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剖面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挖掘土壤剖面实习报告

挖掘土壤剖面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 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 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 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 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 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1.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2. 增进同学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科研素养,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习过程1. 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16日2. 实习地点:某森林公园3. 实习人员:XXX等5人4. 实习指导老师:XXX5. 实习内容:(1)野外剖面点的选择: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剖面挖掘。

(2)土壤剖面挖掘:使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按照土层划分的原则,挖掘土壤剖面。

(3)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观察土壤颜色、湿度、质地、构造、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土壤新生体、侵入体等特征,并做好记录。

(4)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按照环刀采样的方法,采集不同土层的样品,用于室内分析。

(5)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林木下土壤的特征。

四、实习成果1. 挖掘了5个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观察并记录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2. 采集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用于室内分析。

3. 通过实习,掌握了土壤剖面挖掘、观察、记录、采样等技能。

五、实习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剖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发生学、物质组成、性质、综合属性及土壤景观的重要依据。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掌握了土壤剖面挖掘、观察、记录、采样等技能,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土壤剖面土层实验报告(3篇)

土壤剖面土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土层的划分和特征;2. 掌握土壤剖面土层观测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土壤剖面土层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为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日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图、土壤剖面描述表格、皮尺、剖面刀、土壤样品袋等;2. 实验仪器:土壤剖面挖掘工具、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试验田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测;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剖面刀沿自然结构面挖掘土壤剖面,注意保持剖面完整;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4. 采集土壤样品:按照不同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样品袋中;5. 分析土壤样品:使用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仪器对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6. 整理实验数据:将观测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土层划分根据土壤剖面观测结果,该试验田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土层:(1)枯枝落叶层:厚度约2cm,呈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2)腐殖层:厚度约10cm,呈暗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较疏松;(3)淋溶层:厚度约15cm,呈黄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4)淀积层:厚度约20cm,呈灰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5)母质层:厚度约25cm,呈灰白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极低。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土壤颜色: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颜色逐渐变浅;(2)土壤质地:从表层到深层,土壤质地逐渐变紧实;(3)土壤结构:从表层到深层,土壤结构逐渐变差;(4)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水分逐渐减少;(5)土壤有机质: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土壤剖面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剖面实习是土壤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结构和特性。

本次实习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某地区进行,实习期间,我们小组共完成了3个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

二、实习目的1.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土壤剖面结构。

2. 学习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方法,了解土壤剖面特征。

3. 熟悉土壤剖面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4. 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土壤剖面挖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首先学习了土壤剖面挖掘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合适的挖掘地点,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挖掘:(1)确定挖掘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如耕作土壤、森林土壤等。

(2)挖掘剖面:使用铁锹、剖面刀等工具,沿垂直方向挖掘土壤剖面。

(3)分层记录:在挖掘过程中,记录每一层的土色、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特征。

2. 土壤剖面观察与记录挖掘完成后,我们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1)土色:记录每一层的土色,并与标准土色卡进行对比。

(2)质地:观察土壤的粗细程度,记录质地类型。

(3)结构:观察土壤的团粒结构、片状结构等。

(4)含水量:使用手捏法或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5)有机质含量: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3.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与处理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对土壤剖面样品进行采集和处理。

采集样品时,注意以下事项:(1)采集样品:使用环刀或土钻采集土壤样品。

(2)样品编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编号,以便后续分析。

(3)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

4. 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以下分析:(1)pH值:使用pH计测定土壤pH值。

(2)有机质含量: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3)养分含量: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土壤剖面实习,我们小组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土壤剖面挖掘、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精选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方法。

2. 通过土壤剖面观测,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的基本技巧,提高野外调查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市XX县XX镇XX村四、实验器材1. 土壤剖面观测记录表2. 铁锹3. 剖面刀4. 皮尺5. 研钵6. 电子秤7. 门塞尔比色卡8. 铅笔五、实验步骤1. 选择观测点:在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如田地、林地、草地等。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沿观测点挖掘土壤剖面,挖掘深度根据土壤层次厚度确定,一般为1米。

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每个土层采集土样,用于后续分析。

5. 分析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观测记录,该土壤剖面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A层:0-20cm,黑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为壤土,结构良好。

(2)E层:20-40cm,棕色,有机质含量中等,质地为壤土,结构较好。

(3)B层:40-60cm,黄棕色,有机质含量较低,质地为砂壤土,结构较差。

(4)C层:60-80cm,红棕色,有机质含量极低,质地为砂质土,结构差。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颜色:土壤剖面各层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2)质地:土壤剖面各层质地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反映了土壤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

(3)结构:土壤剖面各层结构由上至下逐渐变差,反映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条件。

3.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A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25%;B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为15%。

(2)有机质含量:A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5%;B层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

(3)pH值:土壤剖面各层pH值在5.5-7.5之间,呈中性。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土壤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①土壤颜色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优选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

优选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

优选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1实习的内容及安排: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及调查区资料阅读第二阶段: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训练;土壤路线调查;标准地土壤调查第三阶段:室内资料整理,写小结每班5-6人为一组,分组实习每组3-4个土壤剖面,进行剖面观察记载每组配置的工具如下:铁锹、十字镐、手锄、罗盘仪、背包、PH指示剂、速测盒、布袋、剖面记载表、小刀、皮尺、文件夹,GPS、海拔仪。

【林场概况】下蜀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6′。

林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林场坐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低山丘陵区。

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板栗林、油茶林、茶园等。

林场的土壤类型大致有:①石质土②粗骨土③薄层土④黄棕壤⑤石灰土【实习概况】我们的主要行程在第二天:上午学校--下蜀林场--武岐山(山脚山腰各取了个典型剖面分析)下午空青山(山腰栎林和毛竹林各取一个剖面分析)沿途指导老师和林场负责人员给我们讲解林场的有关信息,结合实习第一天我们所翻阅的资料,对林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指导老师讲解的土壤剖面调查的内容及流程:①挖掘剖面的原则和方法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它是土壤形成、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结果。

通过对土壤剖面的选定、挖掘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该土的特性,鉴定其肥力,再结合室内分析作为合理利用、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

挖掘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

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

因此,首先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边大学农学院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荆立海崔海源赵悦金莫愁
王亚茹任世莹郑森连政
徐樱心张筱晗李少璇霍悦妍
专业园艺
年级2014 级
指导教师梁运江
实习时间2016.7.4-2016.7.8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

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二、实习具体安排表
土壤学教学实习安排表
三、实习方法及工具
方法:通过挖掘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详尽的记录。

最后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总结交流。

工具:铁锹、土铲、剖面刀、pH指示剂、pH比色卡、门塞尔标准比色卡、亚铁和高铁比色卡、白瓷点滴板、盐酸、滤纸、标本纸盒、卷尺、滤纸等
1.pH4~8混合指示剂:称取等量的(0.25克)溴甲酚绿、溴甲酚紫及甲酚红三种指示剂,放在玛瑙研钵中,加15毫升0.1M氢氧化钠及5毫升蒸馏水,共同研匀,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

2.1.5%铁氰化钾:1.5克铁氰化钾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此试剂在2小时内有效。

3.1:5稀盐酸:1份浓盐酸加5份蒸馏水混合而成。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第一天,7月4日。

先在教室观看了教学视频,随即来到学院西侧断面。

根据梁老师讲解介绍,此处为暗棕壤剖面,有明显的暗棕色分层,下层是石灰岩木质。

同学们爬上高出,从上至下用铁锹对剖面进行修整,把表层土及外来杂质清除,然后又用小铁铲将剖面修整平齐,接着对剖面进行观察,由远到近,把土壤用刀划出分界线,随之用卷尺测量出每个层次的深度,并记录。

用小铁铲从下至上取各个土层的典型部位至采样盒中,完毕后,来到平地对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特性一一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数据。

第二天,7月5日。

集合后坐上大巴车出发到朝阳川镇山根村、三峰村。

先观察的是草甸土。

梁老师介绍,此处的草甸土有明显的特征,挖至下层有地下水溢出,再加上前两天的降雨,增加了这次的剖面挖掘和修整的难度。

但是同学们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在老师讲解后迅速地行动起来。

先用铁锹和刀将一些碍事的大草丛清理,然后在合适的位置便开始行动起来。

挖的过程,由于土的粘重,老师交给了我们省力的挖掘方法。

待挖到有地下水溢出时,用小铁铲将剖面修整平齐,接着对剖面进行观察,把土壤用刀划出分界线,随之用卷尺测量出每个层次的深度,并记录。

用小铁铲从下至上取各个土层的典型部位至采样盒中,完毕后,来到平地对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特性一一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数据。

接着又来到了石灰岩土处,梁老师讲解了他的形成过程和一些特性,然后老师回答完学生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后,同学们又迅速地投入到行动中。

分工明确,所以效率很快,很快便将观察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了下来。

第三天,7月6日。

集合后坐上大巴车出发到智新镇城东村。

观察的是白浆土。

梁老师仔细介绍了白浆土的成土原理和其典型特征,也将白浆土与我们下一
天要观察的黑土特征比较埋下了伏笔,让我们提前预习。

然后同学们按照之前的分工迅速行动起来。

挖到黄色层出现时,便开始修剖面,接着对剖面进行观察,把土壤用刀划出分界线,随之用卷尺测量出每个层次的深度,并记录。

用小铁铲从下至上取各个土层的典型部位至采样盒中,完毕后,来到平地对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特性一一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数据。

第四天,7月7日。

集合后坐上大巴车出发到东盛涌镇东盛村。

观察的是之前老师让我们预习的黑土。

来到实验地点上,看到黑土地上长出的玉米明显比白浆土上的玉米长势要好,梁老师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也对坝边斜坡上黑土的形成和特性进行了讲解,等老师解答完学生们的问题后。

同学们有的挖坑,有的修剖面,有的进行实验,有的进行记录,一次比一次更有效率的把这次黑土的数据整理记录了下来。

第五天,7月8日。

集合后坐上大巴车出发到安图县新和乡大坝村。

观察的是沼泽土。

当脚踩到这块沼泽土上面的时候,脚底会溢出很多水,而且土很松软。

梁老师细心地介绍了沼泽土的形成过程,它是万年前的草腐烂和半腐烂沉积下来形成的,也介绍了他的实际价值,老师耐心地回答完学生的问题后,行动又迅速展开来了。

由于土质潮湿,而且土内含较多未完全腐烂的草体,剖面的挖掘变得很困难。

同学们巧妙地利用铁锹和刀的配合,一个个接力地挖出了一个典型的剖面。

接着对剖面进行观察,把土壤用刀划出分界线,随之用卷尺测量出每个层次的深度,并记录。

用小铁铲从下至上取各个土层的典型部位至采样盒中,完毕后,来到平地对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特性一一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在这个学期之末,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这五天,我们分别到学院西侧断面、朝阳川镇山根村、三峰村、智新镇城东村和东盛涌镇东盛村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这五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延边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

第三,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

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

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梁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
附件:土壤剖面形态记载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