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不断拓展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质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现状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大幅增长,招生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导致一些学校和专业出现了“卖文凭”的不良现象。
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导师匹配不当等问题,导致很多硕士研究生最终的学术成果和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而言,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第一,加强招生对硕士研究生的素质要求。
当前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招生仍然是采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录取依据的机制,忽视了考生的其他素质因素,比如专业背景、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
为此,有必要向高校招生委员会提交详细的招生计划,其中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要求,比如科研能力、学科背景等,不光从考试来看。
对于有意愿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应该注重依照其综合素质进行筛选,同时建立健全的招生监管机制,加大对卖文凭等各种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第二,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和指导。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实践企所必须的人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成果和就业前景。
对于导师的考核、管理,应该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机制,例如评价导师科研水平、贡献支撑、管理质量等方面,注重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规范指导和科学分配时间。
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增强其对学生学术研究的指导力度,培养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形成导师和管教员联席会议机制,及时解决学生的学分转换和论文提交等管理问题,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完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
当前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需求。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摘要】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形势严峻,存在诸多问题。
政策上存在矛盾,招生方式单一,导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优化招生门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招生质量。
通过调整政策,改变招生方式,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期引领未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总结来看,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规范招生制度,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展望未来,硕士研究生招生应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培养,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问题、政策分析、招生方式、问题存在、改进建议、招生门槛、导师队伍、总结、建议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据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许多高校也积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硕士研究生来满足其发展需求。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招生门槛不够明确、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制约了研究生培养的效果。
有必要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促进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存在的原因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生政策不够严谨。
一些高校为了增加招生数量,可能会降低录取标准,导致招生质量下降,甚至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缺乏严格规范的招生政策,也容易造成招生程序的混乱和不公平现象。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1. 引言1.1 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硕士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每年都有大量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竞争异常激烈。
据统计,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却仍然难以满足每位申请者的需求。
一些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选拔机制不公平、导师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导致了很多优秀的申请者无法被正当评价和选择。
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亟需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长期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问题存在的原因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部分院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门槛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导致了选才不准确的情况。
有的院校在招生中偏向于青睐应试能力强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部分导师在指导硕士研究生时存在指导不到位、不负责任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不足、行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滞后,也是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导师指导制度不够健全、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2. 正文2.1 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是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当前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能力方面存在着普遍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较弱、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欠缺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术研究方法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系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介绍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基本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研究思维。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师资资源紧张、招生方式的单一和留取人才的难度、考试选拔方式普遍面临着公平性和专业匹配性的问题、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健全等。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硕士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招生规模控制与师资资源保障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各个高校纷纷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这导致了师资资源的相对匮乏,不利于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培养。
我们应该对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进行适当的控制,保障师资资源的充足。
各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加强导师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招生方式多元化与留取人才难度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主要体现在统一笔试和面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发现和选拔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
我们应该推动招生方式的多元化,将学术成绩、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为优秀的本科生提供更多的进入硕士研究生的机会。
对于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提前培养和选拔机制,通过导师推荐、科研课题的参与等方式,吸引和留取有潜力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和科研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考试选拔方式的改进与公平目前,许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往往存在着题库泄露、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专业匹配性。
我们应该加大对考试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作弊和舞弊行为,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入新的考试方式,如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智能化测试系统,更加全面地了解考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选拔更具有潜力的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导师队伍建设的完善与健全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我国的导师队伍建设相对不完善,存在着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质量不高等问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面对庞大的竞争压力和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整体招生制度的改善。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分析1. 政策导向问题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招生政策偏重于考虑硬性条件,如考试成绩和学术背景,而忽视了对个人素质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
另一方面,招生政策对于不同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考虑不足,导致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招生困难。
2. 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
有些学校和学科的报考人数已远远超出其招生计划的限制,导致录取比例低下,一些优秀的考生也无法被录取。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申请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使得硕士研究生的选拔过程变得相对片面和简单化。
3. 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和学科的培养能力相对薄弱。
一方面,一些学校为了迎合招生规模的扩大,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另一方面,一些学科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了招生质量的下降。
二、改进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建议1. 科学制定招生政策应当科学制定招生政策,综合考虑考试成绩、学术背景、个人素质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招生政策,以确保录取的多样性和公正性。
2. 推进研究生考试改革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注重考查考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缺乏对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
应推进考试方式的改革,逐渐加强对考生实际能力和潜力的综合评价,如加强面试、实践能力测试等环节。
3. 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要加强研究生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
一方面,在招生规模控制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一些学校和学科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导致硕士研究生招生竞争激烈。
有些研究生招生专业的报考热度特别高,导致录取比例严重失衡,一些优秀的学生无法顺利被录取。
招生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采用考试加面试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容易造成学生应试心态严重,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建议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增加实践环节。
可以增加面试的比重并且要求面试环节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评估。
可以进行实践考核,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以综合素质为导向,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建议在招生标准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减少过于依赖考试成绩的情况,增加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实践成果和综合能力的重视。
可以通过个人陈述、实践项目、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建议加强招生信息公开和指导。
学校应该及时公布招生信息,明确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并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招生政策,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建议加强研究生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招生质量的提升不仅仅需要优秀的研究生,也需要优秀的导师。
学校应该加大对导师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提高导师的教学和指导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指导。
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
通过改革招生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招生信息公开和指导,以及加强研究生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科研人才。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硕士研究生招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改进。
本文将从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招生名额过多,导致竞争激烈由于近年来硕士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加上各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导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过多。
这使得硕士研究生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招生比例普遍偏低,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竞争程度可想而知。
2. 招生质量不断下降为了应对招生名额过多的问题,一些高校可能会放宽招生条件,导致招生质量不断下降。
一些学生在申请硕士研究生时,可能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这就给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了隐患。
3. 招生程序不够透明在一些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程序并不够透明,学生很难获取到相关的录取信息,也难以了解招生的具体流程和标准。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也不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以上就是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一些现状问题,接下来将从改进建议出发,提出一些建议。
二、改进建议1. 合理控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为了防止过多的硕士研究生名额导致的竞争激烈和招生质量下降的问题,应该合理控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需求来科学确定招生计划,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 严格执行招生标准高校在招生时要严格执行招生标准,提高招生要求,加大对考生的选拔力度,确保招生质量。
不应为了填补招生名额而放宽招生条件,这样做不仅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构成威胁,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
以上就是本文针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的相关内容。
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在不断发展变革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
希望通过本文的提议,可以引起高校和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重视,共同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究生招生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研究生招生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一章研究生招生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年提高,研究生教育成为了许多本科生继续深造的选择之一。
然而,研究生招生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报考人数过多导致竞争异常激烈、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不均等等。
首先,高校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剧增,竞争异常激烈。
以清华大学为例,截至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报名人数达14.4万人,其中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更是高达80余万人,根据统计约100名考生争夺一张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行证。
其次,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存在差异。
部分导师教授水平不高、指导态度不佳、伦理严重问题等问题屡次曝光,导致研究生招生中的师资危机问题凸显。
第二章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有关。
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普遍采用的是"面试+笔试+加分"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存在许多的不足,以至于被质疑已经无法保障学生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我国研究生招生在极度的竞争中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尤其是一些奔着所谓毕业能当领导、年轻就混上去的人更是对这种情况雄心勃勃。
在考试的时候,过度的冲动往往会使考生犯错或失误。
同时,这种竞争也很容易导致考生应试心态的负向影响。
第三章研究生招生问题的解决策略要解决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高校应该深化改革,加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平性。
考试的题型和考生的分数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达到公平的程度,因此应该尝试更多的形式,比如结合个人素质面试等方式来考核考生的各方面能力。
此外,高校要对导师队伍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建立相关监管制度,避免出现不负责任、不专业的导师罔顾学生发展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还可以将研究生生源多样化,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特长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以此达到优化研究生招生质量和提高毕业生质量的效果。
最终,研究生招生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改进建议作者:翟国杨艳陈广乔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12期摘 ;要:结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介绍了南京审计大学2012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生源质量、保障培养质量方面,提出了研究生招生工作改进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招考分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050-03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since 2012,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searches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Keywords: graduate enrollment; student quality; recruitment separation引言2018年是中国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40周年,研究生培养是我国国民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为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已成为我国各行业、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水平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地招收到具有科研潜力及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各培养单位密切关注的问题。
[1]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对于科学选拔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成功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发展道路[2]。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概况(一)招生规模不断增大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数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研究生数量随之增长。
我国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教育整体规模已经稳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
近几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数越来越多,在校研究生人数也逐年递增。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3]显示,近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总体呈上涨趋势,除2008、2014、2015年出现减少外,其余年份均有增加。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
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二)招生政策不断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断在摸索中积累经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若干次改革且成效明显:2003年,初试科目由政治、外语、三门专业课共计5门,调整为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各门满分150)共计4门,而且进一步扩大招生单位的自主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进行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改革试点;2005 年,考生报名划分为“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模式;2006年,规定复试考核专业素质和能力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划定了复试权重为30%-50%,并实行复试否决制;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逐年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2012年,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的前提下,按一、二两类地区分别划线;2014年,国家开始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2016年9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研究生联考并入12月底的全国统一考试。
二、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南京审计大学是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原为审计署直属院校,后划为江苏省省属建设高校①,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
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7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点,有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审计、法律、工程、会计等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
自2012年以来,已经录取硕士研究生学生1208名。
见下表所示: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特色高校,学校毕业研究生竞争力强、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高,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我校毕业硕士研究生对母校满意度为100%。
(二)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参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情况,发现还有很多环节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的质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1. 宣传信息缺乏反馈,无法做到有的放矢考生的报考意愿取决于其所获得的有效信息,而大多数考生在报考前的意愿都是潜在需求,其报考的专业和学校有多种不确定性,招生单位无法准确掌握。
在报考时,考生真正获取有效报考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渠道相对不足较少,而有关院校的信息由于不明确潜在用户需求,准确推广到相关考生存在客观困难,且无法获取有效反馈。
一般来说,考生在报考前通常都会通过网络和电话咨询等途径去了解和掌握高校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学校师资状况、学科专业情况、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但是对上述信息数量与质量占有上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考生所能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4]。
据了解,考生想要了解报考信息及院校信息,目前主要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和各招生单位的网站。
前期信息获取即使有效,随着研招工作进程的推进,各个学校会根据实际报考情况及考生上线情况,适当的调整招生政策,如各专业的复试比例、调剂总缺额等,这些信息会及时通过研招网后台系统和研究生院网站发布,但考生往往未必能够及时了解这些时效性强的信息。
2. 报考专业热度不均,冷热专业分化严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调查显示,超7成考生读研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
我校研究生也符合这个总体趋势。
报考会计、审计、金融等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原来所在本科院校大多数全国排名不如南审,近年来,也有部分211、985高校本科生报考我校,并呈现上升趋势,原因主要在于专业的吸引力。
地方财经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经费等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优势与不足并存,报考生源总体水平与中央部属高校存在客观差距[5]。
地方财经类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科建设力度大,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社会满意度高,生源较为充足,而相对冷门的专业或非财经类专业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考生报考专业与社会上报考公务员等考试存在共同的“热门”“冷门”现象。
由于考生面向全国来源广泛,而考生获取信息又有限且相对滞后,往往根据今年就业和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等进行决策,但影响力的因素往往存在社会滞后性,虽然招生指标在国家层面会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但报考时往往就会出现热门专业竞争激烈,而冷门专业门前冷落的局面。
这也造成了热门专业在复试会大量淘汰,而冷门专业还需接受调剂的现象。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审计、会计类较为“热门”的专业历年报考人数多,近三年报录比大约在5:1以上,而相对“冷门”的专业线上生源不足,需接收调剂考生。
3. 初试“轻松”复试仓促,时间冲突头重脚轻研究生考试分为初始和复试两个环节②。
初试准备时间充裕,有的考生甚至提前一年准备;而复试环节时间紧张,分数公布后,一般都限定在一个月内完成。
在这期间,招生单位要进行考生调剂、确定复试考生、组织复试笔试及面试、登录及公布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等工作。
考生在分数公布前,对复试无论从心里情绪还是客观环境都无法真正投入状态,而一旦获知具有复试资格,又陷入仓促應对的局面,往往导致复试发挥失常。
教育部给各招生单位严格限定复试时间,招生单位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为及早锁定优秀生源或接收到调剂考生,一般会在国家复试线划定后立即组织复试工作,尽早完成复试工作,客观上造成各单位复试时间重合。
时间仓促导致对学生能力的有效考察不足,时间冲突导致考生分身无术而失去调剂复试机会。
初试是大规模确定入学基本资格,而复试调剂则是在符合条件的对象中二次筛选,“好”中选“优”,仓促的复试和调剂,降低了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6]三、关于改进研究生招生的思考和建议(一)完善反馈机制,提供有效信息应增强“研招网”的现有功能,扩展增加反馈功能,方便其更快更精确的获取考研信息。
学生报考后,实际上已经将潜在需求显性化,作为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考生自己的意向而定制提醒服务,例如考生在初试前对哪几所学校感兴趣,或复试时关注哪几所学校的调剂信息,都可以增设复选框(复选数额设置上限,以免考生选择过多而影响系统运行),当选中的学校在研招网发布或更新消息时,系统自动以通知或短息的方式提醒考生及时登录查看。
南审在获取这些相关信息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信息,及时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并组织相关人员及时通知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应对,做出理性决策。
在去年的研究生录取中,有的高校提供了复试学生的排名情况,而有的学校仅仅告知学生的复试资格,学生无法在复试前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突出特色优势对于地方财经类院校来说招生问题的重点是保障生源数量,难点是提高生源质量,改革的突破点就是有效宣传,扩大生源和吸引优质生源。
而有效宣传的关键就是突出特色。
研究生生源理论上广泛,但实际上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学科性。
各招生单位除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官方网站公布信息外,可以按区域(跨省份)或学校办学性质(经管类、理工类、医学类等),结合各高校自身办学特点在线下组合成若干招生宣传组,确定适合本校的生源地目标,有的放矢,定期轮流举办研招宣讲会,加大招生政策和报考宣传力度,及时听取考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现场对考生进行咨询指导。
南京审计大学在改革招生宣传环节上,主要是先抓优质生源,通过各学院、导师、教师积极向本校及兄弟高校学生做研招宣讲和现场面对面对考生答疑。
另一方面学校对各个学位点实行目标管理,每年根据各学位点考生报考情况,动态调整其研招指标。