝跖屈肌肉中,腓肠肌和比目鱼 肌是最有力的,占跖屈力距的80% •胫后肌是最有力的足内翻肌
Fibula:腓骨; Tibia:胫骨; talus:距骨 Navicular:舟骨 Cuneiforms:楔骨; Calcaneus:跟骨; Cuboid:骰骨 Metatarsals:庶骨 Phalanges:跖骨
<>
胫骨位于小腿内
侧,是小腿最大
Tibia
的骨骼,为负重

Fibula-->
踝背屈的4块肌肉
• 胫前肌 • 趾长伸肌 • 踇长伸肌 • 第三腓骨肌
踝外翻的4块肌肉
• 腓骨长肌 • 腓骨短肌 • 第三腓骨肌 • 趾长伸肌
踝内翻的4块肌肉
• 胫前肌 • 胫后肌 • 趾长屈肌 • 踇长屈肌
踝跖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肉
A. 腓肠肌Gastrocnemius muscle 该肌肉可以单独作用于膝关节或踝关节, 但不能同时作用于两个关节
• 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 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 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胫骨的下关节
Tibia
面及内、外踝
关节面共同作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
45
.
46
趾长屈肌 flexor digitorum longus
起点:胫骨后面中2∕3 止点:外侧四趾末节趾骨底跖面 功能:屈曲外侧四趾 神经:胫神经 动脉:胫后动脉
.
47
.
48
腘肌
起点:股骨外髁、腘斜韧带
止点:比目鱼肌线上方胫骨
后面的三角面
功能:屈曲膝关节,屈曲开始时使胫骨内旋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腘动脉
.
49
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
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
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
35
后侧浅层
腓肠肌 起点:股骨内外侧髁 止点:经跟腱止于跟骨。 功能:跖屈、(继续跖屈可膝屈曲)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
.
36
.
37
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头后面及腓骨干上1
/3,胫骨 比目鱼线(胫骨內缘中1/3胫骨与腓骨间的腱弓) 止点:经跟腱止于跟骨 功能:跖屈踝关节 神经:腓神经 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
腘动脉腓肠支
.
38
.
39
跖肌 plantaris 起点:股骨外上髁 止点:跟腱 功能:跖屈踝关节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
.
40
.
41
小腿三头肌
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合成 腓肠肌为双关节肌,以快肌为
主 比目鱼肌为但关节肌,以慢肌
为主 作用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站
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 防止身体向前倾倒。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4、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节 构成,呈S形。
5、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五 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为平面微动关节。
6、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节
共五个。
a
33
(二)足的分部
足可分为前、中、后三部。 跖骨基底部以前为前部;楔 部、跗中关节部(或称跗横 关节)为中部;跟骨为后部。
a
34
(三)足部韧带
1.骨性结构特点:足弓在稳定性方面所起作用很大。
2.关节囊及韧带的加固以及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动力
作用,均使足部结构非常稳定。
3.足内肌和足内肌的作用:足内肌有帮助稳定足弓
及抬高足弓的作用,足外肌本身对足弓就具有一定
的影响。
4.关节的影响:如距舟关节的接触面大小也对足的
稳定性有影响。在趾屈时,距舟关节接触面变大而
a

21
(2)跖腱膜: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 中间部增厚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 张于足的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 维持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 与保护足弓的重要结构。
a
22
(1)腱鞘
2、腱鞘与滑膜囊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拇长伸肌腱鞘及趾长伸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腱鞘。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 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 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a
26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屈伸范围70°-80°,正常背屈20°-30°, 跖屈30°-50°。
a
27
(二)踝关节的负荷
踝关节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 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负重 的前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 重的5倍左右。

踝关节骨折PPT课件

踝关节骨折PPT课件
– 根据损伤机制分型 ➢ 旋后内收(supination-adduction) ➢ 旋后外旋(supination-external rotation) ➢ 旋前外展(pronation abduction) ➢ 旋前外旋( pronation-external rotation )
21
Lauge-Hansen 分型
12
影像学检查——外侧复合体
– 在Mortis位和侧位片上观察腓骨的移位和短缩 – 在Mortis位注意有无胫腓线的断裂
13
影像学检查——距骨
– 距骨倾斜 – 距骨半脱位 – 距骨顶骨折
距骨倾斜、半脱位
14
影像学检查——后踝
– 在侧位片上可以估计后踝骨折的大小和位置 – 最好通过CT扫描来明确
24
旋后-外旋型(SER)
I度:下胫腓前联合损伤 II度:腓骨短斜形骨折(骨折线方向往往从前下到后上) III度:下胫腓后联合损伤或后踝撕脱骨折 IV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25
旋前-外展型(PA)
I 度: 单纯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脱 II 度: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或撕脱骨折 III度:下胫腓联合处或以上的腓骨骨折,胫距关节顶部前外侧压缩
•距腓后韧带—— 限制距骨向后移位 和旋转
4
下胫腓联合
下胫腓联合包括下胫腓前韧带和后韧带,其间有牢固的骨间 韧带。连接下胫腓,是维持踝穴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
5
生物力学——踝关节的活动
距骨前宽后窄,踝关节跖屈时踝关节不稳定?
NO!!
▪ 踝关节在正常活动时距骨始终与踝穴完全匹配 ▪ 距骨就像截头去尾的一个圆锥体 ▪ 当踝关节活动时,距骨顶沿其外侧基底发生旋

6
踝关节滑车的结构

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骨折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踝关节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冲击引 起的,如跌落或车祸。
详细描述
当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踝关节时,骨骼 可能发生断裂。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 型包括撕脱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指踝关节周围韧带 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
详细描述
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能是由于急性损伤 后未得到适当的治疗或反复的小损伤 累积引起的。这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 降,容易发生扭伤和反复疼痛。
Hale Waihona Puke 04踝关节疾病的生物力学
踝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踝关节炎是由于踝关节的炎症反应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生物力学因素在 踝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踝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因素主要包括关节负荷异常、关节稳定性降低和软组织失衡。长期过度的关节负荷会导致关 节软骨磨损和退变,进而引发关节炎。此外,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和平衡性对关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软 组织的失衡可导致关节压力分布不均,加速关节炎的发生。
03
踝关节的稳定性受损可能导致步行障碍、扭伤等运动损伤。因 此,了解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踝关节疾病具有
重要意义。
03
踝关节的损伤生物力学
踝关节扭伤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由于踝关节周围韧带过度拉伸或撕裂引起。
详细描述
当踝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如突然的扭脚或踩到不平的地面上,会导致踝关节过 度内翻或外翻,超出韧带的正常承受范围,从而引起韧带撕裂或断裂。
THANKS
感谢观看
3
踝关节的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运动状态下 关节的受力情况,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 指导。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ppt课件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ppt课件

后侧深层
• • • • • • 胫骨后肌 tibialis posterior 起点:胫骨后外侧,腓骨内侧面上2∕3 止点:舟骨粗隆、全楔骨底面, 第234跖骨底面、骰骨载距突 功能:踝关节跖屈,内翻 神经:胫神经
• 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 起点:腓骨下2∕3 • 止点:踇趾末节趾骨底 • 功能:踇趾屈曲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腓动脉肌支
踝穴
胫骨、腓骨
3、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 连于胫腓骨下端之间。深面有 两个空隙,内侧者通过胫骨前 肌腱、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外侧者通过拇长伸肌腱、趾长 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 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 带,位于踝关节前方的足背区 ,外侧附于跟骨外侧面,内侧 端分叉附于内踝及足内缘。
• 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 内翻活动, •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 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 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 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 要作用是 •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四)、足与足弓
足弓
由7块跗骨 5块跖骨及其 关节、 韧带、 肌腱组成的向足背 突出的弓形骨骼结 构称足弓。
足弓的分类
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 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 弓。 纵弓 包括内侧纵弓和 外侧纵弓两部分,均 • 止于跟骨结节。
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 块楔骨及1~3跖骨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 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 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 、5跖骨构成。跟骨内侧结 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 头为前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 要作用是支载重力,又称 支撑足弓。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5
(二)踝关节的韧带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6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20
(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 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 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15
三、踝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 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 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
16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轴线
胫骨及距骨关节面弧
踝关节活动度
17
1.背屈与跖屈
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
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跖屈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距舟)和 跗中关节(距舟、跟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中前后 滑动。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
3.横向稳定性
即侧方稳定性,其控制因素一是距骨体嵌入踝穴内, 二是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均 可起到稳定作用。
踝关节运动学
1
学习内容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踝关节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可编 辑课 件 PPT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 46
1. 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轴线 胫骨及距骨关节面弧 踝
关节活动度
可编辑课件 PPT
47
1. 背屈与跖屈 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
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跖

★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 ( 跟距及距 舟)和
可编辑课件 PPT
20
在足跟与小腿之间有一条很粗壮结实、绷得 很紧的肌腱,这就是跟腱。跟腱长约 15cm
,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
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 约 15cm 处融合形成。
可编辑课件 PPT
21
三、周围韧带
踝关节内、外侧各有一些韧带加强,主要有 以下韧带。
左右。
★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
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

而明显增加。 可编辑课件 PPT
50
3. 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
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 与踝穴相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 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经外踝的 后方沿小腿后面中线上行,至腘窝重点穿深筋膜注 入腘静脉。
可编辑课件 PPT
37
2. 足背动脉:续于胫前动脉,在距小腿关节前方,
行于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位置表浅,搏
动易于触摸。主干继续沿着踇短伸肌内侧缘和深面
前行,沿途发附外侧动脉,行向足背外侧;附内侧 动脉 1~3 支,行向足背内侧及足底;弓状动脉向足 背外侧弓状弯行,与附外侧动脉吻合,并发 3 支跖 背动脉;足底深支,穿第 1 跖骨间隙至足底与足底 动脉吻合;第 1 跖背动脉,为足背动脉主干的终末 ,分布于踇趾和第 2 跖背面的内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
Talocrural Jt.
________________
Subtalar Joint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the talus and the calcaneus is referred to as the subtalar joint. Motion allowed by this joint is inversion (roll inward)/eversion (roll outward) as well as rear foot pronation (inward tilt of the calcaneus) and supination (outward tilt of the calcaneus) .
►这是最强壮的小腿骨。它具有承重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了 内侧支撑面(组成脚踝的凹面),能与距骨相 契合
Tibia
The Tibia is the medial
bone and largest bone of
the lower leg.
胫骨是小腿的最大和支撑骨 的骨头。
Fibula腓骨
►This is a smaller lateral bone of the lower leg. It is not vital for weight bearing yet it comprises the lateral (outside) aspect of the malleoli and makes up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mortise.
►These ligaments are:
▪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Fibula
Tibia Talus
<- Talus <- Fibula
Post. Tibiofibular Lig.
踝关节生物力学
Ankle
►Anatomical Structures
▪Tibia ▪Fibular ▪Talus
Tibia胫骨
►This is the strongest largest bone of the lower leg. It bears weight and the bone creates the medial malleoli (the bump on the inside of your ankle) which is the medial aspect of the mortise or the (hole) that the talus lies within.
它比较长和不承重 。
并组成踝关节外侧面。 并低于 内侧面
Talus
►This bone transmits the forces from the calcaneus up into the tibia and also allows the articulations of Plantar Flexion (pointing the foot downward) Dorsiflexion or pulling the foot upward and Inversion (rolling the foot inward) and Eversion (rolling the foot outward)
<- Ant. Talofibular Lig
Subtalar Joint Space
Cuboid
Calcaneus
Peroneal Tendons
Talus
Pos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Peroneal tendons
<-Fibular head
calcaneus
Medial aspect of foo
Talus
---Subtalar Joint
calcaneus
Ankle Ligaments
►There are three lateral ligaments predominantly responsible for the support and maintenance of bone apposition (best possible fit). These ligaments prevent inversion of the foot.
►这是小腿的一根更小的外侧骨头。 它不承重, 它是踝关节的外侧支撑面。
Fibul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fibula is longer and non weight bearing. It makes up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mortise. The lateral malleoli lies inferior (below) the medial malleoli
------ Talus
Talocrural Joint
►The formation of the mortise (a hole) by the medial malleoli (Tibia) and lateral malleoli (fibula) with the talus lying in between them makes up the talocrural joint. This is a hinge joint and allows most of the motion with plantarflexion and dorsiflexion.
The deltoid ligament
►This is located on the medial aspect of the foot. It is the largest ligament but is actually comprised of several sections all fused together. This ligament prevents (eversion) of the ankle. The deltoid ligament is triangular in shape and has superficial and deep layers. It is the most difficult ligament in the foot to spr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