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5117降压稳压电源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LM5117是一种高效能同步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控制器。

该控制器可用于输入电压范围大的应用,如12V至60V的高压输入系统,并能适应高达5A的输出电流。

本文将介绍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方法。

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外部元件来搭建电源电路。

其中包括MOSFET开关、输入电感器、输出电感器、输出电容和反馈元件。

我们将输入电压通过输入电感器传入LM5117的VIN引脚,VIN引脚是用来连接输入电源的。

还需要将输入电压通过额外的输入电容过滤,以确保输入电压的稳定性。

然后,我们需要正确设置LM5117的控制引脚。

在降压型电源中,FB引脚用于调整输出电压。

通过调整FB电压,我们可以达到所需的输出电压值。

可以使用一个电阻分压器来连接FB引脚和输出电压。

然后,将输出电压连接到FB电阻分压器的中心点。

在调整输出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FB电阻分压器来实现。

随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MOSFET开关。

MOSFET开关是用来控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

在选择MOSFET时,需要考虑其漏极电阻和耗散功率。

我们选择的MOSFET应具有足够低的漏极电阻和耗散功率,以确保电源的高效运行。

我们需要设置输出电感器和输出电容。

输出电感器用于滤波输出电压,以降低输出纹波。

输出电容则用于存储输出能量和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选择合适的参数来设置输出电感和输出电容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需要选择适当的外部元件,并正确设置LM5117的控制引脚。

还需要选择合适的MOSFET开关和输出电感器、输出电容来确保电源的高效和稳定。

这样,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有效率、高性能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毗 u 5 0 . 3 ,测 量结 果 见 表 。
表 5 电 压调 整率

电源 。陶瓷电容器可与主输出电容并联起来 ,以进一 步降
低 输 出电压 纹 波和 尖 峰 。本 设计 并 联 C 2 、C 3 、C 4 、C 5 输
次 数 叫 输八 1 7 . 6 V 电压 时输 出/ V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8 — 1 6
2 2 f W W W . c h i n a e t . n e t J 中国电工网
电专旋 圩 开关噪声引起故障,设计 C 1 为0 . 4 7 陶瓷电容 。 ( 2 ) HO和 L O驱动 电路。功率 N MO S器件 的选择 与 决 定 开 关 频 率 的 取 舍 一 样 , 在 本 设 计 中 选 择
开关管 的占空 比) 使 U( 降低;若输 出电压过低 ,则改变参 数( 增大开关管的 占空 比) 使 U 升高。 ( 3 ) 改变输入端提供的电压 ,计算 电压调整率。U 从
1 7 . 6 V变 化 到 1 3 . 6 V 时 ,电压调 整 率 为 :
降压型开关稳压电源设 计总体框 图如 图 l 所示 。1 6 V
C D S 1 8 5 3 2 K C S MO S 器 件 。 M5 1 1 7 内 部 有 几 个 大 电 流 N MO S驱动 器 和一 个 相关 的 高边 电平 转 换 器 ,用 来 驱 动 外 部C D S 1 8 5 3 2 K C S MO S 器 件 。C D S 1 8 5 3 2 KC S MO S 管 与 外 部 磁芯 电感 U 配 合 工作 。 ( 3 ) 稳 压 电流 控制 。F B连接 R 1 与R 2 组成 稳 压 电路 。 ( 4 ) 输 出滤 波 电路 。输 出 电容 器 可 平 滑 电感 纹 波 电流 引 起 的输 出电 压纹 波 ,并 在 瞬态 负 载条 件 下 提 供 一 个 充 电

基于LM5117的开关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的开关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的开关电源设计摘要:电源为所有电子和电气产品提供必要的能源, 它需要连续和稳定的输出。

其中, 开关电源是低功耗电器中应用最广泛的。

开关电源是电力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功率变换器将电能转化为各种电能, 以满足需求。

其显著的特点是高效节能, 符合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环保节能环境。

因此, 研究人员高度重视。

每个实验室都在不断地推动开关电源的研究。

本设计采用LM5117 同步降压控制器和CSD18532KCS MOSFET 作为核心器件, 完成了16V-to-5V 降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并以LM5117 作为控制芯片, 控制MOS 晶体管的转关和关断。

通过将芯片本身的参考电压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 调整输出脉冲的占空比, 使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保持在稳定的电压状态, 实现稳定的输出。

此外, 在设计中还添加了过流保护。

关键词:LM5117同步降压控制器;过流保护;开关电源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现状 (2)第二章开关电源原理与结构 (3)2.1 开关电源基础知识 (3)2.2 开关电源的控制技术 (8)2.2.1 电压型控制 (8)2.2.2 电流型控制 (9)2.3 开关电源芯片LM5117 (10)第三章反激式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设计 (11)3.1 反激变压器的原理 (11)3.2 反激变压器的铜损计算 (12)3.2.1 集肤效应导致的铜损 (13)3.2.2 邻近效应导致的铜损 (14)3.3 反激变压器参数设计 (15)第三章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17)3.1设计方案描述 (17)3.2 理论分析计算 (18)3.2.1 相关元器件选择[2] (18)3.2.3降低纹波的方法 (20)3.3电路版设计 (20)3.4其他电路 (22)第四章系统测试 (23)4.1测试方案 (23)4.2测试数据 (23)4.3 测试结果分析 (25)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7)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频开关已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工业产品、电子通信和航空等领域[1]。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是一种常用的电源设计,在很多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将输入电压降低到所需的输出电压,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供给其他电路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使用LM5117芯片实现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让我们简单地了解LM5117芯片的特性和功能。

LM5117是一款同步降压型DC/DC开关调制器。

它能够将高输入电压转换为较低的输出电压,并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点。

第一步是确定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需求。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

LM5117能够承受高达75V的输入电压,因此适用于许多应用场景。

第二步是选择输入和输出电容器。

根据输入和输出电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器以提供稳定的电压输出。

通常,输入电容器的容量应该足够大,以保证输入电压的稳定性。

输出电容器则需要具有低ESR值,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第三步是选择电感器。

电感器的选择取决于输入和输出电流以及开关频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器,可以提高转换效率并减少输出电压的波动。

第四步是选择开关管和二极管。

开关管和二极管是实现开关电源的关键元件。

在选择开关管时,需要考虑其最大电流和功耗。

在选择二极管时,需要考虑其反向电压和导通电阻。

第五步是设计反馈和稳压回路。

反馈和稳压回路能够监测输出电压,并根据需要对开关电源进行调整以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

LM5117具有内置的反馈和稳压回路功能,可以简化设计流程。

最后一步是进行电路布局和PCB设计。

良好的电路布局和PCB设计能够减少电源噪声和干扰,并提高电源的性能和可靠性。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设计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进行合理的电路布局,可以实现高效率和稳定的直流电源。

它在很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等。

希望本文对你了解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有所帮助。

基于LM5117的DC-DC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的DC-DC电源设计

基于LM5117的DC-DC电源设计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源在手机、电脑、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家庭设备、学校设施、工厂机器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DC-DC开关电源在体积、质量、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开关电源的性能对各种设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背景下,因而设计一款有着频率高、效率高、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等优点的开关电源成为未来电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引领21世纪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主力军。

本论文设计了一款高效的DC-DC直流开关稳压电源。

其中,电源外围电路及整个电源系统的硬件电路是以LM5117降压芯片为主要器件,搭配CSD18532KCS MOS场效应管组成。

本论文所设计的DC-DC电源额定输出电压为5V,并且在额定输入电压为16V的时电源输出电流大于3A。

经测试,所制备直流开关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误差小于0.2%,输出电流在
3-3.125A之间,电源效率大于85%,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引言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直流开关电源作为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供应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中,LM5117是一款广泛应用于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集成电路,它具有高效率、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备受电子工程师的青睐。

本文将围绕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进行详细介绍,并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和经验。

一、LM5117的基本原理LM5117是一款高性能、宽输入电压范围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控制器。

它能够通过外接的功率开关管及其辅助元件,实现从高压到低压的有效降压转换。

LM5117采用了当前模式控制架构,能够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实现卓越的负载调整和线性调整。

它还集成了大量的保护功能,如过载保护、过热保护、欠压保护等,提高了整个开关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LM5117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电压到来时,经过电感和电容的滤波后送入控制芯片内部的PWM模块,PWM模块通过对功率开关管的开关控制,实现输入电压向输出电压的有效转换。

通过反馈回路控制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的值,保证了整个开关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电路设计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主要包括输入滤波电路、功率开关管、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等。

其中输入滤波电路用于滤除输入信号中的杂散干扰,确保输入信号干净;功率开关管负责输入电压到输出电压的有效转换;变压器用于升降电压;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则用于将输出信号整流并滤波,提供干净的直流输出;控制电路主要是LM5117芯片及其外围元件,用于对整个开关电源系统进行稳定的控制和保护。

在设计中,需要严格按照LM5117的规格书和设计指南进行电路设计,确保整个电源系统稳定可靠。

2. 硬件实现在硬件实现中,首先需要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包括功率开关管、电感、电容等。

然后进行电路板设计,将各个元器件合理布局并进行连线连接。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LM5117是一款非同步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通信和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其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灵活性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现方法,包括电路设计、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1. 电路设计LM5117采用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其核心部分为MOSFET开关、电感、二极管、电容和控制IC等组成。

其典型的电路图如下所示:在该电路中,Vin为输入电压,Vout为输出电压,L为电感,C为输出电容,Q1为MOSFET开关,D1为输出二极管,C2为辅助电容,R1和R2为反馈电阻,COMP为比较器,SS 为软启动引脚,PGOOD为输出过压保护引脚。

LM5117基于恒频峰值电流控制模式,通过内部的误差放大器、PWM比较器和内部参考电压源等部件实现电路的控制和稳压。

其主要特点包括:宽输入电压范围(6V至100V)、高工作频率(50kHz至2.2MHz)、高效率(高达96%)、高集成度和多种保护功能(过流、过热、过压、短路等)等。

2. 工作原理LM5117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当输入电压Vin施加在电路上时,经过输入电容C1滤波后,将输入电压引入到LM5117的内部。

在稳定工作后,LM5117内部控制器开始工作,通过PWM比较器和误差放大器等模块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和稳压。

(2) LM5117内部的PWM比较器检测输出电压,并通过比较内部参考电压源和反馈电压来实现输出电压的控制。

当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时,PWM比较器输出高电平,MOSFET开关Q1导通,电感L储存能量;当输出电压高于设定值时,PWM比较器输出低电平,MOSFET开关Q1关闭,电感L释放能量。

通过这种方式,LM5117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和稳压。

(3) LM5117还具有软启动功能,通过软启动引脚SS实现输出电压的缓慢上升,可有效减小开关电源的启动冲击,保护各种外部元件。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稳压电源》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稳压电源》

基于lm5117的降压型直流稳压电源摘要:这个系统主要就是借助两种工具为核心器件,一种是降压控制器LM5117芯片,另一种是CSD18532KCS2MOS场效应管,它们共同去组成同步整流电路,设计系统是一种降压型的直流开关条件下的稳压电源。

测控模块的保护方法采用的是继电器过流,通过这种监控输出电流实现整个系统的过流保护。

系统可以实现:输入的额定电压一定要在16V下,输出的电压最大偏差为UO100mV,可以输出的最大的电流只可以达到3A;可以输出的噪声纹波电压峰峰为UOPP<50mV;UO从满载变到UOMAX,轻载0.2imax时,负载调整率为0.04%;UIN变化到17.6V和13.V,电压调整率是0.06%;效率可达到大约92.18%,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这种电源还具有一种负载识别的功能,能够帮助系统满足各种要求。

关键词:降压芯片LM5117;CSD18532KCS;同步整流;过流保护;负载识别Abstract: The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is composed of step-down controller LM5117 chip and CSD1853 2KCS2 Mosth field effect tube.The system is designed as step-down dc switching voltage stabilizing power supply.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odule adopts relay overcurrent protection and monitors the output current to realizeovercurrent.Protection. The system can achieve: rated input voltage 16V,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 UO100mV, the maximum output current up to3 A; Output noise ripple voltage peak-to-peak value UOPPmV; 1o from full load to Omax light load 0.2imax, negative.Load adjustment rate is 0.04%; UIN changes to 17.6v and 13.v, and the voltage adjustment rate is 0.06%. The efficiency can reach 92.18%.With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function, the power supply has load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The system meets all requirements.Key words: step-down chip LM5117; CSD18532KCS; Synchronous rectifier; Overcurrent protection; Load identification目录方案描述 (2)1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2)1.1抑制纹波电压 (3)1.1.1低频纹波的抑制 (3)1.1.2.高频纹波的抑制 (3)1.1.3.共模纹波的抑制 (3)1.1.4.控制环路的抑制 (4)1.2电流采样的选择 (4)1.3过流保护方案 (4)1.4系统总体框图 (4)2. 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的相对比较 (5)2.1线性电源的缺点 (5)2.2开关电源的优点 (5)3.桥式整流 (6)4.整流电路 (7)4.1电阻滤波电路 (7)4.2电感滤波电路 (7)5.理论设计与硬件电路设计 (7)5.1理论设计 (7)5.1.1定时电阻R1 (8)5.1.2 (8) (8)5.1.3电流检测电阻Rs5.2电路设计 (8)5.2.1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8)5.2.2降压电路设计 (9)6.测试结果分析 (9)7.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0)LM5117介绍LM5117是一款优秀且深受喜爱的同步降压控制器,比较适合高电压或者某种输入电源的降压型稳压器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题: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摘 要:电路的设计是利用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拓扑结构,通过分析以LM5117芯片为核心的PWM 控制器以及CSD18532KCS MOS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实现了DC —DC 变换、稳压控制等基本功能。

得出适合于设计要求的主电路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控制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

运用调节占空比的大小自动控制输出电压,对各部分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

设计出电路的闭环控制系统,使电源工作在一个稳定的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主电路的结构,对电路中各参数进行计算。

最后对电路进行测试,并根据其进行改进。

关键词:开关稳压电源;PWM ;LM5117芯片;CSD18532KCS MOS 场效应管1题目分析与方案选择1.1题目分析题目给出的框图如(图1)所示。

工作条件:• 输出电压 OUT V = 5V • 输出电流OUT I ≥3A • 输入电压 V V IN 16= • 开关频率 200=SW f kHz• 二极管仿真 有(图1)• 外部 VCC 电源 有1.2方案选择方案一:通过最基本的降压器降压,电容电阻滤波,稳压芯片稳压以及载一个滑动变阻器来得到一个可调节输出电压值的降压稳压直流电源,如(图2)。

本方案中需要涉及到降压器的应用,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不适合采用此种方案。

方案二:利用LM5117芯片本身的降压稳压功能,外加电容、电阻、MOS 管等辅助元件,搭建一个可以实现降压稳压功能的电源电路。

此方案元件要求和误差较小,故选用此方案。

L R2方案描述该方案是通过利用芯片LM5117 高电压开关控制器具有实现宽输入工作电压的高效高电压降压型稳压器的强大功能。

实现电路降压、稳压等要求。

要使电路能达到设计要求,DC-DC变换的关键是PWM控制。

它是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由功率变换和高频整流两部分组成。

题目需要将直流电源转换成小于输入电压的稳定的输出电压。

串联型稳压电路是降压型的电路,并联型稳压电路是升压型的电路。

所以我们采用的串联型开关稳压,得到题目要求的降压型稳压电路。

3理论分析与计算3.1降低纹波的方法降低电路输出电流、电压纹波是通过增大电感电容参数来实现的,如(图5)。

(图a)3.2DC-DC变换方法DC-DC变换即把直流电转换成稳定的不同电压输出的直流电。

直流变换电路工作方式通常是脉宽调制(PWM)工作方式。

基本原理是通过开关管把直流电斩成方波(脉冲波),通过调节方波的占空比(脉冲宽度与脉冲周期之比)来改变电压。

本设计中利用芯片LM5117与CSD18532KCS MOS场效应管构成的BUCK 主电路来实现DC-DC的转换。

3.3稳压控制方法在本方案电路中的稳压控制是来自于LM5117的功能,在芯片LM5117的VCC 引脚内部,存在内部高电压偏置稳压器。

上电时,稳压器灌电流进入连接至 VCC 引脚的电容器。

VCCDIS 输入可用来禁用内部 VCC 稳压器,。

VCCDIS 有一个 500 的内部下拉接地电阻,为的是在没有外部偏压时可以正常运行,如(图3)(图3)4电路设计4.1主回路与器件选择4.1.1主回路选择与分析主回路选择BUCK 电路,BUCK 电路是基本的DC-DC 电路之一,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 ,则信号频率为f=1/Ts ,导通时间为Ton ,关断时间为Toff ,则周期Ts=Ton+Toff ,占空比Dy= Ton/Ts 。

如(图4)(图4) UVLO :从 VIN 至 AGND 可使用一个外部UVLO 设定点分压器2UV R 来设置稳压器的最小输入工作电压。

分压器的设计必须是当输入电压处在所需工作范围时。

UVLO 引脚可以用一个齐纳二极管来钳位,UVLO 迟滞是通过一个内部 20A灌电流完成的,该电流开启或关闭进入 UVLO 设定点分压器的阻抗。

当 UVLO 引脚的电压超过 1.25V 阈值时,灌电流被启用,迅速提高 UVLO 引脚的电压。

当UVLO 引脚电压降至低于 1.25V 阈值时,灌电流被禁用,导致 UVLO 引脚的电压迅速下降。

将FT C 电容器与1UV R 并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入到 UVLO 引脚的开关噪声如(图5)所示:(图5)DEMB 引脚:在二极管仿真模式下,在检测到反向电流流过 (电流从输出到地流经低边 NMOS) 后,低边 NMOS 在 PWM 周期的其余部分被锁断。

该引脚浮置,LM5117 内部的50 KΩ下拉电阻可保持 DEMB 引脚为低电平,并启用二极管仿真。

RES 引脚、SS 引脚:为了在长时间电流限制条件下在进一步保护稳压器,LM5117提供了打嗝模式电流限制功能。

内部打嗝模式故障定时器可计算逐周期电流限制发生期间的 PWM 时钟周期。

当断续模式故障定时器检测 256 个连续周期的电流限制时,内部重启定时器强制控制器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并开始灌出10A μ电流进入 RES 引脚电容RES C 。

在此待机模式下,HO 和 LO 输出被禁用,且软启动电容SS C 被放电。

RES C 从 RES 引脚连接至 AGND ,以决定 LM5117 自动重启之前保持待机的时间 (RES t )。

当 RES 引脚电压超过 1.25V RES 阈值时,RES 电容被放电,并开始一个软启动顺序,如(图6)(图6)RT 引脚:LM5117 开关频率是通过 RT 引脚和 AGND 引脚之间连接的一个外部电阻来设定的。

该电阻应位于非常靠近器件的位置,并直接连接至 RT 和AGND 引脚。

AGND:模拟接地。

内部 0.8V 电压基准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回路。

VCCDIS 引脚:VCCDIS 有一个内部 500KΩ下拉电阻,当此引脚浮置时,可启用 VCC 稳压器。

FB 、COMP :。

取自FB 引脚输出的电阻(1FB R 、2FB R )分压信号可设定输出电压电平。

内部高增益误差放大器可以产生一个与 FB 引脚电压和内部高精度0.8V 基准之差成正比的误差信号。

连接至 COMP 引脚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允许用户实现II 型环路补偿元件,即COMP R 、COMP C 和可选的HF C ,如(图7)。

(图7)CM:它提供检测到的电感电流平均值。

监视器直接连在 CM 和 AGND 之间,不使用此引脚时 CM 应浮置。

RAMP:SW 引脚、RAMP 引脚和 AGND 引脚之间连接的外部电阻和电容用来设置 PWM 斜坡斜率。

选择合适的元件值以此产生一个 RAMP 斜坡信号。

CS 、CSG:用于传统电流模式控制的脉宽调制器斜坡信号通常直接来自于高边开关管电流。

此开关电流与电感电流的正斜率部分相符。

使用此信号的 PWM斜坡可将控制环路传递函数简化为一个极点响应,同时可实现固有的输入电压前馈补偿。

使用高边开关电流信号进行 PWM 控制的缺点是前沿尖峰很大,因为必须过滤或消隐电路的寄生效应。

利用一个高边电流检测电路,通过滤波、消隐时间和传播延迟可限制最小可实现脉冲宽度。

在输入电压可能高于输出电压的应用场合,控制小脉冲宽度和占空比对稳压非常必要。

LM5117 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斜坡发生器,它实际上并不测量高边开关管电流,而是重建这个信号。

表征或仿真电感器电流为 PWM 比较器提供了一个斜坡信号,此信号没有前沿尖峰,也无需测量或滤波延迟,同时保持了传统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

电流重建由两部分组成:采样和保持直流电平和仿真的电感电流斜坡,如图8所示。

采样和保持直流电平是由测量流经电流检测电阻的循环电流得出的。

只有在高边开关管的下一个传导时间间隔开始之前,才能对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采样和保持。

电流检测放大器的增益为10,采样和保持电路提供了重建电流信号的直流电平,如图9所示。

正斜率电感电流斜坡是通过连接在 RAMP 和 AGND 之间的RAMP C ,以及连接在 SW 和 RAMP 之间的RAMP R 进行仿真的RAMP R 不应直接连接至 VIN ,因为在高输入电压条件下,电压可能超过 RAMP 引脚的绝对最大额定电压。

在关断时间内,CRAMP 通过一个内部开关管放电,且在最小关断时间内必须完全放电。

(图8) (图9) PGND:低边 NMOS 栅极驱动器的电源接地返回引脚。

直接连接至电流检测电阻的低边。

LO 、HO:LM5117 包含几个大电流 NMOS 驱动器和一个相关的高边电平转换器,以驱动外部高边 NMOS 器件。

这个高边栅极驱动器与一个外部二极管 DHB及一个自举电容配合工作。

自举电容以短走线连接在 HB 和 SW 引脚之间。

在高边 NMOS 驱动器的关断时间内,SW 引脚电压约为0V ,CHB 经 DHB 从 VCC 充电。

当运行在高PWM 占空比时,高边 NMOS 器件每个周期被迫关闭 320ns ,以确保CHB 被充电。

此设计中选用CSD18532KCS MOS 场效应管减小功耗。

LO 、HO 分别与MOS 管栅极相连。

SW :降压稳压器的开关节点。

高边 NMOS 晶体管的源端和低边 NMOS 的漏端通过一条短而低电感的路径连接至自举电容。

HB:用于自举栅极驱动的高边驱动器电源。

连接至外部自举二极管的阴极和自举电容。

自举电容提供电流为高边 NMOS 栅极充电,应尽可能靠近控制器放置。

VIN:VCC 稳压器电源电压输入源。

4.1.2器件选择定时电阻T R :一般来说,较高频率的应用体积较小,但损耗也较高。

在这个例子中,选定200kHz 作为小尺寸和高效率之间的合理折中方案。

用公式][948102.59Ω-⨯=swT f R 可以计算出200kHz 开关频率下的T R 值: Ω=-⨯⨯=k R T 8.2194810200102.539;T R 选定了标准值为 21.8Ωk 的电阻。

输出电感O L :最大电感纹波电流出现在最大输入电压时。

通常情况下,20%至 40% 的满载电流是在磁芯损耗和电感铜损之间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

较高的纹波电流可以使用较小尺寸的电感器,但为了平滑输出的纹波电压,输出电容要承担更大的负荷。

对于这个设计,选择的纹波电流为3A 的 40%。

已知开关频率、最大纹波电流、最大输入电压和标称输出电压,电感值可以用公式])[1()()(H V V f I V L MAX IN OUT SW MAX PP OUT O -⨯⨯=计算,得: H =-⨯⨯⨯=μ10)1651(2004.035VV kHz A V L O ,O L 选择的标准值为10H μ的电感。

二极管仿真功能:因为本设计中使用了二极管仿真来减少无负载或轻负载条件下的功率损耗,因此 DEMB 引脚要浮置。

电流检测电阻 S R :转换器的性能根据K 值会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